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老城算命-王姓历史上有多少名人

admin2022-12-19 07:51:5116

榆次老城算命,王姓历史上有多少名人?

你好,非常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因为我也是姓王,所以也非常有兴趣来回答这个问题。

据统计,王姓近些年已超过李姓,成为全国人数最多的姓氏。百家姓中,“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排列也足可看出,王姓在历史上也是大姓、人数较多的姓。下面根据历史时期,列出王姓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士。不足之处,还请大家补充。

百家姓图

一、先秦时期

(1)王诩,即鬼谷子,又被称为王禅,生卒年不详,战国时代传奇人物。相传为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人的老师,是著名的谋略家、纵横家,古代兵法集大成者。

(2)王翦,秦国将领,生卒年不详,与其子王贲一起均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更大功臣,破邯郸、消灭燕赵,以60万大军消灭楚国,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其余三人为白起、廉颇、李牧)。

二、两汉时期

(1)王陵(前?~前181年) ,随汉高祖刘邦平天下。以功封安国侯,官至右丞相。

(2)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前19年),名嫱,字昭君,四大美人之一,汉元帝时期出塞匈奴,为汉匈边境带来几十年的和平时期。另外,成语“沉鱼落雁”就是形容王昭君的。

王昭君

(3)王政君(前71年-13年),汉元帝皇后,汉成帝生母,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太后之一。其侄子就是著名的穿越者——王莽。王莽篡位时,向其所要传国玉玺,王政君怒摔玉玺,使玉玺失去一角。

(4)王莽(前45年-公元23年),新朝建立者,王政君之侄。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其政治理念太过超前,以至于被现代很多人称为穿越者。“王莽谦卑未篡时”——白居易的诗句,将其认为是沽名钓誉的伪君子。

穿越者王莽

(5)王充(27年~96年) ,字仲任,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 唯物主义哲学家,著有《论衡》。

(6)王允(137年-192年)字子师,东汉末年大臣,曾任司徒。三国演义中,貂蝉的义父就是他,设计使貂蝉周旋于董卓和吕布父子之间,致使二人反目,最终吕布刺死董卓。

吕布戏貂蝉

(7)王粲(177年~217年) ,字仲宣,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被称为“七子之冠冕”。相传王粲喜欢驴,而他的作品深受魏文帝曹丕喜爱,后来王粲死时,曹丕带领大家在他坟前高声学驴叫,以此纪念王粲。有点“我们一起学驴叫,嗷嗷嗷来想念你呀”的味道。

三、三国时期

(1)王朗(?~228年),本名王严,字景兴,魏国重臣、经学家。诸葛亮说“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 *** 之人”就是说的他,还被诸葛亮骂死了。不过正史中,王司徒可是寿终正寝的,《世说新语》中也有他的故事。

王朗

(2)王平(?—248年),字子均,蜀国后期著名大将,深受诸葛亮器重,马谡守街亭,副将为王平,马谡不听王平意见导致失街亭并被斩。

四、两晋南北朝时期

(1)王导(276年~339年),字茂弘。东晋开国元勋。这一时期,王氏为名门望族,并占据朝廷中枢,史称“王与马共天下”。

(2)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乃书法珍宝。

兰亭集序(部分)

(3)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十六国时期前秦丞相。与东晋的 *** 并称“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 *** ”。

五、隋唐时期

(1)王世充(?~621年),本姓支,字行满,隋朝末年群雄之一,建立郑国,后降唐被流放。

(2)王勃(649年~676年),初唐四杰”之一,著名诗人,《滕王阁序》乃是千古名篇。

滕王阁序(部分)

(3)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盛唐诗人,代表诗作有《登鹳雀楼》和《凉州词》等。

登鹳雀楼

(4)王维(701年~761年) ,字摩诘,盛唐诗人、画家,苏东坡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又被称为“诗佛”。

(5)王昌龄(698年~756年),字少伯,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被称为“七绝圣手”。

六、五代十国时期

(1)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小字行哥,是十国中的前蜀开国皇帝。

(2)王审知(862年~925年) ,字信通,又字详卿,五代十国中的闽国开国之君。

七、两宋时期

(1)王旦(957年~1017年) ,字子明,北宋前期著名宰相,曾以著作郎编辑《文苑英华》。

(2)王安石(1021年~1086年) ,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人称“王荆公”。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神宗时期以宰相之位主持变法,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也是@扬扬爱读书最为钦佩的古代同姓名人,钦佩之至!!

著名改革家王安石

八、元朝时期

(1)王冕(1287年~1359年) ,字元章,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儒林外史》开篇即为对王冕的介绍。

(2)王实甫(1260年~1336年) ,字德信,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位列元曲四大家。著有《西厢记》等。

九、明清时期

(1)王守仁(1472年~1528年) ,字伯安,号阳明子,明朝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阳明心学深得后世很多名人的推崇。

王阳明

(2)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明朝著名文史学家,是“后七子”领袖之一。

(3)王夫之(1619年~1692年) ,字而农,号涢斋,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并称为明末四大学者。

(4)王懿荣(1845年~1900年), 字正儒,龙骨(即甲骨文)的发现者。

(5)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静安,谥忠悫,是中国近、现代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十、民国~至今

(1)王大珩(1915年~2011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光学之父”,两院院士。

王大珩院士

(2) *** (1908年~1993年),上将军衔。曾任 *** 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 *** 等。

(3) *** (1921年~2006年),原 *** *** 的夫人。

(4) *** (1906年~1974年),1943年他在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 *** 思想”这个科学概念。

(5)王近山(1915年~1978年),开国中将,著名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的原型。

就先举这些例子吧,历史上的王姓名人还有很多,尤其是开国的将军中,还有很多王姓名人,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这些历史上的王姓名人,不仅是我们王姓的骄傲,同时也在历史上留下过光辉灿烂的事业,他们为我们国家的政治、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作为后辈的我们,我们也会沿着这些历史先贤的足迹,继续做好国家的一份子,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而这,应该就是对这些前辈、先贤们更大的尊敬。

关注@扬扬爱读书,带你了解更多的历史故事和知识。

走西口演员全部名单?

1、田青。原是田家大院的小少爷,被父亲输光家产后,和母亲相依为命。他从小立下赎回田家大院的理想,长大后,和姐夫梁满囤去走西口。历经艰辛到了口外,却被他救出的裘老板指证被判死刑,后被诺颜王子所救。最后他成为革命者,后为革命筹款在母亲支持下卖掉田家大院,重新踏上走西口的道路。

2、豆花。田青的妻子。同田青一起被土匪刘一刀掳上黑土崖的山西祈县女子,原是去包头成婚,性格刚烈,敢恨敢爱,后被田青设计救出,感恩田青的正直和仗义,到包头后因有失身之嫌被未婚夫家赶出了家门。嫁给田青后,设计替换出关押在大牢里的翠翠,并与田青共同抚养翠翠的儿子青青。

3、梁满囤。本剧反一号,田青的姐夫,心胸狭窄、胆小、小算计,跟田青一起走西口,为了在包头出人头地,狠狠心做了“陈世美”,休了他的童养媳老婆田丹丹,做了裘老板的上门女婿,跟田青反目成仇,最后死在军阀手中。田青不计前嫌,把他的尸体运回山西老家,和他姐姐田丹丹葬在一起。

4、田耀祖。田青的父亲,嗜赌如命,把田家大院和妻子淑贞输掉后被逼无奈走了西口,在杀虎口设了一个卦摊,靠给人占卜算卦为生。一边给人算卦,一边暗中做了土匪刘一刀的眼线,并积蓄了一些银两。后事发流落到包头开了一家棺材铺。人性未泯的田耀祖经常在暗中资助田青,最后为了救田青而死,死之前终于得到了儿子田青的原谅。

5、刘一刀。翠翠的父亲,原是关东胡子,自幼在土匪窝子长大。张作霖招安后,他的绺子被打散了,带着他的压寨夫人风摆柳流落到了口外。被官兵追杀时,与年幼的女儿桃子(翠翠)失散,在杀虎口重新拉起竿子做了匪首,仗义行侠、杀富济贫。

6、徐木匠。革命党人,兴中会会员。被官军追杀,为淑贞所救,后又慷慨救淑贞 *** 三人于危难中。一边从事革命活动,一边接济淑贞和田青 *** ,并供田青上了私塾,教他习武。后走西口,一边从事革命活动,一边暗中保护田青。7、诺颜王子。蒙古王子,革命先行者。把家资全部捐出来作为革命经费,一生致力于革命。后到广州准备参加北伐,把一摊子生意交给由他一手培养的 *** 员田青。

卢俊义杀史文恭却没有当上梁山之主?

《水浒传》“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卢俊义活捉史文恭”这回书清楚的写道,卢俊义是活捉了史文恭,而非杀了史文恭。史文恭是被押到梁山之后,宋江祭奠晁天王,命人对史文恭剖腹挖心,杀掉了。题主提问,省掉了细节,卢俊义虽然没有亲自动手杀史文恭,但史文恭之死确实与卢俊义有直接关系。

问题的关键还不在此,史文恭死后,梁山立寨主才是题主提问的要害所在。按照“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的约定,捉了史文恭的卢俊义却没能做寨主,宋江当了梁山一把手。那么,是不是宋江违背了晁盖遗嘱,从卢俊义手上抢走了寨主的印把子?梁山又为何没有执行晁盖的遗嘱,推举卢俊义为寨主呢?

宋江篡改了晁盖遗嘱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回到梁山当夜便身体转沉。但是,敷上金枪药之后便不能言语的晁盖却在此时忽然能开口讲话了,书中写道,晁盖转头看着宋江嘱咐道:

贤弟保重。若哪个捉得 *** 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

说完这句话,晁盖便“归位”了。这句话也就成了晁盖的遗嘱,谁做寨主就必须“捉得” *** 晁盖之人。

晁盖即死,林冲便联络公孙胜、吴用等人商议,立宋江做寨主。林冲的提议,再次像当初立晁盖做寨主那样,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诸人拱听号令”。

林冲大概是夜间召集众头领商议的,所以,“次日凌晨”,林冲为头,带着众头领要推宋江做寨主。宋江便对大家说:

晁天王临死时嘱咐:“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此话众头领皆知。今骨肉未寒,岂可忘了?

对比晁盖遗嘱原话,很明显是宋江把晁盖说的“ *** 我的”,改成了“史文恭”。宋江还特别提醒大家,晁天王的遗嘱大家都知道的,怎么能忘了呢?书中也确实写到,晁盖临死前,山寨大小头领“都守在帐前看视”,确实都听到了天王遗嘱。但是,宋江这样篡改遗嘱,为何没有一个人提出质疑呢?

最直接的解释大概有两点。 *** ,梁山好汉都赞同林冲的提议,真心希望宋江做寨主。所以,也就不计较晁天王遗嘱是怎么讲的了。第二,林冲跟随晁盖去攻打曾头市,给天王拔箭时也在场,见到过箭上刻着史文恭的名字。所以,宋江把 *** 晁盖的凶手锁定为史文恭,大家都很认可。

但是,宋江篡改遗嘱涉嫌嫁祸史文恭,也为梁山寨主之位的归属招致了疑义。既然是自己亲口约定的,为何不坚决执行,明明是卢俊义活捉了史文恭,却是宋江自己做了寨主呢?

榆次老城算命-王姓历史上有多少名人

宋江何时想卢俊义上山

施耐庵写书很高明,也很狡猾,处处误导读者,请卢俊义上梁山,再一次将看官们带进了沟里。

很多读者都认为, *** 晁盖的人就是史文恭,哪怕晁盖没说,都是这厮干的。宋江明显是篡改了遗嘱,不仅让梁山好汉认可了,更让很多读者也跟着认为,晁盖搬出活捉史文恭这个条件,就是为了阻止宋江做寨主。个中原因很简单,宋江虽然有点武功,但要活捉史文恭却难比登天。

晁盖知道宋江不可能活捉史文恭,那他知道梁山上有人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吗?于是,很多人想到了林冲,认为林教头能够活捉《水浒传》 *** 武功高手,替晁天王报仇。因而,晁盖是想要林冲 *** 。

然而,林冲是晁盖的人,是反对招安的,宋江肯定不会让林冲出手活捉史文恭。假若林冲做了寨主,宋江的招安大计的完蛋了。于是,宋江便另请高明,找一个在梁山上没有任何威信的卢俊义来干这件事情,排斥林冲,好从中夺权。

这样理解《水浒传》,似乎有点肤浅了,或者说对《水浒传》文本理解得不够深入。晁盖死后,林冲领头推举宋江做寨主,难道林教头是这等口是心非之人?何况,林冲的武艺绝对做不到十个回合内击败秦明,达到超越史文恭而具备活捉史文恭的实力。那么,是不是梁山无人能敌史文恭,宋江才想到了河北玉麒麟呢?

书中十分明确的写道,宋江请了来自大名府的大圆和尚,为晁天王超度。期间,宋江、吴用与大圆和尚闲聊,问起大名府风土人物,大圆和尚反问道:“头领如何不闻河北‘玉麒麟’之名?”经此一提,宋江、吴用“猛然省起”,然后,宋江如数家珍的说了一番卢俊义的情况。从这个细节看,宋江、吴用早就惦记上卢俊义了,晁盖没死的时候,就打算请卢员外上山。

因而,卢俊义上山与否,跟晁盖遗嘱,乃至宋江篡改的遗嘱没有直接关系。或者说,宋江有意请卢俊义上山时,晁天王还没死,不是因为报仇才请的玉麒麟。所以,无论卢俊义是否活捉史文恭,寨主之位都将归宋江坐。

那么,宋江为何要把玉麒麟弄到梁山呢?

宋江为何请卢俊义上山

宋江在与大圆和尚闲聊时,还说了一句话:“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时,何怕官军缉捕,岂愁兵马来临?”这句话有点读不通,宋江何时惧怕过官军缉捕了?不但不为朝廷兵马来临而犯愁,反倒“自找麻烦”,不断攻打朝廷州府而引火烧身。因而,宋江请卢俊义上山其实是驯服“玉麒麟”归顺,目的是要解决梁山的战马问题。梁山征战以马军为主,山寨缺少战马,战斗力下降,当然就担心官军来缉捕了。

晁盖、宋江先后两次与曾头市作战,起因都是马匹。而且,文本故事显示,从宋徽宗御赐踢雪乌骓,到照夜玉狮子,再到“玉麒麟”,其实都是讲的战马故事。金圣叹在段景住提到照夜玉狮子时,留下了这样一句夹批“文情由前踢雪骓生来,马名照后玉麒麟立出,前映后带,绝世奇文。”这说明,文本说的是请卢俊义,隐写的却是收伏“玉麒麟”。

杨志与索超在大名府斗武争功时,天王李成将自己的坐骑借给急先锋,书中有一首赞诗专道这匹战马:“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额虎;毛堆腻粉,如同北海玉麒麟。”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麒麟原本就是神仙的坐骑。因而,《水浒传》以“玉麒麟”暗喻战马,这一点,金圣叹说得没错。

而且,《水浒传》中这三匹战马是一物降一物的关系。施耐庵的著作隐藏着北宋兴亡史,踢雪乌骓是宋徽宗的御赐,照夜玉狮子则是金国王子的坐骑,灭掉北宋并让宋徽宗坐井观天的苦主,正是金国王子。“玉麒麟”则是施耐庵在书中寄托的一种美好愿望,希望有这样一匹神驹制服照夜玉狮子。因而,宋江攻打曾头市,以玉麒麟“活捉”照夜玉狮子,则是梁山好汉抗金故事的预写和隐喻。

北宋建国以来,国防实力受制于马匹资源,一直苦于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占不到上风。宋真宗时成立“群牧司”,专门解决这一难题。王安石变法,设置“保马法”,也是为了提升北宋对北方的防御实力。《水浒传》以两次攻打曾头市的故事,忠实的反映了这段历史,写得异常的精彩,也异常的奇妙。

细读文本,便可得知,卢俊义的武功并非梁山最强大的,宋江说他“棍棒天下无对”,而并没有说他武艺天下无对。卢俊义仅是在棍棒这一项武艺上有实力。其实,“棍棒天下无对”也不足为奇,梁山上有的是身怀单项绝技的好汉。而且,卢俊义从来就没有使用过棍棒,并无实战来验证其棍棒天下无对。因而,在梁山口,宋江、吴用上演的是一场“训马”大戏,收伏的是“玉麒麟”而不是请卢俊义。卢俊义被戏耍得魂不附体找不到北,这样的武功能活捉史文恭吗?

梁山寨主必定是宋江

卢俊义的武功绝对不可能活捉史文恭,文本也证明了史文恭绝对不是卢员外活捉的。即便是最后将史文恭擒拿的是卢俊义,他不过是完成了最后的一个环节而已。前面有吴用用计,把卢俊义安排到平川埋伏,然后公孙胜做法,晁天王阴魂将史文恭“引”到了卢俊义跟前。卢员外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把史文恭活捉了。

假如按照这样的情节来活捉史文恭,谁最有机会呢?或者说,必定是要以活捉史文恭作为继任寨主的条件,最有机会活捉史文恭者,肯定是宋江而绝不会是别人。因而,卢俊义活捉史文恭,实则玉麒麟制服照夜玉狮子。以此情节探轶,大约在施耐庵原著的故事中,七十回书之后,梁山好汉当与金国王子一战。

《三朝北盟会编》以及李纲的《梁溪集》实际上就记载了“招安巨寇”杨志参与过抗金,在榆次杀熊岭与金国王子斡离不有过交锋。虽然《三朝北盟会编》中说,选锋首(先锋敢死队队长)杨志不战从间道回(战场上逃跑)而导致种师中(小种经略相公)阵亡殉国。但是,李纲却极力为杨志辩护,认为宋军大败,而杨志却能收拾残军,为宋军保存了部分战斗力。由于李纲的辩护,宋徽宗嘉奖了杨志。

“招安巨寇”在对阵金国王子的战役中建功,《水浒传》则是玉麒麟制服照夜玉狮子。如此理解文本故事,才能讲得通宋江为何要请一个武艺并不高强的卢俊义上梁山了。由此可见,卢俊义上梁山并非为晁盖报仇,同样,与梁山新任寨主的产生也没有多大关系。

晁盖之死疑点重重,有可能就是史文恭 *** 的(其实并不是 *** ,而是毒死),也有可能是梁山内部的 *** 。无论是谁害死了晁盖,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谁是晁盖的仇人,宋江是最有可能为晁天王报仇的人。梁山所有头领都希望宋江做寨主,吴用岂能把这件功劳让给卢俊义而给宋江设置障碍?

现在的通行本《水浒传》中,在吴用安排卢俊义去平川埋伏这个细节后加了一段解说词,说“用主意,只恐卢俊义捉得史文恭时,宋江不负晁盖遗言,让位与他,因此不充他为前部先锋。”

从后来的情节看,这段画外音毫无道理。吴用既然要阻止卢俊义活捉史文恭,为何设计留一条路让史文恭往平川跑?不仅放史文恭逃出,还让公孙胜做法将他“导向”卢俊义埋伏的地点。卢俊义武艺平常,这一点,吴用早就在梁山口见识了,假若为前部先锋,卢俊义一点机会都没有。如前文所述,吴用如此安排卢俊义,也是“玉麒麟”制服“照夜玉狮子”。

按照施耐庵的文本故事架构,梁山好汉原本就是道家紫府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宋江是天魁星,是梁山聚义“天然”的召集人和领导者。施耐庵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以卢俊义活捉史文恭来隐写更深层次的故事,是绝对不会自我否定文本架构,以活捉史文恭来改变“天魁星”的归属。梁山好汉也绝不会答应卢俊义做寨主。同时,“活捉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谁都知道这是宋江篡改的遗嘱,拒不执行,也绝对没有违背晁天王的意愿。

归结本回答,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活捉史文恭便为梁山泊主不是晁盖的遗嘱,既然不是天王遗嘱,不执行也不会咋地。其二,卢俊义活捉史文恭实则“玉麒麟”制服“照夜玉狮子”,是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抗击金兵的故事预写或者是伏线,与梁山泊寨主归属无关。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有哪些?

1.牧野之战:【时间】公元前1046年商末周初;【地点】牧野(今河南新乡附近);【兵力】周武王联军4.5万人,商纣王17万人;【结果】商纣王 *** ,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2.长勺之战:【时间】公元前684年春秋时期;【地点】长勺(今山东莱芜);【兵力】鲁庄公3万人,齐国鲍叔牙30万人;【结果】;鲁国胜,齐国败,曹刿论战成名;

3.柏举之战:【时间】公元前506年春秋末期;【地点】柏举(今湖北麻城);【兵力】吴王阖闾3万人,楚昭王20万人;【结果】楚昭王出逃,吴军攻破楚国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东北),孙武成名;

4.阴晋之战:【时间】公元前389年战国初期;【地点】阴晋(今陕西华阴东);【兵力】吴起5万新兵,秦惠公50万人;【结果】秦军败,吴起成功保住魏国河西之地,“魏武卒”成名;

5.伊阙之战:【时间】公元前293年战国时期;【地点】伊阙〔今河南洛阳市龙门);【兵力】秦将白起10万人左右,韩魏联军24万人;【结果】韩魏败,国势一蹶不振,白起成名;

榆次老城算命-王姓历史上有多少名人

6.巨鹿之战:【时间】公元前207年秦末时期;【地点】巨鹿(今河北平乡县西南);【兵力】项羽5万楚军,秦将章邯、王离40万;【结果】项羽破釜沉舟全歼王离军,章邯降,20万秦军被坑杀,项羽成名;

7.彭城之战:【时间】公元前205年楚汉战争;【地点】彭城(今江苏徐州);【兵力】项羽3万铁骑,刘邦联军56万人;【结果】刘邦联军败,刘邦的父亲和老婆也被楚军俘获;

8.井陉之战:【时间】公元前204年汉高帝三年;【地点】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兵力】韩信3万人,赵军陈余20万人;【结果】韩信背水一战,陈余战败被杀,赵王歇被俘;

9.昆阳之战:【时间】公元23年王莽新朝末年;【地点】昆阳一线(今河南叶县);【兵力】刘秀绿林军1.7万人,王莽新军43万人;【结果】刘秀胜,为后来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10.官渡之战:【时间】公元200年东汉建安五年;【地点】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兵力】曹 *** 8000人,袁绍10万人;【结果】曹 *** 火烧乌巢(今河南封丘西),袁绍败退河北,奠定了曹 *** 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11.赤壁之战:【时间】公元208年东汉建安十三年;【地点】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兵力】孙权刘备联军5万人,曹 *** 20余万人;【结果】火烧赤壁,曹 *** 败退,三足鼎立;

12.淝水之战:【时间】公元383年东晋时期;【地点】淝水(今安徽寿县东南);【兵力】 *** 、谢玄8万北府兵,前秦苻坚25万人;【结果】苻坚败,前秦 *** ;

13.郾城之战:【时间】公元1139年南宋绍兴九年;【地点】郾城(今河南漯河);【兵力】岳飞岳家军3000人,金兀术骑兵1.5万+ 步兵10万;【结果】金军大败;

14.鄱阳湖之战:【时间】公元1363年元朝末年;【地点】江西鄱阳湖;【兵力】朱元璋20万人,陈友谅65万人;【结果】朱元璋胜,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15.靖难之役:【时间】公元1399年(明建文元年)—公元1402年(明建文四年)历时四年;【地点】北平燕王府到南京城,真定、郑村坝、白沟河、夹河、藳城、灵壁等地;【兵力】燕王朱棣约30万人,明军约100万人;【结果】明军战败,南京城破,建文失踪,朱棣称帝;

16.宁远之战:【时间】1626年明天启六年;【地点】宁远(今辽宁兴城);【兵力】明袁崇焕1万余人,后金努尔哈赤6万人;【结果】明军胜利,后金失败。

你的家乡有什么奇特的传说吗?

乐山大佛的传说

据探秘志小编了解,当时开凿乐山大佛并不是为给人观赏,而是为了降服水妖。传说唐朝初年,凌云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凌云寺里有一个老和尚,叫海通。当时凌云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海通和尚眼看船毁人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势这样猖獗,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借着菩萨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来往船只不再受害。于是他请了两个有名的石匠来商量刻佛像的事。这两个石匠一个叫石诚,一个叫石虚(一说石匠石青雕刻了乐山大佛)。老和尚对他们说:“我准备在这凌云山岩上刻造佛像,请你们来商议商议。”

石虚一听要在岩石上刻石像,心里很高兴。他想,这凌云山十分秀丽,凌云亭非常宏伟,每年来这儿朝山拜佛的人很多,我若在山岩上刻出许多各式各样造型的佛像来,我的本事岂不就一下传扬开来!想到这里,他就说:“三江水怪,十分凶狠,我看只有造千尊佛像才能把它镇住。”这时,老和尚见石诚在旁边一言不发,就问他:“石诚师傅,你觉得如何?”石诚不慌不忙的说:“我看就刻一尊象这山岩一样高大的佛像吧。”石虚一听忙摇头说:“山岩这样高,石头这样硬,你这尊佛像哪年哪月才能刻好?”石诚说:“这岩石硬就能经受风吹雨打,佛像大才能镇住三江妖魔。”老和尚见二人争持不下,就说:“你们二人不要再争了,干脆一个刻大佛,一个刻千佛吧。”

说完,海通和尚就出外化缘去了。从此,石诚、石虚两人就各自选岩构图,雕琢佛像。石虚选择了那最显眼,石头不太坚硬的沿江一片红砂岩,开始雕琢起来,红沙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蚀、风化。他刻了释迦牟尼得道成佛,又刻了南海观音慈航普渡,刻了十八罗汉降龙伏虎,又刻了 *** 菩萨指点迷途。只听凿子响,只见石片飞,他刻了一尊又一尊。刻了两年,眼看就要刻完了。而石诚呢,却选择了一块又高又难走又硬的大岩石。他和徒弟们在山岩上搭建了架子,攀着岩石,开始雕琢大佛。大佛的造像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弥勒佛。

石虚的千尊佛刻完了,而石诚的大佛连一只脚也没有刻完。石虚讥讽的说:“我两年刻了千尊佛,你两年还没刻完大佛的一只脚。”石诚毫不气馁的说:“你千尊佛,万尊佛,抵不上我大佛的一只脚。”说完又继续雕琢起来。

老和尚化缘回来还请了许多凿石造像的能工巧匠,让他们和石诚一起雕琢大佛,附近的老百姓听说老和尚请人雕琢大佛 *** 三江水怪,也纷纷赶来帮忙。有的烧茶,有的送饭,一时之间,凌云岩上人来人往,锤声如雷,岩片似雨。

住在岩下深潭里的水怪,每天被岩上的石块打得胆战心惊,眼看巢穴快要被填平了,它涌起千丈巨浪,想把工人们从岩上卷到水里淹死。石工们眼看怪物涌起水来,就纷纷拣起岩上的石块向它打去。岩石像冰雹一样,不一会儿,就把水怪埋葬在乱石堆里。从此大佛岩下,风平浪静,而大佛的样子也一天天显露出来。

这时,嘉州有个官吏,爱财如命。他听说老和尚从外地化了许多银两,便打起了坏主意。有一天,他带着几个官兵来到凌云寺,对老和尚说:“胆大的和尚,你修建大佛,不先报官立案,目无王法,罚你银两一万两,限三天交齐。”老和尚说:“大人,修建大佛是为了 *** 三江水怪,解除百姓苦难,这银子是我化缘来修建大佛的,不能动啊!”那官吏见老和尚不答应,就恐吓说:“要是不交钱,就剜去你的眼睛。”他以为老和尚怕剜去眼睛,就交银子。谁知话刚说完,老和尚面不改色的说:“我宁愿把眼睛剜去,也不能动修建大佛的钱!”说完,就自己剜去双眼,端在盘子里向那官吏走去。那官吏见老和尚真的剜去双眼,吓得不停后退。谁想一时忘了身后是悬崖,一下子摔死了。

这时,那一对眼睛又飞回老和尚的眼眶里。那些 *** 污吏见了,再也不敢去敲诈老和尚的钱了。后来,老和尚生病快要死了,但大佛还没有完工。他把几个弟子和石工们叫到床前:“我可能看不到大佛完工了。我死以后,你们一定要继续造大佛。”说完,他就咽气了。老和尚死后,他的徒弟就领着大家继续建造大佛。不久,石诚也死了,他的徒弟们仍旧在雕琢大佛。就这样一代接着一代,经过了90年,大佛终于建成了。

因为这座石刻大佛是天下更大的佛像,所以人们就叫它大佛,又叫乐山大佛。大佛旁边的那座凌云寺,也改名叫大佛寺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海通,就把他当年住过的山洞叫做“海师洞”。直到现在,洞内还有一个盘膝而坐、神情坚毅、手托盛眼珠的玉盘的海通塑像。

令人惊异的是,在没有科学仪器的情况下,古人是用什么 *** 保证它的各个部分之间比例适当、体态均称的呢?到过乐山大佛参观的人,如果是细心的话会发现一个奇妙之处:乐山大佛所在的乌尤山和凌云山体本身就是一尊硕大无比的天然卧佛。远远望去,乌尤山如同佛首,眉眼清晰可见;凌云山为佛身,妙处自然分明,其身形神态逼真,堪称天下一绝。而乐山大佛正好端坐在〝巨型睡佛〞腋部的深坳处,彷佛是印证古代民间〝圣人出于腋下〞的传说,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

乐山大佛闭眼流泪事件

在文章的开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