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 看离异-四大名臣张之洞为何不娶妻却要一直纳妾呢

admin2022-12-12 20:24:1916

紫薇斗数 看离异,四大名臣张之洞为何不娶妻却要一直纳妾呢?

这个问题,首先问得是有问题的。其一,张之洞是“四大名臣之一”,而非“四大名臣”;“四大名臣”还包括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其二,张之洞“不娶妻”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他在前半生娶了三任妻子,并非“不娶妻”;只是在三任妻子死后,后半辈子没有再娶正妻,娶的小妾也没有扶正。

这个问题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为何娶了三任妻子之后不再续娶,而只是纳妾?

对此,我的答案是:1.张之洞有心结。这个心结,有两方面的原因: *** 个原因,就是他的 *** 任妻子,是他踢死的,并非像有说法说是病死的,他为此歉疚多年。

第二个原因,踢死 *** 任妻子之后,续娶的两任妻子命都不长。三任妻子,都不能陪他善终,古人向来讲究命相之说,他命里“克妇”的迷信,或是他后半辈子“不娶妻只娶妾”的原因之一。

2.不再续娶的第二个原因,大概就像传说中说的那样,他有“一品夫人赵文昌(是个男人)”,有男人代替了“夫人”的角色,似乎没有再娶的必要。当然,这只是解读的一个视角。

下面详细说一下其中的情况:

1. 张之洞一怒踢死温柔贤惠的 *** 任夫人

张之洞道德文章,彪炳当世,但其也有一件踢死妻子的“累德”之事

之前读过郑逸梅的文章,说张之洞道德文章,彪炳当世,卒后谥文襄公。似其为人,一向没有可以指责的地方,但其实他有一件“累德”之事,即踢毙其夫人之事,他为此一直很后悔。

他踢死的这位妻子,就是石氏。石氏是贵州都匀知府石煦的女儿。此女温柔贤惠,其身上不仅有着其母亲朱氏的优良品质,还继承了朱氏的琴艺。婚后,夫妻俩一起弹琴、唱歌,感情一向很好。他们一起走过了11年的风风雨雨,但在同治四年(1865年)5月,石氏忽然“病故”。

石氏怎么就突然“病故”了呢?对外宣称是“病故”,其实是有内情的。这种内情,从张之洞的家书里即可以看到。

原来,在这年的某天晚上,两人因为孩子的事儿,突然起了争执。张之洞一时愤怒,就一脚把自己的夫人踢倒在地。踢倒之后,他赶紧将之扶起来,但夫人已经人事不省,鼻子中流血不止。等到请来医生诊治,已经救不过来了。

到了第二天就死掉了。他只好买了棺材装殓好,将妻子的遗体运送回老家。

2. 踢死妻子时,他正春风得意

张之洞年轻时,可谓意气风发,踢死 *** 任妻子,就在他春风得意之时。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背景,也就是张之洞踢死石氏之时张之洞的个人境况。

张之洞原籍直隶南皮(今河北),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他天资聪颖,学业很好。四岁时即开蒙入学,八岁便读完了四书五经。十岁时,其父张锳便将其所写的诗结集送人。

道光29年(1849年),年仅12岁的张之洞从贵州出发,回到原籍直隶准备参加童子试。第二年,便考中了秀才。两年后,又考中乡试 *** 名举人。这时张之洞才15岁,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仅其名字汇集到新中举人的题名录,《顺天闱墨》也将其答卷收入其中,成为文士学习的榜样。

1855年,18岁的张之洞与石氏结了婚;几年后,有了 *** 个儿子。

同治二年春(1863年),他又到北京参加会试,殿试时因策论写得洋洋洒洒,收不住笔,只得写到试卷背面,超出了科举考试的固定程式,被贬到第三名。后因两宫阅卷时得到西太后赏识,遂改为一甲第三,并被赐“进士及第”;在随后的朝考中,又列为一等第二名,授予翰林院编修;两年后,是会试之年,翰林院散馆考试策论,张之洞一举夺魁。

消息传到家中,全家欢喜异常。张之洞父亲张锳担心其在外受苦,多次写信让他把媳妇和儿子接到京城。而张之洞次次均以让媳妇“照顾父母”为由婉拒了。最后实在招架不住父母的坚持,才让妻子石氏在佣人的陪同下来到了京城。

那时候京城的房价和现在一样,都高得吓人。张之洞的俸禄每月只有50两银子,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为了省钱,他只好借助在同乡好友的两间后屋中。

到了6月13日,张之洞参加了吏部举行的督学考试,其成绩名列前茅,被朝廷任命为河南督学。这为其日后升官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但高兴之余,他也有担忧:朝廷要求他下月初二去河南赴任,但夫人带着儿子刚从老家过来,人生地不熟的,带他们去河南也不方便。他便给父亲写信,要把妻子、儿子再送回老家;但信件刚寄出去没几天,就发生了妻子被踢死这件事儿。

3. 怕老丈哥兴师问罪,一年多不敢回家

张之洞官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也有气短之时,比如怕老丈哥兴师问罪这件事。

踢死了妻子,人家娘家人肯定不答应。张之洞害怕呀,就赶紧给父亲张锳写信,把上面踢死妻子的经过报告了一番。他自己不敢把踢死妻子的消息转告给老丈人家,只得在信中让父亲代为转告。

他也知道,老丈哥子祥得到消息后肯定不会放过他,就要父亲“受累”给摆平。为了让父亲“受累”,他的信写得可怜巴巴的。说孩儿的不孝之罪,如拔下来的头发一样数不清。书读了二十多年,老婆娶了,孩子也生了,还这么无礼无义,还处处连累到父亲,实在是深为惶恐害怕。

他的害怕不无缘由,因为老丈哥子祥得知妹妹被踢死后,果然扬言要提起诉讼。如果真要诉讼,春风得意的他,可就真完了。

惊恐之下,他又赶紧给父亲写信,陈述其利害:“子祥内兄认为孩儿不应当将妻子踢死,扬言要提起诉讼……此事不兴诉讼则已,如果兴讼,与儿前程殊多窒碍,即堂上官以儿为情有可原,百方回护,然至少亦必免去官职。二十载辛勤废于一旦,殊深痛悼。”

接着,他还祈求父亲务必向老丈哥求情。“子祥内兄处,务恳大人善言设法,免得讼兴。子祥人尚忠厚,且为大人门生,在大人面上,或可不为己甚。”

他可能觉得只让父亲求情不太保险,又请求好友文英出面说项。因为文英和自己的老丈哥是国子监里多年的兄弟,能说进去话。

或许碍于情面,张之洞的老丈哥最终打消了对张之洞的诉讼,只是要求葬礼办得丰厚隆重些。张之洞的父亲张锳答应了,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然而,对于张之洞来说,还是心有余悸,一年多不敢回家。按照郑逸梅的说法,是“盖甚愧对子祥也”。然而,据我的理解,踢死妻子后,他在给父亲的信件中处处提到担心自己的前途,由此可以推测,一年多不敢回家,除了无颜面对老丈哥外,恐怕还有怕 *** 老丈哥再兴诉讼,能躲一时是一时吧。

4. “歉疚万分”,“展缓 ”数年方才续娶,但依旧时时怀念前妇

踢死妻子的事儿,由父亲出面摆平了,张之洞可以安心去河南赴任了。但静夜扪心自问,他还是有点惭愧不已的。毕竟,活生生的人,还是跟自己相亲相爱的人,就那么一脚给踢没了,给自己的内心都不好交代。

因而,他在给父亲的信件中,屡屡提及自己的忏悔之心。其中一封说:大人来信,每每以儿年少气盛,告诫儿子要心平气和,处事忍耐。谆谆教诲,没有一封信不提到,但儿子竟然不能体察到父亲的苦心,终于惹下祸端。子祥内兄虽然看在大人的面子上,不予深究,但儿子的心目中,还是歉疚万分。

另一封信则写道:儿子平时间伉俪情深,此次实在是一时失足,并没有别的意思。惹祸之后,自己也追悔莫及。如果不是父亲您出面,即便把我杀了赔罪也心甘情愿。这话可以问问在京城的前辈们,看看详细情况是不是这样。

后来,他父亲张锳又给他定了一门亲事,以备续娶。“南皮(张之洞号)犹以为于心未安,谓此虽于例无禁,于理无伤,而于情则似乎难言,乃展缓三年后,始成嘉礼。且时时怀念前妇,久未释怀云。”

5. 续娶两任夫人,都只过了两年或三年就病逝了

张之洞与家人合照,官场得意,但夫人们的生命不能像他做官那样长久

郑逸梅说张之洞“展缓三年后”才娶了第二人夫人,这个说法不太准确。他娶第二人夫人是在同治九年(1870)年夏天,应是在石氏死后第5年。

这任夫人,是湖北按察使唐树义的女儿唐氏。可惜好景不长,这段婚姻只持续了两年多,唐氏就病故了,只给他留下一个一岁半的儿子。

光绪二年(1876)冬,也就是唐氏病故四年之后,张之洞从四川学政任期结束回京时,带回了他的第三任夫人——好友王懿荣的妹妹、四川龙安知府王祖源的女儿王氏。

这个王氏,知书达礼,温婉贤淑,才华出众,她虽不会抚琴,但她会画画,而且画技很高。六年前,张之洞在湖北任职回京时,与王懿荣成了邻居和好友。那时候,王氏就住在哥哥家,张之洞很喜欢这个领家小妹。但碍于当时他刚娶了唐氏,没敢多加造次。

光绪二年(1876年)初,张之洞到四川龙安府主持府考,在王祖源府上又见到了四年未见的王氏。他原本以为王氏早已嫁做人妇,没想到这个“领家小妹”心高气傲,没碰到合适的就一直没嫁。这让光棍了四年的张之洞大为心动,就顺势向王氏表达了爱慕之情。这事儿好友王懿荣也很热心,在他的撮合下,当年8月,两人就在成都举行了婚礼。

王氏是个贤内助,给予了张之洞很大的支持,又有绘画的才干,两口俩你作诗来她画画,日子过得情趣盎然。

可惜老天不给力,王氏跟张之洞相亲相爱了三年,就一病呜呼了,只给他留下了一个女儿张仁准。

6. 三任妻子都早逝,是不是他命里“克妻”?

张之洞命里“克妻”吗?

此后,张之洞的后半辈子就没有再续娶。他虽然娶了李氏、秦氏等作为侧室,但都没有把他们扶正。这或就是人们一直说的他一直“不娶妻只纳妾”的 原因吧。

综合考量,张之洞前半辈子所娶的三位妻子,有两位是感情一向很好的。其中 *** 任妻子跟了他11年,第三任妻子跟了他3年,加上第二任只跟了他两年,命都不长久。特别是他的 *** 任妻子,还是他自己亲自踢死的,他为此还一直内疚。

三任妻子跟着他都没得到善终,这在张之洞的内心,肯定会有不安。我们都知道,古人很相信命相,张之洞的命相如何呢?

紫薇斗数 看离异-四大名臣张之洞为何不娶妻却要一直纳妾呢

看网上有给张之洞的命盘进行了紫薇斗数分析,称其夫妻宫被紫薇破军,这表示其刑克妻子,且刑克较重,但这种刑克只对正妻刑克较重,对侍妾影响不大。因而他的三任妻子都英年早逝,而小妾们没事。

这当然是迷信的说法,而且附会的成分可能比较大。但张之洞当时有没有这样算过,并没有确凿的记载。但按照古人对名相的迷信,这种可能是存在的。不然,他后半辈子一个正妻也不娶,这是很难解释的。

7. “一品夫人赵文昌”的传说,是不是“不娶妻”的另一原因?

“一品夫人赵文昌”之类的传闻,或许在当时官场并不算什么。

此外,可能还有另一个因素,那就是张之洞与一个男人传过“绯闻”。此人是其首席幕僚赵文昌。据说当时武昌有“湖广总督张之洞,一品夫人赵文昌”的说法。

张之洞处理公务,常常随手丢弃文件,所以书房经常弄得杂乱无章。但赵文昌记性很好,所以往往张之洞找什么东西他都能帮助找到,张之洞在很多方面都离不开他。

后来因为政治原因,赵文昌不得不被他罢黜,但两人并没有断绝联系。赵文昌在上海经常为张之洞收集信息,还把他家当做湖北派遣留学生的中转站。因而也就有了“一品夫人赵文昌”的说法。

那个时代,同性风气很浓,官场士大夫阶层爱好男色的故事在明清笔记小说中很常见。张之洞和赵文昌是不是有这层关系,也不好说。这权当解读张之洞晚年“不娶妻”的另一个视角吧。

所有的缺点已经不符合你的择偶标准?

2017年2月,公司组织学习,我喜欢坐前排,因为视力不好,旁边是他,加了微信,从未深聊。回去途中本来是前后排,他让我和他坐一排,一路上和他聊天,当时想,他的老婆可真幸福。

2017年3月,公司旅游,他团队只有他一人,我团队我三个人,另外两个女生走在一起,我落单了,便和他组队。几天的旅游下来,一点都不孤单,很开心。

2017年四月,公司旅游,我和他不约而同又走到一起,这一次,我们都有朋友。只是,我们都喜欢走在最前面,身体素质都还不错。

后来,得知他离异多年,我和他走到一起,我发现他并不愿意投入太多感情,我也心灰意冷。便不愿意再联系。

紫薇斗数 看离异-四大名臣张之洞为何不娶妻却要一直纳妾呢

2018年,他联系我,但是我一个人在到处旅游。回来还是联系了,2018年七月,我接触了命理八字,我开始学习,但是一直不得要领。

2019年,和他走到一起,我同时自学了紫微斗数,同时学的很好,发现了他的很多问题,我却没办法再离开他,因为深爱。有时候我想,如果我最开始接触的是紫微斗数,我一定不会爱上他,我会远离他。哪怕我知道他种种问题,我还是沉迷在他的温柔攻势下,还是愿意为他做各种事情。

但是我也知道,他是一个会让我变得更好的人,除了有些方面我特别受伤,一度想离开。可是他会督促我看书,会教我赚钱,会告诉我各种技能,会教我分辨我不能分辨的东西,从不吝啬给我花钱,虽然我从不主动找他要钱…

我想,我能享受他带给我的好,我也必须接受他的不足,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有些可能已经触碰到了你心里的逆鳞,但是,生活是向前的。我明知他有很多问题,虽然是从命理上得知的,但是很多也得到了证实。

现在,我不再给我和他算命,不去预测,不去研究其中种种,跟着自己的心走。爱,便要有所取舍。

寡宿通俗理解什么意思?

带寡宿的意思有以下几种:

1女性会 *** 他乡,例如到外省做 *** *** ;

2. 结婚后,夫妻分隔二地,例如一方在外地工作;

3. 结婚多年后,大家因某些原因而分房睡;

4. 婚后丧父、离婚、同居分手而自己不再结婚;

5. 终生不嫁,例如自梳女;

6. 献身宗教,例如尼姑、修女;

7. 与丧门星、吊客星并见,是克父母的命格,一生常逢重丧,祸患重逢;

8. 常常感到孤独,没有知心朋友及一人睡眠。

有哪一瞬间你想跟男朋友分手?

相信你问出了这个问题,就是表示已经有了这个想要分手的瞬间。或者,已经有了很多个这样的瞬间,你想要和男朋友分手。

但是最终,你还是犹豫,不确定是否要这样做。那么。我就直接回答你,

实际上。两个再恩爱甜蜜的人在一起,也会时不时的有这种想要跟男朋友分手的瞬间呢。

这种瞬间,可能来自于生活,可能来自于回忆。就我自身的经历来说吧,都有很多个。不枚胜举。

比如。我们一起去一家慕名已久的餐厅吃饭,好不容易在周末订到的位置。难得的两人开心时间。结果,从坐到位置的那一刻起,他全程眼睛就没有离开过手机,一个劲的在玩手游。点什么菜,喝什么饮料,甚至什么优惠他全部都是你说了算,随便之类的话。即便饭菜上桌,他都全程没有抬眼看过我。一只手拿筷子,一只手还在游戏中。那一刻,妆容精致的我觉得自己还不如一个手机。一瞬间,火从中来,就想跟男朋友分手。让他和手机,和游戏谈恋爱吃饭去吧。

又比如,我平时喜欢逛街购物买些小零食屯着慢慢慢吃。男朋友多数时候都和我一起。他自己说愿意和我一起逛,但是很多时候,还没开始他就喊累,一走到电动游戏室就精神倍增。玩几个小时都不带累的。我喜欢货比三家,慢慢挑选。男友就是一脸嫌弃,认为我这是矫情,是事多。但是他自己,为游戏的某个团赛,或者某个装备。照样不是精心对比,仔细挑选。啧啧,还好意思说我。这时候,我也有想分手的冲动。

但是最后。我们都没有分手,依然感情很好。至于为什么,有以下几点。

*** :我认为谈恋爱不要太计较,互相宽容,互相理解才是长久之道。

比如上面的吃饭事件,当时我就火冒三丈,吃饭完就走人。也不理他。他后面追了上来,跟我解释是很重要的一个升级赛。他不想错过,但是呢,他又想和我在一起,就难免兼顾不了。最后,以他背我回家惩罚了他。要知道我可是一百多斤,累出他一身汗。但是我也气消了。毕竟,男友业余是游戏代练。算是半个工作,他平时的收入都是我保管的呢。

第二:如果是性格爱好问题,那么要多沟通。互相促进,互相磨合。

比如上面的逛街事件。我知道男生都不爱逛街。于是后面我都是自己逛,自己买。买好了再叫他来帮忙提,省得老在我面前叽叽喳喳。关于游戏装备什么的,我也不懂,也不干涉。全是他自己弄,有时候他兴致来了跟我分享,我也一头雾水。但是这样挺好,他有他的爱好,我有我的。虽然不一样,但是各有乐趣。有时候,我玩玩王者什么的,总是输,他还鼓励我,说新手青铜都这样。免不了又大佬带带我。

第三:如果涉及到原则问题,那么如果不能改变或者磨合。就分手吧,早分早好,各自安好。

如果是双方都不能调和的矛盾。比如劈腿或者多重暧昧关系什么的,我认为你就不要继续忍让了,干干脆脆的说出来。能继续就继续,不能就不要纠结了。大家分手就是,伤心归伤心,生活日子还得继续不是吗。

好的,以上就是我的看法。都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祝福天下所有男女都有甜甜的恋爱。

什么是玄学?

往年雷雨时,大家总会调侃“到底是哪位道友在渡劫?”上流君一向以为是玩梗说说而已,没成想,今年的这一张气象雷达图,竟被解读成了一部中国道长与日本阴阳师斗法的修真仙侠大作。

这么规整的圆圈雨带确实不太常见,但被说成是斗法,是不是有点过于离谱了?

事实上,上网久了,真的会让人有退网的冲动。无他,有些事情的走向,实在令人迷惑,关键是还有一堆不明真相的人信了。

前有八角井镇魂,后有大圆圈雨带斗法。

尽管有气象人在微博上科普呼吁,还是抵不住鬼神说在民间的深入人心。

所谓的道士懂哥们趁机声称这不是普通的气候变化,而是有不世高人出山,他们正在与小……日子过得不错的阴阳师斗法。

点进某短视频平台评论区,居然有大量网友在一本正经地请教道长。

他们没有一个人是在戏谑,而是在认真地完善斗法的每个细节。

在他们眼里,郑州暴雨前天空变成绿色并不是因为光的折射,而是道士念咒后请来了诸天 *** 。

暴雨蓄势时的闪电惊雷哪里是大气摩擦,那也不是雷公在摇旗,电母在呐喊,而是护佑中华的道长们正在集体发功。

甚至有人说,是不是全国都在打雷。稍微多看几分钟天气预报,都说不出这话来。

如果有人不信,懂哥们还会要求他们看一下卫星云图,看看异常气象是不是在河南这块中华腹地形成一块圆形的八卦。

“正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有我道教瑰宝八卦阵护住中华气脉,尔等奸小阴阳师再折腾也折腾不出什么幺蛾子来。”

每个不同的气象都成了阵法的证据。

一点点蛛丝马迹,都被解释成了道长们在努力。

坐车看到一车道士,是人家在集体出任务;发消息给道长没回,那是道长在忙着施法,可别给人添乱。

而彩虹、闪电、晚霞更是成为了大战告捷的重要佐证。这种拨开浓云后的美景,不正是道友们施展一身修为赶走宵小吗?

雨后的云更是被网友称作祥瑞,因为在他们眼中,那些不是云,而是麒麟露蹄、神龙扫尾、凤凰展翅……

可以说,一旦点开了评论区,就再也出不来了,只差转身找个山去修行了。

但凡提到引雷唤电、 *** 纵气象之类的法术,朋友们大多会 *** 时间联想起道士。

这次被提及多次的神霄派中的“神霄”二字,出自《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在这本经书里,上天有九霄、九重之说,而神霄则是其中更高一重,指的便是道教神仙居住的更高仙境,神霄道士用这个名号,便是看中了其高远尊贵的意思。

神霄派主要修行五雷符,据说这种符咒可以役使鬼神、呼雷唤雨、除害免灾。

北宋道士王文卿是神霄派的创始人,他自称早年在长江遇到了火师汪君,学到了如何飞神谒帝的技能,也就是他可以通神灵;后来又碰到一个老太太,据说是雷母,又学到了雷雨之术。

此后,他发挥自己的能力,解除干旱,为人治病,一下子成了当时的名人。

深受宋徽宗信任的北宋著名道士林灵素也是神霄派门人。

在他的推荐下,宋徽宗曾召见王文卿求雨,求雨果然成功,于是宋徽宗大喜,封王文卿为太素大夫。

后来宋徽宗更是自号“教主道君皇帝”,因此神霄派彻底天下扬名。

若是仔细研究这段传说,就会发现它充满了修真小说的各种元素,主角遇到贵人,修炼技能,然后拯救天下,投稿至晋江文学城仙侠区也不是不行。

由于道家推崇天人感应的四象,设想人的精神可以感通天地,影响自然,一旦功力修炼到一定的境界,甚至可以主宰天地风雷。

而在一些以宋、元、明等朝代为背景的修真小说里,雷系法术更是成为了道士体系里的明星法术。

《诛仙》女主陆雪琪的成名绝技,便是名为神剑御雷真诀的纵雷术。

在《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来到车迟国,该国养了不少和尚,但在干旱时,和尚们却说自己不会求雨,随后来了三个道士,求雨成功后,车迟国国王就罚和尚们给道士做苦力。

《西游记》里还有乌鸡国等多处情节,展示了道士求雨的“实力”。

加上各种仙侠小说和电视剧的渲染,普通人的印象里,是否能够 *** 纵雷电就成了道士的行业技能标杆。

很多人认为道士平日里就是在道观里出世修行,只有降妖除魔时才能入世。

尤其是茅山派的道士,捉鬼捉妖的传统技能在各种影视剧里被尽数展现。

然而,这些所谓的呼风唤雨、捉鬼替天行道技能,终归只停留在影视剧和游戏里。

回到现实中,就会发现,真道士几乎不出世,假道士倒是遍地,营生主要是靠周易八卦、铁口测字。

当然社会上也有不少朋友喜欢找道士为珠宝玉石开光,并且以此与道士结缘。

近些年,随着社交 *** 的飞速发展,不少“道士”开通了社交账号,并且做了实名认证。在他们的账号里,玄学论述比比皆是、好不热闹。

这些“道士”还深谙互联网流量技巧,能够熟练掌握热搜关键词,时时点评明星八字、比特币走势等等。

△甚至还能“ *** 疑难杂症”

值得玩味的是,在这些人的评论区里常常出现诸如“慕名而来”、“拉我进群”、“求道长解惑”之类的留言。

而大家如果想要进群,首先就要发红包结善缘。可问题是,如果你发的红包小了,“道士”会告诉你缘分未到。

原来,“道士”的尽头是社群营销。

即便网友狂欢于道长施法破阵,还是有真正的道长下场,劝大家要相信科学。毕竟一不小心被割了韭菜,那就不值当了。

如今的道士,就是一种职业,既不能御剑飞行,也没有引雷唤雨的超能力。

而且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随便便去做道士,必须要有道士证,或是宫观、道协的推荐才有资格成为一名真正的道士。

什么三十二洞天七十二福地里自行修炼的散仙,不会被承认,毕竟咱有专业的道教学院。

早在1961年,中国道协便拟定了《培养道教知识分子计划大纲》。在北京、上海、湖北、浙江、四川等地,都有国家宗教局正式批准的专业道教学院。

△中国道教学院|来源:图虫

想要进入这些专业的道教学院里学习道学,需要参加相关考试后才能被录取。

在浙江道教学院的秋季招生里,明确规定了考试科目为面试、圜堂集训综合测试和笔试。

同时还限定了参考教材,分别是《道德经》、《太上玄门早晚功课经》以及闵智亭所著的《道教仪范》。

考进来也不轻松,日课、晚课、 *** 、太极拳、八段锦都是必备。

基础课程有《古代汉语》、《新概念英语》、《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

专业课有《道德经》、《南华经》、《重阳立教十五论》、《老庄思想概论》……

选修课有基础建筑知识、诗词格律基础知识、道教音乐……

每一门课都规定了学时,不及格需要补考,毕业也需要 *** 。

甚至毕业证书都和普通本科长得差不多,专业、学号、学位都写得清清楚楚。

可以说,佛门不渡研究生以下,道士毕业也没有那么容易。

引雷术,那是真没有,还请移步仙侠小说。

一般来说,道教学院都是以教内人士为主,但也允许尚未入道却符合条件的好道人士居住,这也是近年来许多不愿996的都市人寻求清静的一个选择。

△终南山近年来吸引了不少城市人前来隐修|来源:图虫

不过大家得注意了,非教内人士入学后得服从院方安排,参与帮厨、打扫卫生等劳动,完成站桩、运步以及静功之类日常练功,还要进行体能测试拉练、长距离徒步。

没点体能,隐修都很难跟上节奏。

道士与普通人也没有太大的差距,如今这个时代,他们也得用手机,没法万里传音,出门也得坐高铁,不能御剑飞行。

△道士下山|来源:图虫

至于下不下雨的,这边建议还是追踪一下萧敬腾可能更加靠谱(bu shi),毕竟 *** 都已经把他加进关注列表。

作者 | 放学堵他编辑 | 豌豆

//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