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字取名寓意及含义 好听的名字搭配集锦-明代有哪些珍贵的钱币

admin2022-12-15 20:42:4513

元字取名寓意及含义 好听的名字搭配集锦,明代有哪些珍贵的钱币?

很高兴为你解答。

明朝钱币是元至正二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始铸。明代珍贵的钱币有很多种,只能大概得概括一下。其中样钱和雕母无论哪个币种都比较珍贵,就不一一赘述。

1.大中通宝。

大中通宝是元至正二十一年太祖朱元璋始铸。分小平到折十,背纪地或作纪值,太祖置宝源局于应天府,开始始铸,其与历代钱币并行,以四百为一贯,四文为一钱,甲辰三月,命江西行省置货泉局,颁大中通宝大小五等钱式始铸。

大中通宝例如小平的背京、福、桂一等。折二的背鄂、京、济、桂二等等。折十的背十广、背京等等都是收藏界非常难得的钱币。

2.洪武通宝

洪武通宝是明代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命京城工部宝源局及各省宝泉局铸行洪武通宝,由工部主管铸钱,下设宝源局。朱元璋为避讳元朝的元字,把所铸之钱文一律叫通宝而不叫元宝,而不只是为避讳他自己的名字,以后所铸之钱也都没有元宝钱文。

共制凡五种,当十、五、三、二、一几种。背“记局”,背“素背”,背“记值”,记值文字一、二、三、五、十皆铸于穿上。存世所见者有背上三、五、十等三种。

例如小平背纪局,京、济、和待考证的背酉。折二的光背,和大珍品背纪局济、背京、等等。还有背纪值三,广二,桂二等等都是珍品。

3.永乐通宝

永乐通宝是明成祖永乐六年始铸,通行小平钱。钱文形制与金大定相仿。

永乐通宝背纪重三钱,大珍品之一,非常珍贵,重12.4g,直径33.5mm,厚3mm。

据传是1929年除夕,一老翁持此币拜访殷公,因年关急用,无奈割让传家宝,换取500大洋,可见其珍贵。这枚钱币足以和缺角大齐媲美,已经收录到上海博物馆。

4.洪熙通宝

洪熙通宝是洪熙元年或嘉靖年补铸,目前所见只有小平与折十,存世绝少,大珍品之一。

小平目前仅见两枚,一枚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人藏,另一枚消迹多年,如今不知流落何方。折十为仅见品,非常珍贵。

5.弘治通宝

弘治通宝是明孝宗弘治十六年始铸,青铜质,通行都是小平钱,钱文作八分书。另有当五大钱及 *** 铸品存世。

弘治通宝样钱自不必说,当五型乃是孤品,大珍之一,价值自然不必多做叙述,想买也买不到的藏品。

6.嘉靖通宝

嘉靖通宝是明世宗嘉靖七年始铸,小平皆是素背,其余皆是纪重,折十幕文纪值纪重。

中国钱币材质的转折点也是从此开始,从先秦到唐,宋,元,明早期,历朝铸币币质多为铜锡青铜,自明嘉靖开始,掺入锌,而成为黄铜钱,自此以后铸币多是黄铜币质。

嘉靖通宝除小平外,其余像背纪值、镇库大钱、内廷钱、寺庙观奉钱、折五,折十,背三钱,背五钱,十一两等无一不是珍品。更有清康熙年间云南东川府铸镇矿纪念币,堪称中国钱币之最。

7.万历通宝

万历通宝是明神宗万历四年始铸。多为黄铜,偶尔可见青铜,小平及折二为主,多为背纪地、纪监、或纪重、纪值,或背作星月文等各种文字,种类甚多。

雕母及样钱自不必赘述,说下其余版别,万历通宝背户字、背河字、背鹤字、背上钱(异体)。还有一些背星月版别,背月孕星、北斗七星等。各种文字图案,例背龙纹、背双龙戏珠、嘉禾文图案等等都是珍品,更有大珍品镇库大钱、背八钱、九钱银币等等。得其中一枚足矣。

8.天启通宝

天启通宝是明熹宗天启元年始铸,分小平,折二,折十,背文特别复杂,种类繁多。

首先说一下天启通宝白铜母钱,这枚钱币铜质细润,肉厚,文字瘦劲,峻深如斩,隐约可见雕痕,穿孔经打磨干净齐整,实乃精工之作。

例背一钱一分、一钱二分、背上二下星,白铜质,及背浙等等,折五有试铸币,折十有背十一两日月文,背十一两密云铸,背八月四星文及锡母钱。天启通宝也延续了造大钱的传统,铸镇库大钱,非常珍贵。

9.崇祯通宝

崇祯通宝是明思宗崇祯元年始铸,黄铜质,分小平到折十,同样的背文复杂,品类繁多。

崇祯通宝的好版别,大概如下,例开庐大钱、背双龙、及宫庆典特制钱背寿等等。

10.泰昌通宝

元字取名寓意及含义 好听的名字搭配集锦-明代有哪些珍贵的钱币

泰昌通宝是明熹宗天启元年补铸,黄铜质,有小平和折二型钱。钱文采用宋楷,背有星月纹等,泰昌是光宗年号。

例泰昌通宝的“泰”字是“心泰”,分大字和小字版别。宽缘的折二试铸币等等都可算是珍品。

还有例如鲁王朱义海的大明通宝镇库大钱。

福王朱由菘的弘光通宝楷书素背大样。

唐王朱聿键的隆武通宝背南背留等。

桂王朱由榔铸造的永历通宝背府,背国,背定等。

明末李自成时期铸造永昌通宝楷书。

明末张献忠时期铸造的大顺通宝背川户及存世罕见的西王赏功。

其实收藏不能只看珍品,普通币种也要收集,对当时的社会背景,铸造工艺等等都会有一个 *** 的了解。

古玩品鉴,共同探讨,交流。分享,学习。

元字取名寓意及含义 好听的名字搭配集锦-明代有哪些珍贵的钱币

李莫愁到死之时都还有守宫砂?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大家都知道,《神雕侠侣》中的赤练仙子李莫愁被陆展元甩了,从此心理扭曲,变成了心狠手辣、 *** 如麻的女恶魔。她从陆展元、何沅君的婚宴上出来,便手刃何老拳师一家二十余口男女老幼,只因何老拳师姓了个何字,其实与何沅君毫无关系。她还曾在沅江之上连毁六十三家货栈船行,只因他们招牌上带了个“沅”字。

那么李莫愁为何会变得如此 *** 呢?其直接原因是被陆展元甩了。但关于她早年与陆展元的经历,我们知道的并不多。

《神雕侠侣》中说,陆展元十余年前曾去大理,认识了李莫愁。她与陆展元情投意合,当年李莫愁赠给陆展元一块红花绿叶锦帕,作为定情信物。

红花是大理国最著名的曼陀罗花,李莫愁比作自己,“绿”“陆”音同,绿叶就是比作她心爱的陆郎了,取义于“红花绿叶,相偎相倚”。(《神雕侠侣》三联版第二章)

李莫愁还时常与陆展元共奏乐曲,他俩一个吹笛,一个吹笙,常常吹奏情意绵绵的曲子“流波”。

后来经过许多纠葛变故,陆展元最终与何沅君成婚。在婚礼上,李莫愁出现,想与这对新婚夫妇为难。孰料宴席上有位天龙寺高僧,出手镇住了李莫愁,让她发誓十年内不得向陆展元、何沅君寻仇。李莫愁从宴席上出来,出手便杀了何老拳师满门老幼,其手段之狠毒,令人心惊。

为什么李莫愁如此心狠手辣呢?居士我认为这与李莫愁的本性有关。

虽然武三娘子曾说:

那魔头赤练仙子李莫愁现下武林中人闻名丧胆,可是十多年前却是个美貌温柔的好女子。(《神雕侠侣》三联版 *** 章)

但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武三娘子只看到了李莫愁的表面,李莫愁的师父却很清楚,她并不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当年在终南山上,丘处机曾向郭靖说了李莫愁的一段往事。李莫愁早年曾拜入古墓派,跟着林朝英的侍女学习武艺。但林朝英侍女教了她几年武艺后,便瞧出她本性不善,就说她学艺已成,令她下山。

李莫愁的师父与她朝夕相处几年,看人必是极准的,所以可以肯定李莫愁本性不善,也许陆展元也看出了这一点,才与李莫愁分手的。

李莫愁虽与陆展元恋爱,但她的守宫砂一直都在,也就是说她和陆展元之间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关系,陆展元对李莫愁谈不上“始乱终弃”。然而李莫愁却因此滥杀无辜,甚至十年后还回到陆家庄报仇,不得不说李莫愁本来性格就很偏激,这件事完全不能让陆展元背锅。

试问,世上分手的情侣那么多,有几个人变成连环杀手的?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

是因为明是人生的更高境界吗?

普遍的说法,大明是脱胎于明教和 *** 的明王降世,在我看来,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了。国号之所以叫大明,主要还是出于文化上面的考虑,宗教的原因应可怱略不计。

是的,我说的是国号叫“大明”,不是大家经常说的“明”,这并非本人杜撰,而是史书上清清楚楚写着的。《明实录》中记录了朱元璋登基前的文告,为:“……勉循众请,于吴二年正月初四日,告祭天地于钟山之阳,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以吴二年为洪武二年。”

可能有人会说,自己把自己的王朝叫做大明,这朱元璋脸皮可真够厚的。不可否认,朱元璋的脸皮确实是比城墙还厚,但这两个字的国号、还有这“大”字,都不是他的首创,也就是说有人比他脸皮还厚,早就先用过了。

忽必烈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大元朝,开了二字国号的先河。“大元”二字取自《易经.乾篇》“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而且这“元”字还是乾卦卦辞“元享利贞”的首字。所以要论脸皮厚,朱元璋比忽必烈可能还差了一个段位。

忽必烈(剧照)

有脸皮厚的,还有不要脸的。元末红巾军 *** 的其中一支, *** 的名字叫徐寿辉,在大家都称皇为帝的情况下,他也顺应大势,登基称帝,国号“天完”。这天完可不是一天就完蛋的意思,天字是大字头上加一横,完字是元字头上加个宝盖头,那意思就是我就是要压在你大元的头上。这确实是属于不要脸的级别了,但也从侧面佐证了蒙元国号为“大元”这个事实。

明确了大元这国号的真实性,我们接着再来捋一捋大明这个国号,毕竟大明是取大元而代之的。关于为什么叫大明,主流的说法有两个:

1.明是明教的明,是明王的明,朱元璋为了笼络自己队伍中众多的 *** 、明敎教众,以示自己为明王,所以定为明。

2.按照当时封建的五德学说,元字属木,大元为木德,木生火,取代它的朝代应该为火德,明为日月之合,属火,故名之以明。

我们先来分析 *** 种说法,这次我采用反证法。朱元璋登基以后,在禁绝秘 *** 教团体上不遗余力。洪武三年,他颁诏禁绝白莲等教。还记得朱元璋正式登基是哪一年?是洪武二年。也就是说,他登基的第二年就下手了。

洪武七年,《大明律》 正式颁行,其中再次明确:"凡师巫假降邪神,书符咒水,扶鸾祷圣,自号端公太保、师婆,妄称弥勒佛、白莲社、明尊教、白云宗等会,一应左道乱正之术,或隐藏图像,烧香集众,夜聚晓散,佯修善事,煸感人民,为首者绞,为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这已经是上升到更高律法的高度了。

洪武二十七年,他又命礼部榜示天下,对之再予禁绝。这是害怕死灰复燃,三令五申以表重视。

从登基的次年,立国根基未全稳时,就开始禁绝明教、 *** 、弥勒教等秘 *** 教团体,而且将之贯彻整个洪武年间,这完全证明朱元璋对明教、明王的感情并不是爱,而是欲除之而后快。以后观之,你说他当初定国号为大明真的可能是因为明教、明王吗?

元字取名寓意及含义 好听的名字搭配集锦-明代有哪些珍贵的钱币

第二种说法是有一定的历史根据的,因为五德学说是符合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求的,所以被历代封建王朝所推崇。朱元璋在定国号时肯定也会利用这个工具,以证明自己君权神授的合理性,而且这个合理性在封建社会王朝更替时往往是最关键的要素。

但对于大元为木德,大明以火德继之这种说法,我是持否定态度的,我认为这是对五德学说的一种误读。大明确实以火德居之,那按五德学说理论,大元应为金德才对,以取火克金之意,因为只有 *** 的王朝变更,才能采用相生理论,所以大元并非为木德,或者可以认为大元并设有遵循这个学说。

那大明朝的火德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我们再往前推一下就能明白了,大元前面是宋朝,宋以火德自居,这就解释得通了。元末明初的各路 *** ,都是以反元复宋为口号,视大元为异族,所以这个火德应该理解为是继承,继承宋朝的火德。

所以,大明国号的来源,源头主要还是在文化上,特别是五德学说影响深重。但明字仅仅只有日月之合这一解吗?不是,当我翻到这一种说法时,夏天属火,夏又可称“朱明”,汉代《尔雅·释天》称:“夏为朱明。”《汉书·礼乐志·朱明》有“朱明盛长,敷与万物”之句。这应该才是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的最终出处。

为何要将紫禁城的玄武门改称神武门?

我是南岭说史,以下是我的回答: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虽然是被他的孙子乾隆皇帝让了以下,不过他的在位时间也确实是够长的。

康熙皇帝八岁登基,登基后为什么会把玄武门改成神武门呢?

主要的原因是为了避讳。

避讳的文化来源悠久,始于周朝,后经历朝历代发展,有不同的要求和种类。

一般的避讳主要是为了避讳皇帝的名字,家族之中长辈的名字以及各位圣贤的名字。

避讳的主要 *** 就是改字。

避讳常用之法有三:曰改字,曰空字,曰缺笔。--《史讳举例》

题主所问的情况就是改字,而避讳这个玄字,原因是康熙皇帝的名字是玄烨。

另外的,还因康熙皇帝把“玄孙”改成“元孙”,连大唐王朝的皇帝唐玄宗因为要避讳大清朝的皇帝,改成了唐明皇。再有《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改成元黄。

总而言之,玄字都得避讳。

另外的如果非得写康熙皇帝名字这两字,就需要缺笔,见下图:

另外的玄字的避讳,清朝有,宋朝也有过一次,宋朝皇帝的远祖赵玄朗的玄,在宋朝是需要避讳的字。

关于避讳,唐宋的避讳是相当严格的。

五代时期的冯道门客为期讲解《老子》,其中有道可道,这个道给改成了“不敢说”,于是这一句读作:

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宋朝,连同音字都是避讳字。宋太祖赵匡胤,需要避讳框、筐等十八个字,宋仁宗赵祯需要避讳贞、桢、症等,据统计从宋朝追谥的宋圣祖赵玄朗到宋理宗赵昀,共需要避讳三百二十六个字。

本朝尚文之习大盛,故礼官讨论,每欲其多,庙讳有五十字者。举场试卷,小涉疑似,士人辄不敢用,一或犯之,往往暗行黜落。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有所帮助,喜欢就点个关注吧,谢谢。

什么品种的兰花最珍贵?

什么品种的兰花最珍贵?一一一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没有真正领略的兰花和养兰真谛的朋友的询问这样的问题。我总是觉得有些可笑,因为,养兰的真正意义并不是因其多么珍贵而去养殖,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观念,去选择自己喜欢,自己觉得能赏心悦目的兰花品种。自己欣赏起来有感觉的,就是比较好的。并非市场上 *** 的价格更高的兰花品种就是最珍贵的。当然,一个好的兰花品种,它要具备多种审美标准。一个品相好的兰花品种,它的价格相对也是比较高的。自古以来,众多的著名兰花艺人都曾选育出一些与自己相关的兰花铭品。这些兰花品种都有自己的品相特征,在几百上千年的养护遗传过程中,有很多铭品已不复存在,但也有更多的兰花品种被采下山,选育出一些开品上好的兰花新品种,甚至会超过之前的那些传统老品种。所以说,在兰花中,“没有 *** 的,只有更好的”。现在是经济社会,任何一种东西都可能会成为人们谋利的一种渠道,一种商品。兰花也逐渐由之前的玩物,欣赏物品转变为人们谋利的一种商品。但最终流入消费者手中的时候还是作为玩物,欣赏物品之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很多传统老品种的价格都是比较昂贵的。例如:春兰中的四大天王,宋梅,集圆,龙字,万字。而至今宋梅也只有30一50元一苗(由于苗情的不同)。建兰的八大铭品(夏黄梅,君荷,一品梅,黄光登梅,绿光登,红一品,五岳麒麟,峨眉弦)中,夏皇梅现在的价格,根据苗情的不同可在100至 *** 元一苗。红一品只有30一50元一苗。蕙兰中的老八种:程梅,关顶,大一品,荡字,老染字,上海梅,潘绿,元字,和新八种:楼梅,翠萼,老极品,庆华梅,江南新极品,端梅,崔梅,荣梅。虽然有些品种已经失传,但由于这些品种大多都选育命名于清朝的乾隆年间,道光年间,嘉庆年间(老八种),和清末至民国期间(新八种)。但现今这些传统老品种的价格也是大不一样。拿“大一品”来说,价格在300元左右一苗。也都是由于苗情的不同而价格不同。程梅则在500一 *** 0元左右一苗不等。老上海梅价格在500一2000元不等。品种的价格与品种在市场上的拥有量也有很大关系。总之,远远没有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价格高。如:墨兰中的达摩精品,曾被誉为是兰花中国宝级的不倒翁,成交价曾经是一盆2000多万台币,折合人民币六七百万。又如:1996年,云南大理兰家孙智勇先生用18000元购得的一棵莲瓣龙根小苗,经过多年培育,于2006年开出了晶莹剔透的 *** 朵花,从此命名为“素冠荷鼎”。曾多次获得兰展的特等金奖。2009年曾有人出价1000万购买四苗连体的素冠荷鼎一盆,主人没舍得卖。而今,素冠荷鼎的陇头壮苗只有2一2.5万元一苗。当今的兰花市场自然是没有之前那么昂贵的“天价”兰花了。但是几百,上千甚至几千,几万一苗的兰花苗也有。但是极少,价格也只是商家或者兰苗拥有者自己出的价格,并非成交价格。一些传统老品和一些下山新品的价格也有高有低。如:西蜀道光价格在40一50元一苗。莲瓣兰大雪素在300元左右一苗。茶城榜荷在300元左右一苗。大唐宫粉价格在300一400元一苗。滇红素价格在500一600元一苗。春兰环球荷鼎价格在200元左右一苗。建兰国魂在1000一1800元左右一苗。而一些下山新品中,主要又取决于叶片是否带有叶艺,或者是花,叶艺双全的品种,又或者是生有水晶,奇花类的品种,更是吸引人的眼球。如:“晶兜”,花,叶艺双全,价格在3500一5000元一苗。这些兰花品种价格的高低,主要在于兰花的开品,苗情的健壮程度及市场的拥有量,但这些价格并非是实实在在的成交价。又如:送春中有一新品种叫“送春荷梅”,价格在15000一5万元之间一苗。瑞荷2000一 *** 0元一苗。莲瓣兰中的“寺小灵童”8000一1万元一苗。下山新品细叶寒兰“粉斑艺”4000元一苗。下山送春新品梅瓣1500元一苗。春兰下山新品“胭脂素”和“胭脂红花”都在3000一3500元一苗。总之,下山新品中的好花每年都有,真是如繁星一般,数不胜数。要说哪一品种的兰花最珍贵,不能妄下结论,这完全是依靠个人的审美观念和喜好来决定。如莲瓣兰中的剑阳蝶,虽然也算得上是铭品,但有很多兰友并不是十分看好和喜欢这品兰花。有些地区曾有“钓鱼穷三代,养兰毁一生”的说法。养兰作为一种爱好,在闲暇时作为一种消遣的方式。虽然达不到那么严重的地步,但切不可过于痴迷,更不可成为“品种控”,也不可能会拥有天下所有的铭品兰花。如果要以养兰作为事业,作为生存谋利的方式和手段也未尝不可,那就必须要有过硬的养殖技术,否则弊大于利。纵观兰界某些大佬们的坎坎坷坷,也着实让人心惊胆颤。涉足兰界,喜欢是一种好事,但要记住世间没有最珍贵的兰花。还是那句话,“没有 *** 的,只有更好的”。一一一 个人观点,如有不妥,多多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