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 易安居-如何看待广场舞这一社会现象
紫薇斗数 易安居,如何看待广场舞这一社会现象?
1、人的基本需求里面,吃饱了、喝足了、穿暖和了,就自然会有娱乐、活动的需求的,强身健体、放松心情、陶冶情 *** 一直是人们所追求、做钟爱的事物;而中国两千多年的文明史上,早在夏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出了一套颇为讲究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寓教于乐、寓乐于教、礼乐相辅,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古时的礼乐也奠定了中国的礼乐之邦、礼仪之邦的基础。与宫廷、皇家的编钟乐舞、琴瑟和鸣、鼓角甄鸣不同,民间的娱乐更注重参与意识、休闲意识、健身意识、愉悦意识;就像苗族、土家族的摆手舞、藏族的锅庄舞、 *** 的长鼓舞、 *** 的摇肩舞一样的,大众的舞蹈更注重简洁、明快的节奏,更喜欢跟大自然合拍,所谓乐者,天地之和也。
3、所以,现在全国各地风靡的广场舞其实也是民间娱乐、大众文化的一种传承,犹如民国年间的那些上流社会才能玩的探戈、伦巴,解放初期的全民兴起的广播体 *** 、改革开放后的各种舞厅里的慢三、慢四,紧张工作之余、华灯初放之后,比之历朝历代都要参与性强、参加者多的广场舞其实也是一种全民娱乐、全民健身,是中国人生活质量提高,老百姓开始注重生活品质的一种社会现象。
4、广场舞方兴未艾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从城市到城镇、从城镇到乡村,从中老年到青壮年,从老妇女到老大爷,发展势头之强劲,大众喜闻乐见之热情,参与者持之以恒、入魔着迷之专注,可以说是亘古未有、世所罕见的。从正面来看,其实是值得大张旗鼓鼓励、褒扬的事情,有了群众自发的广场舞活动,少了多少打麻将、斗地主的?少了多少无聊、酗酒、惹事的?多了多少健康、活力、锻炼的?
5、都说跳舞的人气质好、精神饱满、身体协调、体质健硕,其实,跳广场舞的人,功力到了一定程度了,这些特征都有了,多少大妈、嫂子、大爷、大姐们,跳着、跳着,精神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精气神就斗数起来了,唉声叹气、萎靡不振的样子就改变了。所以说,广场舞是个大好事、天大的好事,每天跳跳,药罐子可以丢掉了,烦心事可以忘却了,孤独感可以消除了,郁闷、压力、抑郁都可以释放了。
6、至于音响声音太大,妨碍别人休息、扰民的事,其实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广场舞广场舞,应该还是空旷的可供人们跳舞的广场太少了;然后呢,跟住宅区相邻的广场、小广场的隔音设施没有跟上;很多整天空着的体育馆、体育场、学校的 *** 场都没有对社会免费开放,有效的资源没有得到利用;还有很多单位的大会议室、露天楼顶平台这些不跟住宅区相邻的场所也没有利用起来。大妈们就只能饥不择食、就地取材,找个空地就练上了。
7、那么,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其实,只要社会上重视, *** 适当引导, *** 门做好统筹,社区居委会做好协调,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小广场可以围起来的,可以在四周竖起隔音棉的; *** 的、学校的、机关的体育馆、体育场、会议厅可以免费对舞迷们开放的;远离住宅区的公园、广场、露台上都可以为舞迷免费提供的场地的。
8、然后呢,相关部门可以参与进去,协调好娱乐和休息的关系,把跳舞的场地规范一下,划定个区域;实在是调剂不了远离住宅区的场地的,到了九点以后,可以不跳就不跳了,要是少部分人要跳,可以把音响尽量放小一些。如此这般,不是不扰民了,不是娱乐、休息两不误了?
若迎战马超的不是张飞?
事实上,如果让关羽代替张飞出战,最终的战果很可能会出人意料!
葭萌关之战
刘备受刘璋之请入蜀,最终却和刘璋翻脸,出兵攻打刘璋。而当刘备和刘璋鏖战之际,背后的张鲁又突然出兵了,他命马超带兵进攻葭萌关,于是刘备 *** 率军前去抵挡!
马超是天下闻名的战将,战斗力非常强悍,要想击退马超,必须得使用关羽、张飞、赵云这些猛将,而当时的关羽驻守在荆州,赵云正在前线攻打刘璋,只有张飞在刘备的身边,于是刘备决定,带张飞出战马超!
两军阵前,刘备观马超英气凛然,正当壮年,而张飞已经年近五旬了,所以他耍了个小花招,禁止张飞出战,直到中午时分,马超军队都已经疲敝了,刘备才放张飞出战,不过这也并没有影响到马超的战斗力,他一出手,就和张飞大战了一百回合不分胜负,把刘备看得一愣一愣的!张飞的勇武刘备是知道的,现在马超能和张飞打平,足以证明马超的实力了,于是刘备起了爱才之心,想要将马超收为己用,不过张飞是个二愣子,他根本不管刘备的想法,只想在战场上堂堂正正的击败马超,于是双方继续交手!
这一次作战,两人又大战了一百回合不分胜负,直到刘备鸣金收兵,张飞才回来休息!刘备的本意是今天不打了,反正天也黑了,而且刘备也想收服马超,准备使用外交手段劝服马超,但是张飞正在兴头上,压根儿不听刘备的话语,直接命令手下点起火把,要和马超挑灯夜战!
马超和张飞二人,从中午打到晚上,一直没有分出胜负,这其实就足以证明,两人的战斗力是差不多的,再继续打下去也不可能分出胜负,那么为何马超还是继续和张飞战斗呢?原来马超准备趁夜使用诈败计引诱张飞追击,趁机反击!只不过他的计划并未成功!
原文:原来马超见赢不得张飞,心生一计:诈败佯输,赚张飞赶来,暗掣铜锤在手,扭回身觑着张飞便打将来。张飞见马超走,心中也提防;比及铜锤打来时,张飞一闪,从耳朵边过去。
别看张飞外表粗鲁,他的内心其实非常细腻,他看到马超撤退的那一刻,已经料想到马超会偷袭,所以他一直在提防,最终成功的躲过了马超的偷袭!而在躲过马超的偷袭后,张飞反手也给马超玩了一手诈败计,引诱马超追击,并趁机用弓箭回射,不过马超也躲了过去!自此,两人算是彻底的干瞪眼了,无论是正面对决,还是背后偷袭,两人都没办法击败对方,算是真正的平手!那么如果此战换成关羽,结局又会如何呢?关羽的表现能比张飞更好吗?
关羽代替张飞出战
很多人认为,若此战让关羽代替张飞出战,战败之人必定是关羽!原因有两个!
一是关羽的战斗力下滑严重。徐州期间的关羽,曾经击败了徐晃和许褚的联手,还曾一回合秒杀颜良,三回合击败文丑,战力直追吕布!然而到了荆州以后,关羽一百回合拿不下黄忠,令人大跌眼镜,以至于不少人都认为,关羽的战斗力退化严重,若他碰上马超,必定没有好果子吃!
二是关羽容易中箭。过五关斩六将时,关羽正处于武力巅峰期,结果他却被一个文官给射中了手臂,之后攻打长沙时,关羽又被黄忠射中头盔,襄樊之战时,关羽甚至中了庞德的诈败计,又一次被弓箭射中……关羽的这种中箭频率,在三国名将中是绝无仅有的,以至于不少人都戏称关羽为中箭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不少人认为,关羽对战马超,必定会战败,因为当时马超也擅长使用诈败计,在和张飞对阵时,他也曾想过偷袭张飞,只不过被张飞躲过去了!
由于关羽战斗力下滑严重,且容易中箭,所以不少人都认为,若让关羽代替张飞出战,关羽必败!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本文看来,其实如果让关羽出战,最终的战果很可能会出人意料!关羽不仅不会输,而且还有可能大败马超,甚至斩杀马超!接下来我们主要针对上述两个原因来反驳!
一、关羽战斗力下滑严重?
随着年纪的增长,武将的战斗力下滑,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无论是关羽还是张飞,都有这种情况出现,所以说关羽战斗力下滑乃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而且即便关羽战斗力下滑严重,他也不会在和马超的正面交战中落于下风!
渭水之战,许褚气势如虹,和马超大战了两百回合不分胜负,可见两人的战斗力差距并不大,马超并没有办法在正面对战中击败许褚!而许褚乃是关羽的手下败将,既然关羽能够击败许褚,想必他面对马超时,也不会落于下风吧?
襄樊之战被许多人认为是关羽的黑点,此战中关羽不仅一百回合拿不下庞德,而且被徐晃八十回合击败,所以不少人以此战来质疑关羽的战力,认为关羽的战斗力下滑严重!然而这一战中,其实存在很多的猫腻!
首先,关羽一百回合拿不下庞德,其实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庞德虽然是马超的副将,但他是被严重低估了的,他的实力并不逊色于马超等人,当年曹营四将轮战庞德,除了许褚能够坚持五十回合,其他人都只能坚持几个回合,可见庞德的强大!要不是马超老是以统帅身份去前线拼杀,压制庞德,其实庞德早就名满天下了!曹 *** 如此重视庞德,其实也正是因为庞德的战斗力远超常人!
所以说啊,关羽一百回合拿不下庞德,其实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换成马超对阵庞德,大概率也是一百回合不分胜负!
其次,关羽被徐晃八十回合击败,乃是因为关羽才经历了刮骨疗伤!在水淹七军后,关羽跑去劝降曹仁,结果被曹仁的毒箭射伤,幸亏得到华佗的医治,关羽才得以脱险。然而伤筋动骨一百天,经历了刮骨疗伤的关羽,战斗力并未完全恢复,所以在和徐晃的交手过程中,关羽才会手臂无力,最终在八十回合后落于下风!
原文:公大怒,亦挥刀迎之。战八十余合,公虽武艺绝伦,终是右臂少力。
总的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大,关羽的战斗力确实下滑了,但说关羽战斗力下滑得非常严重,则是子虚乌有的!关羽战力虽然下滑,但仍然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他仍然能够和马超一战,而且正面战场不会落于下风!
二、关羽容易中箭?
从演义原文来看,关羽确实容易中箭,但问题是,马超出战,并没有使用弓箭啊!马超在拿不下张飞的情况下,虽然也使用了诈败计,准备趁机偷袭张飞,但是马超并没有用弓箭偷袭张飞,而是用的铜锤,铜锤的样子多么大,关羽怎么可能连铜锤都看不到?
关羽之所以经常中箭,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二斤,适合劈砍,但不适合格挡,尤其不适合格挡弓箭这种细小快速的移动目标。二是关羽长期观看春秋,把眼睛搞近视了,没办法看清来袭的弓箭,等到弓箭到了面前,已经来不及防备了!不过铜锤比弓箭大多了,速度慢多了,关羽防备铜锤,问题应该不大!事实上,要想用诈败计击败关羽,只能使用弓箭这些细小快速的武器,否则将很可能被关羽追而斩之,文丑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原文: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当年文丑和关羽对战,三回合后准备跑路,结果他的战马没有赤兔马快,最终被关羽追上,直接从后面一刀秒杀!谁知道当时的文丑,是不是也准备使用诈败计,想和关羽拉开距离,用弓箭攻击关羽呢?要知道,当时文丑击败徐晃和张辽的围攻,靠的就是弓箭!
所以说啊,马超在和关羽对阵的过程中,若准备使用诈败计,用铜锤偷袭关羽,他很可能会因为战马速度没有赤兔马快,最终被关羽从后面一刀斩杀!关羽本身使用长兵器,再加上快 *** 优势,马超想使用诈败计,风险还是非常大的!
结语
总的来说,如果迎战马超的不是张飞,而是关羽,最终的战果很可能会出人意料!在正面对决中,关羽战马超并不会落于下风,两人很可能也会大战两百回合不分胜负!而在背后偷袭的过程中,若马超使用诈败计引诱关羽追击,他的铜锤不仅伤不了关羽,而且马超还有可能因为战马速度不如关羽,被关羽追上从后面一刀解决!令人大跌眼镜!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刘伯温去世前为何送给朱元璋一筐鱼?
刘伯温去世前为何送给朱元璋一筐鱼,以致让朱元璋17年后才明白?
提起刘伯温,我们就会联想到最强智慧化身,在人们印象中,自古最聪明才人有两位:一位就是诸葛亮,另一位就是刘基。诸葛亮精妙隆中对,三分天下老臣心,而刘基神机妙算,帮朱元璋创建大明王朝, *** 绩,刘基可能更胜一筹。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陈友谅大举进攻,企图吞并朱元璋的地盘,当时陈友谅的势力最强,而朱元璋不论军队人数还是舰船数量都不占优势。陈友谅攻克太平后,冲应天袭而来,敌军大兵压境,己方势单力薄,很多人都有逃跑的打算。
有的谋士建议朱元璋投降,有的谋士建议朱元璋逃往钟山,可见锦上添花相对容易,而雪中送炭就难得多。在大家议论纷纷之时,刘基一句话也不说,朱元璋于是单独问刘基,刘基说:
“主降及奔者,可斩也。”
投降和逃跑的人,该斩,这就是刘基的态度,事实证明刘基是对的。
史料记载:
“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
陈友谅太过骄狂,我们应该诱其深入,用伏兵来击败他,这很容易。天道都是支持后来者,只有干掉陈友谅才能成就王业,成败在此一举。朱元璋思考之下,接受了刘基的建议,之后大败陈友谅。
刘基可谓朱元璋霸业的股肱之臣,他几乎参加了所有战事的谋划,对事情走向预测十分准确。朱元璋能想到的刘基同样可以想到,朱元璋预料不到的刘基仍能提前想到。要论建国功勋大小,刘基当仁不让最少位居前三名。
大明建立后,朱元璋大封功臣,六公爵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魏国公邓愈。除了常遇春早先去世,常茂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其他人都是英勇善战的开国名将,公爵封号理所应当。
为何朱元璋没有给刘基封个公爵,而只封了个伯爵?
这就是源自朱元璋的心胸了,朱元璋布衣出身,什么苦都吃过,其内心有着极度的自卑感,很怕别人提起他的出身,所以他没有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气度,而是把可能威胁到他的人全部杀掉。
刘基虽然立下大功,但刘基太过聪慧,对帝王心术尤为了解,是搞阴谋的高手。这让朱元璋十分不安,把一个比自己还聪明的人留在身边,这是朱元璋无法释怀的,为此朱元璋只给刘基一个伯爵,俸禄仅有二百十四石。
史料记载:
“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
刘基跟随朱元璋戎马一生,且聪明绝顶,自知如果继续在朝为官,必定没有什么好下场,于是刘基在洪武四年请辞回家。本想安度晚年的刘基,却因早年得罪过胡惟庸,被胡惟庸陷害,也成了朱元璋的眼中之钉。
史料记载:
“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
为了保护一家老小的安危,刘基主动回到京城谢罪,此时的刘基已经染病在身,就算这样朱元璋仍想除掉刘基。不久,朱元璋命胡惟庸给刘基送药,刘基吃完药后,感觉肚子内有拳头大的硬物,很快就去世了。
有的说是胡惟庸害死了刘基,也有人说是朱元璋暗示胡惟庸这么做的,要说朱元璋对此毫不知情,这是无法令人信服的。当时,朱元璋已经开始滥杀功臣,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更一发不可收拾,无数功臣名将惨死在其脚下。
在刘基死前,曾经嘱咐儿子送一筐鱼给皇帝朱元璋,竹筐里装鱼,再把鱼放到水缸中,另外还有一本书《时务十八策》,就这两样东西,送到了朱元璋面前。
史料记载:
“上知诚意伯薨,涕袍而悲,抚籍而叹,独不知鱼为何意,喟左右宫人:刘基善弄巧谋,影弓昭危,死亦为之,其性如此。”
皇帝知道刘基去世,也是十分“悲痛”,那本书朱元璋并没有多看,而对这筐鱼不太理解。朱元璋就对旁人说:
“刘基这个人喜欢技巧算计,弓影暗示,死都死了,还不消停。”
其实这些鱼原本是活得,但一路运输,加上筐中地方狭小,等到了朱元璋面前,大多数鱼都已经死了。此时是洪武八年,朱元璋不理解刘基要表达的意思,就令人把这些鱼储存起来。
时间匆匆流逝,在十七年后,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发生了一件令朱元璋痛不欲生的事,正是这件事令朱元璋想起来刘基送的鱼。
在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逝,朱标是马皇后的儿子,正正经经的嫡长子,如果不是他病逝,根本不会有朱棣的靖难之役。朱标在太子位上,天下安定,朱元璋的其他儿子也不会闹事,毕竟长子即位天经地义,谁也无权干涉。
一旦朱标去世,太子没有了,这继承人就成了不确定因素,很容易引发争斗,自古皇权争夺极其血腥残忍,根本没有什么亲情可言。这就是刘基这筐鱼的暗示,如果皇室发生内乱,结果不堪设想,要想避免这些,一方面要远封诸王,对藩王严格约束。
另一方面,则是要尽快选定帝国继承人,来安定局势。另外,这筐鱼还有其他含义,朱元璋的严刑酷法是刘基看在眼中的,天下就像这些鱼,在狭小的空间内只能一条条死去。想要国家长盛不衰,下一代 *** 人必须是个温和的统治者。
朱标去世后,理论上就应该由朱棣继位,这合理合法,但朱棣和朱元璋类似,是个权谋老道、擅于统兵的强悍之人,如果朱棣掌权,严刑峻法仍无法缓解,这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一张一弛才是治国之道。
刘基的想法是对的,由于朱元璋的暴虐, *** 人 *** 是个厚道、宽容的君主,只是朱元璋选定了朱允炆并不是个合适的对象。朱允炆宽容有余,但能力不足,这让朱棣钻了漏洞,在靖难之战中得到天下。
世事难料,刘基身怀绝世之才,仍难逃被人陷害致死。朱元璋雄才伟略,也无法预测之后的叔侄相残。冥冥之中,也许有一只大网在 *** 作着所有人的命运,想要挣脱,那是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