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看年纪-身宫和命宫什么区别

admin2022-12-18 19:16:1724

紫薇斗数看年纪,身宫和命宫什么区别?

身宫和命宫的区别:

1、命宫更多指的是一种思维模式,身宫多为一个人受环境影响后的行为方式;命宫主先天,身宫一般主后天; 命宫是体,身宫是用;命宫可以看作成人前的; 身宫可以看作成人后的发展方向。

2、一般论命以命宫为主,随着时间和年龄的增长,身宫所扮演的比重亦随之增加。一般笼统的说是大约35岁后发生作用。比方说一个人命宫弱身宫强,则年轻时比较可能比较不顺,但终年后就有种慢慢渐入佳境的感觉。

3、身宫所在的宫位会使那个宫位的吉凶增强。比方说身宫在事业宫,则在事业方面的吉凶行运比其它宫位更加明显。

4、身宫与命宫推排法大体相似,只是有顺推与逆推之不同。命宫的推排法是从子上起正月逆推到本生月,然后将时支落在生月上顺数至“卯”,卯所临的地支即是命宫。而身宫也是从子上起正月,顺推到本生月,再将时支落在生月逆推至“酉”,酉所临的地支即是身宫

你有过哪些摆摊经历?

我的摆摊经历从小时候七岁就开始了,卖菜卖野葱长大后卖衣服袜子还有水果等等。小时候跟爷爷奶奶住,父母出门打工也是为了逃离当时的计划生育,就为了能生个弟弟。我从三岁起就跟爷爷奶奶生活了5年,从一开始的陪着奶奶卖菜,到后来我到7岁的时候就去挖野葱,还有蕨菜、折耳根等等。自己拿到集市上去卖,给自己挣早餐钱,每天早上七点就在那摆了,一天卖10块钱都特别高兴!

后来上初中后,爸妈回家来了,妈妈也很喜欢摆摊,在我们老家每个节日会有很热闹的集市,看苗族舞蹈表演的地方,看斗 *** 赛的地方,看划龙舟的地方,还有元宵节看龙灯的地方,我和妈妈都会去摆摊卖小吃,在贵州凯里特别喜欢夏天吃凉爽的酸辣米豆腐,酸辣凉米粉,还有冰爽的手工 *** ,一天能卖个一千多块钱呢,就是比较热。但是在看热闹的同时又能赚钱,一举两得。

自己不读书后出门挣钱也是很喜欢摆摊,白天上班晚上摆摊,刚开始在杭州摆夜市,那边的饰品批发也便宜,而且是服装生产工厂最多的,摆夜市的服装价格都是10元起,拿货也便宜。当时我摆饰品,冬天卖围巾和手套。夏天卖的是短袖T恤衫,都是10元的,还非常好卖,每天夜市的人都是挤满的,一天利润四五百的都有。但是唯一一个就是不好找摊位,摆摊的人太多了,而且长期摆摊的人都是长期租摊位的,有时候去的早又担心摊主来赶走,去得晚又担心摊位被人占了,所以摆摊的困惑也很多。

后来在每个街道上,小区里,还有天桥上都可以摆摊了,我慢慢的又开始摆了袜子,还有雨伞,袜子也是一年四季用到的东西,没有过期没有过时,随时都可以摆,生意也不错,给自己的业余时间增加了零花钱,挺不错的,介意单身的上班族或者宝妈去尝试一下, *** *** 。

或者在自己老家,对自己老家赶乡场的了解来针对自己是否可以摆摊,我们摆摊卖水果,卖些生活用品也是挺好的,在乡下赶乡场,卖些老人需要的东西,卖些特别便宜的东西,比如我卖的袜子,10元6双。洗衣粉是10元2包,橘子10元3斤或者10元5斤。就是以10元模式去卖,让顾客得到不一样的优惠和数量,这就是卖点,在下半年摆摊的时候,更高可以一天收入两千元,一天卖两吨碰柑,这就是机遇和市场。

摆摊看是轻松,到真的很累,有时候一天没赚几个钱,但是有时候一天就能赚一个月的钱,所以都看机遇的

孙悟空是圣人级别吗?

孙悟空是圣人级别!在《西游记》中只出现了两个圣人,一个是天生圣人孙悟空,另一个是孔夫子。

在孙悟空龙宫夺宝时他曾说道:“吾乃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是你老龙王的近邻,为何不识?”

在雾隐山那一回,孙悟空也曾大骂南山大王道:“这个大胆的毛团!你能有多少的年纪,敢称南山二字?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佛如来是治世之尊,还坐于大鹏之下;孔圣人是儒教之尊,亦仅呼为夫子。”

此外,书中再没有出现过“圣人”二字。

当然,“孔圣人”的圣人是对他人品、道德的称赞;孙悟空的“天生圣人”也应该不是如今网上所流传的神仙修为等级的意思。

如今网上所说的代表修为的“圣人”大都出自于《封神演义》,在《封神演义》中有对神仙等级修为的划分:圣人之下,皆为蝼蚁.不成圣,为蝼蚁;但《西游记》中却没有这些设定。

《西游记》中有自己的设定,这些设定是不同于如今所谓的“道教神仙体系”的。在“西游世界”中,资历老不一定实力强,修为长也不一定厉害:那天地未开就在修行的玉兔精实力一般,那文殊菩萨还打不过乌鸡国国民,那朱紫国国王少年时还射杀了孔雀大明王菩萨之子……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是大罗仙,但实际上作者钦定他是“放屁添风”的角色,镇元子虽然是地仙,却能打败许多天仙,孙悟空是混元一气太乙金仙,但大闹天宫却“概天神将,俱莫能降伏”。

所以,孙悟空实力有没有达到圣人级别,则应将他放在《封神演义》中比较。

《封神演义》中圣人有哪些?

老子

只听得半空中一派仙乐之声,异香缥缈,板角青牛上坐一圣人,有玄都 *** 师牵住此牛,飘飘落下来。

元始天尊

只因一千五百年神仙犯了杀戒,昆仑山玉虚宫掌阐道法宣扬正教圣人元始天尊闭了讲筵,不阐道德。

通天教主

“你有何道术,敢肆诛我的门徒?此恨怎消?”将剑挡拐,二圣人战在诛仙阵内,不分上下,敌斗数番。

也就是说,“封神三友”的修为就是圣人级别。

对于这三友,鸿钧老祖曾这样说过:

你三人乃是混元大罗金仙,历万劫不磨之体,为三教元首,为因小事,生此嗔痴,作此邪欲。

由此可见,圣人的修为则是历万劫不磨之体。对此我们可以来看《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孙悟空的修为如果放在《封神演义》中,其实力下限则是通天教主。

孙悟空的修为:

本性圆明道自通,翻身跳出网罗中。

修成变化非容易,炼就长生岂俗同?

清浊几番随运转,辟开数劫任西东。

逍遥万亿年无计,一点神光永注空。(此诗暗合孙大圣的道妙。)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设定的修为已是“亿万年不老长生之客”“辟开数劫”,这些远非“封神三友”可比。

且《封神演义》中通天教主的修为描写正是抄袭孙悟空出八卦炉后的修为描写。

通天教主:

混元正体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

渺渺无为传 *** ,如如不动号初玄。

炉中久炼全非汞,物外长生尽属乾。

变化无穷还变化,西方佛事属逃禅。

孙悟空:

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

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

炉中久炼非铅汞,物外长生是本仙。

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

除此之外,通天教主的诛仙阵描写实际上也是来自于《西游记》中通天河无名阴魔及蜈蚣精金光阵的描写,而《封神演义》中其它对通天教主的一些修为描写甚至不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

通天教主:

辟地开天道理明,谈经论法碧游京。五气朝元传妙诀,三花聚顶演无生。

猪八戒:

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

所以通天教主实力上限才能达到孙悟空的境界,既然在《封神演义》中通天教主能达到圣人级别,那么孙悟空放在“封神世界”中也至少是“圣人”级别!

为什么古人规定一斤为十六两?

杆秤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堪称“国粹”。杆秤由几个部件组成:一是秤杆,它粗的一端上有秤毫并且整个秤杆上镶有秤星;二是秤砣;三是秤盘。

秤砣也叫“权”,它是按轩辕星座表意 *** ,属星宿,是主雷雨的神。秤杆称作“衡”,象征紫薇星座,“权衡轻重”这个词,就是由此而来。

中国传统的木杆秤是鲁班运用杠杆原理发明的,他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秤杆上刻制13颗星花,每颗小星代表1两,每颗大星则表示1斤,定为13两一斤。其实这是用勾股定理来确定杆秤称量时的垂直度,以提高称量的精确度,这也是勾股的名称由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秤杆上又添加了“福禄寿”三星,正好十六星,改为16两一斤,进一步提高了杆称精确度。直到上世纪50年代后,为计算方便,国家才把秤统一改为10两一斤)。

在做买卖时,商人手提着秤毫,提醒商人要明察秋毫,秤一提起来首先看到的是定盘星,提醒商人要权衡一下良心。无论做什么生意都不得缺斤短两。若少给一两就少一颗星,而中国传统观念认为福禄寿星直接影响人的福气、财禄和寿命,旧时商业道德讲究诚信为本, *** 货物克扣一两,减福;克扣二两,福、禄俱损;克扣三两,福、禄、寿全无。藉此警告商家一定要买卖公平。所以过去民间流传有“秤上亏心损阳寿,秤平斗满是好人”的说法。

中国的传统文化告诫我们,要买卖公平,生财有道。因此秤在人们心目中被认为是正直无私、光明磊落的象征。三国时期诸葛亮曾说过:“我心如秤,不能随人低昂”,而这个说法已经超越了商市买卖,升华到了人格、品德的高度。

一十六两的含义为: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再加上福禄寿星三台司命,相加起来刚好是一十六两。据《抱朴子》《太上感应篇》等经典记载,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且“算尽则死”。道教在《解结科》法事中,解除人生种种过咎一切冤结,特意有一科解“交易不平”之结。交易之事,既受上天监管,也代表古人公平交易的信念和原则。这里我们要注意到中国古人发明的杆秤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⒈作为中国 *** 发明的传统衡器,杆秤并不比电子秤“科学”性差,它在中国应用了数千年,其社会价值可以说是无所不在、难以言表。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杆秤携带方便,山里的农户也会为了防止买卖被骗而携带一根杆秤。这证明杆秤还是存在其应用价值,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还是保留着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的衡量工具。

⒉ 杆秤比起电子秤更具人情味,买卖中,卖家满脸笑容喊一声“您看,秤高高的”,买家看着那高高翘起的秤杆也觉得确实得了很大实惠,更是满心欢喜的付钱。它具有人文性格,用杆秤做出的生意也正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中国人讲究的是一定原则下的往来人情,不同于西方硬性原则下的精准计算,于是在生意中也不为硬邦邦的金钱来往,更像是一次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

⒊它的兴衰沉浮记录了社会生活变迁史。在大工业文明向手工艺文明挑战的全球大背景下,中国曾以“科学化、现代化、合作化”等理念指导,对传统杆秤及其生产,从意识形态、工艺方式及产业制度上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限制、批评、改造、打击。仅管如此,在电子秤已广泛应用于商业计量的今天,传统杆秤仍有一定的群众市场。

⒋中国传统手工做秤的工艺起源于几千年前,其中集中了东方人重直观和崇尚简洁实用的高度智慧,也凝结了大量的精巧工艺技术,蕴藏着丰富的专门知识,至今仍然具有特殊的科学工艺、历史人文和社会学研究价值,也必然有其未来存活发展的地位。

古人都知道:人在做,天在看,神灵有知。人不能做昧良心的事。现在学习西方进制,把十六两一斤改为十两一斤,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其实也 *** 了传统文化,使人不受心法的约束,道德滑坡,为了钱什么坏事都敢干的奸商也逐渐多起来。

扩展资料:

考古发掘的最早的秤是在长沙附近左家公山上战国时期楚墓中。古代,秤锤称为“权”,如《论语.尧曰》集解︰“权,称也。”又《广雅.释器》︰“锤,谓之权。”及《论语.子罕》曰︰“可与立,未可与权。”宋

朝朱熹集注︰“权,秤锤也。所以称物而知轻重者也。”

另古人称秤杆、秤为“衡”,如《前汉.律历志》曰︰“衡,平也。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另《礼记.经解》曰︰“犹衡之于轻重也。”注:“衡,称也。”因此,秤锤称“权”,秤杆称“衡”,寓意人们做事之前要衡量、评估事物得失轻重。除此还有另一层涵义如《礼记.深衣》上载︰“规矩取其无私,绳

取其直,权衡取其平。”这段记载大意是说,符合圆规、曲尺是取其象征公正无私,垂直如墨线是取其象征正直,齐平如秤锤、秤杆是取其象征公平。由此可知,古人视杆秤为公平、公正的象征。

古代的秤是一斤十六两,秤杆上有十六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一两,每一两都

用一颗星来表示,叫作“秤星”。秤星的颜色必须是白色或黄色,不可用黑色,表示用秤做生意的人,心地要纯洁,不能昧着良心(黑心)。相传,秤杆上刻的秤星是根据天上的星宿演化而来,前六颗代表南斗六星,象征四方和上下;再往后数七颗则代表北斗七星,象征用秤者立于天地间,心要中立,要像北斗七星指示方向一样公正不偏颇。秤杆的尾端是福、禄、寿三星,用来告诫生意人要诚实信用、不欺骗,否则,少一两无福,短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另外,秤杆上的 *** 颗星又叫做“定盘星”,其位置是秤锤与秤钩成平衡时秤锤的悬点。做杆秤的关键是能选准定盘星,只要确定好定盘星,就是一把好秤。因此,人们往往把定盘星用来比喻事物的准绳。如宋朝朱熹〈水调歌头.雪月雨相映〉词︰“记取渊冰语,莫错定盘星。”

秤杆上的十六颗星,其作用不只是衡量物重,更是用来度量人心。无论是做秤、用秤的人,都要公正、公平、公道。因此,杆秤秤的不仅是良心,还秤出人的诚信、正义,这也正是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负责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他实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才比较好,于是向秦始皇请示。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并加盖了皇印,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并没有确切的数目。李斯为了避免以后在实行中出问题而遭到罪责,决定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及公平要求作为标准,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并把秦权作为秤铊形状,并加上铭文印章,谁知这一标准在此后两千多年一直被沿用。

还有一个说法(上面已介绍过)是,十六两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

从秦始皇制定统一度量衡,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直沿用一斤十六两的计量 *** 。南宋数学家杨辉在他的《日用算法》(1262年)中编造了 “斤价求两价” 的歌诀:

“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三求,一八七五记;四求,改曰二十五。五求,三一二五是;六求,两价三七五;七求,四三七五置;八求,转身变做五。”

意思就是一两等于0.0625斤,二两等于0.125斤……到了元朝,伟大数学家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年)书中。推进成下列的十五句:

“一退六二五,二留一二五,三留一八七五,四留二五,五留三一二五,六留三七五,七留四三七五,八留单五,九留五六二五,十留六二五,十一留六八七五,十二留七五,十三留八一二五,十四留八七五,十五留九三七五。”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度量衡变动很多,又需要根据当时一斤等于多少克来换算,请查看《历代度量衡简表》。如:秦代至西汉1斤相当于258.24克,隋代初期1斤相当于668.19克,隋末1斤相当于222.73克等。

另外,根据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佑铜则,自记重一百斤,实重64公斤。那么每斤相当于640克(《历代度量衡简表》的标准是596.82克),跟汉代258.24克相去甚远。

1959年开始 一斤等于十两:1959年6月25曰 *** 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中国基本计量单位,在全国推广使用,保留市制, “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 中药计量仍袭旧制不变。

从1979年1月1曰起,中药计量单位也改用了米制,用 “克、毫克、升、毫升” ,不用 “两、钱、分” 等。 “钱”换算为“克” 。

近代以来普遍采用的换算方式是:500克(1斤)÷16(旧制十六两为一斤)÷10(旧制十钱为一两)=3.125克(1钱),一些中医院校教材中也是这样的算的(此换算 *** 实际上并不正确)。

中国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一斤基本在595克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克一斤改为500克一市斤。

还应特别指出,1929年和 1959年的改制中,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仍袭旧制不变。这样,从明代到1979年,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5÷16÷10,1钱约等于 3.72克(3.71875克)。

如来佛祖和玉皇大帝?

孙悟空大闹天宫,一路打上凌霄宝殿,玉皇大帝被吓得躲在桌底不敢出来,慌忙中大喊道“快去请如来佛祖”。

因此,很多人认为玉帝的修为、地位都不如佛祖,要靠佛祖来保护才能活命。

其实,以上刻板印象只是来自电视剧86版《西游记》,我们知道,电视剧为了使情节戏剧化,往往会改动很多细节。

那么,玉帝和如来到底谁大呢?细读《西游记》原著,才知道吴承恩隐藏的信息量有多大。

一 战五渣的玉帝

孙悟空大闹天宫是《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

在86版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打翻了炼丹炉后,一路朝南天门杀来。

天庭一众天兵天将竭力拦截,但是都挡不住孙悟空,最后打到了凌霄宝殿。

玉帝听说孙悟空已经打倒门外了,吓得惊慌失措,竟然钻到了桌子底下,最后只能无奈的喊道:快去西天请如来佛祖。

如来到的也快,是说来就来,没有大动干戈,只用一个手掌就把无所不能的猴子压在了五指山下,铲平了这件事。

在《西游记》原著中,玉帝的黑点就更多了。

首先,太上老君向玉帝禀报,他给玉帝练的仙丹被贼偷了:

老君朝礼毕,道:“老道宫中,炼了些九转金丹,伺候陛下做丹元大会,不期被贼偷去,特启陛下知之。”

玉帝的表现是“见奏悚惧”,就是说玉帝听到老君的奏报后立即惊惧不安。

这个就非常有意思了,按理说,玉帝作为天界至尊,区区几颗仙丹被偷为何如此恐慌呢?

其实想想也不难理解,在道家体系中,太上老君可谓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了,实力超群,但是他的仙丹却让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偷了,可以想象,那个偷仙丹的贼实力有多恐怖。

因此,玉帝首先想到的,就是天庭的安保 *** 出现了巨大漏洞,有一个实力恐怖且来者不善之辈已经混了进来,所以感到害怕。

好不容易抓住孙悟空后,却发现任何手段都奈何不了他。

无论是刀砍斧剁,枪刺剑刳,还是火神放火,雷神打雷,都不能伤孙悟空一根毫毛。

玉帝听说后,吓得六神无主,说话都说不利索了:

紫薇斗数看年纪-身宫和命宫什么区别

“这厮这等,这等,如何处治?”

最后,孙悟空大闹天庭,打到凌霄宝殿,和天兵天将混战到一块。眼看就要突破最后一道防线了,玉帝急了,急忙命人去请佛祖救驾。

当时众神把大圣攒在一处,却不能近身,乱嚷乱斗,早惊动玉帝。遂传旨着游弈灵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佛老降伏。

无论是86版西游记,还是原著,我们都不难看出玉帝不仅贪生怕死,而且实力也很弱,简直就是个战五渣。

二 如来佛祖对玉帝的态度

那么,玉帝作为天界至尊,三界主宰,地位真的那么卑微吗?其实不然,我们来看如来接到玉帝求救后的反应。

86版西游记中,玉帝是躲到桌底,惊慌失措地大喊“快请如来佛祖”,一副怂包样跃然荧屏。

然而,在原著中,玉帝并没有躲到桌底,也没有吓得屁滚尿流,只是:

传旨着游弈灵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佛老降伏。

从“传旨”二字也可以看出,玉帝和如来是正常的君臣关系。

那么,如来接到圣旨后是什么表现呢?

在原著中,如来见到游弈灵官和翊圣真君两位使者后,十分客气,听闻使者来意后片刻不敢怠慢,当即对众菩萨和罗汉说道:

“汝等在此稳坐法庭,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

一个“救驾”,彻底展现了如来对玉帝君主身份的认同。

如来来到天庭,和孙悟空见了面,猴子提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如来是什么反应呢?

他只是冷笑道:

“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此无极大道。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

紫薇斗数看年纪-身宫和命宫什么区别

如来的这番话就更值得玩味了。

首先,如来对玉帝的来历门清,甚至言语间还有一种恐惧感。

如来劝孙悟空趁早皈依,以免遭了毒手。遭谁的毒手?肯定是玉帝的。

我们把如来对孙悟空说的的话解读一下,大意这样:

趁现在玉帝还没出手,趁早投降吧,他一旦出手,你恐怕小命难保。

难道玉帝之前战五渣的身份只是伪装,实际上是法力无边、心狠手辣。

其实想想也正常,玉皇大帝如果真是表面上那一副怂包样,如何能镇住人、神、魔三界、三教九流的各路大神。

玉帝修炼这么多年,自然深谙为君之道,驭人之术,他并不是软弱,只是把狠得一面藏起来了,表现出亲民形象而已。

如来佛祖号称前知过去,后通未来,自然也知道孙悟空的来龙去脉。他知道孙悟空本性并不坏,只是有些顽劣而已,罪不至死。因此,如来略施法力,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这样既让他不能继续捣乱,又不至于伤他性命,可谓一举两得。

如来降服孙悟空后,玉帝自然免不了要褒奖一通,那么如来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有何法力,还是天尊与众神洪福,敢劳致谢!”

在玉帝面前,如来一口一个老僧,一副毕恭毕敬的谦卑态度。

三 玉帝和如来是什么关系?

而且,如来称呼玉帝为“大天尊”,这里面隐藏的信息量也十分巨大。

在原著中,阎王、龙王等官员称呼玉帝为万岁,观音称呼玉帝为陛下,这都是君王与臣子间的正常称呼。

唯独如来称呼玉帝为“大天尊”,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揭示了如来和玉帝的真实关系,那就是天子与诸侯王之间的关系。

如来虽然独霸西天极乐世界,有自己的小朝廷,但是名义上仍然属于玉帝管辖,因此既不称呼“万岁”,也不称呼“万岁,”而是称呼“大天尊”。

如来和玉帝的关系,其实类似于中原王朝和草原部落之间的关系。

比如唐朝时期,李世民降服突厥,草原各族人民尊称李世民为“天可汗”,这就和如来尊称玉帝为“大天尊”是一个意思。

顺着这条线,我们还可以继续深入思考。李世民并不是一个善类,他能降服突厥,是建立在他和突厥打了很多年仗,彻底把突厥打服的基础上。

那么,是不是在很早很早以前,如来的西天世界是不是也和玉帝的天庭爆发过一场大战,最后如来失败,臣服于玉帝。

这样一来,如来对玉帝的来历门清,并且能心甘情愿地听候玉帝差遣,警告孙悟空不要惹毛了玉帝否则遭毒手等等,这一切都说得通了。

既然玉帝的真实实力高深莫测,连如来也不是对手,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要请如来降服孙悟空呢?

这就体现了玉帝的算计。

如果孙悟空只是一个小毛猴,被如来轻易降服,那就没什么好担忧的;

如果孙悟空实力超群,连如来都难以对付,那正中玉帝下怀,他可以借孙悟空之手灭掉如来,然后他再亲自动手灭掉孙悟空,一箭双雕。

无论是哪种情况,玉帝都是百利而无一害,这样看来,玉帝才是掌控一切的心机大佬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