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易算命-如何看待周易的价值

admin2022-12-18 22:49:2215

连山易算命,如何看待周易的价值?

《周易》并非周文王一人所做。是有伏羲做八卦、周文王做卦爻辞、孔子做易传。

据严谨的考据,是周文王做卦辞、周公做爻辞。由于周公旦是周文王之子。周公也是根据父亲遗教,做的爻辞。我们可以笼统的说,卦爻辞是周文王所做。周公制周礼。商王朝原始、野蛮、落后。而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社会最进步的是周王朝和北洋 *** 时期。

正如鄙人在《左传》札记中所言。周王朝人与人相对平等、人民没有丝毫奴性、 *** ,人民有批评政治的权力、执政者对人民有敬畏之心,忠于人民。

此外,周王朝已经有立法为民、司法 *** 、疑罪从无、不罪无辜的法治思想。

在司法实践中,周王朝已经有今天英国、美国的陪审团制度。

西周原来是西方一个蛮夷。周文王却能做为《易经》做卦爻辞,周公制定领先世界两千年的周礼。让人匪夷所思。

鄙人有一个大胆的臆测:地球人可能是外星人的试验品。人类社会在思想制度上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是被外星人启发。如黄帝、仓颉等先祖,可能被外星人启发。周文王、周公也可能受外星人启发。

外星人可能类似于《三体》中,歌者文明一样先进。人类的每一次巨大进步,可能是类似于《2001太空漫游》中,原始人触碰了外星人的碑状黑石。

在《2001太空漫游》中,外星人的黑石,是开启人类巨大进步的动力。

在神州大地的伏羲时代。开启华夏文明进程的钥匙,是河图洛书——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位于洛阳市王城公园的河图洛书图案】

连山易算命-如何看待周易的价值

周易有几部分构成呢?

在《周礼.春宫.大卜篇》中有记载,易有三种 *** :夏代之易《连山》,商代之易《归藏》,周代之易《周易》。夏易、商易、周易,总称三易。夏易和商易己经失传,内容无从考据,唯周易传至今天,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三易的共同点都是:有八个经卦,有六十四个别卦。

夏易以艮卦为首,有“山之出云,连绵不绝”之意,故称《连山》,商易以坤卦为首,有“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之意,意思是:万物以大地为根源,始发端于大地,终又归藏于大地,故称之《归藏》。《归藏》首卦是坤,第二卦是乾,也称《坤乾》

《周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 *** 部分,二是对 *** 的注解和发挥,也就是《传》的部分。

经部分由卦、卦辞,爻、爻辞组成。分上下两卷,共六十四卦。

《传》部也称《十翼》。其包括《象》上下、《彖》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这十篇。

《易经》形成于殷商之际,《易传》形成于战国时期,二者相距七八百年的历史,《周易》成书于商周至春秋之际。

《周易》的基础是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卦的符号:“——”和“—”,是组成八卦最基本的符号,这八个称为经卦。八个经卦又进一步交错重叠而得六十四卦。即: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即济、未济。这六十四卦称作别卦

每个别卦有六个爻,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爻。另外乾坤二卦各另有一爻,实际是三百八十六爻。卦下面有卦辞,爻的下面有爻辞。据传卦辞是文王所作,爻辞是周公所作。的爻辞共有四百五十条,四千九百多个字。每个卦辞又分两类,分为示事辞和贞兆辞。也有的只有贞兆辞而无示事辞,或只有示事辞而无贞兆辞。每一个别卦由两个单卦组成,下边的单卦叫内卦,上面的单卦叫外卦。

《易经》是一部占筮书,由古代的巫史,逐年总结占筮活动的大量记录,经过筛选整理而成,专用于信息预测,分上下二册。而《易传》则是一部哲学著作,共十篇文章组成,成书于春秋中国时期,应是多人所作之合。《易传》的解《经》哲学思想,是在易经占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从天文、地理、人事等诸多方面,来进行全面又 *** 的论述,揭示了《易经》的占卜的哲学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观。

《易经》有简易、变易、不易的特点。简易是指易的概括性和可行性,大道至简,直指根本。变易,是易所揭示的宇宙万物的运动性和变化性,是无时不在运动和变化之中的。不易是易所揭示的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和规则性。

《易经》的义理是通过“象征”的形式来表达的,《系辞下传》:“易者,象也;象者,像也”。可见,《易经》一书,就是“象征”,即是“模像外物以喻意”。

《易经》的功用是占卜,但其中又有着丰富和深刻的哲学内涵。《易经》有象数也有义理,象数蕴涵义理,义理寓于象数,象数与义理结合,以象喻理。这是《易经》的一大特色。后世学者就有所谓“象数派”和“义理派”之说。

连山易算命-如何看待周易的价值

八卦,也各有其卦形和卦名,有象征物和象征的义意,八个卦有八种象征物的物象,可以依类博取,不断细分,分门别类。如乾象天、父、君、龙、金、健马。坤象地、母、牛、土等。有动的意向的、比如车子,可以用震卦来表示,有静的意象的,比如山等,可以用艮卦来表示,有火、温暖、明亮、文明等意象的,可以用离卦来表示等等。每个卦的八种物象的特征是基本不变的,也是大体上做了归类的。

而六十四卦的象征也有其方式,主要是通过卦形、爻形(卦爻符号)和卦辞、爻辞(文字描述)来表达,二者相互依存、融会贯通,一起表达卦爻的象征意义。《易经》象征有两个规律特点:一是触类旁通,二是辞形相辅而明象。象征的 *** 、功用和目的是假象喻意,如乾卦借龙来喻刚健之质,如震卦借车来喻其动象,如艮卦借山来喻其静象。说龙非真龙,说车非真车,说山非真山,这只是一种意象,这也是我们学习《易经》的一种 *** ,学会这种思维是非常有意义的。见《易经》说一个物,马上就要想到它的象征,并联想到它的象征意义。又根据《易经》的象征规律,通过卦形、爻形,卦辞、爻辞,的外在喻意,探究其象征意义(内在喻意)。象征,在《易经》中这样的内容非常多,我们可从中细细揣摩。无数易学研究者、大师们无不从中获得益处,《易经》是群经之首,是传统文化的源头,其意义深远,八卦预测、风水学、四柱预测学、奇门遁甲等学说,是以《易经》为总纲而衍生出来的易学具体运用。

有推荐学习 *** 的吗?

想学习周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古人认为学周易的人,容易犯“五弊三缺” 。所谓五弊指“鳏、寡、孤、独、残”,三缺就是“缺钱、缺命、缺权”。

迷信的说法是:这个世界运行有他自己的法则,窥探天机改变事物运行规则的要遭到上天惩罚。

抛开迷信,科学的解释是:“五弊三缺”的人,经受生活的磨难后,更容易接受“人是有命运的”。

生活中犯“五弊三缺”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玄学。只不过这些人中的比较有探索精神的人,比正常人更容易喜欢玄学而已。

爱好周易的人,往往对命运充满了好奇,渴望了解人的命运,为什么有的人会遭受挫折?为什么有的人很容易取得成功?这些成功与挫折的背后,肯定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命运,人的命运是什么样的呢?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想知道这些事情,就需要掌握一门预测的知识,周易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宝库。

想要学好周易,需要掌握科学的 *** 。因为现代教育体制的问题,现在的人们对于传统文化是难以理解的,因为思维体系是不同的。现代教育体制是西方文化的思维体系,而周易则是传统文化的思维体系。

我的建议是:

先不要直接学周易,先学习阴阳五行。

知道传统文化对世界起源的认识,由“混沌初开,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万物分阴阳,八卦类万象”这些前置知识开始学起。恰好我刚做了一段视频,可能会给你一些启发。

用周易的观点去看待和解释事物。

周易本来就是经验的总结,是古人从无数次占卜和总结中形成的智慧结晶。是认识世界万事万物,预测万事万物未来的知识。古人说“世事洞达皆学问”,如果能把世事与周易对应起来,则可见微知著,善易者不卜的境界。

如何科学地看易经?

《易经》如何看?而且是如何科学地看?

连山易算命-如何看待周易的价值

不得不说这是个好问题!

因为,不是问易经是什么,怎么学,怎么用,而是问,作为一个(似懂非懂)的普通人,怎么对待这部千古奇书。

应该是这样吧?因为真懂易经的,不会这么问。丝毫不懂的,也不会这么问。恰恰是似懂非懂的,像我这样子的,才会这么问。

易经是一部上古著作,先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这是一个客观存在,不管你怎么看,她就在那。既然能流传7000年,最起码3000年吧,必有其存在的价值。

所以,首要的是这是一部上古奇书,而且是一部披着占卜外衣,内地里却充满辩证法的奇书。

易经是一部占卜书,用来解决人们对世界的疑问

从古到今,人们对世界都是充满疑问的,太多太多的未知考验着人们的内心。易经的出现和流传,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易经可以用来预测,能够对万事万物拿出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之所以中国没有产生西方式的一神教,就是因为有易经的存在。有了易经,就不需要近似盲目的信仰了。

这就是,易经为什么能存在几千年的基本道理。

易经可以解决你的诸多疑问,不管能不能真解决。

易经是一部百科全书,你想要答案应有尽有,但不可迷信

看到一本易经放在桌子上,她能用来做什么呢?怎么办呢?答案就是,这是一部百科全书,但绝不可迷信!

我认为,易经经孔子作《十翼》,使之腾飞。但还有一个亦很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邵雍。关于邵雍的传说很多,但其开创的梅花易数,确是让易经达到了顶峰。古今无二。

所以,对易经的包罗万象,一定不能迷之信之。

以上,粗浅回答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的问题,不知可否?欢迎批评指正!

二十四节气是何人所创?

二十四节气,不是何人所创,是中国先秦文化《吕氏春秋》收编的易经历法历算,比《吕氏春秋》早很多,

二十四节气是与黄道对应,

以四正(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平分黄道,进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称八极,八极,每极前后各一节气,八组三八24节气,也可两节一组十二分

度分黄道,与黄道十二宫对应,

程朱理学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认为时节,是国之大事,人之大事,

节,时节,节点,节律

汉字勤,天道酬勤,勤字,廿四时分三段,各段有各段的着力点,

勤俭节约,节为天道之约,

故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说,

利乐有节,方为理,

理之外化为仪式感,称为礼,

以礼为教,称为“礼教",

礼教就是一年与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也就是社会与人的自然节律,

程朱理学高度强调理的重要,

强调礼节,认为“饿死是小,失节事大"

古代所谓节妇,就是指知天时,辨时节,贞节,贞,卜贝,贞节,通过天文观测确定的时节,

贞节与妇道的关系,

妇人如果合拍于贞节时令,有合理的作息,则不易沦为非良家,良家与非良家一般讲,作息起居时间习惯是拧个拧茬的,

以合于贞节时令者为贞节的首要条件

好的婚姻夫妻若起居合时为合时宜,

清明节为女方娘家扫墓(就低),祭祖,祭地,重阳节为为男方婆家登高祭先人祭天,

中秋节位居黄金分割点,是团聚,

昼夜晨昏子午卯酉

顺时,合节则福至,

白昼不言爱少言爱,好好做事,则社会协作顺畅,物阜民丰,

戌时上门闩,

男女居家亥时之言为该,

轻度违时则生活易生无谓冲突,

中高强度违时则生活不顺,

白昼社会不转,夜晚大面积人口独守空房

物产匮乏,粮食欠收,流寇四起

所以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说,

白昼不言爱,就大大减少了一些不良爱恨的发生空间,

唐代女性白昼大言爱恨,结果正妻婚姻婚育障碍, *** 纳妾蔚然成风

中晚唐女性愁眉苦脸,愁眉泪妆丝毫不解决问题,本质原因就是违背了大自然的时令时节,节律,失节事大,

程咬金,父母给号称咬着金汤勺出生的程咬金取字,程知节,

可见知节在初唐盛世是赖以传家邦的美德

本文属于戏言,不喜勿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