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星座运势苏珊-谷歌是如何从车库到世界巅峰的
22年星座运势苏珊,谷歌是如何从车库到世界巅峰的?
谷歌成立于1998年,由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共同创建,被公认为全球更大的搜索引擎公司。一个从车库中走出的互联网巨头公司,一步步是怎么做到的呢!下面将详细讲解。
实际上谷歌起步于1996年,而且最开始,谷歌并不叫谷歌,而只是斯坦福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拉里·佩奇开发的一个搜索项目BackRub。读书期间,他认识了同样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另一名学生谢尔盖·布林。在研究基于万维网的网页链接方式时,二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交流。后来,佩奇开发出了一个 *** ,通过 *** 爬行来找出有哪些网页是可以链接到其他网页的。而且,他坚持认为这些研究和这一 *** ,能够创新出一种前所未见的搜索引擎。佩奇和布林的 *** 间办公室就是他们的宿舍。BackRub这个名字并没有用多久,他们决定使用“googol”,其代表10的100次幂,用于反映他们试图梳理数据的数量。后来,他们对“googol”进行了微调,才才有了我们后来知道的“Google”。
最后在布林的帮助之下,二人又开发出PageRank的算法,这两项技术就为那个时代最为伟大的搜索引擎提供了坚实基础。1996年8月,二人以斯坦福校园 *** 为基础正式推出了自己的搜索引擎。
其中有趣的是,他们 *** 台谷歌服务器的外壳是用乐高玩具拼成的,就布置在斯坦福的校园内。刚开始,谷歌的网站就是google.stanford.edu,后来到了1997年9月15日,才注册使用Google *** 。 然而,谷歌消耗了斯坦福太多带宽,IT部门将其赶出了校园。佩奇和布林将这家创业公司迁往了苏珊•沃西基(SusanWojcicki)家的车库,沃西基后来也加入谷歌。就在将公司搬到车库的同时,佩奇和布林收到了Sun公司创始人安迪•贝托尔斯海姆(AndyBechtolsheim)雪中送炭的10万美元种子投资。有了这笔钱后,谷歌于1998年年9月4日在车库中正式成了公司。下面将一发不可收拾,不断续写他们的辉煌。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2004年8月19日,谷歌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上市公司;2008年9月23日:谷歌正式推出安卓 *** 作 *** ;2010年3月22日,由于诸多原因,谷歌正式退出中国市场。后面几年相继有推出诸多应用。像Google Glass,Chromecast、智能助手等等。
2018年5月29日,《2018年BrandZ全球更具价值品牌100强》发布,Google位列 *** !
比尔盖茨离婚两人平分8000多亿财产?
亚马逊前世界首富离婚造成的影响!
我记得亚马逊老总离婚的时候身价1369亿美元,虽然跟比尔盖茨8000多亿有些差距,但是影响力应该类似。
2018年10月3日,贝索斯还以净值1600亿美元的身价取代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问鼎榜首。19年1月9日亚马逊CEO在推特发表声明,宣告自己25年婚姻破裂,与麦肯锡和平离婚分手。在当时轰动一时,史上最贵离婚案诞生。离婚消息一出,网友纷纷关注的是,世界首富易主了,麦肯锡离婚后身价有望瞬间超过麻花等,成为全球女首富云云。毕竟作为当年的世界首富,身家约为1370亿美元,如果按照他所在的华盛顿惯例,离婚分一半,那么麦肯锡有可能分到至少660亿美元。而那时候马化腾个人身家约为324亿美元,也就是说麦肯锡离婚后身家一瞬间超过马化腾,成为全球女首富!
当时这条离婚消息瞬间引爆资本市场!
亚马逊股票在消息传出后10分钟内急跌22美元,不过随后很快稳定住了,进入震荡模式,多次回正,当天小跌0.33%。
感觉当天的股票跟病人的心电图一样!那么比尔盖茨的8000多亿财产,比尔肯定也会想着避税,有传当天,比尔盖茨将价值18亿美元的股票转给梅琳达。包括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价值超过15亿美元的股票和美国更大的汽车经销商全美汽车租赁价值超过3亿美元的股票。我也觉得这份离婚财产分割有关系,在向华盛顿提交的离婚申请显示,两人没有签署离婚协议,那么也不用平分1300亿美元的财产了。可是根据华盛顿的法律,法院可能支持夫妻中的其中一方,将共同拥有财产中比较大的一方判给对方。
比尔盖茨全家照那么大年纪了,还有勇气追求新生活,不过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富可敌国了,我觉得早已经不在意财产分配了。所以也不会对国家造成什么影响!又不会转移资产,成立的基金会早已经撸干财产了。
这里我们看一下其他几位美国富豪离婚后的财产分配吧1.巴菲特
巴菲特很早就与妻子苏珊分居了,巴菲特的第二任老婆是在苏珊28年死后才结婚的。所以巴菲特离婚是将前期熬死,也就没有财产分割了。
2.马斯克
大家都知道马斯克的妻子是一位中国人,马斯克也经历过两段婚姻,因为前一次结婚签订过婚前协议,所以离婚后只分了200万美元和一辆特斯拉汽车。
3贝佐斯
亚马逊CEO贝佐斯在2019年也离婚了,根据婚前协议,他前期分了亚马逊4%的股票,约为2619亿人民币。
比尔盖茨和前期合影如何看待山东青岛15岁女孩弑母?
又是一起人间惨剧!
15岁,花季少女,却亲手杀害了含辛茹苦的妈妈,也碾碎了自己的人生。
这不能不让我们联想起轰动一时的“北大学生弑母案”,联系两起案件,有很多共同点,让人深思、警醒:
相似点1、
妈妈:单身、出色、与孩子相依为命
据悉,张杨律师非常出色,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和事务所优秀律师,离婚多年,一直单身,自己拉扯女儿;
“北大学生弑母案”中,妈妈谢天琴是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在学生和老师印象中,谢老师“正直”、“刚正不阿”、“为人很好”,几乎没有仇人,谢的丈夫吴志坚2010年肝癌病逝,她和儿子相依为命。
两起案件,母亲都是单身,都要强、 *** 、出色,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不只事业成功,做为妈妈也可圈可点,没有丈夫的依靠,独自抚养孩子,为了孩子,没有自己的人生,孩子是她们的全部,是生活的支点。
相似点2、
孩子:优秀、冷血
妈妈默默付出,孩子理应感恩知足,但是,两起案件中,孩子一个比一个优秀,一个比一个冷血:
15岁女儿勒死律师母亲一案中,女儿毕业于青岛超银中学毕业,搜索了一下,这家学校的管理严格,对学生要求高,女儿能在这家学校上学,想必也很优秀。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孩子,害起妈妈处心积虑、冷酷无情:
骗妈妈说要为其 *** ,待妈妈躺下后,拿出绳子把她勒死了,把尸体装进行李箱,与遗体待了两天一夜。15岁的女孩子,作起案来,像个十恶不赦的惯犯;
“北大学生弑母案”中,北大高材生吴谢宇更是学业出众,一路学霸、“别人家孩子”,他的作案手法令人发指:
把母亲 *** 后,封了住处,将母亲尸体用塑料布层层包裹,放入了活性炭吸臭,房间装满摄像头和一个红外线报警器,还以母亲名义贷款.....
讽刺的是,高智商的他,作案手法也很有“知识含量”。
妈妈含辛茹苦独自抚养儿女,孩子本应感恩,不说有多孝顺,起码不该做出 *** 妈妈这样毫无人性的悖逆之事。
悲剧让我们反思,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妈妈发自内心的理解、支持和关怀。 认为,单亲妈妈要学会放手,不要越界,警惕如下问题:
1.与孩子的分离不能
从心理角度来说:养孩子的过程,是母亲逐渐退出的过程。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为了在一起,而只有父母和子女的爱,是为了分离。
单亲妈妈,作为 *** 抚养者,一人分饰父母两个角色,孩子身上倾注了太多的感情,承载了太多的付出,和孩子分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一方面孩子在长大,需要 *** 、脱离妈 *** 约束,独自翱翔,另一方面,如果妈 *** 自我边界不清,容易还 *** 控孩子的人生,无法彻底剥离,用悲情、辛苦来绑架孩子:“我多么多么累、为你我付出多少多少”.....
持续被悲情感动的孩子,会处于压抑状态,自己的人生被强行挤占,没有了自我,而这个人又是从小到大相依为命的妈妈,孩子愤怒、委屈却又无法表达,这种情绪压抑时间长了,在某个时间点被触发,就会不可收拾,导致悲剧发生。
2.用跟孩子的关系,替代其他关系
两起案例中,两个妈妈都是单身多年,没再婚,也没什么爱好,孩子成了她们的全部。
表面看,妈妈对孩子很负责,中断了跟他人的友谊、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全心全意照顾孩子,但在潜意识中,也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极大地妨碍孩子的成长空间,让孩子无法真正做自己,妨碍其社会化。
3.对孩子高期待、高要求
单身、要强的妈妈,自己工作出色,事业成功,更希望自己付出了很多的孩子超过自己,更好、更优秀,不枉费自己的辛苦付出,让孩子满足自己的期望。这样的高期待、高要求,会让孩子处于两难境地:
满足妈妈,就丧失了自我;
不满足妈妈,达不到妈 *** 要求,会让妈妈伤心。
于是,孩子的内心失衡,产生强烈的内疚,攻击他人或自我。
两起案件中,两个孩子的残忍弑母,可见,对妈 *** 痛恨之深,怨气之大。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样的情绪不是一两天的,是一直以来情绪累积的结果,在长期的心理负荷达到极限下,产生了疯狂的报复。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亲子心理师徐婧英,育儿干货你躺赢
中国有哪些著名演说家?
1、苏珊·布朗奈尔·安东尼
苏珊·布朗奈尔·安东尼(Susan Brownnell Anthony,1820-1906),美国民权运动与女权运动的著名领袖,她在19世纪美国废奴运动与妇女选举权运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2、富兰克林·罗斯福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史称“小罗斯福”,是美国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超过两届的总统、美国迄今为止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罗斯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阵营的重要 *** 之一。
3、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列宁(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
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婚姻变幸福?
之前看韩国的综艺节目,演员秋瓷炫和她的中国丈夫于晓光举办的婚礼盛大而隆重,大家都为他们的幸福而高兴,不过我发现新娘秋瓷炫的父母并没有出席婚礼,后来通过了解才知道,原来这位美丽坚强的姐姐有一个非常可怕的原生家庭,我们一起来看看秋瓷炫参加中国的节目时亲口说的话。
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温暖的。
就是在这样妈妈不亲,爸爸不爱,奶奶嫌弃的环境中,秋瓷炫长大了。没有人给她交学费上大学,她就自己打工攒钱,初到中国开创事业语言不通,她就努力学习中文到交流无障碍,没有家人的关心,她就自己照顾好自己,直到遇见了丈夫于晓光和把她当作女儿的公公婆婆,这位内心坚定而坚强的姐姐,用自己的力量在中国寻找到新的幸福。
糟糕的原生家庭对人的伤害是巨大的,特别是童年时期的阴影,它可能会影响我们一辈子,然而它的影响又是可以被修改的,就像秋瓷炫一样,幼年时期的坎坷经历并没有把她打倒,反而让她变得越来越强大。
如何从我们的童年经历中寻找到解决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又如何从这影响的背后寻找到解决问题的 *** ,一本《原生家庭生存指南》推荐给大家。
一. 父母制造了他们以为的“我们”
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是由父母塑造出来的。
因为他们总是按照他们以为的“我们”来对待我们。
我们的出生时间,性别,出生次序,与兄弟姐妹间的年龄差距等因素,决定了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而这些方式带来的影响,最终变成了我们性格的一部分。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时间和性别,父母却可以决定我们的性格,所谓的家庭舞台,就此拉开序幕。
常常听到一句老话叫“一碗水端平”,其实在父母对待子女的问题上,永远也不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是不可能一样的。
每一个孩子出生的顺序、性别和时间不一样,他们所经历的婚姻阶段不一样,心态不一样,对待每一个孩子的态度怎么可能都一样呢?
韩剧《请回答1988》中,主角德善是三姐弟中的老二,上边有一个姐姐,下边有一个弟弟,父母对待他们的态度和方式,正好印证了我们刚刚谈到的这一点。
在剧中,姐姐是家里的 *** 个孩子,又是首尔大学的学霸,自然是父母眼中的宝贝,而弟弟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不管学习好不好,都是父母关注的焦点,我们的女主德善处在第二个孩子的位置,既没有特别的天赋,学习也不好,她的要求经常被父母忽略,就连家中出现意外事故的时候,父母都是更先救出了姐姐和弟弟,把她遗忘在了屋里,直到最后才想起来。
除了排行和性别的区别对待,还有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很多父母不自觉地认为,女孩擅长文科,男孩擅长理科,一旦父母有了这样的想法,那么他们的判断将会在现实中影响孩子在这些科目的表现。
性别和出生次序的各种排列组合,造就了我们在家庭舞台中的角色,打造了父母眼中的“我们”,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和认知感受到的那个“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是真正的我们,并且和我们的自我认知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父母能够对孩子尽可能做到无差别对待,不论是次序还是性别,那么将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也许那个被戴上了刻板印象的我们,可以变得更好。
二. 0-6岁的关键成长期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过,“从来没有婴儿这回事”(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baby),意思是如果没有婴儿的照顾者每天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婴儿,那就没有婴儿这回事,可见照顾者对婴儿的成长影响有多大。
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一书中,作者奥利弗·詹姆斯向我们介绍了0-6岁的几个关键期,那么我们分别来看看都是哪几个阶段。
0-6个月自体感的形成在刚出生的六个月内,是婴儿自体感的形成期,如果被共情能力强的母亲或照顾者照看的话,会建立起正常的自体感。
所谓共情能力,是一种对情感的响应和感知,特别是对婴儿来说,这种响应和感知,会让他们产生安全感和对自体的确定。
让我们想象一下,现在的自己就是个毫无行动能力的婴儿,当我们在黑暗中因为各种原因大哭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温柔地响应我们的需求,是不是会让我们感到一种有回应的满足感呢?反过来,如果哭到嗓子都哑了也没有人来看我们一下,这种无人理会的恐惧将对我们的自体感产生相当大的 *** 。
当婴儿一直都得不到满足和及时的回应时,大脑中的皮质醇水平会一直处于高位,也就是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这种状态会极大的降低孩子的自体感。在慢慢的成长过程中,自体感弱的人性格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控制狂,焦虑,不信任人,暴躁,走极端等情况。举个例子,暴饮暴食的人,很可能就是由于在婴儿时期饿了却没有被及时喂奶导致自体感弱而造成的。
2. 0-3岁关系模式的形成
有没有想过我们和爱人间的亲密模式都是小时候就形成的?
是的,就在三岁以前,就在你最需要被人照顾的这个阶段。
你被谁关爱,你被如何对待,这些决定了你未来的亲密关系模式。
总的来讲,这种亲密模式有四种类型,分别是回避型、缠人型、混乱型和安全型。
回避型、缠人型和混乱型这三种属于不正常的依恋模式,形成原因是在三岁以前孩子被抚养者进行了过度否定,过度溺爱以及粗暴 *** ,所以才导致成年以后在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
家庭的稳定,敏感且具有共情能力的父母,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安全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3. 3-6岁良心的养成
什么是良心?
良心是关于对错的一套信念,它通过内疚和羞耻来管制本我。奥利弗·詹姆斯把良心分为惩罚性的,脆弱的和善良的三种类型。
惩罚性的良心:墨守成规,遵守规则,对不检点的言行深恶痛绝;
脆弱的良心:叛逆,具有攻击性,不服从管教,反感规则和秩序;
善良的良心:与人相处友好,懂得拒绝,对规则不盲从,也不排斥;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人在所有方面都是同一个良心,只是在很多方面更倾向于某一种良心的类型。
我们之所以会养成不同类型的良心,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我们在六岁前被父母以何种方式对待和管教,他们是强制专横,漠不关心,还是温和耐心,都会决定着我们的良心类型,从而影响我们的性格。
三. 改写我们的人生剧本
我们看透了父母对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也明白了今天的自我是因何如此,现在剧本被曝光了,到了重新改写的时刻了,只是我们需要一些小小的 *** ,来重写我们的生活。
内省与 ***内省不是让我们坐在那里一段一段地重复回忆过去的事,而是让我们跳出自我,以上帝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过去,去想一想眼下的行为是如何受过去的经历所影响,然后通过改变让那些影响停止和不再扩大,这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内省。
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自省 *** ,不过,如果在原生家庭中遭遇了巨大的创伤,还是要及时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
2. 艺术的抚慰
很多画家、音乐家都在自己的幼年时期经历了比较大的家庭变故,这些变故使得他们更加投入到对艺术的追寻当中,我们前边提到的秋瓷炫就属于这样的例子,她是演员,靠演戏吃饭,她也是一个原生家庭受害者,在戏剧创作中治愈自己。
对于普通人说来,我们可以多去听听音乐会,多看看画展和电影,学习画画或者一门乐器,都是很好的艺术体验,这些活动可以让我们对情感和生活有更多的理解和体会。
3. 文学的力量
责备父母对现在的我们来说,不会对我们的变好带来什么作用,那只会加深他们的行为对我们的影响。我们需要做的是尽量让自己从情感的枷锁中走出来,不要让那些糟糕的经历再让我们痛苦。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经历来写一个故事,一个虚构而又真实的故事,让我们以第三人的角度来看看隐藏在这个故事背后的真相,看一看我们在家庭中的剧本,自体感,依恋模式,良心,都是怎样被一一塑造出来的,也许在完成这个故事后,你会与曾经的自己和解,也知道接下来该如何改变了。
我们了解这些伤痛和影响的原因,是为了剖析自我,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因为原生家庭创造了我们,我们也终将创造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