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辈豪气大方的名字 好运起名参考-每座城市都有属于它的经典诗词
国字辈豪气大方的名字 好运起名参考,每座城市都有属于它的经典诗词?
龙山四十八雄峰,铜墙铁壁面面同;
此间会有高人住,百万鲸倪拜下风。
这首小诗,属于湖南邵阳,湖南人口最多的一个大市,这首诗并不出名,甚至百度都有可能查不到。
但他说的这个龙山,历史上可是非常出名,这个龙山就是王明阳龙山讲道的龙山,他讲道的时候人头攒动,万人来听;这个王明阳我们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不明白他的心学,但他在日本的影响力非常高,认为是与孔子,老子齐名的,日本人认为中国人有三个半圣人,孔子,老子,王明阳,还有那个曾国藩算半个。
龙山在邵阳的覆盖面积大约是一百六十公顷,四面都是高山,绵延起伏。
一座山环抱一座城,这座城叫邵阳,以前叫宝庆,有铁打的宝庆的这个称谓。清朝中叶,洪秀全在广东拜上帝教高举反清大旗,一时天平天国疆域席卷大半个中国,有一统天下趋势,大清危在旦夕。可是你知道吗?石达开以20万天国之精兵围困宝庆府3万守城湘军,僵持三月有余久攻不下,大小恶战几十次太平军损失惨重,宝庆城坚不可破,石达开只得长叹一句“真是铁打的宝庆”,率部往郴州、永安方向转移。从此“铁打的宝庆”自此名闻天下。
湘西会战期间,宝庆也是最后的主战场,日军目标是长途奔袭芷江机场打通东亚战线,不少日军被宝庆民众用砍刀、锄头送上西天,20万日军始终越不过宝庆的铜墙铁壁,最终兵败宝庆境内的雪峰山下。在武冈、洞口、绥宁、新化、安化、溆浦一带的日军基本全军覆没。
邵阳历史悠久,邵阳境内层恋叠嶂、地势极为险要,古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极难治理之地,“镇得住宝庆的官必镇得住全湘”因此而来,素有“湘省已治宝未治,湘省未乱宝先乱”的说法,也有“论霸蛮,国人畏湖南人,湖南畏宝庆人”。
龙山尽头,有群山起伏
辛弃疾三位抗金英雄?
我更喜欢辛弃疾。也许有人说岳飞名气那么大,为什么不是他?也许有人说陆游诗词文都行,全才啊,为啥不是他?看看我的分析你就知道了。
时间点岳飞,1103—1142,39岁。
陆游,1125—1210,86岁。
辛弃疾,1140—1207,68岁。
宋高宗赵构,1107—1187,1162年退位,81岁。
宋孝宗赵昚,1127—1194,1189年退位,68岁。
为啥提到宋高宗赵构和宋孝宗赵昚?因为人是时代的产物,所谓时势造英雄。那时帝王,绝对可以绝对一个人的仕途升迁,甚至生死。网上提到“没有马云的时代,只有时代的马云”,道理差不多,就是说大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封建时代,帝王就是更大的环境。“文为心声”,诗人的作品就是诗人的灵魂。了解时代可以更好了解诗人,了解诗人才能了解他的诗词,也能了解为什么有这样的风格了。
因为岳飞和陆游的命运都受到赵构的影响,南宋也孤独了岳飞、辛弃疾。
岳飞主战,主张迎回徽钦二帝;赵构和他重用的奸臣秦桧主和,最后在赵构和秦桧的 *** 作下,十二道金牌催回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以“莫须有”罪名处死了岳飞。
陆游跟赵构有啥关系?当然有。因为赵构重用秦桧,陆游“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从三人主要活动的年代看,岳飞所处年代是宋高宗时代,所以主战的思想造就的他的悲剧,因为这跟赵构的主张是相反的。可同时代主战的将领韩世忠没被清理,又是为何?因为岳飞的“岳家军”太厉害了,把金人打怕了,金人议和的前提条件就是岳飞得死。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岳飞威名那么大,又与自己主张相悖,赵构能让他活?秦桧这个嫉贤妒能的奸臣(有说他是金的卧底)更不用说了。可惜,一代名将就被这一对狼狈给陷害了。
读岳飞的《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笑谈渴饮匈奴血”不仅仅能感受到岳飞的豪气,还有恨意、决心。这样的“话”金人怕,怕被岳飞灭;宋高宗看了也怕,迎回徽钦二帝他的话?宋高宗何以自处?帝王位就没了。
而陆游和辛弃疾所处的年代,主要生活在宋孝宗年代。宋孝宗是个不错的皇帝,还为岳飞 *** 昭雪,大环境应该比高宗时代好多了。
虽然依然未收回北方被金人占领故土,但主战派也没被过度打压,只是不重要而已。所以,辛弃疾的词没有那么悲愤了,陆游的词更多的是“沉郁悲凉”。
名气岳飞 *** ,陆游第二,辛弃疾第三。
作为坚定的爱国者岳飞,从《满江红》词中“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可以感受到他对南宋朝廷的忠心,对国家的热爱。可最后还是被秦桧以“莫须有”之罪毒死于风波亭。可惜他生不逢时,要是在汉武大帝时代,定然能像霍去病一样封狼居胥,立下不世之功。
“岳母刺字”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小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戏剧被不断传颂,岳飞已然是精忠报国的代名词。很多地方都有 *** 穆庙,民间已然将他封神——爱国之神。
如果说岳飞是帅才,那么辛弃疾更像侠客。俩人均具备“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能力,在中国文坛上综合实力有他俩强。
要说行军打仗、排兵布阵,肯定岳飞强。单兵作战能力,应该都不弱。
陆游名气大,大多是因为他的《钗头凤·红酥手》还有与唐婉凄美的爱情故事。
说是爱情故事,多有维护陆游之心、怜悯唐婉之情,那可是“伉俪相得”,“琴瑟甚和”的深情啊。若说在封建家长制下,迫于唐母逼迫休了原配唐婉,可以理解。但陆游有没有尽力去维护这段婚姻,只有天知道。
现代也有小恋人最终未走到一起的故事,也许受这样那样的外因影响,窃以为还是不够爱,因为现在是新时代,婚姻自由在我国是受法律保护的,俩人铁心要在一起,哪怕父母也干涉不了。
离了就离了罢,陆游自有妇,唐婉自有夫,想想也就罢了,还在沈园墙上写情书,撩“前妻”,表达自己的思念和深情。以现在来理解就是把别人抛弃了,现在又惦记别人,还在网上发帖子让全世界都知道你陆游是个大情圣!
你娶妻生子了,唐婉也嫁给赵士程了好吧?为自己设定深情人设,感觉有些虚伪,当初干什么去了?可否有“誓死守护”自己的爱情?再说,“明目张胆”撩别人老婆、给别人戴绿帽子合适吗?
再者,唐婉看到这词后不久郁闷而终,跟陆游公开的题词“撩”有没关系?年龄轻轻的一个重情重义的才女香消玉殒了,可陆游呢?
陆游在《钗头凤》里写“春如旧,人空瘦”,按说是心情郁闷的吧?可他活了86岁,儿孙满堂。活这么长寿,别说在古代,即使现代也是超过现代男性平均寿命近10岁(77.3岁,2021年)。哪里能看出失去挚爱没法活的样子吗?
他这不是害人吗?前期休了唐婉,大家知道古代女子被休基本上一辈子就“名节尽毁”,不像现代人“离婚”“再婚”当吃饭一样随便。后期又装深情“撩”别人博同情崩流量,可气不可气?
有了陆游的衬托,辛弃疾大丈夫形象就更高大了。
辛弃疾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万军中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的霸气。
张国安偷了耿京的印信跑了,要去向金人献印换官,耿京很生气,要杀辛弃疾,因为印是辛弃疾保管的。辛弃疾说。三天内拿回印信,否则甘愿拿自己人头见。
好大侠,二十来岁,气冲云霄,带50骑,“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杀入5万人敌营,取了脑袋,夺回印信,一战封神。这勇气、这武功值,在南宋一朝估计也就岳飞可与其媲美了!
诗词诗词我觉辛弃疾 *** ,岳飞第二,陆游第三。
辛弃疾与苏东坡并称“苏辛”,什么概念?就像武侠小说《射雕》里能跟“五绝”并肩的,那不是绝顶高手?苏东坡“词开豪放一派”,相当于豪放派开山鼻祖,能跟苏东坡并称就说明了辛弃疾豪放派词的水平。
辛弃疾豪放派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常被提起的经典还有许多: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无名》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
岳飞最出名的《满江红·写怀》,全词豪气万千丈,爱国之情感动古今。这首词增加了对岳飞爱国主义精神了了解,也丰富了一代名将的光辉想象。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人们一提到《满江红》一定会想到岳飞,想到岳飞就一定知道他有首《满江红》。
除了豪气万千的《满江红》外,其实岳飞也好有十多首词留存,其中有一首《小重山·昨夜寒跫不住鸣》也很有名气,特别最后一句引起很多人共鸣!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我们在看看“陆情圣”的代表作。提到陆游,大家就想到他的《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深情,谁受得了?何况在宋朝那个文学的时代,而恰恰唐婉也是文青。看了陆游的“情书”后,和了一首《红酥手·世情薄,不久就香消玉殒了。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细品两首词,诸君就该知道我为什么说陆游是“陆情圣”吧?所以不喜。
还有一首小学学过的,著名的爱国诗《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总结:
1,古人云,文无 *** ,武无第二。三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是我们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鼓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本人浅薄之言,不足为道。
2,岳飞、辛弃疾文治武功都优秀,是那个时代综合能力 *** 第二的“双星”,无人能及;俩人都以豪放派词而名垂青史。
岳飞武功胜辛弃疾,以精忠报国之心被后人敬仰、传颂。
辛弃疾文胜岳飞,以豪放派词和侠义勇猛被后人铭记,所以与苏东坡并称“苏辛”;但他婉约词不输李清照,所以又与李清照比肩,并称“济南二安”。
2,陆游诗词文史都不俗,著作颇丰,也是著名爱国诗人。晚年还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为中华文化宝库做出了很大贡献。因为他与唐婉而的爱情悲剧,特别是唐婉的早逝,让我深深痛惜,认为陆游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难免有个人偏见,当不得真。
周吴郑王这八大姓氏中在你心中都出了哪些有影响力的历史名人?
《百家姓》 *** 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那么这八个姓氏分别出了哪些有影响力的历史名人呢,我们就来做一个简单盘点
一;赵
相传《百家姓》成书于宋朝初年,所以 *** 个姓氏正是宋朝皇家姓氏“赵”。提到赵,很多人必定想到“唐宗宋祖,稍逊风 *** ”中的宋太祖赵匡胤,这位后周大将,皇袍加身开创大宋,戎马一生,几乎未尝败绩。他与弟弟赵光义的登基谜团,更是为后世留下了巨大的话题度。
二;钱
提到钱姓,我想很多人必然想到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的“三钱”。我国 *** 之父,航天之父的钱学森,曾被美国海军一位军官称“至少五个师的兵力”。中国 *** 之父的钱三强为我国 *** 和 *** 的成功爆炸做出重要贡献,他的妻子同样是具有中国居里夫人之称的伟大科学家何泽慧。我国力学之父钱伟长在力学,应用数学等等领域有重大贡献。对于大多数的文科生来讲我国的国学大师钱穆也是一位影响巨大的先生,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代宗师。钱穆的长兄正是钱伟长的父亲。
三;孙
说起孙,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辛亥革命的 *** 先生必然是 *** 个蹦入很多人脑海的。 *** 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后来又联合创办中国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并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 *** 。他为维护民主,反对侵略者,反对 *** 不懈奋斗。临终时仍然号召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四;李
李姓中有开创李唐王朝的李渊,开启“贞观之治”的李世民,将唐朝疆域推至更大,最广的李治,开创“开元盛世”的李隆基,还有大唐 *** 神将李靖,文坛上有千古谪仙人李白。唐朝神来,气来,笔来出现了太多太多的李姓英才。近代史绕不开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 *** 先生。
五;周
提到周,我想很多人肃然起敬,因为我们心中都有那么一位永远留在心里的 *** *** 。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的 *** ,是人民的好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1922年 *** *** 在法国加入中国 *** ,从大革命,土地革命到红军长征,从十四年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峥嵘岁月里 *** *** 留下了不朽的功绩。新中国成立后,他夜以继日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辛苦 *** 劳,排忧解难。1976年1月8日, *** *** 在北京病逝。小学时《十里长街送 *** 》有多少学生在老师朗读课文的泪光中,有更多的共鸣和敬意。
六;吴
吴姓名人中一提到战神吴起很多人起了鸡皮疙瘩,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起,兵法高超,一生鲜有战绩。吴起不仅战绩卓著,治国理政也很有才华,吴起变法让楚国国力强盛起来,并且打败当时最强的魏国。除了吴起外我国历史上陈胜吴广 *** 中的吴广也是很多人熟悉的。文学上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也很有影响力。
七;郑
提起郑, *** 个就想到了收复 *** 的郑成功。还有替明成祖朱棣下西洋的郑和(虽然他本来姓马,后来赐郑姓)。文学上有郑板桥,“敲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想他的《竹石》应该差不多大多数人张口就来吧。
八;王
王姓名人中,据说春秋战国时代更具神秘的鬼谷子就姓王,叫王诩,他的四个徒弟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可以搅乱了当时天下局势。王翦,王贲父子辅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功不可没。素有穿越者之称的王莽,可以说是王姓历史上的 *** 个皇帝,也可能是唯一的皇帝,毕竟王世充自称皇帝,历史不承认。前蜀皇帝王建也属于自立,偏安一隅很少人知道和承认。近代儒家的代表,其学术成就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欢迎的明朝心学家王阳明。
文/红雨说历史
你心目中的中国古代十大战神是谁?
“战神”是无限接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人
1.霸王项羽
项羽(西楚霸王,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 *** 事思想“兵形势” 的代表人物。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 *** 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后与刘邦展开了数年的“楚汉之争”。前202年,项羽在垓下之战为刘邦指挥诸侯六十万联军所败,突围至乌江后,自刎而死。
2.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他曾率领吴 *** 队大败楚 *** 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 *** 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一。
3.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芈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后代。 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应侯,接连贬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赐死于杜邮。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名列武庙十哲。
4.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一说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中 *** 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刘邦彭城兵败后,韩信破楚军于京、索间,先后平定魏,代,赵,燕四国,东击齐,南灭楚于垓下,名闻海内,威震天下,被封为楚王。后因功高震主,在公元前196年被吕后诛杀。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
5.李牧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赵国柏仁(今河北邢台)人。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 李牧驻守代郡、雁门郡期间,率军大破匈奴。后期以抵御秦国为主,宜安之战中重创秦军,受封武安君。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
6.李靖
卫国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 *** 。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 *** 厥,西破吐谷浑。去世后谥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7.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书法家、抗金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曾先后四次从军,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1140年,他挥师北伐,大败金军,逼近北宋故都开封,后被诬陷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 *** ,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1]。
8.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号景桓,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十七岁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
9.吴起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说菏泽市定陶区)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曾主持“吴起变法”,后因变法得罪贵族,遭其杀害。其著作有《吴子兵法》传世。唐肃宗时,吴起位列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被追尊为广宗伯,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1]
10.乐毅 乐毅,子姓,乐氏,字永霸,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1]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2],之后于赵国逝世。唐肃宗将其列入“武庙十哲”,宋代被列入七十二名将。
关于梁启超爱国的诗?
泱泱哉我中华!更大洲中更大国,二十二省为一家。物产腴活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高崛起,况乃堂谲我中华!结我团体,振我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雄飞宇内畴与伦?可爱哉我国民!可爱哉我国民! 梁启超(1873—1929年)清末民初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字卓如,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7岁中举人,以康有为为师,随从他提倡维新变法。1898年戊戌政变,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梁启超与康有为东逃日本期间,接连不断发生列强全面入侵、瓜分中国的事件:1899年,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爆发,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占天津、北京, *** 中国人民的反抗。1901年,清 *** *** 与英、美、德、法、俄、日、意、奥、比、西、荷11国签订《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白银4.5亿海关两,外 *** 队驻扎北京、天津、山海关沿线等条款。此时的沙皇 *** 侵略军在中国东北制造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大 *** *** ,占领中国东三省。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等国提出对华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 梁启超这首爱国诗作于1903年中国处于最危急的时期。此时的清朝统治者,经多次战争失败,对外国侵略者毫无抗争的志气,影响民众精神委靡不振。在当时的形势下,梁启超的这首爱国诗向全国人民高呼:中国是个更大的国家,振兴起来会成为全世界更大的强国,这种信心与豪气,在当时起着极大的振奋精神、救亡图强的作用,是一首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 注:门户开放:十九世纪末,美国在侵略中国的争夺中受到英、法、日、俄等 *** 的排挤,1899年美国向这些国家提出:美国承认各国对中国的侵略和划分的势力范围,要求在中国全境分享各国侵略中国所攫取的一切权利。这就是所谓“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沧波一去情何极,白鸟频来意似阑。 却指海云红尽处,招人应是浙东山。 韧灰经眼尘尘改,华发侵颜日日新。 破碎山河谁料得,艰难兄弟自机亲。 余生饮泪尝杯酒,对面长歌哭古人。 留取他年搜野史,高楼春雨纪残春。 梁启超的诗,写出了 *** 民众思念祖国之情。他在《相思树》中写道: 终日思君君不知,长门买赋更无期。 山山绿遍相思树,正是江南草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