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姓冯的属虎女孩起名 睿智名字参考-历史上山东各市分别有哪些名将

admin2022-12-19 22:42:3821

2022姓冯的属虎女孩起名 睿智名字参考,历史上山东各市分别有哪些名将?

自古以来,山东雄风豪迈,将星云集。先秦时期,有孙武、孙膑、司马穰苴等兵圣级人物;三国两晋时期,有诸葛亮、王猛等集政治、军事才能于一身的通才;隋唐时期,有秦琼、程咬金等开疆拓土的猛士;面对 *** 猖獗,在明代,又涌现出戚继光、沃田等抗倭名将。时至近代,面对日寇入侵,张自忠、宋哲元、王耀武、孙兰峰、冯安邦等一大批山东籍将领浴血沙场,百战楼兰。

一、济南: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唐初名将。其曾祖父秦孝达、祖父秦方太、父亲秦爱(小说中为“秦彝”)都曾在北魏、北齐做过文官。秦琼早年先后在隋将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骁勇彪悍而备受器重。617年四月,秦琼随裴仁基投奔瓦岗 *** 军领袖李密,被任命为帐内骠骑,统领八千内军,待遇十分丰厚。瓦岗败亡后,秦琼暂时投奔了王世充,被封为龙骧将军,后因不耻王世充奸诈为人,又投奔李唐,被李世民授予马军总管的职位。后随李世民先后击败了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割据势力,因功官拜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638年,浑身伤病的秦琼病逝,获赠徐州都督、胡国公,谥号为壮,后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秦琼的民间文学形象更为丰满,是《隋唐演义》系列评书的“书胆”,有“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之称。

二、德州:宋哲元(1885年-1940年),字明轩,山东省武定府乐陵县(今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人,抗日名将。早年毕业于北洋陆军随营武备学堂,服役于冯玉祥部。1922年,参加直奉战争,升任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长,和鹿钟麟、张之江、李鸣钟、刘郁芬并称为西北军“五虎将”。1933年3月,率29军进行长城抗战,在喜峰口、罗文峪重创日军,日本报纸宣称:“明治大帝起兵以来 *** 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历次战役战胜攻取之声威,均为宋哲元剥削殆尽”。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宋哲元与29军官兵发出“卢沟桥即为尔等坟墓,誓与桥共存亡”的誓言,与敌激战20昼夜,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1940年4月,宋哲元以中风不语病逝,葬于四川绵阳附近的富乐山, *** 追升其为一级上将。冯玉祥亲往吊唁,抚棺大哭称:“明轩身后太萧条,他真正做到了 *** 穆所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

三、菏泽:孙膑,战国时期齐国鄄邑(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人,兵圣孙武后人。早年,同庞涓一起拜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后庞涓先于孙膑下山,为魏惠王赏识,拜为将军。不久,孙膑被人举荐,做了魏国客卿。庞涓自知才能不及孙膑,唯恐自己失宠,便设计陷害孙膑,使其被处以黥(脸上刺字)、刖(砍去膑骨)之刑。孙膑巧用假痴不癫之计麻痹庞涓,后被齐国使臣救出。公元前354年,庞涓攻赵,孙膑运用围魏救赵之计,歼灭魏军2万余人。公元前342年,孙膑又采用“减灶”之计,在马陵道(今山东莘县境内,一说在今河南范县东南)设伏,一举击杀庞涓,名动天下。晚年,孙膑退而隐居、研究兵法,著有兵书《齐武子》(即《孙膑兵法》)。

四、聊城:张自忠(1891年-1940年),字荩臣,后改荩忱,山东聊城临清唐元村人,抗日名将、民族英雄。1933年3月,参加长城抗战,任喜峰口第29军前线总指挥。1938年3月,率59军参加徐州会战中的临沂战役,与板垣师团鏖战7昼夜,粉碎了日军向台儿庄增援的战略企图,为台儿庄大捷提供了保障。1939年5月,率部参加随枣会战,在田家集以西的大家畈歼灭日军辎重部队,迫使日军放弃渡河攻击襄阳(原襄樊)的企图。1939年12月,张自忠率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参加冬季攻势,歼敌万余人, *** 赞誉称“冬季攻势以张自忠主持之襄东战场收获最为可贵,实为各战场之模范”。1940年5月,日军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张自忠东渡襄河,率部北进,被近6000名日寇包围在南瓜店(湖北省宜城市东北15公里处)以北的沟沿里村。5月16日下午4时,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张自忠殉国。张自忠生前是上将衔陆军中将,牺牲后被追授为二级上将,不仅是中国抗战中牺牲的军衔更高的将领,也是整个二战盟国阵营中牺牲的军衔更高的将领。

五、淄博:司马穰苴,原名田穰苴,齐国田氏家族的支庶,春秋末期人。齐景公17年,晋、燕两国同时攻齐,景公接受晏婴举荐,任命司马穰苴为将军,负责领兵抵抗燕、晋联军。穰苴担心自己人望浅薄,难以服众,景公便派自己的心腹庄贾为监军。穰苴、庄贾约定午时在军中会面,可庄贾根本没把军令当回事,在家饮酒至天黑才至军营。穰苴随即将庄贾斩首,同时景公派来赦免的使者因为私闯军营,也一并被按军法处置。事后,军心大振,穰苴趁势收复失地,大败晋燕联军。唐肃宗时,将司马穰苴等历史上10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

六、青岛:薛禄(1358年-1430年),胶州(今山东青岛)人,明朝名将。早年在北平从军,1399年起随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曾先后攻克顺德(今河北邢台)、大名、彰德(今河南安阳)等地,官至都督佥事。永乐年间,先后三次随成祖北伐,并主持营建北京,封阳武侯。仁宗继位后,薛禄掌管左军都督府,加封太子太保,赐铁券。宣德年间,随宣宗平定朱高煦叛乱,并数次担任镇朔大将军,击退瓦剌进犯。1430年,73岁的薛禄进封太保,同年病逝,追赠鄞国公,谥号忠武。同时代的杨士奇盛赞他“祗事三圣,涉历多,用志笃,鞠躬尽瘁,以效臣职”。

七、临沂:诸葛亮(181年-234年 ),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早年在南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鞠躬尽瘁,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227年至234年,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被历代兵家所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其营垒时,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唐朝时,将诸葛亮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韩信、白起等9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八、枣庄:孙兰峰(1895年-1987年),字畹九,山东滕县(今枣庄市滕州市姜屯镇大彦村人,一说今滕州市西岗镇姜桥村)人,抗日名将。18岁开始军旅生涯,后入黄埔军校,先后在阎锡山部、 *** 部任职,因作战勇猛,与董其武并称为“ *** 的两只虎”。1933年夏,孙兰峰率421团在古北口一带参加长城抗战,重创日军。1936年12月,孙兰峰率部突袭绥远省北部军事要地百灵庙,歼敌600余人,并策反敌伪四个师投诚。1940年,孙兰峰参加五原战役,不顾敌机轰炸,奋不顾身,亲赴前线,最终取得战斗胜利,毙敌3000余人,获大炮16门、各种 *** 数千。1949年,参加九一九绥远和平 *** ,建国后,曾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 *** 副 ***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 *** 等职。

九、济宁:陈汤(?-约前6年),字子公,山阳郡瑕丘县(今山东济宁兖州东北)人, 西汉名将。西汉后期,国势日衰,匈奴郅支单于囚杀汉使,不愿归抚,独据西域,成为大患。公元前36年,朝廷任命甘延寿作为西域都护前往边塞,陈汤作为副校尉跟随前往。到达西域后,陈汤深谋远虑,洞察敌情,劝甘延寿趁敌之隙,举全力攻伐,甘延寿听闻后深觉有理,但坚持须奏明皇帝。就在要写奏折时,甘延寿突发急病,陈汤审时度势,假传圣旨,调动千军万马,浩浩荡荡杀向大宛郅支单于老巢。一路上,大军攻城拔寨,无坚不摧,势如破竹,短短数日,即斩郅支单于首级于马下。在给皇帝报捷的奏疏中,陈汤豪情万丈地写道: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十、烟台: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山东烟台蓬莱人,明朝抗倭名将。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目睹 *** 烧杀抢掠的戚继光有心杀贼,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他在义乌招募矿工,训练成戚家军,又独创“鸳鸯阵”,提高作战能力。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 *** 10余年,先后取得了岑港之战、台州之战、兴化之战、仙游之战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十一、泰安:王耀武(1904年-1968年),字佐民,山东泰安人,抗日名将。抗战爆发后,正面战场组织了22次大型会战,其中,王耀武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 *** 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鄂西战役、常德会战、雪峰山会战等10次会战,几乎占一半。 *** 称赞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时人有"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之谓。 *** 军界还长期流传着"三李不如一王"(指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皆黄埔一期学员,山东人)的说法。

十二、威海:沃田,山东登州(今威海)人,明代抗倭将领。1557年五月,倭冠进犯扬州并乘势向西推进,直逼天长(今安徽滁州天长市)。当时天长既无坚固的城防,又无守兵,情势危急。沃田奉命提青州之兵,与 *** 激战。战至傍晚, *** 溃不成军,四散于野。沃田命部将加强防备,准备次日再战。次日晨,大雾弥天,咫尺之间不辨人形, *** 乘机向沃田所部冲杀,以致沃部人马溃乱,沃田于危急中跃马横刀,连杀 *** 数十人,不幸战马陷于泥潭之中,为 *** 所杀。沃田虽死,但 *** 也因遇此恶战而不敢入城肆虐,仓惶离去,天长百姓避免了一场浩劫。

十三、日照:徐盛(177年-228年),字文向,琅邪莒县(今山东日照莒县)人,三国时吴国名将。早年因战乱客居江东,由孙权所设“招贤馆”登用,从而开始辅佐孙权。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筑上围墙,曹丕 *** 退走。《三国演义》中有“破曹丕徐盛用火攻”的精彩描述。

十四、东营: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东营广饶)人 ,被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员、伯嚭辅之,亲自率领三万精兵,从吴都阊门出发,穿太湖,过长江,溯淮水西行,进抵淮汭(今河南潢川西北)舍舟登岸,经过蔡、唐两国,穿越楚国北部的三个险峻关隘,直达汉水东岸,逼近楚国都郢城。楚昭王发现吴军突然从天而降,仓惶迎战。经过在大、小别山、柏举、清发水、雍澨和郢都郊外等地连续作战,吴军五战五胜,打败了二十万楚军,仅仅十天的时间就攻占了郢都,楚昭王 *** 逃亡到云梦泽中去。阖闾、孙武指挥吴军西破强楚的胜利,是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是《孙子兵法》军事理论成功应用于实践的光辉典范。

十五、滨州:冯安邦(1884年 - 1938年),又名景树,字化民,号恩善,山东滨州无棣人。抗战爆发后,先后率部参加太原会战中的娘子关战役、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多次重创日寇,被授予青天自日勋章。1938年11月3日,冯安邦率部到达襄阳一带,正在停留收容部队之际,日军对襄阳实施猛烈空袭。冯安邦临危不惧,从容不迫指挥部队构筑工事时,不幸 *** 军 *** 炸伤腹部,当场壮烈殉国。 牺牲后,遗体的一部分被运回故里,家中竟无钱安葬,遗族生活均靠僚属们集资安顿。 *** 闻讯后,大为感动,特令 *** 发给治丧费1万元,照准给其按上将阵亡抚恤。

2022姓冯的属虎女孩起名 睿智名字参考-历史上山东各市分别有哪些名将

十六、潍坊: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十六国时期前秦丞相,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王猛平李俨、败桓温,破前凉、灭前燕,富国强兵,辅佐苻坚统一北方。苻坚常把自己与王猛的关系比为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王猛也被称作“功盖诸葛 *** 人”。当代史学家柏杨也赞誉称:王猛是中国成功的伟大政治家之一,在他之前有诸葛亮,在他之后有王安石,诸葛亮欠缺军事上的成就,王安石欠缺坚强的支持力量,所以王猛得以独展长才,把一团乱糟糟的 *** 地痞、土豪恶霸,硬是凝结成金钢。

(图片来源 *** ,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2022姓冯的属虎女孩起名 睿智名字参考-历史上山东各市分别有哪些名将

鬼谷子谋略?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变生于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于制事”。

*** 计 阳谋阴谋

鬼谷子曰:“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成者,积德也。”

计谋,有阴谋和阳谋之别,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不可轻视对方,因为事件、环境、情报都有假的。所以圣人应该高深莫测。鬼谷子所谓“阴”,是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第二计 扭转乾坤

鬼谷子曰:“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

鬼谷子认为,当形势对我们不利时,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涵养自己的精神力量,因为只有自己的精神力量强大了,才可以扭转乾坤。

第三计 各个击破

鬼谷子曰:“分威法伏熊,分威者,神之覆也。”

鬼谷子认为:要想使对方的威势分散,我们必须效法伏熊,伺机而动,各个击破。

第四计 如闭如卦

鬼谷子曰:“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尤仪。”

鬼谷子说:在作战时,人们必须象圆环那样随机应变,运转自如,使他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

第五计 盗尽天机

鬼谷子曰:“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击、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象之宜。”

鬼谷子认为,一个高明的人,在瞬息万变的事物中,应及时抓住事物转化的时机,去调整或执行自己的计划。

第六计 一言兴邦

鬼谷子曰:“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世人说话随口而发,一言错出,遗祸无穷。

第七计 众不敌寡

鬼谷子曰:“将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逆之,逆之,虽盛必衰。”

2022姓冯的属虎女孩起名 睿智名字参考-历史上山东各市分别有哪些名将

一个人,一旦他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做事,即使一时拥有强大的势力,也必然会失败;一个人,如果能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做事,那么,即使目前势单力薄,也能以少胜多。

第八计 计中诡计

鬼谷子曰:“凡趋合倍反,计有造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

世上万事千变万化,一个主帅,必须拿出多个计谋去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第九计 天地无常

鬼谷子曰:“天地所变换,既有变换,岂能长久乎?”

天地之间,理本一贯,没有不变之天气,没有不变之人事,一个人只知一味地相信即成的传统,而不知道革新,他就必然被时代所淘汰。

第十计 推陈出新

鬼谷子曰:“曲则全,枉则过,满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新陈代谢是宇宙万物发展的一个规律,一切的创新,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没有对传统的继承,就无法谈创新。只有对传统有了彻底的了解,才能对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分清,然后,剔除传统中的糟粕,将传统中的精华部分加以发扬光大。

第十一计 *** 远瞩

鬼谷子曰:“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亦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

众人不知道的东西,众人看不见的东西,智者独能明察秋毫。

第十二计 翻手为背

鬼谷子曰:“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借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占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

变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我们只有运用灵活的而不是机械的 *** 来处理我们面前的事情,才能胜不骄败不馁。

第十三计 忤合深谋

鬼谷子曰:“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为之;用之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身,必量身材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就桀,然后合于汤,吕尙三就文王,三入殿,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

第十四计 暗度陈仓

鬼谷子曰:“圣人之道阳,愚人之道阴,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

聪明的将帅,往往会制造一些假象迷惑敌人,暗地里却进行着制敌于死命的行动。

第十五计 一点突破

鬼谷子曰:“从外制内,事有因,由而随也。”

我们要想从外部控制别人的内心,就应该懂得:必须抓住事物的关键环节,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第十六计 视微成巨

鬼谷子曰:“察其事,论万物,别雌雄,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一个明智的人,能够根据细微的征兆,去推知潜在的 *** 。

第十七计 主客互变

鬼谷子曰:“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有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定也,此其道不行也,柔弱胜于刚强,故积弱可以为强。”

较量主客之势,则有变客为主,变主为客之术也。

第十八计 纳叛招降

鬼谷子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

一个聪明的主帅,应该有一种雄伟的政治家气魄,他不拒绝任何一个想要归附自己的人。

第十九计 应敌而动

鬼谷子曰:“从而应之,事无不可。”

所谓“应”,是“迫而后动”“不得已而起”,这里的“应”不是消极的“无抵抗主义”,而是以无为达到无不为的一种 *** 。一个人,如果处处争强好胜,他的体力、精神必定消耗得快,生命不会轻举妄动,而是不断的锻炼自己的体力意志,一直达到能完全克敌制胜的时候,他才会有行动,也就是说,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动则已,一动就势不可挡。

第二十计 三教九流

鬼谷子曰:“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求近,其有隐括,乃可挣,乃可求,乃可用。”

一个人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广泛的招纳各方面的人才。郑国子产是一个办公择而能使的人,公孙诨能知四国,火而善辩,裨谌、冯简矛能断大事,子大叔美而善写,遇国与国之事,子产问公孙诨,然后与裨谌计议,再让冯简矛判断事情的可行性,一旦事情成功,再让子大叔写文来应对宾客。

第二十一计 散纵连横

鬼谷子曰:“用分威散众之权,以见其兑威。”

一个聪明之士,能 *** 敌人的联盟关系,从而增强自己的威力。

第二十二计 飞钳破敌

鬼谷子曰:“飞钳篇谓‘立世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用或称财货琦珠、白玉、采邑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间以箝之,将用之天下,必量权度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险阻之难易,人民财货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说其所望,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箝求之,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财力,料气势,为三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合之,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也。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从,可箝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

总之,鬼谷子所谓“飞钳”,就是立势制势,就是运用各种手段,造成一种形势,使得对方、集团或敌国,不能不受我的胁持与控制,而且不能摆脱,即“缀而不失”。

第二十三计 料敌如神

鬼谷子曰:“寂然不动,感而遂能天下之敌,能知于知,见于不见。”

智者往往能透过错综复杂的现象,掌握敌人的真正动向。

第二十四计 间不能人

鬼谷子曰:“筹措万类之始终,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

智者往往能从微小的细节中捕捉到重大事情的征兆,识破敌人的阴谋。

第二十五计 弱可攻强

鬼谷子曰:“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也有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定也,此其道术行也,柔胜于刚强,故积弱可以为强。”

弱与强,都是相对而言,在一定的情况下,弱也可以攻强,并能获得胜利。

第二十六计 无中生有

鬼谷子曰:“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义类,说义无穷”。

尽管天道混混沌沌,君主或将帅也可以由此去推论出世上万物变化的道理,解说无穷无尽的奥秘。

第二十七计 空中楼阁

鬼谷子曰:“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

明智之士,他善于利用言词,去构筑一个乌托邦的世界,调动己方人的积极性,引诱敌人上钩。在这里他要努力运用三寸不烂之舌,将自己陈述的东西说得无比美好,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第二十八计 带兵带心

鬼谷子曰:“摄心者,人系其心于己。”

带兵,必须要以带心为更高的原则,必须使每个人心里服从。

第二十九计 一石二鸟

鬼谷子曰:“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敌下。”

一个计谋能够收到多种效果为佳。

第三十计 四两千斤

鬼谷子曰:“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

一个统帅或者将领,应该知己知彼。这样,他就能以“四两”之力巧胜“千斤之力。

第三十一计 万金间敌

鬼谷子曰:“事皆有内捷,索使本捷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邑。”

以厚金去进行活动,往往能收到战场上得不到的结果。

第三十二计 制人行权

鬼谷子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治人者,握权也,见制人者,制命也;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

所谓握权者,知权变;,握其机而应之,使与国家示于我,而为我助,不为他国所争,制人而不见制于人,全在主动行权,一人被动,整个事情都将被弄糟。

第三十三计 谋泄无功

鬼谷子曰:“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一个将帅或者统领,要想取得对作战的胜利,必须得严守秘密。

第三十四计 怒倾帝王

鬼谷子曰:“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怒者,动也。”

明智之士,不仅能以言语说动诸侯,而且能以激怒帝王的方式,使帝王为他的言词而感动。

第三十五计 万年大计

鬼谷子曰:“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

一个智者,他的目光远大,不会因小失大,贪图近利而损名声。真正的才略绝不是贪近利而忽略大计远略的小聪明,而是既要面面关顾,又能大刀阔斧的兴利除弊,既老谋深算,又能不拘于习惯形式。

第三十六计 无形之势

鬼谷子曰:“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时势,对于一个统帅或者将领来说是很重要的,他应该在众人都未留意的时候,悄悄的行动,然后等待时机,一鸣惊人。

第三十七计 不战为勇

鬼谷子曰:“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也。”

贤达之士,往往能够在不消耗军费,不打仗的情况下,就能使敌人罢兵求和。这样的人,人们常常将他比作“神明”。

第三十八计 霸者之资

鬼谷子曰:“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一旦国家生死存亡之际,那些出类拔萃者,就应当挺身而出,抓紧时机去建立一番霸业。

第三十九计 无百年敌

鬼谷子曰:“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反于是,杵于彼,其术也。”

世事变换无穷,今天的朋友可能就是明天的敌人,今天的敌人,也可能明天就会成为我们的朋友。

第四十计 降人引路

鬼谷子曰:“情合者听,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易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手势譬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

一个将军或者统帅,他要说服利用别人的将卒,必然要投其所好,使其对自己有一种感恩的心理。

第四十一计 招贤攉奇

鬼谷子曰:“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

结法的种类很多,有内结、外结、生结、死结等。张良友项伯,这是“内结”,张仪、苏秦的合纵连横法,这是“外结”,以德服人,以惠怀人,为民某副,为国图利,这是“生结”,褒扬死者,抚慰死者亲属,这是“死结”。

第四十二计 推己及人

鬼谷子曰:“无以人之近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

不要拿别人不想要的东西,来强迫人家接受,不要拿别人不了解的事去说教别人。

第四十三计 反有所得

鬼谷子曰:“欲强反剑,欲高反下,欲取反予,此言反听之道,有以致诱之。”

相反的事物,不仅相生相成,并且本身就包含有对方的因素在内,有些事情,表面上看来对自己无益,而事实上却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好处。

第四十四计 退避观战

鬼谷子曰:“郄无极大,御无强大,则背可胁而并。”

退避可以观变,强弱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第四十五计 脱困之法

鬼谷子曰:“中经,谓振穷趋急。”

鬼谷子《中经》讲的就是如何解救处于困难,有急难者,一个有大志的人,不论遭遇到什么环境,他都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了脱困,他能受世人不能受之苦,偿世人不能偿之味,只有这样他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第四十六计 以静制动

鬼谷子曰:“天下之牝,常以静胜牝,牝[pin]以静为下。”

环境总是有变动的,人事总是有纷争的,在纷扰的世事中,只要持一颗平静的心去对待,才不会陷入神智迷乱的境界。

第四十七计 千金买马

鬼谷子曰:“用赏贵信,古之善摩者,如 *** 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一个君主,他应该有一种良好的德行,只有这样,才能招募到贤能之士。

第四十八计 兼弱攻味

鬼谷子曰:“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谦,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直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谦者,洁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

聪明的人,应该懂得利用他人的弱点去攻击他。

第四十九计 录功遗过

鬼谷子曰:“是故智者不用其短,而用与人之所长,智者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

聪明的君主对待臣子,应该宽宏大量,多记他们的功劳,少记他们的过失,这样臣子往往会因感激而以身相报。

第五十计 下诏求贤

鬼谷子曰:“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浴室。”

圣明之人,应该想方设法去收揽人才。

第五十一计 身后之计

鬼谷子曰:“缀去者,谓缀己之系言,使有余思也。”

贤达之士,即使离开了人世,人们也往往深情的思念他。

第五十二计 退兵制兵

鬼谷子曰:“有退兵之术,有制兵之法,入军不被甲兵。”

只因心常清静,施德行善,虽只身而入,主帅亲其贤军,住卒亲其德,敬畏之不暇,岂有加害者乎?有生死之机,动静之际,有出入之窍,制之者,无处不是生我之门;纵之者,无处不是死我之地;其所出入内外,全无死地。譬如,陆行不遇凶虎,此正是无死地之验也。非有远兽之法,非有禁兽之术,不可。

第五十三计 大贤无敌

鬼谷子曰:“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

贤能之士,能详尽审视地理环境,上能精通天文天象,能够随着四季的变化,役使天下之物。

第五十四计 攻国攻敌

鬼谷子曰:“制人者握权也。”

在鬼谷子看来,在攻打敌国时,还要向敌国之容纳发起进攻。

第五十五计 两力均衡

鬼谷子曰:“少则可以得众,故积不足可以为有余。”

世上万物,既对立又同一。

第五十六计 以隐为显

鬼谷子曰:“用人之道,用之必隐,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此谋之大本也。”

聪明之士,往往不会到处张扬自己的长处,而是处处让人。

第五十七计 伏间制胜

鬼谷子曰:“熊之捕击,必先伏而后动,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

聪明之士,不仅善于在战场上用兵,而且善于用埋伏下的人员去争取胜利。

第五十八计 矫枉过正

鬼谷子曰:“圣人见萌芽觑隙,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

一个聪慧之士,一旦国家政治出现了危机时,他就要用国法来挽救,如果情况特别危险,他就必须用严酷的刑法来处理纷变的人事。

第五十九计 强而避之

鬼谷子曰:“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

贤明之士应该对强弱之分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懂得避强就弱。

第六十计 诱敌之诱

鬼谷子曰:“圣人所诱,愚智之事皆不疑。”

圣人诱愚,则闭藏之,诱智,则拨之以情。

第六十一计 间接观察

鬼谷子曰:“审定有无,以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想考察一个人的虚实,我们往往从他平时流露出来的嗜好和性情去判断。

第六十二计 养虎为患

鬼谷子曰:“故胜者斗其攻势,苟进而不知退,弱者闻衷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而是也。”

胜利者如果为了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只知道炫耀自己的成功,头脑,只知道炫耀自己的成功,而不懂得继续追击敌人,则一定会给自己带来祸害,弱小者与一旦从打击中清醒过来,发奋图强,他的力量就得到空前的壮大。

第六十三计 主观大害

鬼谷子曰:“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

有些事情,表面上看来,似乎办的很顺利,而实际却恰恰相反,这就要求贤达之士避免犯“主观大害”的错误,深入生活,调查研究,了解真情,否则,只从主观意愿出发,必然害人害己。

第六十四计 欲将取之

鬼谷子曰:“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

我们想要从对方那里占取什么,就必须先给予一些,只有这样,我们的目的才能达到。

第六十五计 善用敌人

鬼谷子曰:“古之善摩者,如 *** 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在战争中,一个君主或统帅,不仅要能任用己方的贤才,而且也要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使敌人中的一些人为他所用。

第六十六计 孤掌难鸣

鬼谷子曰:“出无间,入无联,独来独往,莫之能止”

人多不一定恩那个获胜,孤掌也发出声音,只要真理在我们手上,我们就将无敌于天下。

第六十七计 利害相关

鬼谷子曰:“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避白、采邑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

要使对方听你的话,你就必须要给他指明利害之道。

第六十八计 制造敌人

鬼谷子曰:“斗郄者,斗强也。”

所谓敌人,即指一种对自己持敌意的力量,人如果没有敌对的力量,就不会“相反相成”,事业 *** 必须有一个假想敌,未来打败这个假想敌,你才会不断的努力,上进。

第六十九计 以敌为师

鬼谷子曰:“效之于人,验去乱之前,吾归于诚已”

一个眼光远大、胸怀大志的统帅,不仅以先贤为师,有时,还要善于向敌人学习。

第七十计 耳食传谣

鬼谷子曰:“金门空物,众口能烁之,则以众口有私曲故也。”

世多耳食之流,如闻群有誉甲者,则以甲为偶像,甲之一言一行,皆以为然,而不去深究甲言与行之真实,誉其者也许对甲并不完全了解,而闻者更是以讹传讹。

第七十一计 潜人核心

鬼谷子曰:“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

一个智者,善于抓住战机,派遣人员潜入敌人心脏,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

第七十二计 修成正果

鬼谷子曰:“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

人,经过长时间的修炼,才能与“道”相合,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叫做“真人”。在鬼谷子看来,人生在天地之间,诞生时的天性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只是在诞生以后,才随着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变化成不同性格的人。

广西近代史中有哪些著名的名将?

广西近代史中有以下著名的名将:

1、韦拔群

韦拔群,广西东兰人。1921年开始领导农民闹革命,是中国早期农 *** 动三大领袖( *** 、彭湃、韦拔群)之一,广西农 *** 动的先驱,百色 *** 领导者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领导者之一。

2、李明瑞

李明瑞(1896—1931),广西北流人。1921年毕业于广东韶关滇军讲武堂,习炮科。曾参加讨伐广西军阀陆荣廷、沈鸿英的战斗。是中国革命的著名将领和忠诚的 *** 战士,在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中,展示着坚定的无产阶级党性和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3、冯子材

冯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号萃亭,汉族,生于广东钦州沙尾村(今属广西钦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将,民族英雄。咸丰年间从向荣、张国梁 *** 太平军,中法战争时,已年近70,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

4、萧朝贵

萧朝贵(约1820-1852),客家人。生于清嘉庆末年,广西武宣罗渌垌人。金田 *** 的核心 *** 之一,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官封西王。地位高隆,位居洪秀全、杨秀清之下,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之上。

5、杨秀清

杨秀清(1823年-1856年),原名杨嗣龙,祖籍广东嘉应州的客家人,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紫荆山平隘新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以耕山烧炭为业。1846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参与发动金田 *** ,同年12月被天王洪秀全封为东王,称九千岁,是太平天国重要领袖之一。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杨秀清已经集教权、政权和军权于一身,是太平天国实质上的首领。

6、李秀成

李秀成(1823--1864年8月7日),初名李以文, *** ,出生于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近代中 *** 事家、政治家。在金田 *** 参加太平军后,他作战机智勇敢,很快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青年将领。天京变乱后,他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力撑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军事上的胜利,并建立苏福省、天浙省,中兴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称“万古忠义”。

7、陈玉成

陈玉成(1837年-1862年6月4日),广西藤县客家人,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骁勇善战,被封英王。原名陈丕成,洪秀全赐名玉成。他两眼下有痣,远望如四眼。1862年为太平天国叛徒奏王苗沛霖诱骗中计,解送清营。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慷慨就义,年仅26岁。

8、 ***

在广西发生的百色 *** ,创建了红七军和红八军。这两只红军中,广西籍将领主要是李明瑞韦拔群等人,后来都在战争中牺牲。 *** 在百色 *** 中仅是普通一兵,在长征中逐渐成为特科营营长、特科团团长。抗日战争中, *** 先后在抗大、山东纵队工作,皖南事变后担任 *** 第9旅政治委员、旅长。1944年,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牺牲,张爱萍接任, *** 依旧担任副师长。解放战争中, *** 先后担任华野2纵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政治委员等职务,建国后被授予上将军衔。

9、李天佑

李天佑在桂军中当兵时,是李明瑞的勤务兵,百色 *** 中,仅15岁的他就担任了红七军军部特务连副连长。红军时期,李天佑先后担任了红七军第58团副团长、红三军团第5师13团团长、任红三军团第5师师长,是红军中战绩最辉煌的团长之一,也是红军长征的开路先锋。抗日战争中,李天佑担任了八路军 *** 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团长,参加平型关战役。解放战争中,李天佑担任东北野战军 *** 纵队司令,38军军长,实际上他长期指挥3个纵队和4个炮兵团,38军和39军协同作战,作用不亚于兵团司令。

10、李宗仁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临桂区人。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 *** 内“桂系”首领,曾任 *** 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

11、黄旭初

黄旭初(1892—1975),梧州府容县(今玉林市容县)杨村镇东华村人。曾任旅长、师长、绥靖公署副主任,中将加上将衔。1931年起,连任广西省 *** 19年。 *** 中央执行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

12、白崇禧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 *** ,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山尾人, *** 陆军一级上将,誉为“小诸葛”。

13、黄绍竑

黄绍竑(1895年12月1日-1966年8月31日),又名绍雄,字季宽,广西容县珊萃村人,新桂系主要 *** 之一,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爱国民主人士, *** 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14、俞作豫

俞作豫(1901—1930),广西北流平政镇岭垌村人,曾参加 *** 领导的讨伐军阀的战争。龙州 *** *** ,左江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军长。

15、覃异之

覃异之(1907—1995),汉族,广西安定(今都安)人,祖籍广西宾阳。中国 *** 著名爱国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二期。

16、《广西桂系抗日爱国将军》名单:

上将8人黄绍竑 黄旭初 夏 威 何柱国叶 琪 罗 奇 韦云淞 甘丽初

中将17人马晓军 苏祖馨 李 毅 夏国璋 凌压西 冯 璜 陈 雄 杨 勃 吕国铨伍廷飏 李本一 潘国骢 杨愿公 马拔萃 黄剑鸣 封少君 封裔忠

少将67人甘成城 马典符 马振鸿 韦贽唐 伍廷钧 罗克传梁栋新 龚杰元 曾达池 黄中骢 封传壁 黄远镇黄官俊 封高亿 马展鸿 黄循富 罗昌馨 崔 坚崔履栋 梁宝仁 封赫鲁 陈汉吾 伍文湘 梁兆福陆汝畴 苏松石 刘剑奇 陆受祺 陈杰熺 李国基邓光伦 夏拯民 甘乃柏 夏 越 李汉军 韦 灿李焯枬 罗 烈 李秀年 刘觉任 马伟新 黄绍耿刘钧华 梁仲西 李大江 李 权 何剑苍 陆汝群黄懋儒 覃品凡 余丕才 陈世琼 李明芳 马翔鸿梁学基 黄昌琳 罗复馨 罗克斯 黎慧军 韩宗明马炳辉 韦有鹏 凌龙玟 杜时崇 杨高汉 胡振广伍达欧

17、周祖晃

(1891~1959年),字敬生。渡头宿棠村人。早年考入桂林陆军小学,后升入武昌 陆军中学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民国14年 (1925年)参加北伐,先后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八旅十六团团长、十师二十九旅旅长、第七军十九师师长、第七军副军长。 民国26年(1937年)10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七军中将军长,率军北上抗日,参加了 淞沪、徐州、台儿庄等战役,有“桂系宿将”之称。28年春任四十六军军长,不久升第十六 集团军副总司令,参加了广西昆仑关等战役。1949年11月29日与 *** 取得联系后,即 派副司令兼参谋长霍冠南为代表前往桂林谈判。12月13日与 *** 代表、十三兵团副司令李 天佑签署“和平解决方案”。同日,周祖晃率部从百寿开往两江集结接受 *** 改编,至12 月28日,周祖晃所属部队近5000名官兵全部改编完毕。后他向全省各地通电,希望广西各地 *** 官兵放下武器弃暗投明。 解放后,周祖晃任广西人民 *** 委员、省 *** 主任、自治区政治协商会议 *** 。1959 年在南宁病逝。

18、吕竞存

吕竞存(1897~1967年) 。会仙圩人。 清宣统二年(1910年) 考入广西陆军小学第四期,后升入武昌陆军军官第二预备学校。民国13年任广西讨贼军总指挥部副官长。14年任广西绥靖督办公署少将副官 长。17年春,任第十五军少将参谋长,兼南宁中央 军事政治学校 *** 分校校长。19年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中将参军,后调任军政厅厅长。

民国20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吕竞存认为广西省会南宁接近广州湾易遭日军 登陆袭击,建议将省会北迁桂林,省府任他为桂林市政处处长。他督办市政,拆除障碍物, 扩宽道路,构筑交通及防空设施,广储粮秣,并修整名胜,使原受军阀混战 *** 的桂林面目 一新。与此同时,他在城内多处建有私房,有“吕半城”之称。省府迁桂林后,南宁果然遭 受日军袭击,桂林则成为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之一。 民国26年(1937年),任第五路军司令部办公厅主任、广西绥靖主任公署中将副参谋长, 兼广西省 *** 委员。1967年9月14日去世,终年70岁。

剧版人世间骆士宾没有被周秉昆打死?

这样的改编非常好,周秉昆心地纯良,对家人和朋友都热心,对大儿子周楠也视如己出。从未嫌弃过郑娟 *** ,一直照顾着光明一家。甚至为此还买掉了家传的玉镯。对姐姐家的玥玥也从小带到大。照顾有加。终日奔波不辞辛苦的养家糊口。善待身边每一个家人朋友。热心又仗义。雷佳音老师演的即真实又个性鲜明。

毫无怨言的孝敬父母,虽然有时候也和父亲顶嘴。但却是最在意父亲的孩子。正直有担当。和父亲吵架这一段尤其打动人心,和曲老太太之间的交集也很感人。如果这样一个人结局不好都想着弃剧了。生活有喜有忧,但总还是美好的。另外还有个希望周楠如此优秀良善的孩子也有个好结果就更完美了。非常喜欢这样的年代剧。每一个人物都符合自己的形象。人世间的冷暖人生感悟着烟火气,讲述着顺境,逆境都是沿途的风景。一切终将拨云见日!期待温暖的故事,温暖的结局。

刘文彩为什么要请人去刺杀刘湘?

军阀二字,意味着权力的同时,也意味着“你死我活”的争斗。

刘湘或是刘文彩,不论他们打着怎样的旗号,喊着怎样的政治口号,他们的本质也还是军阀。

所以,纵使刘文彩和刘湘是叔侄关系,他们之间的争斗也是在所难免。

刘文彩生于1887年,刘湘生于1888年,叔叔只比侄子年长一岁,刘文彩的弟弟刘文辉更是小了侄子刘湘7岁,只是,刘文彩和刘文辉兄弟俩虽然是刘湘的叔叔,却没有刘湘发展得这么好。

刘文彩虽然不能算是一个军阀,但实际上他的权力则是来源于他的军阀弟弟——刘文辉,刘文辉之所以能够成为军阀则又是得益于侄子刘湘的提携。

刘湘和刘文辉是刘氏家族中最为耀眼的两个人,当然,和刘湘一比,刘文辉自然又逊色了不少。

刘湘17岁之时毅然投笔从戎,瞒着父亲前去投考四川武备学堂弁目队,最后如愿以偿地被录取了,这也是他在军阀这条路上所走出的 *** 步。

后来,刘湘又先后在四川陆军讲习所、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和四川陆军武备学堂学习,后入川军中任职。

实际上,刘湘在川军中的发展速度很快。

1911年不过是一个小排长,可是到了1913年便撇开杨森,当上了 *** 师第二营营长,讨袁之役后又被提拔为第三团团长;1915年袁世凯让陈宦到四川任督军,试图削弱川系将领和控制四川军政,不少川系将领被打压了,可是刘湘反倒得到了重用,被任命为旅长,即便后来蔡锷攻克了四川,他也仍然稳坐旅长之位。

1918年,刘湘原本跟着北洋 *** 打靖 *** ,可是一看靖 *** 占据了上风便立刻倒向了熊克武,说要和靖 *** 一起“ *** ”,然后被熊克武任命为了川军 *** 师师长,此时的刘湘只有30岁。

后来,他拥熊又倒熊,驱逐刘存厚,几乎已经完全掌控了四川。

1921年,此时33岁的刘湘被推选为四川省长兼川军总司令,从此成为了“四川王”,一手 *** 控着四川军政。

这一年,刘文彩已经34岁,被他的弟弟刘文辉任命为四川烟酒公司宜宾分局局长,后来又先后被任命为叙南船捐局长、川南护商处长、川南禁烟查缉总处长、川南捐税 *** 总办、叙南清乡中将司令等职,从此开始不断地敛财。

不过,刘文彩之所以能够在川南一带拥有如此大的财权和军权,实际上是他的弟弟刘文辉所赋予他的。

刘文辉这个人同样很有野心,一个有野心的人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扩充自己的势力,而扩充实力又需要源源不断的金钱,所以刘文彩既是为自己敛财,也是在为刘文辉筹集经费。

1917年,刘文辉从保定军校毕业之后去成都去找刘湘,明眼人一看便知道他来找刘湘是投奔刘湘,让刘湘安排他的工作。

不过,当时刘湘并没刘文辉直接安排在自己的手底下,毕竟刘文辉是叔叔,一则怕刘文辉面子上过不去,二则也是担心不好管理,所以将刘文辉保荐到了陈洪范所部。虽然刘文辉不是在刘湘所部,但是因为刘湘的关系,刘文辉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刘湘坐上川军第二军军长的位置之后,便着手将刘文辉从陈洪范所部调了出来,让他坐上了川军 *** 混成旅旅长的位置,刘文辉这才有了属于自己的起家资本。

后来,他率部移驻宜宾之后,更是获得了一个能够供自己发展的根据地,没有 *** 混成旅和宜宾的话,他日后哪来的资本去和刘湘争夺四川的控制权?

刘湘“倒熊”之后,一看叔叔刘文辉的实力还是弱了点,怎么说也是一家人,于是大手一挥将熊克武的部分地盘和残部划给了刘文辉。刘湘打趴了杨森之后,又是大手一挥将原本属于杨森的部分地盘划给了刘文辉,还让他当上了四川军务帮办的位置。

所以说刘文辉之所以能够崛起成为四川的一大军阀,是绝对离不开他的侄子刘湘的提携的。

当然,刘湘能够一步一步往上爬,实际上也少不了刘文辉的配合和支持,在刘湘没有成为“四川王”之前,这对叔侄的合作关系可以说是颇为密切和和谐的。

只不过,随着刘文辉实力的上升,他的野心也开始不断地膨胀,从开始甘于配合刘湘,甘于向刘湘俯首称臣,变成了试图去取代刘湘,这么一来,叔侄俩的关系自然逐渐破裂,两人的矛盾和冲突也不断地产生。

当时刘文辉和刘湘之间最为激烈的矛盾当属川军是否应该走出去,刘湘坐稳了“四川王”的位置之后,想要安安稳稳地在四川当自己的“四川王”,可是刘文辉却不甘心,你刘湘有个“四川王”的位置了,我刘文辉怎么办,我当什么王?

如果不走出的话,刘文辉想要继续往上爬,那么只能向刘湘开刀了。

于是,刘文辉和刘湘之间的矛盾最终演变成了一场“二刘争川”的军阀战争,曾经好到穿同一条裤裆的叔侄俩打了起来!

刘文辉和刘湘打起来了,刘文彩支持谁?显然是刘文辉,毕竟刘文辉是他的亲弟弟,刘湘只是一个堂侄儿。

然而,刘文辉的实力是不如刘湘的,如果真靠 *** 实弹地打,刘文辉肯定打不过刘湘,所以为了支持刘文辉,为了能够让刘文辉在“二刘之战”中获胜,刘文彩想出了一个当时颇为盛行的办法——刺杀刘湘!

但是想要刺杀刘湘谈何容易?所以,刘文彩最终也没成功,刘文辉也被刘湘给打残了,刘湘看在是同一个“刘”字的份上放了刘文辉一马,让刘文辉率领所部去了西康。

刘文彩则从此退出了军政界,回老家当起了地主。

1949年10月17日,刘文彩自觉将死,遂让家人送他回安仁镇,可是刚离开成都不久,刘家人突然发现刘文彩快不行了,为了不让他死在路上,又急忙送他回了成都公馆。

刘文彩撑着最后一口气,睁开眼一看,自己还在成都,没有回到安仁,一口气没上来,头一偏便咽了气了。

刘文彩的弟弟刘文辉活到了1976年,曾经被他派人去刺杀过的侄儿刘湘则早在1938年率领川军出川抗战时病死在了汉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