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算命神人-你知道的河南十大旅游区有哪些
商丘算命神人,你知道的河南十大旅游区有哪些?
河南——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核心发祥地,坐拥中原沃土,拥有四大古都,嵩山少林是她对外的名片。你都知道河南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嘛?如果还不知道,本篇河南十大旅游景点你算是看对了,现在就为您介绍河南好玩的而旅游景区...
1.洛阳-龙门石窟世界上许多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其载体大都为石头,位于洛阳城南13公里的龙门石窟就以石刻的形式记下了公元五世纪到十世纪之间那段已经消失的文明。
龙门石窟开凿于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诸朝,开凿时间长达四百多年。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00多个,造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多块,佛塔70余座。代表了不同时代的雕凿风格,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时尚。龙门,更具永恒魅力的当属奉先寺。这是一组斩山为石、依崖临壁凿就的群像。主佛卢舍那是中国古代人物雕塑最完美的作品之一。她丰颐秀目,仪表堂堂,一泓秋水般深邃的目光微微向下俯视,默默传递着慈爱与安详,洋溢着关注人间和洞察一切的智慧之光。
2.登封-少林寺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而建,因其建于嵩山少室密林之中,故定名“少林寺”。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在少室山五 *** 一天然石洞面壁九年,首传禅宗。至此,少林被称为“禅宗祖庭”。唐初,少林寺志坚、昙宗等十三棍僧,在秦王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立下汉马功劳,得到了李唐统治者的赞誉和封赏。在此期间,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极快,博得了“天下 *** 名刹”的美称,少林功夫也从此美名远扬。明代达到鼎盛。民国时期,军阀石友三放火烧毁了少林寺的大部分建筑,千年基业毁于一旦。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少林寺 *** ,特别是1982年一部《少林寺》电影,使少林寺、少林功夫风靡世界,成为河南乃至世界的一个 *** 旅游产品。
3.洛阳-白马寺白马寺内宝塔高耸,殿阁峥嵘,长林古木,肃然幽静,寺内的主要建筑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前后五座大殿错落有致,严谨有序。
龙门石窟开凿于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诸朝,开凿时间长达四百多年。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00多个,造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多块,佛塔70余座。代表了不同时代的雕凿风格,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时尚。龙门,更具永恒魅力的当属奉先寺。这是一组斩山为石、依崖临壁凿就的群像。主佛卢舍那是中国古代人物雕塑最完美的作品之一。她丰颐秀目,仪表堂堂,一泓秋水般深邃的目光微微向下俯视,默默传递着慈爱与安详,洋溢着关注人间和洞察一切的智慧之光。
4.登封-嵩山日出蒿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一曲悠扬的《牧羊曲》依然让人心如潮水。
少林寺的秀丽景色早已从这首优美的歌里栩栩如生地萦绕心怀。有着天下 *** 名刹少林寺的嵩山,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主体由太室山、少室山东西两座大山组成。嵩山被誉为我国历史发展的博物馆,儒、释、道三教荟集,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其中有中国六最:禅宗祖庭――少林寺;现存规模更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现存最古老的塔――北魏嵩岳寺塔;现存最古老的阙――汉三阙;树龄更高的柏树――汉封“将军柏”;现存最古老的观星台――告城元代观星台。此外,太室山黄峰盖下的中岳庙始建于秦,唐宋时极盛,是河南现存规模更大的寺庙建筑群;嵩阳书院气宇恢宏 、古朴高雅,宋时与睢阳、岳麓和白鹿洞书院称四大书院;加上苍翠清幽的法王寺,回环险绝的轩辕关、慧可断臂求法的立雪亭等等,皆为中国人文风物的瑰宝。有哪个地方能在禅宗上有如此众多的汇集,只有嵩山!!看一看幽静神秘的佛门胜地,感受那里的清净脱俗,也许会成为每个喜欢旅游者的一个美好的愿望。
5.开封-清明上河园清明上河园是按照1:1的比例把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堪称中华民族艺术之瑰宝的《清明上河图》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
该园占地面积500余亩,其中水面150亩,拥有大小古船50余艘,各种宋式房屋400余间,形成了中原地区更大的气势磅礴的宋代古建筑群,整个景区内芳草如茵,古音萦绕,钟鼓阵阵,形成一派“丝柳欲拂面,鳞波映银帆,酒旗随风展,车轿绵如链”的栩栩如生的古风神韵。 清明上河园作为集历史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趣味娱乐旅游和生态环境旅游于一体的主题文化公园,突出体现了观赏性、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和情趣性等特点。
6.开封-开封府开封府,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互呼应,同碧波荡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衬,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壮丽景观。
开封府依北宋营造法式建造,以正厅(大堂),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宾馆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在开封府,您除了能够看到大批珍贵史料,轶事和陈展外,还能够看到“开衙仪式”、“包公断案”、“演武场迎宾表演”、“喷火变脸”等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真切地体会到“游开封府,品味大宋文化;拜包龙图,领略人间正气”。
7.焦作-云台山猕猴谷云台山于1998年8月被 *** 批准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有数量众多的野生猕猴群落在景区内分布。
太行猕猴,在进化 *** 上属灵长目猴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太行猕猴是生活在气候较冷,纬度最北的猕猴群,周围环境山峰陡峭,因此猕猴群体大,体壮,毛长尾短,善于攀缘,喜欢跳跃,行动敏捷,形体俊美,模仿性强,为猕猴中最进化的一种,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太行猕猴终年栖息于针阔叶混交林、灌木林及悬崖峭壁之间,喜群居生活,由猴王率领猴群,并配备护卫猴、哨猴,通常每群百只左右,白天活动觅食,夜间宿于悬崖峭壁之上,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属杂食性动物。为丰富您的游览活动,景点内还有免费猕猴表演,每天6场。
8.焦作-云台山红石峡峡谷极品红石峡,集秀、幽、雄、险于一身,容泉、瀑、溪、潭于一谷,素来享有“盆景峡谷”的美誉。
峡谷深68米,外旷内幽,奇景深藏,两岸峭壁山石秀丽,仿佛鬼斧神工雕凿而成的一个巨大盆景,又似名山大川的浓缩,园林专家称之为“自然山水精品廊”。红石峡的地层结构,从上到下分别是4亿年前奥陶系石灰岩,4.7-5.1亿年前寒武系的石灰岩,10到14亿年年前中元古代紫红色石英砂岩。另外在红石峡的白龙潭,地质专家还发现了34亿年前的锆石,是目前地球上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峡谷内留存有角度不整合、波痕石、丹崖断墙、龟背石、角度不整合等地质遗迹。 *** 教科文组织地学部主任伊德博士实地考察景区后,感叹到:“我不得不承认,云台山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比拟的地质公园。它给我的印象是一部乐章,是一首贝多芬的交响乐,是一首最美妙的山水交响乐。
9.南阳-伏牛山西峡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我国秦岭山脉东段、伏牛山南麓,河南省西峡县境内。总面积954.35平方公里。
规划建设的西峡伏牛山国家地处我国中央造山系的构造前沿,园区内所保存的地质遗迹记录了中朝古陆在板块构造体制下活动性 *** 边缘的离散、聚合、增生及其与秦岭微板块、扬子板块碰撞、拼合;记录了主造山期各大构造岩片的推覆叠置及其造山期后的伸展、拆离、滑脱等变质变形过程;记录了恐龙时代从鼎盛到衰亡绝灭的演变历史。西峡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座展示古板块构造运动、 *** 碰撞造山运动和生命演化的“秦铃造山带的地质档案馆”,是一处进行地球科学、生物科学、气象科学研究的基地和科普教育型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处。园内除丰富的地质遗迹外,珍稀生物、林海草甸及瀑潭溪流、漫烂山花和古刹禅寺自然和谐,构成我国南北过渡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谓秀甲一方。建设中的地质公园,集地文、水文、天文景观为一身的自然综合体。山水风光以雄、奇、险、秀、幽为特征,可谓兼北国风光之浑厚粗犷、继江南山水之清秀玲珑而独树一帜。地质公园交通便利。南有宁西铁路、312国道穿越,北有311、209国道及豫48高等级公路纵横交织,东距南阳国际机场120公里。
10.南阳-山陕会馆社旗县的山陕会馆,是一座富丽堂皇巍峨雄伟的古代建筑。山陕会馆位于社旗县城中心。过去这里水陆交通发达,南船北马,商人云集,是南北九省过往要道和货物集散地,有街72条。
清乾隆年间,曾和朱仙镇、回郭镇、荆紫关镇并列为河南四大名镇。当时, *** 两省富商大贾,为了叙乡谊,通商情,接官迎仕,祭神求财,积资建造这座会馆。会馆分照壁、悬鉴楼、大拜殿、春秋楼四个主体建筑。“运巨石于楚湘,访名匠于天下”,连烧制的玻璃瓦也是来自 *** 。从乾隆二十年开始,至光绪二十八年建成,历时137载。一进会馆大门,五颜六色的玻璃照壁和高耸入云的一对铁旗杆呈现在眼前。照壁是仿北京故宫九龙壁修建的。高20米,宽13米,用彩釉陶瓷大方砖砌成。上面遍制浮雕,工艺精巧,色彩绚丽,美不胜收。重5万余斤高28米的铁旗杆,顶有仙鹤展翅欲飞,下有巨龙盘绕而上,铸工极其考究。照壁的北边是悬鉴楼,高30米,东西宽17米,分上、中、下三层。环楼上下均有木雕石刻的神话传说、戏曲故事装饰,技法多变,形象传神。楼的后边是演戏台,由四根大方柱把巨大的三层楼凌空擎起,甚为壮观。飞檐下边金龙缠绕的“悬鉴楼”巨匾,苍劲古朴,堪称一绝。悬鉴楼两侧,分别建有钟楼、鼓楼各一座,均是八角腾空,两层起架,上层各置钟、鼓,下层通向中院的过道,也是游客乘凉聊天的亭榭,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
商丘女子路考未过号啕大哭?
考驾照,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花钱买罪造,身心俱累!
我是14年3月报名,9月拿证,年底12月买车。总体来说,还算比较顺利吧。
科目一没说的,只要仔细看书,认真做题库,基本上都能顺利过关。
对我来说,科目二比较费劲,练车前,连方向盘都没摸过,刚开始,连左打右打轮都纠结半天。十多个人一台破车,一上午下午能练两次,每次七八分钟。练的效果非常不好,教练还算不错,没骂过,但是也常常吹胡子瞪眼的抱怨。
考试前几天,我们往往几个人,四五个左右,合伙出钱租考试场地练几天。
练车时候,教练其实相当不错,但是,他越认真,随车指指点点,越练的效果不好,我们都上火。后来,教练气跑了,我反而练的很不错。我和教练说,你不在的时候,我练的挺好。教练说,那还是我在这把你影响了呗?
侧方停车很头疼, *** 次考试,倒库有点慢,被判为中途停车,挂了。第二次终于科目二顺利过关。考试过关,我当然是十分开心,看到考试屏幕显示过关,可能教练比我还高兴,满面笑容,握着我的手好一顿祝贺,激动不已啊!
科目三比较戏剧性,练车的时候,白天是风景优美的路段,很顺利。连夜路,练习风光转换,遇到远光狗,近距离根本看不清道路,教练告诉遇到这样的,远光怼回去。
*** 次科目三考试,全路段顺利,100满分,已经顺利路边停车了,就等满分上传。结果,数据迟迟上传不了,最后, *** 居然算不合格。当场考第二次,结果一个拐弯处油给轻了,憋灭火了,教练拿口香糖黏住车里考试摄像头,告诉赶紧二次打火, *** 通知不过关,我和教练在车里老郁闷了。
后来一个月左右补考科三, *** 次在路过学校路段,超速了。又考二次,我的教练心里大概有阴影了,让他同事带我考试。这个教练和其他教练一样,职业病,是个碎嘴子。我又是临时和他一起考试,难免紧张。一路上婆婆妈 *** 絮絮叨叨,很影响心情。还好,九十分过关。
科目四就很简单了。
年底,自己去提车,自己一路开回来,红绿灯灭火好几回,后面喇叭声一片。但是,五年了,熟能生巧,非常顺利轻松,当初天大的难事,现在看来那都不是事!
那秦是姓还是氏呢?
“秦”,是地名、国号,也是氏!
我们现在的姓和氏是不分开的,姓是氏,氏也是姓。
但在先秦时代,姓氏是分开的。“姓”是部落始祖的姓,而“氏”,是后世子孙发达、被君主赐给封地之后,便以“封地”为氏。
因此,一个部落只能有一个姓,但却可以有很多的“氏”,这就是我们在史书经常看到的“大宗”和“小宗”的关系,这相当于后世的“大房”和“二房”之分。
“大宗”是嫡系,拥有管理整个封地的权力,而“小宗”是庶系,从伦理上要服从大宗的管理,这就是先秦时期的“嫡庶之分”、“长幼之序”,这是一种管理模式,称为“宗法制”。
所以古人有一种说法叫做“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就是把“家”管理好了,国也就管好了;而当所有的国都管理好之后,那天下也就太平了!
而诸侯国内部也是有很多的“小宗”的,比如赵国,就曾经出现过“邯郸氏”这种称号,可能大家对这个“氏”比较陌生,我们就来讲讲。
“三家分晋”之前,赵氏家主赵宣子赵盾,和他的堂弟赵穿都在晋国当政,赵盾是晋国上卿,赵穿是晋国大将,两兄弟都为晋国服务。后来,赵穿被晋国国君封为“邯郸大夫”,从此也就有了“邯郸氏”。
而秦国更是如此了,比如秦国内部就曾经给自己子孙封过“梁国”,后来被秦穆公灭之,现在的“梁姓”,其实也是赢姓后代。
因此,我们发现,姓是不能变的,而“氏”会随着封地的变化而变化,“邯郸氏”,“赵氏”也是赢姓。
既然如此,当年秦国的一位先祖——非子,在“犬丘”这个地方养马,后来被周孝王赐封在“秦邑”,那么秦国大宗的“姓氏”,应该是“嬴姓秦氏”。
而非子也号为“秦赢”,这个记录见于《秦本纪》——周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这个记载是很重要的,要不然太史公司马迁也不会要这么多此一举地写进去。“秦赢”,即“赢姓秦氏”,所以后人把秦始皇称为“赢姓赵氏”,这是不对的。
在史书上,同样拥有这种称呼的还有“褒姒”,“褒姒”,也就是“姒姓褒氏”,“姒姓”也是古老姓氏之一,而“褒国”也是存在的,有上千年的国运,在今天的汉中地区。
那为何秦非子既然号为“秦嬴”,那他的后人秦始皇为什么还会被人称为“赢姓赵氏”呢?
其一:秦非子曾经自称过“赵氏”。秦赵始祖的伯益,被舜帝赐于“赢姓”,后来“赢姓”在夏商之际成为诸侯,蜚廉和恶来父子皆服务于商纣王。
所以,商朝灭亡之后,蜚廉和恶来被杀,赢姓子孙被划为“前朝遗孽”,被除名于诸侯,还剥夺了封地,没了封地,也就没了“氏”,也就成了奴隶。
恶来被杀之后,他的兄弟季胜(蜚廉的另一个儿子)成了周王室的奴仆,到了“三世孙”造父时,因为有功被周王室封于“赵城”,这才开始有了“赵氏”。
赵造父发迹之后,恶来的后世子孙“非子”,也来到了“造城”,也自称是“赵氏”,托庇于赵氏之下寻求发展,后来才被周孝王赐于封地“秦邑”。
其二:秦始皇也自称过“赵氏”。秦始皇的父亲嬴异人,曾经于邯郸为质子,在邯郸生下了嬴政。但当时秦赵大战正急,异人在邯郸为质期间,秦赵爆发了“长平之战”、“邯郸之战”。
虽然秦赵共祖,这个时候赵王要杀了异人来泄愤也是有可能。因此,既然来到邯郸为质子,那就干脆也自称“赵氏”,希望能用这一份亲情来“唤醒”赵王对他们的可怜。
其三:后世著史人对秦始皇的故意抹黑。古人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在此之外还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天子”也是称姓不称氏。
因为整个天下在理论上都是天子的,所以就没必要再以“封地”来称氏了,比如周朝的天子都称“姬姓”。
所以,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也是称为“嬴政”,不再以“秦政”或“赵政”称呼了。当然,汉朝是不承认秦始皇这个暴君皇帝的,所以不再以“赢姓”称之,而是以“赵氏”称之。
而在《后汉书》里面,更是把秦始皇一口一口地称呼为“吕政”,这种抹黑的迹象就更加明显了!
综上所述,“秦”是秦国大宗的“氏”。而秦始皇,既然当了皇帝,那么最恰当的称呼应该是“嬴政”,像“秦政、赵政、吕政”这种称呼应当一一去除!
文——千古
刘姓都有哪些历史名人?
由于刘邦建立了汉朝,所以说到刘姓的历史名人,肯定就会有汉朝历史帝王将相长长的一大串名字。
而统这个刘姓当皇帝的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多的,真是好不威风。
1西汉皇朝(公元前206-公元8):汉高祖刘邦西汉皇朝是我国 *** 个统一强盛的帝国。在西汉统治的200余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历 *** 景之治、武帝鼎盛时期、昭宣中兴等著名治世,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 *** 次鼎盛。公元8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西汉又称为前汉,历时215年,共15位刘氏帝王。序号帝号姓名在位/登位时间简 介(点击查看详细介绍)1汉高祖 刘邦,前206年乙未岁汉开国皇帝,字季,终年53岁(前256--前195年)。2孝惠帝 刘盈,前194年丁未岁刘邦长子,高祖卒后继位,为吕后专权。3前少帝 刘恭,前187年甲寅岁为吕后专权。4后少帝 刘弘,前183年戊午岁五月为吕后专权。吕后 吕雉高祖刘邦之原配夫人,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高祖死后长期执政,然并未称帝,前后共16年。5太宗文帝 刘恒,前179年壬戌岁高祖第三子,吕后死,周勃等 *** 吕产,迎立之。6景帝 刘启,前156年乙酉岁文帝的儿子。文帝死后继位,历史上的“ 文景之治 ”时期。7世宗武帝 刘彻,前l40年辛丑岁景帝之第十子,景帝死后继位。武帝时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8昭帝 刘弗陵,前86年乙未岁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9昌邑王废帝 刘贺,前74年丁未岁六月武帝孙,昭帝侄。昭帝死后无子,由他继位,在位27日,因 *** 戏无度,被辅政大臣霍光废黜,后事不祥。10中宗宣帝 刘询,前73年戊申岁又名刘病己,武帝曾孙,昌邑王被废后继位。11高宗元帝 刘奭,前48年癸酉岁宣帝之子,宣帝死后继位。12统宗成帝 刘骜,前32年己丑岁元帝之子,元帝死后继位。13哀帝 刘欣,前6年乙卯岁成帝养子,成帝死后继位。14元宗平帝 刘衍,公元1年辛酉岁原名刘箕子,元帝孙,中山王刘兴之子,哀帝死后继位。15孺子皇帝 刘婴,6年丙寅岁宣帝玄孙,王莽毒死平帝后,立他为帝,王莽摄政。注:汉朝(包括东汉)除汉高帝和汉光武帝外,所有皇帝的谥号前都有一个“孝”字,意喻强调孝治天下,如刘恒的谥号汉文帝也可作孝文皇帝或孝文帝。2更始皇朝(23-25):公元8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公元23年更始帝刘玄复国号为汉,公元25年被以刘盆子为首领的赤眉军所攻灭。传一帝前后共3年。更始帝刘玄两汉之际绿林军建立更始政权,推刘玄为皇帝。刘玄,字圣公,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西汉皇族﹐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新莽时,刘玄因客犯法,亡命平林。地皇三年(公元22)绿林农民 *** 爆发后,刘玄投奔陈牧领导的平林兵,为安集掾。次年正月,绿林军诸部合兵击破新莽将领甄阜﹑梁丘赐,遂号刘玄为更始将军。后因其为刘姓宗室,遂被拥立为帝,建元更始。六月入都宛城,大封宗室诸将。他嫉忌刘演﹑刘秀兄弟威名,诛杀刘演。 *** 军昆阳大捷后,更始帝遣王匡攻洛阳,申屠建﹑李松攻武关,三辅震动,各地豪强纷纷诛杀新莽牧守,用汉年号,服从更始政令。王莽败死后﹐更始由洛阳移都长安。他没有才能,一朝为帝,便沉湎于宫廷 *** 乐生活,委政于其岳父赵萌,以致众叛亲离。赤眉军进逼长安时,刘玄杀害申屠建﹑陈牧﹑成丹等 *** 军重要将领,于更始三年(公元25)十月,奉玺绶归降赤眉,降封为长沙王。不久,被缢死。16更始帝 刘玄,23年癸未岁二月西汉皇族,王莽被推翻后,被推为更始帝。3三、刘望汉帝国(23-23)更始元年(23)八月,前钟武侯刘望(一作刘圣)起兵汝南(今河南上蔡西),称皇帝,严尤、陈茂往归之;刘望以严尤为大司马,陈茂为丞相。十月,更始政权奋威大将军刘信击杀刘望于汝南,并诛严尤、陈茂,郡县皆降,刘望帝国灭亡。共历一帝,历时不到一年。17刘望,23年4刘子舆汉帝国(23-24)公元23年赵敬肃王曾孙刘林诈称算命先生王郎是汉成帝刘鳌之子刘子舆,拥立为帝,建都邯郸。黄河以北地区多闻风归顺。次年(公元24年),刘秀率部进攻王郎政权,占领邯郸,斩杀王郎。邯郸之战为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奠定了基础。共历一帝,历时不到2年。18刘子舆,23年5建世皇朝(25-27):刘盆子,太山式人,城阳王刘章之后。更始三年,为樊崇等领导的赤眉军所拥立为帝,改元建世。于公元25年消灭刘玄更始王朝。建武三年(公元27年)投降于光武帝刘秀,贬为赵王郎中。传一帝前后共3年。19建世帝 刘盆子,25年乙酉岁六月6刘永梁汉帝国(25-27):汉朝宗室梁王刘永起兵,在睢阳(今河南商丘)称帝,占据今河南东南和相邻的山东、安徽一带。公元27年刘永死,苏茂、周建逃到垂惠,共同拥立刘永的儿子刘纡当梁王,继续对抗刘秀政权,但是刘纡放弃帝位,只称了王,刘纡于27-29年在王位。故传一帝共2年。20梁帝(称帝) 刘永,25年乙酉岁梁王(未称帝) 刘纡,27年丁亥岁7刘文伯汉帝国(25-37):卢芳假称自己是汉武帝曾孙子,原名刘文伯,于是在三水(今天宁夏)起兵,依附当地的少数民族羌匈奴,割据一方。刘文伯于公元25年被匈奴尊为皇帝。传一帝共13年。卢芳,字君期。东汉初年安定三水(今宁夏同心东)人。新莽时,尝诈称武帝曾孙刘文伯,与三水地区羌、胡贵族起兵。更始帝刘玄至长安后授骑都尉,使镇抚安定以西。刘玄败,三水豪杰共计议,以他系刘氏子孙,宜承宗庙,乃立为上将军、西平王。他派使者与西羌、匈奴和亲,被匈奴单于奉为汉帝。建武五年(29年),在匈奴扶植下,割据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等五郡,都九原(今内蒙包头西南),并置守令。公元37年,刘文伯帝国被东汉消灭,刘文伯逃入匈奴。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刘文伯降汉,被封为代王。后复叛,留匈奴历十余年。21(称帝) 刘文伯,25年乙酉岁又名卢芳8东汉皇朝(25-220)汉光武帝刘秀东汉又叫后汉,从公元25年(乙酉岁)汉光武帝刘秀称帝起,至公元220年(庚子岁)曹丕代汉止,因国都洛阳在西汉国都长安的东面,史称东汉。东汉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强大繁荣的朝代,在近200年的统治中,经历光武中兴、明章之治等治世,一度成为当时 *** 强盛的国家。东汉在世界上的地位赶上了西汉,在科学文化上超过了西汉。东汉共有14个帝王,共196年,帝位传递次序为:1、光武皇帝刘秀→2、孝明皇帝刘庄→3、孝章皇帝刘炟→4、孝和皇帝刘肇→5、孝殇皇帝刘隆→6、孝安皇帝刘祐→7、前少帝刘懿→8、孝顺皇帝刘保→9、孝冲皇帝刘炳→10、孝质皇帝刘缵→11、孝桓皇帝刘志→12、孝灵皇帝刘宏→13、后少帝刘辩→14、孝献皇帝刘协。22世祖光武帝 刘秀,25年乙酉岁六月字文叔,先后推翻王莽、刘玄政权后称帝23显宗明帝 刘庄,58年戊午岁初名刘阳。光武帝第四子,光武帝死后继位。24肃宗章帝 刘炟,76年丙子岁明帝第五子,明帝死后继位。25穆宗和帝 刘肇,89年己丑岁章帝第四子,章帝死后继位。26殇帝 刘隆,106年丙午岁和帝幼子,和帝死后继位,终年两岁,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27恭宗安帝 刘祐,107年丁未岁章帝孙,刘庆之子,殇帝死后继位。28北乡侯前少帝 刘懿,125年癸亥岁三月章帝孙,安帝死后阎太后(汉安帝皇后)拥立继位,做了半年皇帝即死亡。29敬宗顺帝 刘保,126年丙寅岁安帝子,少帝死后被宦官拥立为帝。历史上冯姓的由来是什么?
冯姓主要有归姓冯氏和姬姓冯氏两支起源,均是以地名取姓!
古代中国神话中的黄河水神是河伯冯夷。尧舜时期,在今河南商丘附近居住着一支归夷氏族,他们以白头翁作为图腾,是东夷(九夷)部族的后裔。(归夷氏族,还会在胡姓起源中出现)后来,归姓氏族中的一支迁徙到今山东菏泽地区,形成了河伯族(首领就是河伯冯夷)。商丘古城夏朝时期,河伯族迁徙到今陕西大荔县附近建立了冯夷国,历经夏商周三朝而繁衍千年。西周时期,古国冯夷 *** 为冯、河宗、邯三侯国。春秋时期,郑国可是正儿八经的大国,曾将冯国兼并吃掉。后来,郑简公将冯地封给大夫简子(归姓后裔)作为食邑,简子就以地为氏,成为这支归姓冯氏的得姓始祖。書解:冯夷(ping yi)是河伯的名字,河伯不姓冯,因此冯简子是这支冯姓的 *** 人。春秋早期,郑国是大国。不过,史书多尊姬姓冯氏为冯氏正宗。上期百家姓⑪|王姓简史及名人介绍提到,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魏桓子“三家分晋”建立魏国。秦朝统一以后,魏国王族信陵君魏无忌的后代就以王为姓,这是姬姓王氏的一支起源。而冯氏正宗也是源自魏国王族后裔。魏国身为战国七雄之一,拥有足够的土地和臣民,魏王也会给宗室成员进行分封,其中有一王族成员长卿被封到冯城,他的子孙就逐渐以食邑为姓。魏(冯)长卿即冯文孙,被尊为这支姬姓冯氏的得姓始祖。魏武卒|吴起所训魏国精锐部队此外,太史公司马迁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为完成《史记》,他选择以腐刑赎身死。为了避祸,他的长子司马临将司 *** 司字加一竖改姓为同,他的次子司马观将司 *** 马字加两点水改姓为冯,这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冯同本司马”。司马迁:冯同本司马。冯姓身为汉族大姓,也有少数民族改姓为冯。例如:五胡乱华导致西晋灭亡,司马睿在琅琊王氏王导、王敦的拥护下在南方建立了东晋,北方则 *** 为十六国。其中,北燕太祖冯跋,字乞直伐,据说本是胡人,冒认毕公高后裔而改姓冯。北燕太祖冯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