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翻图册-你见过最苦的人是什么样的

admin2022-12-20 00:33:5218

算命翻图册,你见过最苦的人是什么样的?

在我认识的人中,没有比我婆婆更苦的人了。前次一个问答写到我婆婆,我哭得跟个泪人儿似的,发誓不再写她的辛酸史,但今天看到这个问题,我依然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的婆婆。

在破败的小屋见到了不说话的婆婆

二十多年前,我和丈夫在同一个地方工作,我们相恋一年后准备结婚时,才去见他的父母。从相恋开始,我多次提出去见他的父母,但他都以工作忙为由,没同意我的要求。当把结婚之事提上议事日程时,他不得不带我回去。在出发前,他才认真地给我介绍他家里的情况。

他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母亲勤劳善良,很能吃苦。母亲生育六个儿女,他排行老五。哥哥是老大,还有三个姐姐、一个妹妹。只有他和妹妹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上完大学进入体制内工作,其他兄弟姐妹也就继承父业,务农种地。因为兄弟姐妹多,父母除了种田,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家里非常穷,他和妹妹上学都是靠银行贷款来实现的。他参加工作以来的工资收入,除了归还贷款,就是支持妹妹完成学业,几乎没有什么积蓄。如果结婚,他不能给我彩礼,置办家具也只能我负责。对于家庭境况不错的我,根本不知道无钱过日子会是什么样子,我认为只要他对我好,钱财都是身外之物,我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见他的父母,选择跟他结婚。

我的丈夫跟我是同乡,他们家离我家不远。我们从工作地赶大巴车走了将近1个小时,下车后走了10来分钟的田间小路,就到了一座竹林掩映的小院。院子是一长排青瓦篱笆小屋,中间有一个明显的隔离断开的横梁。其中一段门窗都上了朱漆,虽然有些剥落,但看得出是当时农村比较富有的人家才有的装饰。但每道门均上着锁,锁已生锈,窗子上结着大大的蜘蛛网,看来是好久都没有人进出过了。他介绍到,那是他爷爷留下的祖产,分给他父亲和他伯伯各一半。因为伯伯在外面工厂有正式工作,家里比较有钱;伯母本是农村户口,因为老了也用不着种田,跟随伯伯到工厂宿舍居住,家里也就长期没人进去过。

往前面的另一段,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篱笆已严重剥落,只看得见星星点点的白色,可以推断这些墙壁曾经也上过石灰,应该是白色的。老远闻到猪粪的臭味,不过不像是养猪场,应该养得有一两头吧。门前一个小小的坝子,上面星星点点的鸡屎,一会儿窜出两只母鸡。除了母鸡“咯咯”的声音,整个院子非常安静。门内探出一个花白头发的头,循着我们的脚步声看过来,丈夫叫了一声“妈”,只见她满脸的皱纹舒展开来,笑得乐开了花,看起来很开心很慈祥。丈夫向她介绍了我的名字,我也叫了声“伯母”,但她只是笑,不答应我,也不叫我的名字。

她把凳子用毛巾擦了又擦,让我坐下,自己到院子旁边的菜地里拧了颗青菜,也顺便把公公、大伯子哥哥从地里叫了回来。她生火,丈夫、大伯子哥哥、公公通力合作,煮了一顿丰盛的午餐款待我。整个过程,婆婆看到我只是笑,没跟我说一句话。我们离开的时候,我热情地跟她打招呼,她也只是笑,没跟我说一句话。我只能怀疑她是哑巴,但按照“十哑九聋”的说法,她并不聋,否定了她是哑巴的判断。

没有人知道婆婆患的是啥病

返程途中,我反复找丈夫要答案,但他一直沉默不语,只看到他含在眼里却滴不出的泪。我越发好奇,只想知道婆婆到底是啥情况。他拗不过我的执着,说是大伯子哥哥的遭遇引发了婆婆的病。

大哥比丈夫大十七岁,出生在“ *** ”期间,人很聪明,上学时成绩很好。在那个“知识无用论”的年代,家里根本无法开锅,父母依然让他念完了高中,当时上大学靠“推荐”,他因家境贫寒,无法打通关节,与当时的“大队长”无法靠近,因而上大学也就无缘。

大哥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逐步改善了一家人吃不饱饭的状况。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时,父母也希望大哥能出去挣点钱,成个家。便让大哥去投靠大伯,依靠大伯在做厂长的女婿当个工人。但大哥去了一个月,帮大伯家当了一个月免费保姆和苦劳力,却被大伯告知,进厂只有一个名额,因远房的一个亲戚比大哥先到,便叫大哥回家,等今后有机会再说。

据说,以前婆婆和伯母为争田边地角有些口角,伯伯便记恨在心,狠狠地报复在大哥身上罢了。东方不亮西方亮。公公便联系在昆明做生意已成“万元户”的大姑妈,让大哥跟着去创业。公公心想,以前兄弟姐妹闹矛盾,他和大姑妈算是关系近些的,希望大姑妈能帮大哥改善一下命运。

如公公所愿,大姑妈带着大哥开了个小厂子,不到两年,大哥也寄回了几千元钱,并在创业地交了女朋友。大姑妈觉得大哥年龄也不小了,就叫大哥回家办理相关手续到昆明结婚落户做事业。大哥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办好手续返回昆明时,自己经营了两年的厂子被转卖了,大姑妈闭门不见,女朋友也联系不上,转瞬之间变得一无所有。无依无靠的大哥返回老家,一周时间不吃不喝,醒来时就疯了。也就在这时,婆婆一夜之间头发白了一半,言不由衷,慢慢就不会与人交流了。

公公倾其所有为大哥治病,大哥的精神状态慢慢恢复正常,但需要长期服药维持,智商也下降了大半,再也无法出门挣钱了,只能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做点农活。家里根本没钱给婆婆治病,连到医院检查都没做过,到底是患的啥病都不知道。丈夫说就是老年痴呆,我见到时都已经七、八年了,已经无法 *** 了。

我根本就不相信是老年痴呆。婆婆看到我非常开心,估计是大儿子已经无法为她娶回媳妇,小儿子能带回女朋友,她终于看到希望了。她会煮饭、收屋、洗衣服、养猪养鸡,还能编竹席让公公赶集拿去卖,我压根就不相信这是老年痴呆症。

欲为婆婆治病却受辱

自从见了公公婆婆之后,我心情非常沉重。丈夫以为我当年要跟他分手,但我脑海里始终浮现婆婆慈祥开心的笑容,我想带她去治病,我坚持选择与丈夫结婚。

我多次提出带婆婆查明病因进行 *** ,但丈夫总是以时间很久了、没法治,或者婆婆晕车厉害无法乘车等多种理由搪塞、阻止,真闹不清什么原因。

当我生下儿子,婆婆也没能来看我一眼,等出了月子,我便带着儿子回老家去看婆婆。她看到自己的孙子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我把孩子递给她,想让她抱抱,她只轻轻掀开儿子的帽子摸了摸他的头,笑着就去帮我煮了两个荷包蛋,端到我面前,可能这就是她对我 *** 的情感表达方式了吧。

我每次提出要给婆婆治病,丈夫都是百般阻挠,我怀疑丈夫是个不孝子。但每次回去,丈夫都帮婆婆洗头洗脸、修指甲。我猜测可能是丈夫心疼我,怕给我增加负担吧。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坚持做件对得起良心的事。

春节回家,我便把接他们进城、给婆婆治病的想法向公公提出来。公公很高兴,但考虑我在机关单位上班时间紧,又还要带孩子,会忙不过来,他便想让已经挣到了钱在县城当 *** 太太的大姑姐也来帮帮忙,他便一个 *** 把大姑姐及姐夫叫了回来。

这下子捅了马蜂窝。大姑姐一听公公的提议,马上开始撒起了泼,但矛头直指我。骂我多管闲事,极尽所有侮辱之能事,把我从个子、头发、肤色以及衣着等所有能找出毛病的地方,都用恶毒最难听的语言,站在老家小院后面的小山上,放开嗓门地吼着骂。周围的邻里乡亲都站在山坡上,伸着脖子张望我这个“长得又丑、又没本事、品行又差、又多管闲事”的儿媳妇,有的还簇拥在一堆,议论“一个机关干部 怎么会这样”。大姑姐所做的这一切,就是让我望而生畏,今后再也不要管她父母的事儿。

除了公公整天盼着我把他们接走以外,丈夫家的兄弟姐妹也包括丈夫本人都怨我多管闲事,处讨苦吃,都认为大姑姐骂我骂得痛快,阻止我有功。自那以后,我确实再也不敢提接婆婆治病的事儿。

大姑姐在婆婆灵前“哭”得死去活来

我带着孩子回去看婆婆的次数越来越多,因为婆婆的身体每况愈下,后来已不能做饭了,看到我和她的孙子也不会笑了,手也不大听指挥,吃饭都不能准确地送到嘴里。再后来,大 *** 失禁,不能自己下床走动了,估计能去看她的次数已不多了。

一天正在办公室上班,正不知为何心里慌慌的,就接到丈夫打来 *** :婆婆去世了。那一刻,我竟然没有一丝悲哀,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婆婆终于不用再经受这痛苦的煎熬,终于可以解脱了。

我赶紧请了假赶回老家去。到达时,大姑姐已经早我们到了,大姑姐把握好了这个时间点。婆婆入殓时、下葬时,大姑姐手里拿了块专门备好的白布,掩住脸,哭得撕心裂肺,每次时间都把握得极好,丧乐队音乐起时马上哭,音乐止时马上停止,拿下那块白布时,没见她眼睛红一点,也没看到泪痕。我纳闷:难道这就叫“欲哭无泪”吗?

婆婆走后,我跟大姑姐基本不交流。她到家里来做客,丈夫跟她谈得欢天喜地,而我,跟她找不到共同语言,看到她就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想吐。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无法释怀,婆婆的苦到底来自何处?也许疾病于她并不算什么,而亲戚的背信弃义、大儿子的发疯、大女儿的白眼狼角色、我这个儿媳的软弱无能,才是一把又一把插在婆婆心脏上的利剑,直到最后抽 *** 身体里的每一滴血。

如果大姑姐看到了我的这篇文章,她会做何感想?又会怎样 *** 我呢?

云香娘啥意思?

云香娘就是这么一个明星样的人 物。小村里的习惯叫法,对女人往往是某某媳妇,或谁谁娘。云香娘就是依她的大 儿子云香来命名的。 云香娘年轻时一定长得漂亮极了。记忆中已经五十岁的她穿着家常的蓝仕领布 衫,长长的头发绾起来用网子网到后脑勺,这些咋一看跟村里她的同龄的女人们并 无二样。但她的美丽,以及内在的光华却是遮挡不住的。

她个子高挑、身段匀称, 鹅蛋脸,皮肤白皙,额头明净。这些特征就让她从那些皮肤粗糙,皱纹纵横的同龄 女人们中脱颖而出了。云香娘给我的经典印象是常常取着本或自己的或从别人那儿 借来的画册或者什么书籍,跟大家讲从书中看来的故事或者某些实用的关于算卦 啊,什么偏方啊之类的东西。

齐白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齐白石,"人民艺术家"不可否认他在中国画方面的成就,开创了红花墨叶派,以及兼工带写的艺术特色。

我想说的是他是个非常可爱的老头。有其墨迹为证(按后附图片顺序):

算命翻图册-你见过最苦的人是什么样的

1、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待!————不想和有权势的人打交道,怕他们仗势欺人[嘘]

2、买画者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画就是钱,认人唯钱[奸笑]

3、凡我门客,喜寻师母请安问好者,请莫再来!————是个醋坛子[害羞]

4、绝止减画价(吾年八十矣,尺纸六元,每元加二角),绝止吃饭馆,绝止照相!———价格我说了算,还防盗版[思考]

5、鄙人养病,午后出门闻游,申时接客!———非上班时间,恕不接待[大金牙]

至于齐白石是什么人,留给他人评说吧[互粉][互粉][互粉]

红楼梦流落烟花巷的巧姐?

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进而纺绩。其判曰: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红楼梦》第五回

在《红楼梦》中这句判词描写了巧姐人生命运的遭遇和对人生结局的总结,她生长在温柔富贵之乡,出身高贵,是贾琏和王熙凤的嫡长女。而刘姥姥只是一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老婆婆,她跟着女婿王狗儿一家一起过活。

但女婿家境贫寒,目前连吃饱穿暖的基本问题都解决不了,免不得还要挨饿受冻。巧姐和刘姥姥原本有着八竿子也打不着的距离,但由于王熙凤对刘姥姥的一片慈悲之心让女儿巧姐与这位贫寒的姥姥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熙凤女儿巧姐

刘姥姥到底与巧姐有何渊源?

这还得从他的女婿王狗儿说起,因为王狗儿的祖上曾做过一个小小的京官,与王夫人的父亲有些交情,加上又是同姓,都姓“王”,并借着在同一处做官的机缘便连了宗。

刘姥姥女婿家家徒四壁,穷得揭不开锅,眼看着就要入冬,要不准备好入冬的粮食和衣物,那这个冬天刘姥姥和女婿一家肯怕是挨不过了,不是饿死就是冻死。而她的女婿没有什么头脑,除了对妻子青儿发火,另外他无计可施。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而此时刘姥姥灵机一动,想起女婿家曾和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连过宗,而她家的女儿嫁到了贾家,也就是王夫人,听说王夫人平时倒不拿大,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了,又爱斋僧布施,这是刘姥姥对于王夫人的耳闻,她跟女婿王狗儿讲了他人对于王夫人的评价。

并提出建议让女婿去贾家走动走动,兴许有些好处也未可知,可女婿觉得自己没有脸上门求助,但他又名利心重,情急之下便心生一计,提出让刘姥姥去贾府走一趟,并告诉她让先去找王夫人的陪房周大爷。

读过《红楼梦》的都知道,刘姥姥是一乡村老妪,甚至可以称为没见过世面的 *** ,但她在《红楼梦》中却是一个提纲挈领的灵魂人物,以她作为故事的开篇,再悄无声消的渗入到贾府的内脏。刘姥姥精心梳洗一翻,便带着五六岁的外孙板儿风尘仆仆地来到了贾府。

王熙凤帮助刘姥姥二十两银子

刘姥姥 *** 次进荣国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堪,虽然没有见到王夫人,但却见到了王熙凤。以凤姐平时的行事风格,怎会把这样一个姥姥放在眼里呢,善心对于她来说是十分奢侈的,而她却也奢侈了这么一回,她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另加一串钱。

虽说这点钱对于偌大的贾府来说是毛毛雨,但对于刘姥姥及女婿一家来说却是一阵救急的及时雨,解决了他们这一家这年冬天的温饱问题。凤姐也因为布施了刘姥姥这一次,为她的女儿巧姐积得了一次阴功。

刘姥姥给巧姐取名

接下来便有了刘姥姥的第二次进贾府,这次来贾府的目的与 *** 次截然不同, *** 次是求助,第二次她是带着一颗感恩之心而来,去年的冬天由于凤姐给的银子的帮助,一家盘活了过来,度过了难关。

这次她带了些自家种的新鲜的瓜枣来到贾府,更是合了两个人的心意,一个是贾母,一个是王熙凤,贾母留她在府中玩了几天,凤姐邀她给女儿娶了名字,“巧姐”就是由刘姥姥取名得来。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巧姐”与刘姥姥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缘分,她的命运与这样一位贫穷的刘姥姥息息相关,在《红楼梦》这样一部铺满悲剧的小说结局中,巧姐相对比较幸运,由于她遇到了刘姥姥这样一位恩人,最终得以善终。

刘姥姥和巧姐结下不解之缘

二、“忍耻”背后所指何事

在留余庆这首曲子中,道出了巧姐由于家道没落,被狠舅奸兄贩卖: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巧姐由于被狠舅奸兄贩卖,在展转中流落到了烟花巷之中,在古代名节和清白之身对于一个女子来说,那就是命,如果失去了这两样东西,那便会让这个世间所不容。什么是烟花巷?它就是古代 *** 的别称,一个女子被卖到了 *** ,还有何清白之身可言呢?

失了名节的女子在古代是没有男人会愿意娶这样的一个女子的,如果娶了这样的女子简直就是奇耻大辱。而刘姥姥却倾家荡产的将巧姐从烟花巷中救赎出来,并且将她许配给了自己的外孙板儿为妻。

巧被卖入烟花巷

三、刘姥姥为何“忍耻”招了巧姐?

读过《红楼梦》的就知道,刘姥姥是一个极具智慧的高人,她深深地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从她第二次进荣国府我就对刘姥姥有了这样的认识,虽然带的是些并不值钱的瓜儿枣儿,但这份报恩的心意却实属难得。

第二次进荣国府怀揣着一颗感恩之心而来,但这一次她得到是贾府对于她的更多资助,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人豪赠银钱和衣物,使得她和女婿一家一下子由贫民之身跨进了小康生活之列,在乡下挤身为一位富婆婆,从此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

花无白日红呀,贾府被抄家的消息传来,贾府上下一片哄乱,贾政、贾赦、王夫人、刑夫人等人皆被抓入牢中,王熙凤等人当然也不例外,而女儿巧姐却流落在外,被狠舅奸兄贩卖到了风尘之中。平时能一手遮天的凤姐,此时对于女儿之事却无能为力。

王熙凤委托刘姥姥营救巧姐

凤姐将营救刘姥姥之事委托给了刘姥姥,刘姥姥尽心竭力不惜钱财将掉入火坑的巧姐救了出来。并将她嫁给外孙板儿,刘姥姥难道对已经流落到风尘之中的巧姐毫不介意吗?她的女婿女儿不介意吗?她的外孙板儿不介意吗?

在封建礼制的束缚下,他们都会介意,但贾府败落,巧姐举目无亲,身边的人都是害她的人,要不然她也不会被狠舅奸兄 *** ,还有什么地方会比刘姥姥家更安全呢?在刘姥姥心中,虽然有封建礼制这扇门的阻隔,但报恩远比这些阻隔要重要得多。所以刘姥姥“忍耻”招了巧姐,更大的原因就是知恩图报。

刘姥姥救巧姐于危难

做人不能忘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一点在这位朴实的刘姥姥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知道在《红楼梦》中,王熙凤在背地里残害了几条人命,心思算得上歹毒,在贾府辉煌时,聚焦在凤姐身上的也是无限风光,但她太过聪明,并且心肠歹毒,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反算了卿卿性命。到最后她也遭到了最惨的报应。

但她一生中做过的两次好事因果却登记在册,那就是刘姥姥两次进贾府,她两次帮助了刘姥姥,为女儿巧姐积得阴功,虽是小小善举,但刘姥姥将这份恩情却铭记在心,并且在贾府落难,王熙凤落魄之时,她救巧姐于危难,没有让巧姐落入狼虎之地,并给了巧姐一个一生安稳的家,这是对于王熙凤曾经那份恩情的更大回馈。

巧姐被刘姥姥救出,并嫁给外孙板儿为妻

同时也是在告诉世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所做过的每一件好事或是每一件坏事,在因果簿中都登记在册,善回向的是善,恶回向的是恶,正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残害人命,自己最后不能得已善终。对刘姥姥雪中送炭换来了对巧姐的挺身而出,搭救巧姐脱离苦海,并让外孙板儿娶其为妻,王熙凤的这一次善换了女儿的一世安稳。

善恶终有报,天道有轮回,刘姥姥一介普通的村妇,在为人处世上极具智慧,重情重义,当然在《红楼梦》中也有贾雨村那一种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之流,和刘姥姥比起来又情何以堪呢?

刘璋军力比刘备强大?

刘璋温厚仁爱而任益州牧

▲刘焉

刘璋之父刘焉为江夏景陵(今湖北天门)人,汉景帝刘启之子鲁恭王后裔,历任过洛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职位。

公元188年,向汉灵帝提出新设立州牧统管州内诸事务,自己担任益州牧,刘焉颇有野心,逐步把益州组建成自己“ *** 王国”。膝下有四子,大儿子左中郎将刘范、次子治书御史刘诞、三子别部司马刘瑁、幼子奉车都尉刘璋。

▲马腾

兴平元年(194)刘范与征西将军马腾密谋袭击长安,不幸泄露而被斩杀;刘诞受连累也被斩杀;同年刘焉因痛失两个儿子的悲痛加上绵竹城大火中惊吓而后背长毒疮暴死。

算命翻图册-你见过最苦的人是什么样的

州大吏(掌管有关军旅事务)赵韪等看上刘璋温厚仁爱,上奏共同推举为益州刺史,朝廷拜刘璋为监军使者兼益州牧。按常理三子刘瑁应当继承父业,赵韪等人别有用心推荐刘璋,并不是刘璋比刘瑁多么出众。

益州内乱不断

▲刘璋

刘璋继位不久,部下将领沈弥、娄发、甘宁反叛,被赵韪打败后投奔荆州,说明并不是所有益州人拥戴刘璋继位。

当初, *** 至益州的南阳、三辅地区几万家百姓,被刘焉收编为部众,称为“东州兵”。东州人侵凌益州 *** ,但性情软弱宽容,缺乏威信谋略的刘璋,无法制止东州人横暴,且发布的政令有不少欠缺点,故此益州 *** 抱怨相当多。

巴西人赵韪深得人心,拜为征东中郎将。赵韪见到民心不和,厚礼买通荆州官吏求得外部和平,内部暗中勾结益州世家豪族于建安五年(200),发起叛乱围攻成都,蜀郡、广汉、犍为等多处立马响应,幸亏得到利益相连的东州兵,拼死相助才能平息叛乱,在江州赵韪被属下庞乐、李异斩杀。

▲张鲁

原刘焉手下汉中张鲁居功自傲,认为刘璋暗弱,不听从其号令,于是刘璋杀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但多次被张鲁所破。

庞羲和刘焉是故交,突袭长安密谋泄露而刘家遭难之际,招募兵把刘焉孙子们从长安安全护送到益州,可谓是刘家的恩人,且把女儿嫁给刘璋长子刘循,两家是亲家。

巴西太守庞羲认为天下混乱,巴西郡应该有武装部队,故此私自招募部曲。刘璋未能明辨是非听信他人谗言,怀疑庞羲有谋反之意,于是两人之间出现缝隙,刘备入蜀起兵之后,庞羲不战而投降刘备。

众叛亲离

▲张松

州别驾从事成都人张松认为暗弱的刘璋将会保不住益州之地,终究会被别人替代。曹 *** 攻占荆州之后,刘璋本想归顺曹 *** ,于是派遣张松拜谒曹 *** ,但此时的曹 *** 狂妄自傲而冷落张松,于是张松怀恨在心。

回到益州之后,张松鼓动刘璋断绝与曹 *** 关系,加之曹 *** 赤壁大败,刘璋权衡之后采纳张松建议,联合刘备。不久,曹 *** 举兵要攻打汉中,张松建议邀请刘备入蜀共同抵抗,于是刘璋派遣 *** 出使荆州而“引狼入室”。

▲ ***

本来张松和 *** 是好友,且扶风人 *** 因未入刘璋法眼,在益州郁郁不得志,出使回来之后, *** 认为刘备是英明的主公,于是与张松密谋协助刘备占据益州。之后张松因哥哥张肃告密而被斩杀, *** 为刘备攻占益州付出汗马功劳。

陈留人吴懿父亲和刘焉交情深厚,刘璋三哥刘瑁娶了吴懿妹妹吴氏即刘瑁去世之后,刘备为了拉拢益州豪族而娶的吴氏,之后被立为皇后,吴氏家族是大豪族。建安十八年(213)吴懿被刘备打败一次之后,举兵投降。

▲赵云

建安十八年(213),刘璋派护军南阳人李严、江夏人费观统帅驻在绵竹的各路军马,但李严、费观也率领自己部下投降。

建安十九年(214),赵云奉命攻打江阳,江阳太守阆中人程畿投降。

刘备攻破围攻一年之久的雒城之后,率兵包围成都,诸葛亮、赵云、张飞率军前来会合。之后马超也加入围攻,不久刘璋开城投降。

总结

▲刘备

刘焉、刘璋父子经营益州二十多年,但未能真正得到益州 *** 爱戴,加之刘璋暗弱,听信谗言,法制松懈而与臣属们离心离德,各怀鬼胎,刘备一起兵,众叛亲离,许多将领们不战而降,刘璋孤立无援,只能拱手相让益州于刘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