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脚底算命-聊天中能把人噎死的句子有哪些
摸脚底算命,聊天中能把人噎死的句子有哪些?
1、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2、你穿的很危险,但是长的却很安全。
3、你说的话我连标点符号都不相信。
4、你是敦煌来的吗?壁画(B话)真多!
5、我真想用一个大号的创可贴把你的嘴粘住。
6、你抬头看天空,好多牛在飞,不吹你能死啊。
7、我真想用我四十二码的鞋扇你三八的脸!
8、你很善于伪装啊,装得像个人一样。
9、但凡跟人沾边儿的事情你是一点儿都不干。
10、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是出来吓唬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11、你让我想起来了一句话,树大必有枯枝,人多必有 *** 。
12、你知道的太少了,就是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简称“九漏鱼”。
13、你长的怎么这么放肆呢?这张脸真是为所欲为。
14、烂泥扶不上墙,你连烂泥都不如。
15、你真像一朵花,一朵狗尾巴花。
16、你长的真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汽车轮子见了就爆胎。
17、你就是属黄瓜的,欠拍!
18、就你这样的智商,在电视剧里不到五分钟就得领盒饭。
19、你这就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20、有人说“头发长,见识短”,你头发也不长啊。
21、以你的智商我很难跟你解释。
22、请闭 *** 的 *** 器官,谢谢。
23、你千万不要弯腰低头,我担心你脑子里的水会流出来。
24、大哥,赶紧回动物园去吧,就你这模样别出来乱跑了。
25、本来我以为以貌取人是不对的,但是遇到你之后我的想法发生了一些改变。
26、吃鱼能补脑子,你这种情况以后是顿顿离不开鱼了。
27、我这个人很大度的,不会跟一个傻子一般见识。
28、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算一下多少个你才能顶一个臭皮匠。
29、哥绝对没有小看你的意思,因为我根本就看不 *** 。
30、你永远是一个介于傻A与傻C之间的人物。
31、哥从来不骂人,哥骂的都不是人。
32、我太累了,可以用你的脸猛击我的手掌吗?
33、蚊子从来不会去咬你,因为你的皮太厚了。
34、你是猴子请来的逗B吗?
35、你一直不理我,我是不是成狗不理了?
36、连萝卜白菜都有心儿,而你却没有。
37、连豆腐脑儿都有脑儿,而你却没有。
38、我猜你是二郎神的好搭档。
39、以后出门别照镜子了,别把自己吓着了。
40、别人都是特别能吃苦,你只做到了四个字“特别能吃”。
41、你的脸以前是不是被车压过?
42、你的智商真的很提神,听了你的话我一点儿也不困了。
43、人家是大智若愚,你不一样,你是大愚若智。
44、你如果沾上毛肯定比猴儿精!
你们的祖辈有哪些传奇的经历?
1946年,湖南闹饥荒,我曾祖父救过的一个人挑来杂粮救活了我全家。
我的祖上是在华容城里开药铺的,民国时期兵荒马乱的,家业就败了。到曾祖父这代就把家搬到南县来了。南县是洞庭湖干了才有的陆地,曾祖父驾着打渔的船来的南县,看这里有水有地,人又不多,就在这安下家来。
刚来那会儿,因为人单力薄受尽了早来的人欺负。曾祖父忍气吞声的一边种田,一边打鱼,日子也还算过得去了。那会附近村民看病困难,曾祖父有祖传医术,没事就收集些草药救治一些生病了没钱治病的人,慢慢的在家乡方圆十里就成了有名的草药医生。
曾祖父一生救治过无数的人,并且基本上不收钱,只是免费给人把脉开方子,让人自己上药房抓药,有用得上的草药就免费奉送。如果看病的人了特别有钱非得要给,也收一点钱。如果病人特别困难,曾祖父也会资助点药钱。到老年时曾祖父在家乡一带不管走哪个村都是特别受人尊敬,很多人家都要争着请曾祖父吃饭喝酒。
曾祖父六十多岁的时候,村里病倒了一个要饭的年轻人。那个人浑身脏兮兮的都发臭了,病倒在村里的土地庙里了。村里有人看他没多少气了,怕有瘟疫就准备把他埋了。有好心的老人觉得还有口气就去和我曾祖父说了。曾祖父跟那老人过去给那要饭的人把了下脉,然后说这个人还有救,给我抬家里去。那会村里人对我曾祖父已经特别敬重了,听他一说就赶紧把那人抬回我家去了。
曾祖父把那人留家里治了大半个月,等他完全好了,曾祖父给他拿了些钱,又把家里 *** 了的衣服包了一大包让他回家了。
那人临走时边给曾祖父磕头边说:“今生可能没法报答您了,来世给您当牛作马吧!”
曾祖父一边扶他,一边哈哈大笑。曾祖父说:“你戏词看多了吧?治病救人是我祖传的家规,我不是为你报答而救你的,我不要你下辈子当牛做马,只要你这辈子回家好好过日子,好好种地就算报答我了。”
1946年湖南闹饥荒的时候,我家也靠挖野菜维持生活了,仅有的一点米只能留着给高祖母熬粥喝,其余七八口人全吃野菜,连糠都没有吃的了。正到了快要饿死人的时候,有天晚上,曾祖父当年救的那个要饭的人挑了些杂粮来了。他说被曾祖父救了以后真的变勤快了,花了几年时间在大山之中开了一 *** 荒山。在那种了好些红薯,土豆,玉米之类的。又在在山坡上挖了一个地窖,存了不少吃的。听说现在大山外闹饥荒了,就想起来看看我家缺不缺吃的。要米他没有,要杂粮,他那里有很多。
曾祖父说:“惭愧得很,当年我说不要你报答,这会你送的这点粮食可是真的救了我一家老小了。现在你这些粮食可是连金条都可以换得到了,这让我怎么报答你呢?我这会可穷得快卖房上的瓦了。”
那人说:“我命都是您救的,种地也是您教导我去种的。您这是自己救的自己,我可受不起您说报答这两个字。我一大山里的人,要那金条也没什么用,只怕有了金条还会让人把命都要了去。”
曾祖父就让我爷爷和那人磕头结拜成了兄弟。那人姓高,我得喊他高爷爷。两个爷爷就一起去运粮食,那时候光凭两只脚板走路,一个来回就得好几天,还得防着让别人知道遭人 *** 。在那饥荒之年就靠高爷爷地窖里存的杂粮救活了我们一家。没高爷爷送的粮食这世界也就没我在这写这个问答了。
后来曾祖父把祖传的唯一一个金镯子卖了,帮高爷爷成了亲。我没见过高爷爷,只见过他儿子高叔叔,特别纯朴的山里人。有时过来给我爷爷拜年,总是带些山里的鲜竹笋,干蘑菇,烟熏腊肉,腊野兔,腊山鸡之类的,特别好吃。每次一来就要回去,非得爷爷生气发火才肯留下住上两天。我家送他什么东西怎么都不肯要,非得塞来塞去闹上半天
我小时候和爸爸去过高叔叔家玩,山里好玩极了。那里的人特别好客,有山外面的客人来,每家都要请客人吃饭,吃的都是家里珍藏的山珍美味,都是在大山外吃不到的好东西。我 *** 次吃腊野猪肉就在那吃的,用山里的尖椒炒的,特别的好吃。他们还把花生和红薯干用很大的竹篮子装着给客人吃。那会我在家没什么好吃的,一到高叔叔家敞开肚皮吃山货。吃得都不想走了,真到走时,每家都送些东西来,我们拿不动那么多,他们就叫人开拖拉机来,送我们上车站,把东西拿上汽车才开拖拉机回去。
我们去了两次就不敢去了,山里人实在太热情了,而我们家那会就靠几亩田,交完公粮连饭也不够吃,没什么送给他们的。后来爷爷走了后,高叔叔就没来过我家了。我们也没再去过他家,两家就只有书信来往了。我读初中的时候,高叔叔死了,爸爸赶过去送了最后一程,从那以后两家的书信也就断了。如今父亲七十岁了,还说想去山里看看高家后人过得怎么样。我也有心想去,只是俗事缠身,一直连老家也很少回了。
看着自己的亲人去世?
一哥“俗眼看社会”之——
也说尸体那点事
俗人本俗,祖父因成份高学问也不错,解放后没有营生,只好给人算卦看坟场为生,父辈们倒没有学到什么,大堂兄学会了一门叫“掐殃”的手艺,据说能算出死者的魂魄何时出门,让生人躲避了,说的活灵活现,甚是吓人,因而谁家死了人也多有几分恐慌。
父亲不信这一套,但有一次父亲去赶早集卖菜,三更半夜起来走了,到天明时伯父还看着他拉着架子车在黄家坟地里吃力地转,伯父说是遇见“鬼打墙”了,因为黄家刚死了一位和父亲极好的朋友,父亲仍是半信半疑,说自己头脑是不是有了病。
没想到一语成谶,父亲不久便病倒了,得的是脑溢血,在当时是不治之症,在医院里抢救了一阵子后放弃了,在家又停了三天两夜,那天天快黑的时候断了气,堂兄主持下我们给父亲穿上寿衣,烧了倒头纸后,我已经是实在撑不住了,躺在父亲脚头呼呼大睡,伯父和几位堂兄如何安排父亲后事我只听见了几句,大堂兄好像说让我挪挪地方,伯父说叫他睡吧,都几天没合眼了,我醒来时已经是半夜了,伯父也歪在父亲床头睡着了,几位堂兄也在地上随便盖了个单子睡了。我上厕所回来,看到父亲脸上盖的黄纸,嘴唇中噙的铜钱,知道父亲真的离我而去了,不仅悲从心来,放声痛哭,伯父和弟兄们也是一阵哭,到天明时再也没人入睡,只是再也看不到父亲慈祥的脸庞了。
这是家人,还有稍后去世的奶奶,真的没有一点感觉,就好像他们睡了。那年上学回家,后院的老李奶奶忍受不了病痛的折磨上吊了,当时一群妇女光呼叫就是没人近身,我冲过去踩在凳子上把老奶奶抱了下来,没有害怕,总感觉还能救活,可看到那长长的舌头,感觉到已经死了,母亲为这事数落过我,我说老李奶奶又不是啥恶人,就是活着也是个好老婆,死了更不必害怕了。真的,左邻右舍好多年了,就好像家人一样。
不过还真有件事说起来真的有点后怕,那年大四开学,我们几个坐车返校,那时车速慢,二百多公里走一天,走到尉氏县大营时,有人下车 *** ,而且必须,司机无奈,让他在众人的埋怨声里下车“唱歌”,刚上车没走出五百米,两辆卡车相撞,一辆小车追了卡车的尾,打了个半圆,车头已严重变形,我们急下车时,两个大车司机只是受了点轻伤,已经下车,小车司机被挤在已经变形的驾驶室内,痛苦地喊着拉他出去,我们和那两个大车司机也没多想 ,就去拉他出来,谁知“卜出”一声,我们拉出了他的上半身,下半身连同肠子都血淋淋地冒了出来,我们多是弄了一身血,后来上车时这几个满身是血的年轻人还吓晕了几个,其中还有个是看上去满脸凶像的大男人。我偷偷地寻找那个 *** 人时,有人说他已下车远去了。冥冥之中有些什么?不得而知。
不过,后来再也没遇过这样的事,也但愿不再发生这样的事,如果真的发生了,我仍会义无反顾地去干的,活人尚不可怕,何况死人啊!
你如何看待昆山宝马男事件?
昆山宝马花臂男被自行车衬衣哥夺刀反砍事件,这事放在美国看,毫无疑问,衬衣哥无罪。美国律师一般认为,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公民有不退让的权利,可使用致命武器,换而言之,不退让,那就是反击。
前面不久美国发生一件类似事件,为车位纠纷小个子男突然被大个子重重推到在地,小个子马上从腰间掏出 *** 对着大个子射击,大个子中枪后不治身亡。这个事件中,小个子男最终是否适用“不退让法”,目前还未知。这件事很好地说明了美国法律在公民权面对侵害的时候,可不退让,可反击,直至使用致命武器。美国宪法权利法案第二条修正案赋予了公民持枪的权利,弊端就是校园枪击案频发,但即使这样,都没有改变美国宪法赋予公民持有武器的权利。
对昆山宝马花臂男 *** ,我国律师出现了比较大的争议,这主要是法学实务界的争议。一部分律师认为衬衣男就是正当防卫,而另一部分律师认为是防卫过当,法律条文是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基于认定衬衣哥是正当防卫的律师的主要观点是,衬衣男在面对花臂男持刀行凶时,行使的是无限防卫权,依据的是我国刑法第二十条 *** 款第三款“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对正在进行行凶、 *** 、 *** 、 *** 、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所规定的就是“无限防卫权”,特别是第三款,也就是说,该条第二款正当防卫是有必要限度,但第三款却没有限度的规定,按条文理解,在面对正在行凶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即使超过必要的限度,也不负刑事责任,这条原则在于鼓励公民与不法分子做斗争,特别是面对凶徒时,不要缩手缩脚,担心这担心那,有时机会就在那一瞬间,如果优柔寡断,最后不但反击不成,最终还是受害者。
这些年,民间缺少的都是跟犯罪分子做斗争的勇气,大多数的人们已经习惯了被欺负,习惯了怕惹事,刑法这条原则就是扶正,树立正能量,鼓励公民与犯罪分子做斗争。
我们又回到当时的场景,花臂男寒刀掉地后,两人同时去捡,幸运的是衬衣哥捡到了。
放在当时场景,我们不要用事后旁观者的视角去看事件,而应该回到那个被欺负的衬衣哥的内心世界。首先,这位衬衣哥(我有点想称之为大侠,不过为了避免先入为主,还是先别这样说),在对方人多势重,财大气粗(宝马车),有花臂纹身标签,且气势汹汹,能够坚守面对,这需要正气和胆量。而且花臂男在对衬衣哥进行打斗中,使用的都是格斗动作(有条件的,去搜索花臂男视频)。特别是在对方挥舞的寒光闪闪的砍刀下,一般人都是选择逃命要紧,衬衣哥能够一身正气的站稳,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而更为可贵的是,衬衣哥不但没有逃避,还选择了夺刀反击,为什么我说是夺刀反击?当衬衣哥幸运地捡到砍刀的时候,花臂男一直在与其争抢。衬衣哥在先前被侵害的情况下,情理之中,拿刀就是 *** 时间反击,不能给对方任何机会,给对方机会很可能死的就是自己(任何人在这种环境下都不想成为受害人冰冷地躺在太平间)。
大家想一想,好不容易在备受欺凌的时候捡到了武器,你要把它还给凶手吗?还是把刀丢掉?还是在原地拿刀等着花臂男找来更大的凶器进行报复?或者等着花臂男社会哥叫来一大群混混群殴群攻报复?或者等花臂男第二次上车开宝马车将自己撞死?(宝马车撞人事件国内发生不少了)。如果那样,衬衣哥到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如果被群殴致死,是比较难找到负责对象的。
我认为,这种态势下,衬衣哥必须选择反击,这时候的反击象征正义举起了宝剑。如果在这种态势下,衬衣哥脑子里还有我们这些旁观者这样的理智分析,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有了前面花臂男一方制造的那些诸多元素,足够引起衬衣哥愤怒反击,这是兔子逼急咬人的时候,没有欺凌,就没有反击。
那种场景下,即使多挥了几刀,我认为都是正常的,对正当防卫要求那么多的程序和束缚,那么多的顾忌,这是在完全公式化和理想化的情况,现实中,做不到。所以,衬衣哥持刀追击直至花臂男倒地,都不为过。
部分律师认为衬衣哥防卫过当的理由,就是指防卫时机和限度,有些说花臂男已经开始逃走了,再去挥刀追砍,时机不对,是防卫过当,有些说,花臂男被砍后已经失去伤害能力,后面不应追击。
前面我已经讲到,不要把防卫想的过于理想化,现实中,面对凶徒,除非跪地求饶可以放过(某种情况下,跪地求饶,还怕凶徒事后报复,或突然起身报复,谁知道凶徒身上还有没有其他武器?),其他不要过多苛求防卫者。在那种黑夜的场景下,分不清花臂男还会招来多少兄弟,分不清花臂男中刀后是否已失去反抗能力,视频中,花臂男在倒地被砍后,还从地上还站起来,摆出了攻击姿势,衬衣哥于是继续反击,直到确认自己安全为止。
另外,我想补充的是,幸好有监控,若是没有监控,如果以死亡后果论,加上目击证人都不敢讲真话的情况下(现场大部分是宝马男这边的人),衬衣哥将会被秋后算账,结局同样不美好,不容乐观。
因此,衬衣哥夺到了刀是幸运的,有监控能证明自己是幸运的。反观花臂男,其人生轨迹可见一斑,多行不义必自毙。
正义和 *** ,本来就势不两立。
让正义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吧。
如何看待秦朝的焚书坑儒?
所谓“焚书坑儒”,其实可以分为“焚书”、“坑儒”两个 *** 事件,两件事之间虽然有所关联,但却应该分开分析。“焚书坑儒”事件的根源,其实是秦灭六国之后的山东六国与秦国之间的文化冲突,以及六国士子阶层对中央集权制的不认同,秦始皇虽然也曾尝试促进文化融合,可惜最终以失败告终,为了维持统治,这才在李斯的建议下采取了激烈手段。
“焚书坑儒”的问题根源,在于天下一统后的剧烈冲突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面临的更大问题就是如何维持帝国的统治,而他当时面临的更大考验则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因长期 *** 导致的文化冲突,二是废除分封制,采取中央集权统治后士子阶层的不认同。
1、长期 *** 导致的文化冲突。在历经春秋战国数百年的 *** ,由于各诸侯国风土人情的不同,战国七雄早已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风俗文化,例如“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秦国法家文化、以儒家之礼为核心的齐鲁文化、粗犷豪迈的燕赵文化和浪漫奔放的楚文化,历经数百年的发展,这些文化不仅难以调和,而且拥有极为坚固的文化壁垒。在法家思想熏陶下的秦国虽然从不缺乏能征善战的将士,但却从来没有产生过影响力巨大的学者,而这也是山东六国将秦国视为虎狼之国的原因。
2、士子对中央集权制的排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采取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统治方式,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的秦国,乃是中国历史上 *** 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而为了确保中央集权统治,秦始皇又创造了三公九卿制度。虽然郡县制最早并非诞生于秦国,但列国的郡县制却仍然带有着浓重的世卿世禄制色彩,而秦国这种从统治方式到官职的全面改革,显然给山东六国各阶层,尤其是士子阶层带来了极大的不适应,因而士子阶层对于秦国的统治可以说是极度排斥。
秦始皇也曾通过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等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各层面的统一,但这种改革反而遭至了士子阶层的更大反感,想要彻底将长期 *** 的诸侯国彻底融合成为一个国家,根本不是短期内所能够办到的,甚至不是一代人所能够办到的。
为了稳固统治,秦始皇也曾尝试过采取怀柔手段推动文化层面的融合,从而获得贵族、士族和百姓对秦国的认同,但这种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而这也是“焚书坑儒”事件出现的主要原因。
1、尝试接纳六国文化。对于剧烈的文化冲突,秦始皇一开始并没有采取抵触排斥的思想,不仅允许诸子百家和列国士子涌入咸阳,而且对不同文化采取了接纳包容的态度,例如黄老道家、阴阳家经过综合儒、法、道诸家的学说,提出了所谓的“五德始终说”,便得到了秦始皇的采纳;而秦始皇对咸阳的扩建规划中,也体现出了“法天象地”的道家思想;而秦始皇进行“泰山封禅”,则代表了对齐鲁文化的认可。更为直接的证据就是,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明显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
2、换取六国士子认可。为了使六国士子对秦国的统治予以支持,秦始皇选择了设立“博士”职位,以六国士子担任,且准许他们参与讨论国事,秦始皇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换取六国士子对秦国新政的理解和支持,进而由他们影响和引导天下百姓,从而在推动新政落实的同时,降低社会各阶层对秦国的排斥。
然而,事实证明,秦始皇的一切努力最终付诸东水,秦始皇接纳六国文化并未获得认可,例如秦始皇“泰山封禅”换来的只有山东儒生的嘲笑;又如担任“博士”的士子,他们不仅对于秦始皇极为怠慢,而且在参议国政时往往一言不发,却又在私底下对新政非议不止。
山东士子淳于越重提分封,李斯建议秦始皇“焚书”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摆酒设宴,秦国朝堂七十余位大臣,以及山东六国担任“博士”的士子参与了这场宴会。
酒宴开始之后,仆射周青臣先是上前歌颂了一番秦始皇的丰功伟绩,秦始皇听后极为高兴。然而,秦始皇的好心情很快便被 *** 了,担任“博士”的齐人淳于越紧接着上前,他不但没有祝贺,反而重新提出了分封制,对秦始皇的集权统治再次提出了挑战。
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听后虽然不悦,但却没有立即进行斥责,而是将该言论交给臣子们讨论。作为秦始皇系列新政的直接参与者,丞相李斯立即上前予以了排斥,他认为天下之所以久久无法安定,就是因为这些士子私下对新政非议不断,进而提出了“焚书”倡议。
丞相李斯言道,“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
维护秦国的稳固统治,可以说是秦始皇的最后底线,眼看自己一直的努力始终没有得到回报,再加上这次淳于越的挑衅,秦始皇对于李斯的“焚书”建议只说了一个字“可”。于是乎,秦始皇开始下令除了博士官收藏的书籍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将诗、书、诸子百家著作全部焚毁,并将对天下敢于私藏、学习和非议朝政者严厉惩处,这便是著名的“焚书”事件。
方士逃跑再度非议新政,秦始皇一怒之下“坑儒”关于“坑儒”事件中的“儒”到底指什么,目前仍然有争议,但显然并不是特指儒家。“坑儒”事件发生在“焚书”事件一年后,其实可以视作“焚书”事件的后续。
秦始皇统治后期,或许是身体上出现了问题,对于长生之术极为推崇,因而身边经常围绕着一些方士,这些方士之中除了徐福出海寻找仙药之外,最受秦始皇重用的便是侯生、卢生两位。然而,就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的某一天,这两位术士却逃跑了。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这两位术士逃跑的原因竟然是认为秦始皇过于残暴和贪恋权力,因此不想为其寻找仙药了(贪於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而真实的原因,则极可能是两人根本无法搞到所谓的仙丹,又害怕秦始皇治罪,这才选择了逃跑。
然而,这两位也不仅仅是逃跑,他们为了表示自己的大义凛然,逃跑之余竟然还说了一大堆非议秦始皇的话,秦始皇得知消息后,大怒道,“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
于是乎,秦始皇一怒之下,“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可见,咸阳的“儒生”被坑杀,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在秦始皇刚刚下令禁止非议朝政一年后,竟然又有人公然跳出来挑衅法令,这才以雷厉手段处置。
如上所述,“焚书”和“坑儒”两件事的发生,可以说是秦始皇在尝试以怀柔手段融合列国文化失败之后,所采取的无奈之举,是秦始皇为了各项政策顺利推行采取的必要之举,也是秦始皇为了稳固统治采取的必要手段。秦始皇的手段或许比较激进,但谁又能体谅其中的无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