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术士算命-你认为夙命跟宿命这两个词有哪些区别
江湖术士算命,你认为夙命跟宿命这两个词有哪些区别?
“夙命"跟“宿命"的区别,是看你自己身处在那种思想境界高度来理解。
夙命论和命论都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东西。
如果你修心养性到大切大悟的禪佛境界,你的解释又不同。
如果你处身在江湖术士,风水先生的境界,你的解释又太不一样。
我是个普通百姓,自然有普通百姓对夙命和宿命的理解。我本人的理解夙命和宿命,就象二位香港歌星唱的两首歌一样。
“夙命"就象李克勤唱的《红日》“命运就是颠佩流漓,命运就是曲拆离奇……"。
“宿命"就象张国荣唱的《沉默是金》“冥冥中早注定你富或贫……”。
人应该认命吗?
首先我承认,我是认命的,但我只认“大命”,不认“小命”。
在我看来人生就像计算机程序一样,每个人都有固定的程序,你只能按照程序设定的人生轨迹去生活,不会有任何的改变,包括你认命或者不认命、你信命或者不信命、包括你说要奋斗,要改变命运等等,所有的东西都是程序里设定好的,包括你现在的思想一是程序里的,你改不掉,只能顺从——这就是大命。
但是另外就是小命,就是所谓的算命,这个就不是“太”可信,为什么不是肯定不可信呢,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我没碰到高人之前,不敢下此定论,所以对江湖术士的推演、占卜只能存怀疑态度。
我曾经也看过算卦的书,也读过《易经》相关的书,但归根结底算卦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向善,教人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加油干。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易经》里的“否卦”,这应该是最坏的卦象了,假如你算的卦辞是这样,也不要灰心,要知道“否极泰来”,也就是坏到极点了,就会变好,整个下来转了一圈,还是教人努力奋斗,改变现状的。
最后,我相信只要“知天命,尽人事”就好,其他的都可抛之脑后。
举报/反馈
西游记里算卦的袁守诚到底是什么人?
在小说《西游记》中,除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些主角外,还写了一系列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看似很不起眼,实际上却是整部书中不可或缺甚至是起关键性作用的人物,袁守诚就是其中之一。关于袁守诚的身份,小说第九回有过交代:
此人是谁?原来是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诚是也。
袁天罡大家都比较熟悉,他是唐朝非常有名的玄学家和天文学家,发明了称骨算命法,大名鼎鼎的《 *** 》就出自他的笔下。除此之外,他还参与了《晋书》中《天文志》《律历志》和《五行志》等章节的编写。但关于他的叔父,除了小说《西游记》,查遍史书文献也没有发现有确切记载。因此,袁守诚很有可能是吴承恩为了小说情节需要而杜撰出来的一个人。
不仅如此,即便在小说中,袁守诚也是非常神秘的存在。首先,他行踪诡异,来无影去无踪,除了在泾河龙王一节中出现之外,之后便人间蒸发一般不见了,这一点和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乌巢禅师比较类似;其次,他神通广大,不仅可以精确算出未来一段时间下雨的时辰、点数,还能认出神仙、妖怪,具备“火眼金睛”的能力;最后,他还非常熟悉天庭的机构设置、人员职务以及刑罚措施。
种种迹象表明,袁守诚的身份并不是一个普通算卦的那么简单。从前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行踪和拥有的能力与神仙无二。那么,他是否有可能是某位天界大佬下凡呢?我认为非常有可能,并且基本断定他就是观音的化身,且看如下分析。
*** ,二者活动范围一致观音菩萨奉如来法旨前往东土寻找取经人,到达长安后,她征用了一座土地庙用作临时休息办公的场所。关于这座土地庙的位置,书中写道:
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径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胆战。……菩萨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
再来看看袁守诚算命摆摊的位置,第九回泾河龙王变作白衣秀士去长安城里寻找袁守诚,在西门大街上遇到了他,书中写道:
上路来拽开云步,径到长安城西门大街上。只见一簇人,挤挤杂杂,闹闹哄哄,内有高谈阔论的道……
从这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观音菩萨临时居住的土地神祠和袁守诚摆摊算命的地方都是在长安城里的市街之上(与现在不同,唐朝时用于商贸的市街并不多,仅有固定的几处),活动范围基本一致。
第二,二者兴趣爱好一致袁守诚为泾河渔翁张稍卜卦时,收取的报酬并不是银两,而是一尾金色的鲤鱼。并且二人每日合作,属于长期固定主顾。书中写道:
这长安城里,西门街上,有一个卖挂的先生。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鲤,他就与我袖传一课。
无独有偶,观音菩萨恰好也有养金色鲤鱼的爱好,如今不少观音圣像中都会出现金色鲤鱼的身影。小说第四十九回,孙悟空等人来到通天河,遇到了灵感大王,其真身就是观音菩萨莲花池里养的金鱼:
菩萨道:他本是我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每日浮头听经,修成手段。
除了二人之外,在《西游记》中,再没有其他神仙、妖怪或者凡人对金色鲤鱼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如此高度一致的兴趣爱好,让人不得不怀疑二者实际是乃是同一个人。
第三,二者使命目的一致袁守诚之所以会出现在长安西门大街上,名义上是在给老百姓算挂,实际上他服务的对象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泾河上的渔翁张稍。二人每日合作,从未间断。之所以如此,为的就是让张稍可以打到更多的鱼虾,进而惊动泾河龙王。并借机除掉他,为唐太宗游地府、举办水陆大会做铺垫,最后促成西天取经计划。因此,当这一切都完成的时候,这位神秘的袁守诚便再也没有出现在长安西门大街上。
而观音菩萨此次前往长安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寻找合适的取经人选,确保西天取经计划顺利实施。这一任务能否圆满完成,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为西天取经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因此观音假扮成袁守诚,伺机除掉泾河龙王,并故意让他去向唐太宗求情,进而引出唐太宗超度亡灵的需求,最终让西天取经变成合理、合规、合法的官方行为。
书中还有一个细节可以佐证这一点。泾河龙王被砍头之后,曾经去找唐太宗讨要说法,正当二人在梦中挣得不可开交之际,观音菩萨及时出现并赶走了泾河龙王的魂魄,书中写道:
正在那难分难解之时,只见正南上香云缭绕,彩雾飘飘,有一个女真人上前,将杨柳枝用手一摆,那没头的龙,悲悲啼啼,径往西北而去。……那龙径到阴司地狱具告不题。
观音将泾河龙王赶走之后,泾河龙王便到地府告状去了,并很快被十殿冥王安排投胎。期间并没有机会再次扰乱唐太宗,但唐太宗并没有得到安宁,每日夜里都会有邪崇找上门来,无奈只能让尉迟恭和秦叔宝充当门神站岗。即便如此,他身体却每况愈下,不久便与世长辞了。那到底是谁每夜扰乱唐太宗,并让他有机会去地府走一圈呢?毫无疑问是观音菩萨,因为只有她是该事件的利益相关者。她之所以赶走泾河龙王自己亲自上阵,就是担心泾河龙王达不到让唐太宗游地府的目的,还是自己亲自参与来的更稳妥一些。
综上所述,结合袁守诚的活动范围、兴趣爱好以及在全书中所起到的作用分析,他的真实身份其实就是观音菩萨。整个故事中,袁守诚摆摊算挂、泾河龙王被斩、太宗游地府都是观音菩萨一首策划并实施的。对此,书中还有暗示,当唐太宗游览地府结束准备还阳时,那尾标志性的金色鲤鱼又出现了:
马行如箭,早到了渭水河边,只见那水面上有一对金色鲤鱼在河里翻波跳斗。
原来,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观音菩萨的亲自监视下完成的。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己春是什么年?
己春就是天干为己的那一年的春季;在江湖术士为人揣测命理时,都会以天干地支来推算,天干有十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们按顺序相互对应;所以说,己春年就是天干为己的那一年的春季。
袁树珊的人物生平?
袁树珊,生于1881年8月9日江湖术士,名阜,以字行,晚号江上老人。著有《医门集要》、《养生三要》。一生宏扬 *** 。
天机神算
三十年代,袁先生学问已成,遂不再行医,正式投身于星相界。因勤于钻研,学问广博,在镇江星相学界已属于佼佼者。各地社会名流,慕其高名,纷至沓来,求卜问命。更先前来的是民国大员何应钦,求得批命后,何非常钦佩,并向 *** 力荐。蒋公也是相信命相之学的,于是也欣然前往。袁树珊先生不卑不亢,大大方方地接待了蒋公,直言批述,甚得蒋公欣赏。消息传开后,上至政界显要,下至富商巨贾,均以手持袁先生所批的命单为荣。据说北洋军阀吴佩孚亦曾泒专人往求一卦,对袁先生所批的命单推崇备至,以至于派出一黄姓军官作为专使持其手书赶赴镇江,面见袁树珊,重金请其出山,作为自己的幕僚。袁先生并不肯趋炎附势,得书后淡然处之,并书“吴威喜则树珊荣,吴威怒则树珊恐”十四字回复,婉拒了吴佩孚的邀请。对于其厚礼重金,袁先生分文不取,未开封便交由来使带回。
几年后,袁先生的“润德堂”从三仙巷迁入江上里,一时来人如织,门庭若市,几乎是“门限三易”,来求他看八字、批命单的人络绎不绝。少年得志的江苏省民政厅厅长缪斌,也驾临请批命书。自然,少年中年,富而且贵,一无差错。但最末一句,有“受累于吴”的话,众人不解,缪斌本人也未详加请教。抗战伊始,缪斌就投靠汪伪 *** ,作了汉奸。抗战胜利后,自然沦为阶下之囚。无奈之下,缪斌请夫人找无锡同乡 *** 元老吴稚辉作说客,向蒋委员长求情。由于吴稚辉过于认真,一再通过多方面向 *** 游说,反而使 *** 起了疑心。当时有一种说法,缪斌之投汪逆,本是受 *** 之秘令潜伏敌后,且代表重庆方面赴日与日酋秘密谈和。如此隐情,若有外泄,领袖颜面何在? *** 下令立即枪决,以正视听。相比其他免于一死的大汉奸们,确应了袁树珊先生的“受累于吴”之谶矣!
抗日战争期间,镇江沦陷后,袁树珊为避兵火,赴上海英租界同福里避难。英国人哈同在抗日战争爆发后,逃离了上海。其 *** 人袁希廉将哈同原来的住宅——同福里哈同花园12号的洋房,做价10根金条,卖给袁先生。因仰慕袁先生的声名及为人,赠以全部家俱及日用物品。略事归置后,“润德堂”命馆在哈同花园 *** 开课。一时,沪上闻人听得消息后,纷纷前来求课。因来人甚多,只得一一预先登记,面谈后约期交付命单,再加以述释。当地的小混混们,见命馆生意甚好,意欲分点红利,不断前来寻衅滋事,搞乱排除秩序,袁先生甚是为此烦恼。恰当此时,青帮黄金荣也前来求卜,闻听此事后,便精制一幅《英雄 *** 》的图轴,派出一位金姓弟子,率四人军乐队,乘坐吉普车,吹吹打打,前往润德堂奉赠。小混混们见了大混混,甚是惊惶不安,遂一一前往润德堂告罪,祈求原谅。袁先生并无恶言,反而赠每人以两块大洋的酒资。此逸事不日传遍上海滩,润德堂从此再无门户之扰矣。
1938年, *** 军官睢团长夫妇、营长郭岐、宗副官等一行四人,于南京兵败后,辗转来到上海,避居于法租界内,四处设法寻找机会逃离上海,归队继续抗日。四人中,睢团长一向非常相信星相之学,认为当此危机存亡之时,理当就近拜访命理大家袁树珊先生,以期得到指点。郭岐其时正当壮年,认为命运乃是自己奋斗创造而得之,算命看相,只不过是事后附会,没有意义。但其他三人坚持要前去一试,郭岐不便峻拒,只好一同前往。在为其他三人看完相后,袁树珊先生将郭岐双手仔细端详,继而略窥面相后,说:“郭先生是军人,到四十岁时可升少将师长。后在沙漠中作战,因此战失败,将有性命之忧。不过,您最后仍能顺利脱险归队,从此一帆风顺,后福可羡。”袁先生的断语,郭岐并不相信,认为预知未来乃是一件不可思议之事,并没有放到心上。后来,四人顺利逃离上海,经香港到武汉归队,不时升调,果于四十岁时升为四十五师少将师长,戍守伊犁区精河县。1945年上半年,伊犁、塔城、阿尔泰三区叛乱。1945年下半年,三区的军队向精河、乌苏进攻。自9月3日起,不明国籍的飞机轰炸乌苏、精河,叛军以重炮、 *** 等不分昼夜集中攻击,四十五师兵力全部覆灭。战事发生之地,正是沙漠之中。因为缺水,郭岐渴至昏死,后为敌人救活,于战后交换战俘时,始又归队。后郭岐赴台,一生顺利,子女多有所成就。至此,袁树珊之言一一应验。郭岐晚年,回忆其事,甚是感慨,在其著作中辟专章以纪其事。[《陷都血泪录》,郭岐著,2005年7月第1版,第169页。]
兴办义学
袁树珊先生既然名满江湖,来往的又都是达官贵人,自然收入不菲,但他既不爱财,也不聚财。先生晚年,虽然影响力巨大,但自谦为“薄负时誉,饘粥有资”,对于资财,并不为意。略有所得,甚至于还准备重修汉司马季主之墓和严君平之宅,“一以发潜德之幽光,一以保固有之国粹”。
袁树珊平生最崇拜的就是武训[武训先生(1838~1896年),行七,字蒙正,自号义学症,谥号义学正。山东省堂邑县(今冠县柳林镇)武庄人。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享誉中外的贫民教育家、慈善家,名训则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和伏羲[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纪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 *** ,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他的理想就是兴办一所义学和建一座伏羲庙。在有了一定的收入并积聚了一笔金钱后,他便学习武训,在家乡小袁巷,以袁家祠堂的房屋作为校舍,兴办义学。为了激励学生们刻苦求学,袁树珊取“袁安卧雪”的典故,命名为“卧雪小学”。这个义学是一个六年制的完全小学,原有的四年制初小毕业的学生均有继续升学的机会。学校不收取学费,还免费发给学生们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品。为了让孩子们上学免遭风雨之苦,每人还发一只竹斗蓬。入学儿童并不仅限于本村,附近各乡村儿童均可申请入学就读。为了使学校经费有长期保证,袁先生还出资购买了20亩地作为校产。其中,16亩地租给附近农民耕种,所得租金充作学校日常经费。为了使学生不忘耕作,学校向每个学生发了一册《农家副业》的参考书,并把另外4亩地则作为学生的实验园地,供学生栽种、养殖等实习使用。义学的举办在当地影响很大,各界均非常欢迎和支持,群众和学生家长们纷纷自发前往义务施工,修整道路和校舍。可惜后来由于日寇侵入,镇江百业萧条,学校于第三年的暑假后 *** 停办,但学校对于学生们的成才,仍起了重大作用,至今为当地民众所钦赞。
袁树珊本想在镇江云门山门外的小码头东侧建一座伏羲庙,但在卧雪小学停办之后,他改变了初衷。1941年,他把建好的伏羲庙的庙房改为校舍,创办了“伏羲小学”。由于日寇侵华后,社会经济崩溃,袁树珊财力不济,难以独力支持学校的开支,伏羲小学不得不向学生们收取一定的学杂费用。为此,袁树珊非常愧疚,特地为学校做了一块匾额,亲书“不如武训”四字,以表自责之意。岁月沧桑,此学校虽几度易名,但至今仍存。
袁树珊一生著述颇丰,医学著作有《妇科准绳》、《生理卫生》、《诊断汇要》、《行医良方》、《图翼治法》、《针灸 *** *** 》、《中医序跋撷英》、《本草万方撷英》和《十二经动脉表》;命理著作有《命理探源》、《六壬探源》、《选吉探源》、《历代卜人传》、《中西相人探源》以及《命谱》、《标准万年历》等。
《润德堂丛书六种》,袁树珊著,谢路军主编,郑同点校,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出版。[包括《新命理探原》、《命谱》、《大六壬探原》、《选吉探原》、《中西相人探原》《述卜筮星相学》、《中西相人探原》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