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姓唐的属虎男孩怎样取名字 促 *** 取名-你听过的最吓人的民间传说鬼故事是什么
2022姓唐的属虎男孩怎样取名字 促 *** 取名,你听过的最吓人的民间传说鬼故事是什么?
外婆住的村子旁边有一个没有人住的小村子,以前人丁兴旺,后来一夜之间几乎全部死光,之后再也没有人来村里居住。那个地方叫唐五村,现在公交车还有“唐五村”这一站,这一站除了一个沙场以外,没有人居住,附近的每一个车站都有大大小小的村子,唐五村变成荒村得从百年前说起。
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姓赵的 *** 去隔壁村一个亲戚家里喝喜酒,一时高兴多饮了几杯,喝完酒天已经黑了,赵氏洗把脸准备回家,主人家见天色已晚想留赵氏在家里住一晚,明早再回去,赵氏不肯,执意要回去,问她为何急着回去,赵氏只说非走不可。
主人家苦劝不住,准备找个人把她送回去,两村隔着几里地,担心路上不太平,赵氏拒绝了主人家的好意,只找主人家要了一个灯笼上路了。
赵氏拿着灯笼离开亲戚家,她必须在亥时之前赶回家里,否则她的丈夫可能会有危险。
赵氏拿着灯笼在黑夜里摸索着,乡村土路夜里几乎没有人,当夜静得可怕,没有鸟叫虫鸣,只有阵阵阴风,赵氏不免有些害怕,总感觉身后有人跟着她,回头去看什么也没有。
次日一早,赵氏的丈夫田力来到隔壁村的亲戚家寻找妻子,亲戚告诉田力,昨晚赵氏就回去了。田力大惊,赶紧和亲戚沿着回去的路寻找,在唐五村村口附近找到了赵氏的灯笼,赵氏却不见踪影,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田力回到家中,他感觉非常不安,倒在床上睡了一觉。田力是一个阴差,每天夜里都要去阴司帮鬼差勾魂,灵魂出窍的田力跟一具尸体一般,一点儿温度也没有,为了不让人知道田力阴差的身份,赵氏需要陪在他身边,应付突如其来的事件,如果让人知道田力的身份就是泄露天机是要受罚的。
赵氏失踪的那天夜里急着回家,是想赶在田力“睡觉”之前回家。
为了寻找妻子的下落,田力决定去阴司打听,发现她的妻子已于昨夜被人杀害,由于天色太黑,赵氏并没有看清楚是何人行凶,只知道行凶的是五个人,他们把赵氏拖进唐五村,轮流将她占有以后将她 *** ,把尸体丢弃在一个隐蔽的地窖里,然后扬长而去。
田力根据妻子的描述知道尸体就藏在唐五村,唐五村民风彪悍,常因为小事跟附近的村子发生摩擦,为了保险起见,田力报了官带着捕快来到唐五村,唐五村的村长唐有时听说有捕快要进村,赶紧带着村里的青壮年赶来,唐有时根本不把县里的捕快放在眼里。
经过一番交涉,田力肯定自己的妻子就是被唐五村的村民给害了,尸体就在村里的一个地窖里。
唐有时大怒,质问田力凭什么这么肯定,田力不敢说出自己阴差的身份,只是肯定妻子的尸体就在村子里。
唐有时同意田力进村,但是如果在村里找不到赵氏的尸体就要让他好看。
田力顺着妻子告诉他的路找到了地窖,赵氏的尸体果然就在地窖里。
捕快将赵氏捞上来,一时难办了,抓唐有时他们不敢,凶手是谁又不知道,村里百十户人家查起来没那么方便,而且作案的人到底是不是唐五村人也没法确定。
这时,唐有时发话了,质问田力道:“你怎么知道妻子的尸体就在我们村里,莫不是想要陷害我们村?你今天要不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就别想走出去。”
田力指责唐有时恶人先告状,唐有时大怒指使村里的年轻人将田力揍了一顿,随行的捕快站在旁边动也不敢动,揍完田力反告他诬陷唐五村。
捕快将被打得鼻青脸肿的田力带回县衙,知县也有些畏忌唐五村,再加上跟唐有时还有些私交,让田力去找证据,如果找不到证据,县衙也无能为力。
田力找不到证据,只能去阴司找阎王求情,阎王听说此事后,告诉田力阳间的事不归他管,让田力另想他法。
田力只能自己去唐五村调查,白天去调查,村里人不让他进村,他只能夜里去查,一天晚上田力来到唐五村看到村口有五个人影鬼鬼祟祟地在附近徘徊,田力想起妻子对他说的话,这五个人很有可能就是杀害妻子的凶手,想起这几日不幸遭遇,田力怒从心头起,就算自己把这五人抓住,也没办法治他们的罪,想到自己的妻子死得这么冤,田力就恨得牙痒痒,既然阳间的王法管不了他们,就用阴间的法。
还有几日就是中元节,那一天鬼门关大开,正是报仇的好机会。
田力不再调查妻子的事,又干起了勾魂引鬼的活,在阴司他贿赂小鬼,打算在中元节实施报复。
中元节这一天,田力早早来到阴司,这一天是阴差最忙的时候,他们要协助鬼差把小鬼都按时送回阴司,田力带着很多冤死的小鬼来到唐五村,这些小鬼怨念重,田力本想把蹲在村口那五个人 *** ,可是这一天他们并没有出现,可能是因为鬼节,所以才不敢出门,眼看时间不多,鬼门关就要关了,田力不想错过这次机会,他思来想去决定屠村,他把怨鬼赶进村里,让他们见人就杀,代价是放他们离开,不用再受阴司的禁锢。
这一夜,唐五村的村民几乎被屠尽。
到了鬼门关关闭的时间,田力还没有回来,鬼差赶紧来找,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唐五村血流成河,肇事的小鬼全都不知去向。
当天夜里,田力死在家中,死因不明。第二天一早消息传到县衙,知县看出事关重大,赶紧命人封锁了进唐五村的路,对外宣称唐五村发生瘟疫,村里的人都病死了。
周围的村子连续几日一到夜里就有奇怪的事情发生,附近流传一种说法:“这种情况叫闹鬼,有的怨鬼从鬼门关跑出来没有回去,会留在人间为祸,直到被鬼差抓回去,每年的中元节后三天晚上 *** 都不要出门。”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唐五村的人死得太多,所以才会闹鬼。
“闹鬼”直到第七天晚上才停止,从那以后唐五村依然在那里,但没有人愿意来这里居住。
后来,说起唐五村没人居住的原因,就连附近村子的年轻人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村里的老人只说是——闹鬼。
提辖制使教头知寨节级都监团练管营等是什么官?
提辖:
详细解释:
宋代一路或一州所置的武官,为“提辖兵甲盗贼公事”的简称。主管本区军队训练,督捕盗贼等职务。宋常以知州、知府兼提辖兵甲,简称提辖,掌军旅训练教阅,督捕盗贼, *** 民众反抗,每个提辖管理30人左右。提辖是一个基层的武官,是一种社会底层小官。也就是带领一队士兵巡逻街头,抓点小偷小摸或缉捕流窜盗匪的头目。宋朝知州当时是五品,提辖比知州级别要低,应当是六品至七品,不会小于从七品。
著名人物:
鲁提辖 鲁智深,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 *** 名。鲁智深原名鲁达,是经略的提辖,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扬。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鲁智深,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头领。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后在杭州 *** 寺圆寂。
下图为鲁智深
制使:详细解释:
宋代皇帝所派出的使者。可理解是朝廷派出办理公务的官员,属于一个中等级别的官职,这个职位高于统领使,但又低于团练,相当于中校副团级别。可算作临时的差遣,并非官职。
著名人物:
杨志绰号青面兽,是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 *** 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应天暗星,位列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
下图为杨志
教头详细解释:
教头是宋朝教授武艺的人用的称呼,类似于现在的抄教练,因为《水浒传》中林冲自称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此职位常常被人误解为一种官职,认为教头是一个官职,实际上是错误的,宋代的官知制中并没有教头这个官职,因此教头并非官职。类似于武师,只要是教授武艺,并以此为职业的人,都可以称作教头。
著名人物:
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东京(河南开封)人氏,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后火并王伦,尊晁盖为梁山寨主。他参与了梁山一系列的战役,为山寨的壮大立下汗马功劳。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六位,上应天雄星,位列马军五虎将,把守正西旱寨。抗击来围剿梁山军的官军、侵略北宋的辽国和剿灭国内 *** 的田虎、王庆、方腊势力时屡立战功。征方腊后病逝于杭州六和寺,追封忠武郎。
下图为林冲
知寨详细解释:
非正式官职,可看做宋朝时巡检的官员。分文知寨和武知寨,文知寨为正武知寨为副。武知寨是带兵的。知寨就是巡检寨巡检的别称。《水浒传》中清风寨的“寨”无疑是指巡检司寨,不是集镇。所以“知寨”不是镇长,而实为巡检。巡检司为县派驻乡镇关卡要地的 *** 机关。清风寨当为设在清风镇的巡检司。宋代县级治安分隶县尉、巡检。两者平级,县尉从九品,巡检使臣充,地位相当。县尉治县城,而乡里归巡检,可以一县数寨,也可数县一寨。县尉司所辖治安人员称弓手,巡检司所辖称土兵,《水浒》里也有所反映。弓手为雇佣,土兵为招募。哲宗以后,都用当地人员,不算军人(禁、厢兵),也非民兵(乡兵),而是专职 *** 人员,隶路提点刑狱司(类似省 *** 厅)。巡检司寨一般数十人到一二百人不等,采用都一级编制,类似现今连级。个别大的也有五六百人。
著名人物:
花荣为中国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108将之一,有“百步穿杨”的功夫。在梁山好汉英雄中排行第九,为马军八 *** 兼先锋使之首。原是清风寨副知寨,使一杆银枪,一张弓射遍天下无敌手,生得一双俊目,齿白唇红,眉飞入鬓,细腰乍臂,银盔银甲,善骑烈马,能开硬弓,被比作西汉“飞将军”李广,人称“小李广”,因善使银枪,又称“银 *** ”。只因为义兄宋江抱不平而被小人陷害,后被好汉王英等相救,上了梁山。受朝廷招抚后,在对辽国、方腊战役中屡立奇功,然在大哥宋江被高俅等害死后,与吴用一同在宋江墓前自缢身亡。
下图为花荣
节级详细解释:
在宋朝,节级官职为低级军吏,也有一称为低级武职,在宋元两朝时,节级官职为地方监狱吏。相比于现代,就相当于部队士官和看守所所长。宋初旧制,军队编制为厢、军、指挥(营)、都四级,而推行将兵法、结队法后演变为军、将、部、队四级。两者并不对应。禁军改分系将、不系将。系将禁军两套编制并存,而不系将禁兵、厢兵(杂役)、弓手/土兵( *** )及部分乡兵(民兵)沿袭旧编制。按旧制,都一级副长官以上称“将校”,为军官,以下的军吏称“节级”。
著名人物:康节级,男,出自《水浒传》。施恩拿了一二百两银子,去康节级家,却在牢里没回来。施恩叫他家人去牢里说知。不多时,康节级回来,和施恩相见。施恩把这件事一一细诉了一遍。此时武松已自得康节级看觑,将这刑禁都放宽了。施恩又取三二十两银子,分与众小牢...武松却自得康节级和众牢子自照管他。施恩自此早晚只去得康节级家里讨信。
下图为康节级
都监详细解释:
都监,官名,即监军,古代监军大都是由宦官兼任;另外佛教寺院中负责监察事务的僧人也称为都监。大多由在寺院担任过多年监院、有丰富的寺院管理经验和执行能力的人担纲,因为对执行过程当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了解。所以,执行层反馈回来的情况,都监都能够了如指掌。
著名人物
秦明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一百单八将之一。因其性如烈火,故而人称“霹雳火”。祖籍山后开州。善使一条狼牙棒。本是青州指挥司统制,攻打清风山时,因中宋江的计策,被俘后无家可归,只得归顺。自上梁山后,秦明凭手中狼牙棒,在一系列战斗中屡立战功。大聚义排座次时,在梁山排行第7位,上应“天猛星”。又被封为“马军五虎将”第3位。梁山受招安后,随宋江征讨辽国、王庆、田虎、方腊,多建功勋。在征讨方腊时,与方腊之侄方杰大战,后因急躲暗器,被方杰一戟耸于马下,死于非命。
下图为秦明
团练详细解释团练使本身职位并不低,唐代设有节度使,一个地方的更高军队长官,而团练使的地位低于节度使,但也负责统领地方军队。像都团练使负责方镇的军事,多由观察使兼任;州团练使负责一州的军事,常由刺史兼任,放到现在来讲,节度使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而团练使相当于军分区司令员。但团练使在军队中有实际职务那是在唐代,而到了宋代,团练使的地位显然不能和唐代同日而语,在宋代,团练使成为没有实际职权的虚衔。
著名人物
卢俊义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绰号“玉麒麟”,武 艺高强,棍棒天下无双,祖居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仆人燕青。原本是河北大名府富商、大财主、员外,因为宋江喜爱他的才华,被诓上梁山,后来成为梁山第二首领。卢俊义和宋江一同受招安后,征讨了辽国、田虎、王庆、方腊,官至武功大夫、卢州安抚使。蔡京等奸臣传召卢俊义回京,把水银(也就是汞)放在皇帝赐给他的饭菜中,卢俊义痛得无法骑马,只好坐船回庐州,途中在船上 *** ,落水溺死。
下图为卢俊义
管营详细解释古代边远地区管理徒流充军罪犯服役的官吏,相当于现在的监狱长.
著名人物
施恩,为孟州牢房管营之子。当年武松杀了西门庆、潘金莲后,被发配孟州城,安平寨,与小管营施恩相识,不曾吃得苦头。施恩使得一身好拳棒,在快活林里开着一个酒肉店。蒋门神霸占了施恩的酒店。武松醉打蒋门神,替施恩夺回了酒店。曾投靠武松落草二龙山。 后施恩 *** 上了梁山泊。
下图为施恩
谢谢大家阅读。虎的古文?
虎有关古文,例如: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唐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秦赵虎争血中原,当去抱关救公子。—— 唐 · 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唐 · 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
勐虎不看几上肉,洪鑪不铸囊中锥。—— 唐 · 李白《笑歌行》
封神演义各种姓氏?
龙姓
须虎在书中的形象很奇特,他的头像骆驼,脖子像鹅,手似鹰爪,一只脚又像虎,嘴边有须像虾,身上长满鳞片。
龙须虎是少昊时出生,后采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修炼千年得道。因受申公豹的挑唆就去找姜子牙的晦气,但却不敌姜子牙的杏黄旗,之后改邪归正,拜姜子牙为师。
后来姜子牙辅周,龙须虎作为姜子牙的徒弟,自然也就效力周营了,他有一项本领,就是出手有石,凭借着这项本领,龙须虎也立了不少功劳。
后来周军和袁洪对战,袁洪军中来了一个巨人邬文化,一次邬文化偷袭周营,让周营死了将官三十四员,兵士死的就更多了,其中龙须虎在此次也被邬文化所杀。虽然他封神榜上无名姓,但最终还是被封为九丑星。
李克用为什么始终忠于李唐王朝?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清代严遂的这首《三垂冈》让不少人读了之后,对唐末枭雄李克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少人觉得,这位真算得上是唐朝的死忠。
然而,当我们细看那段历史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现,这货真比朱温好不到哪儿去,对唐朝的伤害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头看到尾,谁要说他是唐朝的忠臣,洗白他的力度,可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一个 *** 的官二代比起朱温这个草根枭雄来说,李克用的起点比较挺高。
人家祖上从贞观年间就因为跟着唐太宗李世民混,一直混到了成了金方道副都护,后来子孙五世袭承沙陀都府都督。
到了 *** 朱邪赤心这一代,作为朝廷的外援,因为平定庞勋 *** 有功,当时的唐懿宗一看,沙陀军的战力竟然这么强,这股势力以后可绝对不能跟朝廷离心呀。
怎么才能拴住他们呢?不缺钱,不缺粮,你还能不缺面子?
于是唐懿宗便给了沙坨大酋长朱邪赤心一个恩赐,你以后姓李,叫国昌,咱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为了表示诚意,唐懿宗给人家赐姓了之后,还将他的牒谱归纳到了郑王这一系。
这可就跟普通的赐姓不一样了,这是纳入宗谱,纳入皇族的赐姓,沙陀大酋长李国昌随后就入朝听班,而长安的繁华确实让这位塞外的汉子感到了无限留恋。
只是,他却没有想到,自己有个 *** 的儿子,而且还是巨坑的那种,老子在朝廷有编制,拿工资,端着朝廷的碗。
儿子在边塞直接杀官 *** 了!
一个让王朝头疼的反贼对于李克用的 *** ,史书上记载是因为新派来的水路发运、云州防御使段文楚在荒年克扣边塞军人的粮草,最终引起李克用等人的不满,趁着军心大乱之际,将其杀害。
段文楚这个人是烈士家属,祖父是唐德宗时期在朝堂之上,用笏板击打反贼朱泚的忠烈之士。而这位的性情也是比较耿直,比先前李克用等人的老上司,圆滑懦弱的支谟要刚得多。
支谟管理边塞的时候,知道李克用有背景,就使劲地惯,谁都知道这位“李衙内”不好惹。
但段文楚却不惯着他,咱们研究段文楚的生平之时,不难发现,这位朝里面也有人,在南面邕州搞砸了边防,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看,再次被启用到北面边塞的段文楚,急迫需要立功、创造政绩,镀镀金。
一个被惯得没样的衙内,碰上了一个急于立功的罪臣,那还能不火星撞地球呀。
李克用你这儿不对,李克用你过分了,这些肯定都是当时的日常。
最终李克用忍不住,趁乱将段文楚剁了,秀了一把地头蛇的蛮横。
他这一把坑了爹,也让朝廷顿时上火了,别说你这是干皇族了,就是亲的、有血缘关系的, *** 谁也都忍不了!
当时的唐僖宗也是年轻气盛,立即便下令围剿,李国昌托辞去劝劝逆子,随后趁机跑路,这父子俩后来算是给唐朝好好上了一课。
认亲戚,千万要长眼,不然白眼狼可是会咬人的。
河东是唐朝的根基,为了平定李克用父子的叛乱,唐僖宗派出了一波波平叛军队,基本整个大唐的北面机动部队,全部都调去攻击沙陀军了。
而这个时候,南面的黄巢军也是越打越顺手,更关键的是被唐帝国寄以厚望的战神——淮南节度使高骈竟然坑了,放过了黄巢军渡过黄河。
*** 军一路喊着别惹事,赶紧投降,一路收纳着各地节度使得降表,兵锋直抵长安。
此时的唐僖宗还在跟沙陀死磕,眼看就要胜利,他还将东都洛阳的神策军调到了北面,最终虽然一战摧毁了李克用父子的军队,迫使这俩人狼狈地逃亡到了塞外。
但东都留守刘允章却笑不出来了,因为黄巢军已经兵临城下,而自己能够依仗的除了城墙,没啥兵力了。
最后,面对旌旗列列的黄巢大军,这位号称唐末愤青的刘留守直接跪了,也让后面还指望着他顶一下、争取点儿战略时间的唐僖宗,彻底被坑了。
可以说,黄巢的义军能打入长安城,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李克用的叛军,当时吸引了朝廷大批的兵力,来不及南下阻挡黄巢军。
这也是唐僖宗一生仇视李克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一个狮子大开口的续命人不过甭管怎么说,黄巢军已经进入长安了,逃到蜀地的唐僖宗只能要里子不要面子了,只要能收回长安,怎么都行。
于是,朝廷便启动了一项饮鸩止渴的策略——召唤沙陀军。
回来吧,咱俩和好吧。
“回来可以,但没有地方住呀?”
“你想住哪儿?”
“河东道!”
“你他......,那好吧。”
就这样,浩浩荡荡的沙陀军南下,断了黄巢的帝国梦,也给奄奄一息的唐王朝,端上了一碗续命的汤。
但代价是——抽掉了唐王朝继续活下去的任何可能。
河东是唐朝的龙兴之地,也是根基所在,门户之地,没了河东,唐朝的中央,后背直发凉。
回到长安的唐僖宗自然也不甘心,怎么办?
做掉他吧,有人在唐僖宗耳边说道。
一个让王朝下令暗杀的大军阀中和四年春,逃出长安的黄巢军在河南道内大打出手,殴得朱温、时溥等人扛不住,不停地跟朝廷老大求援。
最终,唐僖宗下旨,李克用,你去帮帮他们吧。
当时的李克用还算挺傻挺天真,带着一票沙陀骑兵南下,没费多大劲儿,击溃了黄巢军主力,救了河南道那群没用的东西。
然而,他却没有想到,就在他跟黄巢军PK的时候,朝廷的密使来到了宣武军镇。
“朱全忠,盘他!”
作为降将的朱温,老大递了把刀,让他去宰老虎,不敢也得硬着头皮上呀。
就这样,上源驿那晚,许多人都说李克用坏在嘴碎上面,言语惹怒了朱温,成年人的世界里,两位都做到节制一方的大员了,能会跟骂街妇女一般,没有这点儿容忍和气量?
当时的唐僖宗是真的起了杀心,而朱温却最终办砸了这件事,从后来的发展来看,这货故意放走李克用的可能性很大。
因为,兔死狗烹的故事,他还是听过的,只要李克用活着,朝廷就会不停喂自己。
只是双方都没有想到,本来喂狗,喂着喂着竟然养成了狮子。
一个让王朝玩火的假想敌李克用得了河东之后,便开始四下扩张,又是占昭义,又是锤河朔三镇,手还伸到了河中这么敏感的地方。
面对不老实的河东坏小子——李克用,唐僖宗只能选择不停地培养朱全忠,养条狗,养肥一点儿,就算吃不了李克用,给自己壮壮胆也是好的。
于是,朱温在朝廷的默认、支持下,整合、吞并了河南道一系列藩镇,而朝廷这边又是给他立碑,又是封爵封王,不停地给他造势。
朝廷认为,朱温这个自己人越强大,李克用这个有前科的小弟,就越不敢欺负自己,然而他却没有想到,朱温这个小弟,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
而他的梦想,最终揭晓之后,竟然是当皇帝。
唐僖宗、唐昭宗两代帝王的玩火行为,最终引燃了整个大唐。
一个打着恢复王朝口号,消费唐朝影响力的枭雄天佑元年八月,唐昭宗被弑于洛阳宫内,大唐灭亡的钟声已经敲响。
三年后,唐哀帝禅让皇位给朱温,大唐灭亡,而此时,天下群雄全都各顾各家,或自立为王,或登基称帝。
唯独李克用依然自称唐臣,这里面,不仅仅是因为骨气的原因,更多的是,他也没得选。
作为唐朝宗室,作为朱温十几年的死敌,自己即便投降了,也没得好。
只能死磕,不能投降,而坚持唐臣,也是自己 *** 的选择,至少从道义上能够得到广大唐朝遗老、忠于唐朝大臣们的支持。
守着旧锅台,远比另开炉灶的效果,要好很多,自己打着唐朝的旗号,消费唐朝的影响力,对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
后来,朱温的好哥们丁会趁着朱温北上讨伐时,直接投降势力较弱的河东道,当时的说法就是:
臣非不能守潞,但以汴王篡弱唐祚,猜嫌旧将,臣虽蒙保荐之恩,而不忍相从,今所谓吐盗父之食以见王也。
即便李克用坚持着唐朝的旗号,但在朱温的步步紧逼之下,依然防御得捉襟见肘,几次都快扛不下去了,后来在天气的帮助下,才最终转危为安。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河东坚持不了太久了。
这里面就包括他的亲弟弟,李克宁。
他很幸运,不过不是唐朝当年所愿天佑五年正月,五十三岁的李克用在晋阳病逝,临终前,他的内心充满了担忧和不甘。
此时河东的门户潞州被汴梁大军重重围住,已经将近半年,河东军几番援救都无功而返。
一旦潞州失陷,对方的兵锋将直插晋阳城,这一次自己还能守住吗?
李克用将这个疑问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当时的他不知道,身边的托孤忠臣李克宁已经做好了投降的准备。
只不过自己的儿子李存勖更加生猛,上台时大家以为这位是傀儡,没想到不到一个月就把叔父李克宁给屠了,踏着叔父的鲜血登上权力的顶端。
随后,李存勖领着河东军南下,一战击破十万汴军,也拉开了梁晋争霸的最后决战阶段序幕。
同光元年冬,李存勖率军进入汴梁城,梁末帝自尽身亡,大唐得以“光复”,但这种光复,想必是唐朝历代帝王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李克用,这个唐朝灭亡的更大推手,最终能够成为复唐的忠臣、硬汉,可以说算得上非常幸运的枭雄了,只是造化弄人,确实让人看后,不仅唏嘘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