紫薇斗数 伏兵排法-吕布和典韦他们两个在一起是不是天下无敌

admin2022-12-22 21:39:4031

紫薇斗数 伏兵排法,吕布和典韦他们两个在一起是不是天下无敌?

马中赤兔,人中吕布,说到三国 *** 猛将,大家一定先想到的是吕布。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虽然丑化了吕布,让人感觉他有勇无谋,但是实际上吕布在历史上是真正的一方枭雄。那么,究竟历史上三国时期究竟谁能与吕布一战呢?

熟读三国历史,我们都知道典韦和吕布都是汉末三国时代的名将与猛将,吕布“膂力过人,号为飞将”,典韦,“形貌魁梧,旅力过人”。吕布还是一方诸侯,曾与曹 *** ,刘备多次征战不休,而典韦也多次为曹 *** 冲锋陷阵,滴血宛城。如果典韦不死,和吕布在战场单挑PK,结局会怎么样?

我们先来说,吕布,这位在《三国演义》小说和评书之中,以三国武将 *** 人的身份,深入人心。史书上记载:“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由此,可见的确非常不凡。吕布本是并州刺史丁原手下猛将,后来杀掉丁原,成了董卓的中郎将,后与司徒王允合力诛杀董卓,在铲除权臣董卓这件事上留下一些名声,不过,很快被董卓旧部李傕、郭汜等人击败,依附袁绍,成为袁绍的大将,成功 *** 黑山贼张燕部,但嚣张跋扈,又纵容手下的将士也时时 *** 、掠夺,与袁绍的关系破裂,遭到袁绍疑恨,并且暗杀,但是,因为袁绍部下惧怕吕布的勇猛,无人敢靠近。

《三国志 吕布传》记载:燕精兵万余,骑数千。布有良马曰赤兔。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而求益兵觽,将士钞掠,绍患忌之。布觉其意,从绍求去。绍恐还为己害,遣壮士夜掩杀布,不获。事露,布走河内,与张杨合。绍令觽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 这点侧面反应了吕布此人的勇武不凡。

据历史记载,吕布是三国上唯一记载有单挑记录的名将,吕布对战郭汜,《三国演义》之中的大将阵前挑战,完全是小说家之言,为了丰富故事的。英雄记曰: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我们再来说典韦,典韦出身太弱,在张邈手下不过一个士,后来到夏侯惇底下当了个司马,不过其作战勇猛“常先登陷陈”,后来在濮阳之战的时候,大功之后才被封为都尉,并被派管理数百亲兵,成为曹 *** 的宿卫大将。

韦手持十馀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会日暮,太祖乃得引去。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典韦传》

那么如果典韦没有战死,和吕布在战场单挑,结局会怎么样? 民间对三国武将排名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之说,但是小编认为,典韦的勇武不会比吕布差,这个说法也不是不太正确的。首先,在历史上记载,典韦和吕布是在战场上有过厮杀的。当时濮阳之战,曹 *** 在濮阳讨伐吕布,吕布亲自搏战,三面围住曹 *** ,从早晨到下午双方交战几十回合,相持不下形势危急。太祖招募冲锋陷阵的勇士,典韦抢先应募,率领应募的几十人,身穿几层衣服双层铠甲,丢掉盾牌,只拿长矛撩戟。这时西面告急,典韦前去抵挡,敌军乱箭齐发,箭如雨下,典韦视而不见,对其余人说:“敌人距我十步时,再告诉我。”众人说:“十步了。”典韦又说:“五步时再告诉我。”众人都害怕了,大声疾呼:“敌人来了!”典韦手持十多支戟,大呼而起,抵挡者无不应手而倒。吕布率领众人撤退。

典韦和吕布相比,谁高谁低?还用说吗?如果典韦和吕布在战场上相遇,两强相争,将是一场精彩的巅峰对决,谁负谁胜?我相信典韦凭借视死如归的劲,战败吕布是没有问题的,那么,你们觉得呢?

梁山好汉应该怎么排名?

我零零散散读过几遍《水浒传》,不是精心研讨阅读,对于此问答题的应答,实乃斗胆壮的应答,作为抛砖引玉,还请诸位网友指正。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单纯从武功来看,我个人认为前十名梁山好汉排名如下】

*** 是卢俊义,卢俊义一骑一条枪力敌耶律四将,斗一个时辰斩杀耶律宗霖,后又杀散一千辽兵。耶律四将与关胜呼延灼徐宁索超战平。惊人战绩太多,不一一列举。

第二是杜璺,卢俊义与杜璺斗过五十合不分胜败,杜璺那条蛇矛神出鬼没,孙安见卢先锋不能取胜,挥剑拍马助战。后杜璺被卢俊义所杀。

第三是孙安,与卢俊义战五十合马失前蹄,换马又战五十合后卢俊义诱他到林子边,被伏兵生擒活捉。

第四是周昂,周昂纵斧与卢俊义斗二十合不分胜败,被关胜呼延灼林冲秦明四路兵马所围,仍能与王焕杀开血路全身而退。

第五是史文恭,二十合败秦明。

第六是关胜,秦明手舞狼牙棒来取关胜,林冲怕他夺了头功,径奔关胜,关胜双战林秦三十合不败。归顺梁山后每当对手指挥使都统使之类的主将也都是他出马,可见他实力要高于林冲呼延灼一筹

第七是南国石宝,石宝智勇双全,善使流星锤,又使劈风刀。与关胜战平,斩索超周通……,为南斩梁山将最多的将军,后自刎于乌龙岭。

第八是兀颜光,在乱军中被关胜张清花荣合力所杀。

第九是酆泰,阵斩与林冲打平手的山士奇,不知林冲与酆泰对阵会不会被酆泰斩杀。

第十是南国尚书将王寅,智勇双全,武艺超群。计杀水火二将,睦州失后马踏李云枪挑石勇,与孙立等四将交战面无惧色。如果王寅石宝包道乙共守杭州,那么宋江损失会更大。

【给梁山好汉排名前十名,如何选评?】

1.前十排名梁山好汉,大多彼此都有武功交手,所以不难评估他们。即使以与第三者交战来做参考,你得到的也就是武功胜负概值。

2.梁山好汉都会使暗器,虽然从实战的角度来看,暗器和绝活儿也很管用。但暗器和绝活儿的短处,也很明显:太远和太近,都没用。

3.冷兵器时代在大规模作战方式上,马军的作用实际上非常强大。如何评价梁山的马军和步军的五虎将,就会显而易见得出结论。

4.由于职位不同,平台不同,梁山上前十位排名的梁山好汉,你很难分伯仲。比如 庄园主的教头栾廷玉和史文恭,与80万禁军教头林冲和王进比,你不好说;再比如县里的 *** 队长雷横和县监狱的管教人员李逵比也不好说,因此需要细化比较分析,才能得出前十梁山好汉的排名。

5.有些排法我相信,连作者也无法解释,比如把鲁提辖排在武行者的前头,比如呼延灼和关胜的排序,其实是没有多少道理可讲的,只是作者的喜爱而已。

———以上是个人观点,其余梁山好汉就不一一排名了。

维系中国文化千年不断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周易立体宇宙模型的推演及其意义

太愚在前面的文章中已介绍两个卦图的推演,现对如何利用两个卦图来组建周易模型的情况作详细介绍。

古人推演出两个卦图,是要用它们来组成一个能够“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的立体宇宙模型。

1,周易立体宇宙模型简图的推演 «系辞上»第七章:“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这段话是交待如何用两个卦图来组建宇宙模型。

1)崇效天,卑法地。意思是说,把一个卦图置于上位以表象天,把一个卦图置于下位以表象地。 用哪一个卦图表象天,哪一个卦图表象地?

«说卦传»第二章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如太愚在前文所述,古人推演出来的 *** 个卦图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解释阴阳的概念(上为阳,下为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等等),所以, *** 个卦图就是天的模型,自然而然,第二个卦图就是地的模型。据此,得到图一。

图一

2)天地设位。意思是指确定天盘八卦和地盘八卦的卦位对应关系。

*** ,把天盘、地盘相重叠。图一之中,天盘、地盘之间隔着一根轴,不能使天盘、地盘之间的卦位很好地对应起来,这样就无法演绎了。所以,古人就把天盘、地盘叠合起来,如图二。

图二

图中,里层八卦是天盘八卦,外层八卦是地盘八卦。

第二,把地盘扩大。图二之中,天盘、地盘同样大小,旧时没有透明材料,天盘、地盘相重叠,就导致看不到地盘八卦了,也就无法演绎了,必须想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古人想到的办法是把地盘扩大,如图三。

图三

图三的天盘乾卦居于本位,称为本位图。

天盘有八卦,地盘也有八卦,把地盘扩大之后,天盘八卦和地盘八卦之间就呈层叠关系,这就是«说卦传»第三章所说“八卦相错”(如太愚在前文所述,错,金涂也,即层叠关系)。 早期在推演这个模型时,还没有文字,其卦是用三画卦表示,如图四。

图四

图四之中的天盘八卦标示卦名,以示与地盘八卦区别开来。 图中的天盘八卦的三画卦和地盘八卦的三画卦的关系也是“八卦相错”。

第三,易行乎其中矣。古人把天盘称为易。为什么?因为利用天盘很容易就将复杂的问题解释清楚(如前文“太极原理”所述),容易也,故易。 “易行乎其中矣”的意思是说,图三之中,居中的天盘是可以“行”的。天盘是圆形的,其行,旋转也。

«系辞上»第十章:“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这一段话,是介绍如何在模型中设置轴承,然后推动天盘旋转以解释一切。 极,在此是指中轴。极深,指挖深中轴之下的底部。幾,在隐秘之处埋下伏兵,在此是指在挖深中轴之下底部的孔洞之中放置轴承。研,推着石磨转动,指推动天盘旋转。 所以,“之所以极深而研幾也”的意思是说,把周易模型的中轴底部挖深安装上轴承,就可以推动天盘旋转了。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意思是说,只有中轴底部挖得足够深,才能把天盘、地盘相连贯。 “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意思是说,只有安装了轴承,才能推动天盘旋转以解释一切。 “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意思是说,唯其足够神奇,才能推动天盘不快不慢地运行,不用脚行走也能到达。

把上引«系辞上»第十章这段话完整地翻译如下: “周易宇宙模型,圣人在制造它的时候,挖深它的中轴底部安装上轴承,因而推动它的天盘就可以旋转。唯有把这个模型中轴底部的孔洞挖得足够深,才能把天盘、地盘相连结;唯有在深挖的孔洞之中安装了轴承,才能用这个模型来演绎以解释天下一切事务;唯其如此,这个模型才足够神奇,所以推动它的天盘就能不快不慢地运行,不用脚行走也能到达(想要去的地方)。”

2,为宇宙模型简图配置纪时要素

1)为什么要给宇宙模型配置纪时要素?古人要建立的是能够解释一切的宇宙模型,宇宙是关于时空的概念,所以这个模型必须能够纪时(否则,无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周易»论述到时间的概念。«系辞下»第五章:“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里的日、月、寒、暑、岁,都是时间概念。

«蛊卦卦辞»:“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这是时间概念,其“甲”是十天干的 *** 位。

«巽卦»五爻:“先庚三日,后庚三日。”这也是时间概念,其“庚”是十天干之一。

«系辞上»第六章:“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广大,指天盘和地盘(廣,从黄,地也;“大哉乾元”,大者乾也天也天盘也)。推动天盘旋转称为变通(«系辞上»第十一章:“推而行之谓之通。”)。推动配置了纪时要素的天盘旋转可以纪四时,称为变通配四时。日月用干支纪之,干支分阴阳,故称阴阳之义配日月。

所以,周易模型无疑是能够纪时的。

2)古代的纪时要素包括什么?考诸古代历法,古代是用干支纪日月,用太阳出现在二十八宿的特定星位来确认四时的起止,而四时是用二十四节气来划分。 古人又通过观测月亮运行的情况,掌握了月亮的运行规律,这就是阴历。 所以,周易模型必须配置完成上述纪时要素。

3)配置干支。 *** 步,配置十二地支。由于周易模型的地盘是固定不动的,地支是地盘的概念,所以先配置十二地支。

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要把十二地支配置于地盘,则需要把地盘平分为十二等分。 在宇宙模型简图上分别画上中垂线和水平中心线,如图五。

图五

再把图五之中的四个分块各平分为三等分,则地盘被平分为十二等分,如图六。

图六

«周易»并没有明确提到如何配置干支,只能从其中涉及到干支概念的论述之中去理出头绪,才能配置出正确的干支要素。

«巽卦彖辞»:“重巽以申命。”重巽,是指天盘巽卦与地盘巽卦发生重叠,如图七(图中,部分无关之卦不标示)。

图七

“重巽以申命”的意思是说,两个巽卦相重叠的时候,君子(乾卦)在申位或申时发布(重申)命令。

如图七所示,当两个巽卦相重叠时,乾卦居于地盘坤卦之位,那么,地盘坤卦之位就是地支申的所在宫位。由图七可知,坤宫有两个地支位,哪一个是申位呢?

查通行的地支排法,子地支排于地盘坎卦之位,然后以顺排和逆排两种方式来排,只有顺排时,申地支才出现在坤宫,所以,地支的配置方案如图八。

图八

第二步,配置天干。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首先要把天盘平分为十等分,如图九。

图九

古人用干支搭配出来的“六十甲子”来纪日、月(后来又纪年和时辰),其中的“甲子”排在 *** 位,故在天盘震卦之位配置“甲”天干,以示“甲子”,如图十。

图十

周易模型是用顺旋来模拟天体运行(“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在天盘顺旋时若想要按“六十甲子”的顺序依次逐个推出来,则十天干要逆排,如图十一。

图十一

4)配置二十八宿。«周易»本身并没有提到如何配置二十八宿,但提到过二十八宿星象的概念。

«睽卦»上爻:“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其中,张是指张宿,鬼是指鬼宿。

«晋卦»上爻:“晋其角。”其中的“角”是由角宿派生出来的概念。

«明夷»五爻:“箕子之明夷。”这是基于箕宿而产生的概念。

水风井卦的宫位则与井宿之位有关。

所以,周易模型无疑是配置有二十八宿星象的。

查«汉书.律历志.度距»,二十八宿名称及各宿所占宿度如下:

角十二,亢九,氐十五,房五,心五,尾十八,箕十一。东七十五度。

斗二十六(又四分之一),牛八,女十二,虚十,危十七,室十六,壁九。北九十八度(四分之一)。

奎十六,娄十二,胃十四,昂十一,毕十六,觜二,参九。西八十度。

井三十三,鬼四,柳十五,星七,张十八,翼十八,轸十七。南百一十二度。

二十八宿共占平面空间为365¼宿度(可见,古代划一周为365¼宿度),与回归年一年时间365.2422天大约相等。

«系辞上»第十一章:“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把天上的星宿按比例缩小绘于模型上,是谓化而裁之。推动天盘旋转称为通。此所谓变通。

现在发现最早的二十八宿星象图,是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中的一个漆盒上所绘的二十八宿星象图,整理之后如图十二。

图十二

该图把星宿置于顶部,参考有关书籍,把二十八宿平均分配于周易模型,如图十三。

图十三

需要注意,二十八宿各宿所占空间宿度不相等,上图把二十八宿作平均分配处理,并不能完全正确反映各宿的位置,因此,在解读«周易»之中涉及星象方面的内容时,需要把上图和图十二星象图结合来解读。

由于周易模型的天盘是旋转的,而地盘是固定不动的,故上图把星象配置于地盘。

5)配置二十四节气。有了二十八宿之后,还需要二十四节气来配合,才能确定四时的起止。如«汉书律历志»,“冬至之时,日在牵牛初度”,云云。

«周易»论述到节气的概念。«水泽节卦彖辞»:“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把二十四节气配置到周易模型之后,其节气之间的间隔与植物之间的节眼相似,是为天地节。用二十四节气来划分四时,是为天地节而四时成。节气是用宿度来划分的,是为节以制度。«水泽节卦象辞»:“君子以制度数。”用宿度来划分二十四节气,是为以制度数。 为此,把二十四节气配置到周易模型,如图十三所示。

6)配置阴历。«周易»论述到阴历有关的概念。«地火明夷卦»上爻:“不明,晦。”晦是月亮历产生的概念,如«吕氏春秋贵因»:“推历者,视月行而知晦朔。”所以,要把阴历配置到周易模型之上,如图十三所示。

配置完成上述纪时要素之后,把图十三 *** 成一个模型,如图十四。

图十四

3.周易是古人发明的用来解释一切的宇宙模型

1)图十四这个模型就是周易!这是周易模型失传二千多年以来,人类首次成功复原的周易宇宙模型!

当代已有学者意识到周易是宇宙模型。有学者在论述«周易»时指出,中国人的祖先曾建立“一个能解释宇宙世界的统一理论和模型”。

首先,周易是一个模型确切无疑。«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意思是说,有一个周朝史官带着周易去见陈侯。若非模型,周史如何“以周易见陈候”?

其次,这个模型是宇宙模型。«尸子»:“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可见,古人的宇宙概念,是关于时空的概念。

太愚所复原的模型,有天有地,有日月星辰,有上下左右四面八方,能演绎以纪时,这不就是一个宇宙模型吗!

把“周易”二字倒过来念,就是“易周”,谐“宇宙”。

«系辞上»第四章:“知周乎万物。”这是指用天盘作圆周运行以解释万物。由于周易模型配置了四时的概念,天盘作圆周运动就可以纪时,所以,周是指周而复始,是时间的概念。

如上所求,易是指周易模型的天盘,天盘者天空也,空间也。

紫薇斗数 伏兵排法-吕布和典韦他们两个在一起是不是天下无敌

所以,周易者,时空也,宇宙模型是也。

2)古人用周易模型来抽象概念,演绎文字,以解释一切。由于«周易»成书时还没有发明“模型”这个概念,所以,«周易»并无提到“模型”二字。如今,太愚虽然根据«周易»和有关古代典籍的论述复原了周易模型,但毕竟人们对“周易”概念的误会至久至深,现如今必然对太愚所复原的模型抱有怀疑。那么,如何能证明太愚所复原的模型就是古人的周易?

正如太愚反复所说,不论是谁的“周易”,只有能够解释«周易»之中的概念的“周易”,才是真正的周易。下面就利用周易模型来解释«周易»六十四卦之中的有关概念,以证明太愚的周易是就是古人当初所发明的周易,而且是古人用来解释一切的宇宙模型。

例1。«坤卦»初爻:“履霜,坚冰至。”为什么坤卦初爻会说“履霜”呢?根据归藏演绎原理(其原理在此不详述),确定坤卦初爻主爻象是图3。

图3

图3是由图1变动为图2之后再发生变动而成之象。

图1

图2

在图1之中,天盘坤卦居于兑卦之位(正秋也),变为图2,天盘坤卦居于乾卦之位,乾卦之位在时间上是戌月、亥月(大约相当于农历九月、十月),这个时候大地霜冻,所以,图1变为图2的图变过程,相当于坤卦从霜冻的大地上走过,是为履霜。

图2变为图3(为本爻主爻象),图3得坎坤相荡且坎、乾相对,坎为水,乾为金(其金,坚也),故坎、乾相对象水结成坚冰,坤为至(“至哉坤元”),故坚冰至。

例2。«蛊卦卦辞»:“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蛊卦是图5的地盘艮卦(山)与天盘巽卦(风)相荡而成的重卦,如图5。

图5

图5的前象是图4。

图4

图4之中,地盘震卦与天盘乾卦发生相荡,乾为先(天盘乾卦居于天盘坤卦前位,故乾为先,坤为后),震卦的天干为甲,故图4的震乾相荡是为“先甲”;图4又得离坎相荡,坎卦之数为三,离为日,是为“三日”。故先甲三日。

图4得到“先甲三日”之后变动为图5得到山风蛊卦本象(如图5所示),其象得震坤相荡为“后甲”(坤为后,震为甲);图5又得坎离相荡,坎为三,离为日,是为“三日”。故后甲三日。

例3。«巽卦»五爻:“先庚三日,后庚三日。”根据归藏演绎原理,巽卦五爻的主爻象是图8。

图8

图8之中得兑乾相荡,乾为先,兑卦天干为庚,是为“先庚”;图中又得天盘坎卦居于地盘离卦对宫,坎为三,离为日,是为“三日”。故先庚三日。

图8变动为图1。

图1

图1之中得兑坤相荡,坤为后,兑为庚,是为“后庚”;图中又得天盘离卦居于地盘坎卦的对宫,坎为三,离为日,是为“三日”。故后庚三日。

例4。«睽卦»上爻:“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根据归藏演绎原理,睽卦上爻主爻象是图2。

图2

图2得坎乾相荡于地盘离卦对宫,用地盘离卦(目)与天盘乾卦进行组合为見,坎为豕,是为“見豕”。图2变为图3。

图3

图3得坎坤相荡,坤卦表象涂(泥巴),图3的坎坤相荡象豕(猪)身上背负着泥巴,是为“负涂”。 图3变为图4。

图4

紫薇斗数 伏兵排法-吕布和典韦他们两个在一起是不是天下无敌

“坤厚载物”,所以,坤为载。图4之中得两个坤卦相对,坤为大舆,又坤为鬼,艮卦之数为一,所以,图4之中的两个坤卦与天盘艮卦的关系就表象“载鬼一车”。

“先张之弧”,图4变为图5。

图5

乾为先,张宿位于离宫,所以,图5之中的天盘乾卦和地盘离卦之间(先张)的内盘线条呈一根弧线,而地盘乾卦和天盘离卦之间(先张)又与内盘线条构成一根弧线。这两根弧线处于相对分开,睽也。

“后说之弧”,图5地盘坤卦(后)和两个兑卦(兑为言,二个兑卦组合为说)之间与内盘线条构成一根弧线,是为后说之弧。

显然,这是用卦位与天盘线条的关系来解释“弧”的概念。

上述卦位的变动又能演绎出相应的文字,因为需要用小篆文字来演绎,故在此不能详述。

64个重卦的«卦辞»«爻辞»«彖辞»«象辞»都是用这个模演绎出来的概念和文字的堆砌,在此不能详尽(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中国古代宇宙理论研究»)。仅以上所举四例,已足以证明太愚的周易就是古人所发明的周易,也是释读«周易»不可或缺的工具。

5.五行原理能否称为周易?

现今靠阴阳五行吃饭的大师们,言必称周易大师。但令人疑惑的是,风水先生号称周易大师,占卦算命的也称为周易大师,宗奇门遁甲的又称为周易大师,总之,大师们林林总总,面目各不相同,到底是怎么回事?

由上述可知,古人在发明周易模型时,出于纪时的需要,配置了天干地支,经过长期应用,人们归纳出天干地支原理,即五行原理。 后来,人们又在五行原理基础之上,发展出各不相同的各种术数,所以,这些大师们称为周易大师,大体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撇开了太愚所复原的周易模型,大师们就很难正名了。

6,复原周易模型有什么意义?

有些读者,总是用“对科学有什么作用”来判断一件器物或一件事的意义,这个理解过于肤浅。

复原周易模型的意义,大体如下:

*** ,通过用这个模型来演绎解读«周易»,破解了周易千古之谜。随着周易之谜的破解,一个长期以来迷惑人们的学术谜案终于有解了,也就是说,周易在早期的长期应用,是古老的中华文明没有发生中断的根本原因。

第二,周易是古代中国文化和古代中华文明的总根源,破解了周易之谜,实际上就搞清楚了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源头。 过去,很多大学者出于各自的目的,否认伏羲画卦事件对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起源的重大意义,后来,史家出于要证明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源头久远的需要,搬出伏羲画卦事件作为证据,但终因缺少必要的实证而不够理直气壮。如今,太愚虽然也不能为这个历史事件提供实证,但周易模型的成功复原,就为伏羲画卦事件提供了与实证一样重要而且有效的逻辑证据。 搞清楚一个文明的根源之后,就可以进一步探索该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成败经验教训,直至对该文明今后的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

过去,一些大学者之所以一直不肯承认周易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之原,除了周易模型不能复原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心理因素,那就是人们把阴阳五行等同于周易,而阴阳五行又被批为迷信,若承认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起源于周易,等于说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起源于迷信,脸上不够光彩。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文明,都起源于史巫文化,古代中华文明既然是古老的文明之一,它如果是起源于史巫文化,一点不会影响这种文明的伟大。事实上,中国古代早期史巫文化的一支,进化为周易文化,它是用一个宇宙模型来解释一切,所以,中华文化起源于古代先人对宇宙的探索。周易所产生的阴阳五行,它的初衷是用来解释生命规律。所以,中华文明是起源于古人对宇宙和生命规律的探索。

周易模型的成功复原,还为早期一些长期不能得到合理解释的历史事件、文化现象、文化概念提供解释的法理依据,以作出合理的解释。

第三,用周易模型来演绎,可对许多被长期错误解读的汉文字正义。

第四,可用周易模型来对一些古代早期典籍的真伪作甄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