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马仙算命准吗-金圣叹是哪朝人
出马仙算命准吗,金圣叹是哪朝人?
作为中国古代文坛屈指可数的几位“神人”,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1608年—1661年)的生平事迹常被人津津乐道,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有趣”的文人。
自明朝建立,由于君主 *** 和中央集权的桎梏渐深,加之科举取士以八股为正统形式,文人们的羽毛被捋得服服帖帖,总给人以古板、教条的客观印象,很少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特例出现。
金圣叹为人所知,是因为他所提出的“六才子书”(将《庄子》、《离 *** 》、《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和《西厢记》六本书视作“六才子书”,并加以评定)之说,他曾专门为《水浒传》、《西厢记》等通俗文学作评注,并将其与传统的经传诗文相提并论,但这一行为被当时的古板文坛所不齿,认为其不务正业、有辱斯文。
然而酒香不怕巷子深,随着历史沿革,其在文学评论领域所获得的成就却成为了后世之公允,其中尤以金本《水浒传》更具代表性。金圣叹自此开创了将小说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学点评之先河,被誉为中国白话文 *** 动的先驱。
那么除了传世的文学评论之外,历史上的金圣叹还做过哪些奇怪事?二哥又为何称其为“有趣”的文人呢?
实际上金圣叹的个性鲜明与怪诞,实在无法用一两个词来准确形容。但如要给他的性格做个形象比较,其人如果是生活在当下,可算是个做“网红”的好材料。
频繁更名,改善形象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金圣叹出生于苏州长洲(今苏州市吴中区),曾为了参加科举考试而改名换姓。他本名叫金采,字若采;早年就考中了秀才,之后又因为在岁考中行文怪诞,被革除了考试资格。第二年的科试中,其又以张瑞生的名字参加童试,并获得 *** 名,又中了秀才。
原来金圣叹也曾冒名参加过科举选拔考试,这让我想起了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艺人仝卓的学历造假案,所不同的是,金先生至少还有点真才实学,况且这类更名续考的行为在当时也并不算舞弊。
而“圣叹”则是再之后他给自己起的法名(或道号),实际是源于《论语·先进》:
“(曾晳或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描述的是孔老夫子对弟子曾皙所发表的言论表示认同。使用“圣叹”做名字,一方面体现出其为人的自负,自诩足够得到孔圣人的赞叹;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其始终是以儒学经典作为个人追求的更高标准,实际上并未脱离古代文人以儒学经典作为信条的思维导向,无法免俗。
此外,金圣叹还喜欢在自己的提文、落款中使用别号,“唱经先生”、“大易学人”、“涅槃学人”等都是他曾经使用过的名号。
可以窥见,金圣叹屡次更换字号,是存在特定历史原因和明确目的的,无非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形象或避免不利影响而为之,实属为求名声所做的刻意尝试,与其桀骜不羁的性格相得益彰。
游戏科场,借势炒作金圣叹是个聪明人,却常常不愿将才智用在“正道”之上。上面说了,他曾经因为岁考中的怪诞行文而被罢黜了秀才的身份,不得已改名换姓,重新赴考。《清代七百名人传》一书中对金圣叹游戏科场的行为有着详细叙述:
说金圣叹在当年岁试考卷的 *** 篇中连写了39个“动”字,寓意是“四十不动心”,用以影射孔孟儒家学说中的“四十而不动心(与四十不惑同解)”的典故,由于这文法实在“新颖”,被认为是玩世不恭、辱没斯文的动作。
到了第二篇,题目是“孟子将朝王”,实际上出自《孟子》的记载,讲的是孟子自持高洁而不愿被齐王朝见的故事。而金圣叹却在此借题发挥,借鉴了戏剧表演中四个侍卫站在舞台上发出“吁!”的声音以预示上朝的桥段,直接在考卷四周各写了一个“吁”字。这样做更是偏离了科考所要考察的主题,不仅题偏的离谱,还给人以戏谑的轻浮之感。
于是,金圣叹在此次岁试之后被罢黜了秀才的身份,清代王应奎所著《柳南随笔》就形容金圣叹“少年以诸生为游戏具”。
无论以上纪事是否真的属实,金圣叹的确从少年时期,就显示出了自己的与众不同。有人说这体现了金圣叹不愿入仕,不屑于考功名的心态,实则不然。
恰恰相反,金圣叹不仅想入仕,更想被破格取仕,这种心态在他之后的文学作品中多有体现,在作品中他常将自己比作司马相如、诸葛亮等一众蒙受君恩而得以大展宏图的名臣,恃才傲物的同时却又极其渴望被赏识,实在纠结至极。
金圣叹的游戏科场,一方面源自其内心孤傲不羁的性格;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其想通过此举来引起世人注意的基本动机。
这有点类似现在某些明星艺人以“搏出位”作为成名捷径的炒作手段。可惜的是金先生有些生不逢时,没有获得应有的宣传效果,反被那个时期的正统文人视作了异类。
装神弄鬼,力求出圈“出圈”是最近流行起来的 *** 热词,用来形容某个人或某件事的走红不仅在自己固有的粉丝圈中,同时又被其他圈外人所熟知。然而,这些手段统统是金圣叹几百年前玩剩下的。
不知是由于受到了科考失败的 *** ,还是故意想要给自己造势。从二十岁起(明天启七年1627),金圣叹就开始扶乩降神活动,自诩鬼神附体,为别人进行法事活动。他称自己是佛教天台宗祖师智顗(538— 597)弟子的化身,在吴中一代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泐庵法师”。
白了,彼时的金圣叹已经走上了装神弄鬼的野路子,从一个文秀才转身一变成为了一个 *** 师,妥妥地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
凭借着古人对封建迷信的笃信,金圣叹硬是凭借强势“出圈”,实现了“名利双收”。就连叶绍袁、钱谦益、姚希孟、戴汝义等士大夫,都曾请“泐庵法师”到自己家中扶乩;当时的东林党的领袖之一,礼部侍郎钱谦益更是亲笔撰写了《天台泐法师灵异记》一文,使得金圣叹名利双收。
客观来说,金圣叹实在是个有才且可爱的人。其凭借独特的处世之风和花样层出的造势手段,却也达到了名噪一时的目的,如此跳脱的真性情着实让身处摩登时代的我等羡慕不已。
但金圣叹终究还是生错了时代,终究无法融入彼时的主流意识形态之中,因为儒家学说“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是深深扎根在彼时的文人心中的信仰,是一种内化为社会风尚的集体潜意识。这使得金圣叹无论表面多么光鲜,终无法做到真正的洒脱。加之其晚年又阴差阳错的卷入哭庙冤案之中,结局之凄凉实在令人唏嘘。
相比于沽名钓誉的炒作,回归本心的金圣叹最需要的还是世人对他才华的认可。这也是为什么,当顺治帝对他所批的“六才子书”大加称赞,称“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的时候,一向自视清高的金圣叹却忘记了自己旧朝士人的身份,抛掉了自身的孤高气节,激动地感恩涕零、望空而拜、叩首谢恩。
重启里面的黑瞎子有多少岁了?
黑瞎子虽然叫“黑瞎子”,可是,他并不瞎,而且看的比谁都清楚。
在《盗墓笔记》原著小说中,黑眼镜因常年戴着墨镜,故被人称为“黑瞎子”。
黑瞎子和张起灵齐名“南瞎北哑”,他的年龄与张起灵差不多,大概百岁左右,他们不仅身手了得,而且都具备长生体质。
其实,黑瞎子出身名门,汉姓姓“齐”,他是满清八旗贵族的后裔,不过在他出生的时候,由于已经到了清朝末期,他的家族便开始没落了。
所以,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了德国,在那里黑瞎子拿到了音乐和解剖学的学位,还加入过国外的特种兵训练,这也是为什么他枪法准的原因。
回国后,黑瞎子接触到了考古行业,主要的工作是给国外的考古队做导向,他很快在行业内就混出了名堂。
他在与陈皮阿四联合的考古活动中,偶遇到了张起灵,黑瞎子觉得张起灵这个人十分神秘,于是便对他产生了兴趣。
结果就是无论张起灵走到哪,黑瞎子便跟到哪,逐渐的两人就成为了好朋友,而黑瞎子加入了陈皮阿四的队伍,做了 *** 人之一。
不过,在陈皮阿四失踪以后,他们的队伍就解散了。
后来,黑瞎子结识了吴三省,他认为吴三省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不仅可以让他每次下墓自保,还能省去很多麻烦。
所以,他和张起灵又加入到了吴三省的队伍,成为吴三省最得力的干将。
在《盗墓笔记》的第四卷蛇沼鬼城里,黑瞎子作为三叔的后援队 *** 次出场,那时候的黑瞎子就已经给人一种强大的气场了。
他不管遇到什么事,哪怕自己就算快要死了,依然能面带微笑的从容面对,这主要还是因为他艺高人胆大及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当然,黑瞎子最为神秘的地方还是他的眼睛,虽然,他的眼睛不是真的瞎,只是对光线很敏感而已,所以才需要常年带个墨镜。
事实上,黑瞎子的眼睛和一宗烧尸奇案中的女尸有关。
在早年,北京城出了一件特别奇怪的事情,由于发生的地点比较特殊,所以很少有人知道。
在二环内靠近长安街的一幢7层楼的楼房里面发生了一场大火。
火灭了之后,从里面一共清出了14具尸体,可是,当时正是节假日,这幢楼里并没有人,事后检查的单位和附近的小区也都没有人失踪。
那么,这14具尸体又是从何而来?
*** 也觉得此事十分蹊跷,最后法医尸检发现,这14具尸体中有13具尸体是男性,他们居然都是被“淹死”的,不仅如此,这13具男尸全部都有严重的眼疾。
而且尸体还被摆放在13个不同的房间里,在平面图上形成了一个奇怪的鱼形图案。
而第14具尸体的女性尸体更为奇怪, *** 是在天台上发现这具女尸体的,更夸张的是尸体居然是站着的。
也就是说,那个女人是站在阳台上被燃烧殆尽的,而事实上,天台上并没有着火,火灾只烤化了天台上的沥青。
从沥青上的脚印看,那个女人是全身着火后自己走上了天台,这真的太不可思议了。
这桩悬案发生的那幢楼牵涉到了霍仙姑,于是霍仙姑去请陈皮阿四出山,而当时的陈皮阿四由于身上背着几十条命案不方面出面,便交给了他的手下黑瞎子。
黑瞎子看完案发现场后,立刻便推断出一定还有第15具尸体,而且就在这个大楼内,于是, *** 根据黑瞎子的推断,又对大楼展开了新的搜索。
果然,在一楼的楼板下,发现了一口诡异的古井,井里面居然有一具古代女性的尸体,不仅如此,她的脖子上还挂着一面非常奇怪的铜镜。
黑瞎子将女尸从井里背了出来,当天晚上他的眼睛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像是有什么东西爬在他的背上一样,只要他睁开眼睛就立即把他的头往下压。
黑瞎子在准备捞尸体的时候,就预料到自己可能会被殃及,但是他没有想到报应来得这么快,而且他眼睛的问题一天比一天严重。
过了一周之后,他竟然连脖子都抬不起来了,甚至在某一次洗脸的时候,差点把自己淹死在洗手盆里。
黑瞎子到底遭遇到了什么?
其实,他脖子上的东西不是鬼神在作祟,而是一种未知的生命体,原来那场烧尸奇案是一场古老的施法仪式。
那13具男性尸体全部都是伐木工,他们在林中伐木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具古代女性的尸体,在他们将女尸身上的金银首饰搜刮一空之后就受到了诅咒。
所有人的眼睛都出现了严重的眼疾,他们只好请来了当地远近闻名的“ *** ”来帮助他们化解此次灾难。
*** 告诉他们要想解除诅咒,必须要把这具女尸身上的“灵”给送回去,之后, *** 便和这群伐木工一起,带着这具女尸来到了北京城的一栋楼中。
并将这具古代女尸放到了井中,然后就开始了仪式,很明显,这场仪式最终以失败告终,女尸身上的灵并没有被送回去。
而这13个伐木工也全部惨死在了大楼内, *** 则死在了天台上。
所以,黑瞎子在搬动女尸的过程中也被女尸身上的“灵”所寄生,使他的身体发生了变化,眼睛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不仅如此,女尸身上的灵还在继续折磨着黑瞎子的身体,这个灵似乎在有意识的对黑瞎子的身体展开争夺。
但是,没想到的是黑瞎子是个硬骨头,他的情绪丝毫没有被影响,就在他下定决心要和这个灵死磕到底的时候,他身上的灵居然消失了。
黑瞎子彻底摆脱了灵的控制,不过,他的眼睛因此也留下了后遗症。
那么,这个“灵”到底是什么东西?
要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去南派三叔最新的小说《东南亚探险》中找答案。
原来这个灵是来自雷城的神秘生物,这是一种既不是人,也不是鬼的未知生命体,这具女尸应该是在生前的某一天,突然接受到了上天给她的指示,不自觉的到达了雷城。
当她从雷城里再次出去的时候把灵也一并带了出来,自从这个灵从雷城出来之后,便开始到处害人,女子也因此而死。
同时,因为女子死前发生了太多诡异的事情,所以,当时人们就用一面青铜镜将女子和那个灵给封印了起来。
后来,伐木工在 *** 陪葬品的时候患上了严重的眼疾,当 *** 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在“出马仙”的指引下,她 *** 了所有的伐木工,打算通过自己布置的“鱼尸阵”将那个灵给送回去。
可没想到的是,就算是“出马仙”和 *** 的合力之下也没能控制住这个灵,而且还让灵到了 *** 身上并控制她来到天台,最后, *** 在闪电下化成灰烬。
可是,这个灵并没有成功的回去,而是又回到了女尸身上,才寄生在了黑瞎子身上。
灵本以为可以像控制 *** 一样控制黑瞎子的身体,可没想到黑瞎子不受控制,最终,灵放弃了黑瞎子的身体跑到了哑女的身上,它寄生到了哑女的咽喉处,使她不能说话。
其实,灵是一种外星生命体,随着当年的那颗陨石,一并来到地球上,它们通过“寄生灵”的方式,寄生在早期地球人的身体上。
所以,这种外星生物体才是导致黑瞎子眼疾的原因。
生命个体死亡不过只是个假象?
自然规律任何人都违背不了上到帝玉将象都要接受面对,死亡就是消失不要抱有幻想。成神成仙将来再怎样都是愿望。
神仙和妖怪的区别在哪里?
“神仙”和“妖怪”是很不同的,区别在于他们的出身不同,以及生存方式的不同!
我是喜欢挖掘新奇、 *** 、好玩的神秘传统文化的大愚,在这里,我和大家从多角度,来综合探讨一下“神仙”和“妖怪”的区别。
一、“神仙”和“妖怪”的出身不同。无论是从民间传说的角度,还是宗教的角度,神仙和妖怪,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截然不同的出身,就意味着他们的生命能量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一样。
1、我们先说说“神仙”。
神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产物,古代民俗与宗教的结合体,原来,神和仙本来是不同的。
神,由人造,源自人类原始的自然崇拜,中国古人认为,万物有灵,而神,就是“灵”的表现方式,一种灵体,而且,古人认为,神和鬼,是一体两面,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了“神灵”这样的称呼,神祇就代表了天地的规则和伟力,无情而公正。
仙,是由人通过各种 *** 修炼而成,和神一样能长生,有着各种各样的超能力,却更自由自在。
在先秦之前,神和仙的概念有着明显的分别,然而,汉代之后,宗教兴起,儒家、道家和佛家之间思想理念、文化道统的互相渗透,和民间传说结合在一起,神界渐渐有了层次分明的管理层,神和仙的界限就慢慢模糊掉,“神仙”既是神也是仙,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既代表威严的天道规则,也象征了中国人对“贵生”的向往,代表着人的大欲望,具人情味。
因此,“神仙”这个概念,在民间、在老百姓的观念中,他们代表着天地的公正,以及最美好的愿景,希望给人们带来最实质的功名、利禄、长寿和福气。
神仙就代表着正能量,属于“阳”的一面,所以,中国人也都很热衷于去拜“神”,大部分人也不会去计较拜的是哪一位神仙,只要庙里有的,都拜拜,不是有句老话吗,“拜得神多自有神庇佑”。
2、“妖怪”的细分。
在很多古籍、历史传记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很多“兴妖作怪”的事情,最早的记录,就数《山海经》了,这些异物或是修炼多年,化作人形的动植物,或是一些无生命的物件,由于某些原因而获得了生命,或由人因恐惧,凭空创造出来的奇异生物……通常会把它们称呼为“妖怪”。
古时,人们对妖怪有着不同的称呼,细分为:妖、魔、精、怪。
“妖”——起初,“妖”字,是用来指反常的事情和不详的征兆,古人称气候反常、自然灾害……等现象为“妖灾”,在古代,“妖”代表着人们所讨厌和害怕的种种异常现象,所谓:“事出反常必为妖”,违背自然规律,出现异常的事和物,也就被成为“妖”了。
“魔”——现在,人们常常将一些做出极其残忍、超出正常人想象的恶事的人,称为“魔”、“人魔”或“魔鬼”……等等,其实在古代,不会有人这么称呼他们的。
“魔”字起源于梵文,《康熙字典》里,“魔”字有一条是这样写的:“译经论曰;魔,古从石做磨,䃺[mó]省也。梁武帝攺从鬼。”
大乘佛教中观派重要论著《大智度论》(又名《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中解释:“问曰何以名魔?答曰夺慧命、坏道 *** 德善本,是故名为魔。”
“魔”本身带着浓烈的宗教色彩,对比有具体形态的妖,魔更多是指那些耽误、干扰修行者顿悟、修行的杂念、执念,无影无形。
“精”——“精”字起初并没有什么贬义,古人认为,万物的生命,都源自于天地间的灵气,这些灵气就是“精”,即是“精气”,当这些精气附着到物体上,或被动植物吸收,充斥其中,随着长时间的改变,能改变其外表,开启灵智,所以,这些被精气影响的动植物或物件,也被称为“精怪”或“妖精”。
“怪”——“妖”和“怪”这两个字经常会连用,意思也比较相近,相比之下,“妖”更多的是指诡异、反常的现象,而“怪”更多地是用来实指形象或行为诡异的人或事物,古人说“某处有妖”,更多可能是指哪个地方发生了异常的现象,而说“某处有怪”,就是可能哪个地方出现了奇特的怪物,比如罔象被称为“水中之怪”,贲羊则被称为“土中之怪”。
当然了,还有“魑魅”、“魍魉”,这些不同的妖怪称呼,但是到了今天,它们已经被混为一谈了,而当人们需要描述那些不可知、或存在于人的想象中的 *** 生物时,通通都称呼为“妖怪”。
清末时期,清朝刚和英、法等国的外国人打交道,由于朝廷大员们没见过这些红须绿眼的外国人,便称呼这些外国人为“妖人”。
当“妖”与“怪”出现的时候,就代表着人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感,以及对事情超出认知、无法把控而产生的厌恶感,代表着人的负面能量,属于“阴”的一面。
二、“神仙”和“妖怪”的生活方式不同。代表着太极两仪的神仙和妖怪,从出现的那一刻开始,就预示着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一个已超脱于人间,一个依然在人间徘徊,我们先看看神仙的生活方式。
1、神仙在仙界。
根据很多宗教典籍,我们大概可以总结出一些神仙们的生活方式,道门有洞天福地,佛门有西方世界,民间传说中更有天庭仙境,仙神们都生活在这里,当然,能力强的神仙也偶尔放出一两个分身在人间行走。
根据各教的典籍,神仙们要长生,就必须升级,不然时间一到,就要历劫重修,而等级越高的神仙,需要的能量基数和品质就越高,靠自己修炼晋级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了,那怎么办?要生存、要升级,只能依靠人间信仰的力量。
以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神仙之所以神通广大,能飞天遁地,那是因为他们的已经进化到一个很高的生命层次。而无论是道门性命双修的神仙,还是西方的诸佛,都是属性为阳的纯粹能量体,因此,他们不能吸收其他乱七八糟的能量,不然神仙也别想做了。
前面我们说过,神是源自人的信念,仙是人修炼而成,和人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所以,吸取人间的信仰之力,是 *** 、最没有风险的升级法,因为信仰很单纯,专属性强,信仰越多,能量就越庞大,信仰越纯粹,能量属性就越纯粹,然而,人类世界经过漫长的发展,到了现代,当科学得到了发展,民智大幅提升,很多人就抛弃了信仰,所以,估计现在的仙神们,在洞天与西方的日子不会过得很好。
2、妖怪在人间。
相对于游离在人间之外的神仙们,妖怪似乎和人的距离更近一点。
古人谈“妖”,总爱引用《左传·宣公十五年》里的一句话:“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地为乱,乱则妖灾生。”
那么,古代真的有那么多的妖怪、妖灾吗?
我们必须承认一点,在上古的时候,在上古时期的物种,一定比现在多得多得多得多……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古代人少、读书更少系列,当懵懂的古人,看到了古怪的、超乎人的经验与意识的事物,人就会把它“妖化”,于是,一只妖怪、一种妖物就此在人间诞生,也随着恐惧的流言慢慢传开。
妖怪属于阴物,民间传说中,妖怪们都喜欢找寻文弱的落魄书生、时运不济的商人以及妇人来下手作祟,因为这些人阳气不足,正气不在,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心神不定,阳气就更容易离体了,妖怪们就很容易吸取到人的阳气来修仙。
你没看错,就是“修仙”,妖怪们只要有了道行,都会想修成妖仙,因为孤阴不长,妖怪们也需要获得长生的,然而,作为妖怪,大都是阴物成精,见光死,自身又无法产生阳气,所以,他们只能去吸收人的阳气来壮大自己,然而,这种为祸一方的妖怪,到最后也不会有好的结果,能超脱、成为一方大妖的寥寥无几,即便很幸运地超脱了,大多也会被收服,成为神仙们的坐骑。
当然了,传说中,也有一些得到仙人指点的善良精怪,会去帮助人类,在人间积累功德与信仰,让自己能得到天道的承认,最后成为妖仙,比如天师道中,就有得道的狐仙,现在 *** 山依然设有狐仙堂,以供人祭拜。又比如我国东北的出马仙,同样是用这样的方式来修行。
然而,传说中更有一些胆大妄为的妖怪,假借正神之名,行妖邪之事,最典型的就是古代流传于江南一带的“五通神”信仰,就是邪妖成神的经典案例,幸好,经历了清末之后的战乱,到现在,这类信仰也所剩无几了。
妖怪都是诞生于人的恐惧,依附于人不断壮大的欲望,负面的情绪,颓废的意识,以及病痛衰弱的身体所产生的负面能量,离开了人,它就没有生存的空间,当人欲横流、负面情绪充斥着社会之时,人间就会成为妖怪的天堂,妖物也因人而能成为神。
哪里有能办出马仙堂口的高人?
雁北堂,东北老堂,黄河水怪,长江水怪,黑龙江水怪,你也灵异,他也附体,反正你自己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