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哪里有算命的-到外地旅行你喜欢参拜当地的寺院吗

admin2022-12-13 22:03:4515

无锡哪里有算命的,到外地旅行你喜欢参拜当地的寺院吗?

基本上有寺庙的话我都会去看看。首先说明本人不信鬼神,去寺庙拜访并不烧香,但是我为什么要去寺庙呢?

*** ,寺庙是一种传统文化。不管是佛家也好道家也好,他们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融合,俗话说儒释道是一家吗!特别是一些著名的寺庙,历史悠久,甚至出过有名的大师,传统文化氛围浓厚,而笔者又是特别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有很多寺庙跟历史名人,诗歌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唐朝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比较出名的还有《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歌太多了。

曾经看过余秋雨的散文《庙宇》,描写文化人的寺庙情节,特别是民国奇人李叔同出家的历程,确实被故事感动。有些人是皈依佛教,潜心论道;有些人却是被逼无奈,红尘滚滚,清静难寻,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修心参禅?即使是大诗人王维号称诗佛,也是半官半隐。

第二,寺庙的古建筑值得欣赏。中国的传统建筑艺术在寺庙建筑方面发挥到了极致,大部分寺庙都保存了很多的古建筑,这些建筑非常精美而且和大自然非常融合,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大雄宝殿和悬空寺这些就不说了,就列举一下全国五大名塔,看看你向往不:

1、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碧波万里洱海;

无锡哪里有算命的-到外地旅行你喜欢参拜当地的寺院吗

2、西安市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这一个塔的历史都能写一本书了,西安的标志之一。

3、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有九百多年历史了,世界更高木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其塔”。

4、少林寺塔林,这个就太有名了,少林寺旅游必须要看看啊。

5、嵩岳寺塔,位于登封市西北嵩岳寺内,建于北魏时期,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

第三个原因就俗了,寺庙也是热门旅游打卡地啊。特别是天下名刹,来到一个城市逛逛小吃,进寺庙拍个视频发发朋友圈,都是必须的流程啊!好多寺庙门票还不便宜呢,商业化太严重了,这里咱就不吐槽了,批评的人太多了。爱旅游的朋友们,你们都去过哪些寺庙吗?有什么奇特经历?欢迎评论区留言。

好多寺庙门票还不便宜呢,商业化太严重了,这里咱就不吐槽了,批评的人太多了。爱旅游的朋友们,你们都去过哪些寺庙吗?有什么奇特经历?欢迎评论区留言。

无锡哪里有算命的-到外地旅行你喜欢参拜当地的寺院吗

可以被世人称作先生的女性都有谁?

其实古时先生并不单指男性,有德行有名望的女性,也会被先生,这样称呼并没有贬损之意,反而是对被称呼者的一种敬畏,一种佩服!近代被称为“先生”的女性不在少数,宋庆龄并不是一个特例,写有经典著作《围城》钱钟书先生的老婆――杨绛女士,就是一个经常被称为先生的人!

因此,宋庆龄被称为“先生”并不让人意外,纵观她的一生,有太多让人敬佩仰望的地方。

从起出身来说,宋氏三姐妹简直就是近代民国历史上最闪耀的姐妹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为民国是个风气将开未开的时代,女人涉政,在封建社会往往是名不正言不顺,有牝鸡司晨的味道在里面。

宋庆龄作为中国尽人皆知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矢志不渝,推动了社会进程的发展,是被刻写在建国里程碑上(且排位相当靠前)的人物,尊她一声先生,是敬她人生履历表上这些耀眼的成就。

(冰心先生)

“先生”这个词,在大家的一贯认知里,指的往往是男性。的确,这个词最早的含义就是父兄、长辈。子曾经曰过:“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在这个语境里,“先生”与“弟子”是并列起来的,指的是父兄。(潘玉良先生)

后来,“先生”这个词的外延在不断扩大,年长而有学问的人,诸如私塾老师、知识分子、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男性,都可以叫做“先生”;一些特定的职业,如当大夫的、管账房的、写文章的、看风水的、说书的、相面的,也都能被称为“先生”;到了民国时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女性开始把自己的老公,称为“先生”。

总而言之,这些专指男性的使用方式,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杨绛先生)

民国以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女人逐渐摆脱传统的相夫教子的身份,和男人一样接受 *** 的教育,走向职场。其中有不少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以其智慧和勤勉,在不同的社会领域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一言以蔽之,德高望重。这样的女性也被尊为“先生”,受人爱戴和敬仰。

(叶嘉莹先生)

细数近当代史,能被尊位先生的女性诚然不多,但她们构成了一幅闪亮的星图,照耀着这个时代。如宋庆龄、何香凝、冰心、潘玉良、杨绛、李佩、叶嘉莹等。她们有的已经长眠大地,有的已经风烛残年,惟愿她们的精神有后来者不断传承,也愿有更多能被尊一声先生的女性,以柔弱之躯兼济天下,继续推动时代车轮滚滚而前。

你们都听说过什么野史?

既然说野史,那今天就来说说野史中的“女皇帝”。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我国唯一一位有国号,有年号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上承贞观之治,下继开元盛世,任用贤臣,政绩突出,死后又为自己立下一块“无字碑”,默默叙述着她的伟大功绩,她的一生注定就是千古一女帝,为我们所敬仰。

但是恐怕你有所不知的是,在野史记载中,武则天并不是唯一女帝,在她之前还有两位女性称帝,你可知晓是谁?

其实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历史上 *** 位女皇帝是北魏孝明帝女儿元姑娘。

元姑娘(528—?)北魏孝明帝之女,权后胡太后之孙女。孝明帝登基之时,灵太后胡氏因孝明帝年幼便临朝称制。胡太后掌握权柄后,胡作非为, *** 后宫,致使“朝政舒缓,恩威不立”,引起朝臣不满,侍中元叉、刘腾等人遂将其幽禁于北宫。不料不久胡氏又重新临朝听政,更加肆无忌惮铲除异己,压制孝明帝, *** 关系越来越紧张。

公元528年,孝明帝之妃潘外怜生下一个女儿,是为元姑娘。当时胡太后则对外宣称孝明帝生育一皇子。孝明帝深知其母有害他之心,所以密令尔朱荣前来逼宫,结果因孝明帝的优柔寡断再加上谋事不密为胡太后面首郑俨所得知,遂遭到胡太后鸩杀。“二月二十五日,帝崩于显阳殿,时年十九。(《魏书》)”

孝明帝猝死,胡太后为了继续把持朝政,遂奉不满五十天的孝明帝之“子”元姑娘为皇帝,接受百官朝拜,中国历史上 *** 位女皇帝就此诞生,不过这位女皇帝仅仅一天后又被废,后不知所踪。她虽然没有真正的庙号,谥号,但的的确确曾经当过一天北魏皇帝,所以她的确也是 *** 位女帝。

第二位女皇帝严格意义上只是草头王而已,但也曾建立自己政权,自号为帝,所以也勉强称得上是女帝。

陈硕真(620—653),浙江睦洲青溪人,唐朝浙东农民 *** 军女首领。由于唐太宗后期信奉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对地方多有剥削。唐玄宗继位后,因为浙东地区的富庶,所以仍然是统治者重点剥削的地区。

公元653年,十月初六夜,陈硕真与乡民不堪重负,终于在青溪 *** ,她自称“文佳皇帝”,率领乡民攻占桐庐、睦州等地,并威逼歙州,婺州等,对唐王朝形成严重威胁,一时间名声大噪。

唐王朝派扬州刺史房仁裕前去平叛,经过一个多月的血战,陈硕真与她的义军全军覆没,她也寡不敌众后被俘杀。陈硕真是我国历史上 *** 个自称皇帝的女人,虽然是 *** 军政权,但的确也称过皇帝,要比武则天早三十多年。

在中国这个尊崇男权的古代社会里,不管是陈硕真还是武则天,能站出来鼓足勇气自立为帝,敢叫日月换新天,这就足以证明其伟大。她们的行为,让我们后世都知道,有一种不屈的精神,叫女帝!

你去过哪些寺院?

2010年迎江寺

2010年滦州古城碧霞元君祠

2010年洛阳白马寺

2010年洛阳关林

2010年香山寺

2011年雍和宫

2011年玉田净觉寺

2013年红螺寺

2013年普宁寺

2013年正定大佛寺

2014年贝子庙

2015年洪桐广胜寺

2015年临汾尧庙

2016年唐山龙泉寺

2016年五台山

2017年孔庙

2017年山西大同悬空寺

无锡哪里有算命的-到外地旅行你喜欢参拜当地的寺院吗

2017年山西大同华严寺

2017年西安大慈恩寺

2018年北京云居寺

2019年景忠山御佛寺

2019年景忠山碧霞宫

这披麻是啥讲究?

(原创)丧葬文化由来已经非常久远了,披麻戴孝就是丧彝文化之一。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一种封建陋习,而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一种。直至目前,不仅在农村,即使在城市也是一样讲究,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

上古时候,因为经济水平和科技落后,虽有丝绸,那是富人穿的。普通老百姓穿的衣服大都是用麻织成的布。所以披麻带孝是普通老百姓常穿的衣服,丧服当然是 *** 方便。久而久之,“披麻”便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了。

披麻戴孝的出处众说纷纭。有说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当然这种说法也许是一种猜想罢了。

有说出自古时候,有一个母亲,生下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不孝顺,并且互相远离母亲。母亲到了晚年,将两个儿子叫到面前对他们说:“我死后你们不必安葬,用一床席子裹着尸体,抛向乱岗坟中就行了。但是从现在开始,你们天天看着,那门前大树上有一对喜鹊和一对猫头鹰”就算是尽孝了。

两个儿子一听,喜出望外。想到母亲逝世后,不用花费银子了,天天望着门前那棵大树上两对鸟儿。

眼看着那两对鸟儿,从下蛋、孵蛋到幼鸟长大。小喜鹊长大后,将母亲留在窝里,每天从外面寻食让母亲享受三天,然后再离开。这就是“反哺之恩”的来历。那小猫头鹰长大后不仅不喂食母亲,反而将其食之。

兄弟两被喜鹊报答母亲的孝举深受感动,从此精心地侍候母亲。待母亲逝世后,一个穿着与喜鹊羽毛一样的白色衣服,一个穿着黑色的衣服送葬,表示白色学习喜鹊,黑色是以猫头鹰为戒。从此白色和黑色衣服便成了孝服。

孺家文化在中国古人中是深深地扎根于民间,由于文化人的带头,民间便流行起来。

比较靠谱的是传说是孺家的始祖孔子先生,周游列国传授他的孺家学说。有一天,家里传来消息说 *** 已经病故。孔子急坏了,也不讲究,急忙随手抓了一件 *** 披在身上,并戴上白帽,立马赶回家安葬母亲。所有的宾客见孔子这身打扮,认为这么有学问的人的穿戴一定有道理,是一种很好的纪念方式。从此披麻戴孝流传下来,便成了后人丧葬的礼服。

随着人类的发展,在我们家乡有穿白衣服,头上裹着一条白帕为丧葬礼服的;有腰上缠着一条白帕,头上裹着一条白帕送葬的。到目前,也有手臂上戴着象当年 *** 一样的袖笼,只是袖笼的黑颜色代替了丧葬礼服。

至于丧葬的讲究,那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了。

在我们家乡,老人去逝后,自有专门的所谓支客士根据当地的时俗,安排各项治丧活动。亲人首先是儿女都要穿孝服迎接宾客,并行跪拜礼。这个跪拜礼是不分辈分大小,都要行的。当地有句俗话叫做“孝子头,值狗球”,也就是孝子看到狗都该磕头的意思。

接着就是亲朋好友参灵。参灵前,后人以长子为首,全家按长幼、辈分依次从左到右一字排开,向前来悼念的亲朋好友、左邻在舍行跪拜礼,以示对前来悼念者的感谢。直到悼念结束。

披麻戴孝的主要讲究是从儿女开始至孙辈及以后辈分,家中无论大小都得穿丧服。丧服至少要穿戴三天才能脱去。这就是家乡当地的讲究。

传统的丧事礼仪并不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落后习俗,它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并且是对逝者无尽缅怀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是文明的,它不同于风建迷信活动,又不污染环境,是值得传承的传统文化。

图片来自 *** ,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