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算命准吗-为什么推拿需要盲人
盲人算命准吗,为什么推拿需要盲人?
让盲人 *** *** ,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 *** 个是个人的性格,担心被别人看到隐私;第二个就是盲人的手艺技巧;第三个就是国家提倡的关爱障残人士,为他们提供一份工作。盲人的触觉相对灵敏些,在触摸患者体表的体征上能更加准确。大多数盲人从小在学校都接受过专业 *** 教育,学习中医相关知识。
命中注定这东西吗?
我认为人无形中有命运在安排。有些人相信而有些人不信。同一个人不同阶段对于命运的看法也不一样。年纪越大,越觉得有很多东西是用理性和智慧无法解决、无法 *** 控的,而且很无能为力,我们把这种力量归为命运。其实相不相信都不大重要,重要的是一直对生活充满憧憬和希望,充实的活下去,毕竟生命太可贵。我说说我为什么相信命运。
我刚接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时在县城,听人说,有个村子的一位盲人算命非常准,特别是早晨 *** 位被算的人最准,还说不用报生日就可以算。我带着好奇心,一大早骑15公里的自行车,找到了这位老先生。老先生刚吃完早饭,我表明来意之后,老先生叫我说自己的生辰八字,我说忘记了,老先生示意前面一斗米,抓起来算,算完告诉他几粒就可以了。算完我告诉他,他稍微想一下,就把我出生的年月日时分毫不差全部说出来,并且把以前发生过的大事说一遍,还说我今后是当医生的(与我录取通知书完全吻合)。让我觉得不可思议,老先生离我家约38公里,当时信息又不通,他怎么知识的呢?不过后来发生的事就说不准确了,能知过去,不能知未来,这也是奇怪。
至今回想起来,从我读大学后,关键时刻都有贵人相助,毕业分配到工作,到当领导(被提拔 *** 个告诉我的不是我的上级领导,而是一个“消息灵通”人士),我想可以说是命运的支配。
经常听一句话?
我今年44岁,我原来不信命,但现在信命。
以前我妈找人给我算命,说我命中有儿有女,我不相信,因为那时计划生育,只能生一个孩子,我只生了一个女儿,我们非常爱孩子,不想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不想被罚款,不想降低生活品质,所以一直没打算超生一个,每次我妈和我说,我都要她不要信那些,一听就是假的,不可能的事情。
2015年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放开二胎政策,那时我女儿又处在叛逆期,不想让我盯着她,我一管她,她就说你再生一个吧,那样你就不会天天管着我一个人。那时候她天天自己关着房门,不理我,我一下子就感觉不被需要,失落又寂寞,看着周边同事和朋友纷纷备孕二胎,虽然我前面犹豫了一段时间,但后面还是跟风备孕二胎。
从2015年备孕到2016年9月,我一直没怀上,我想着可能我年龄大了,怀不上孩子了,我当时就放弃了生二胎的想法。那时候我在的公司工作不忙,白天事情都不多,晚上从来不用加班,我当时想反正我也怀不上孩子,不如换个忙一点工作,这样生活也充实一点。
于是我2016年9月份换了个新工作,新工作确实比以前忙多了,一忙起来,我感觉充实很多,心情也好很多。新工作的项目组成员大部分人是80后和90后,我进项目后的前三个月,不断地有男同事休陪产假,有女同事怀孕请产检假,还不时有人结婚,休婚假,休假回来的同事都会带来喜糖和大家分享,那时候我们开玩笑地称我们项目组为“人丁兴旺组”,大家相处得很快乐。
在那种氛围下,没想到我也怀孕了,怀孕那年,我38岁了,虽然孕期有些辛苦,但我一直坚持上班到生孩子前,怀孕期间的工作,同事们也比较照顾我,所以一切都挺顺利。在我39岁那年,我生下了我儿子,当时我妈来我们这里照顾我坐月子,我妈一看我生的是儿子,非常开心,说那个人算得挺准的。
人能预知自己的死亡吗?
人无法预知死亡,但或许会有预感!本人一直都是无神论者,相信世界是物理的世界。但有一件事,至今无法解惑。
那一年,在汝州打工,大概在六七月份,那两个月特别害怕坐车,害怕坐公交车,大客车,反正一坐上车就疑神疑鬼,提心吊胆,就是感觉要出车祸的样子,但是一直也没出什么事。后来好像是有了假期,能回家几天吧,于是就计划着第二天回老家。
当天晚上看预报,明天全省都有雨,我又开始作疑,跟在一块儿的表弟说,别把命搁在路上了,表弟也是知道这个事情的,他说,既然已经决定了,就别忧郁不决,越犹豫,反而越出问题。
第二天硬着头皮上了车,一路小雨,到老家竟然没有下雨,我和命倒也相安无事。巧了,正赶上我弟添了个闺女第二天办酒,那时代通信不发达,所以也没跟我说。
在家待了大概一个礼拜,临走的时候竟然有人给我提媒(我弟比我早结婚),由于没时间见面了就约定照张照片寄回来先让女方看看。这就又回到了汝州。第二天,表弟休假回老家。我找了个时间去照了两张照片,但是取照片说底版爆了一张,只洗了一版,一张就一张吧,够用了!
然后,表弟回来了,说,出事了!
我回来上班的没两天,村里送来了一张电报,写的我的名字,在广东车祸死亡。但是,村里有个和我重名的人,送电报的不知道该往谁家送,就送到了大队部,村长大喇叭通知两家人。我妈当时就瘫地上了,我弟用架车子拉着去的。于是我表弟第二天就回来上班了!
此后,坐车已经想不起害怕了!
嗯,我们村有个和我重名的人!
你觉得微表情读心术有没有科学依据?
先说说十八年前深圳一起 *** 案, *** 三天破案!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案子怎么破的,那个年代监控摄像头还不像现在这样普及,DNA比对也不像如今亲子鉴定一小时出货。即使一小时出检材结果,在当时一座八百万人口的茫茫都市中找一个嫌疑人无异大海捞针。当晚还下了一场小雨,现场 *** 严重。然而 *** 叔叔就是这么神勇,跟你聊聊这案子怎么破的。
举例说明警界看家本领先给大家整理一下案情发生经过。
某夏夜八点钟左右,喝得微熏的工人张某,走去工友李某家,想找他接着喝酒聊天。当他敲开出租屋房门后,被李某妻子告知,丈夫当夜值班,并不在家。
张某见李某妻子穿着短打睡衣,顿生歹意,这里背山靠水,四下无人,于是他借着醉意强行闯入反锁上房门,将李某妻子 *** 。
冲动过后他又非常后悔,熟人作案,大家相互知根知底,这个事情他是结不了局的,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屋内找了根绳子将李某妻子勒死。之后清理好出租屋,凌晨一点趁着浓浓夜色背着尸体越过山坳,将尸体绑住一块大石头沉进湖里。
做完这一切,张某步行回自己家。由于思绪混乱,他在街道上漫无目的地行走,不知不觉走到凌晨五点左右,这时他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市中心地带。
天蒙蒙亮,街上四下无人,在路过一座地标性大厦楼下时,他发现候车厅孤零零站着一位窈窕的少女,背着小皮包,似乎在等 *** 趟早班车。
这时张某色心又起,走上前去,将这名少女拖进路边绿化带 *** ,过后将女孩儿脸朝下,按进灌木丛下一个两寸深的小水坑里活活浸死。
过后媒体很快进行了报道,说这个年轻女孩儿刚到深圳半个月,住在表哥表嫂家,才找到工作才上三天班就惨遭不幸。
我之所以对这个案子印象深刻,是因为当时看到报纸上刊登的现场照片,绿茵茵的草丛中淹着女孩儿 *** 的肩膀,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局部,但足够震憾,令人扼腕叹息。
她还那么年轻,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虽然不足十小时一个区里连发两起命案,但 *** 还没意识到需要并案这一说,因为那边李某妻子的尸体还没有浮起。
工人李某回家后,发现妻子不见了,屋里院外踪影皆无,附近为数不多的邻居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于是李某打遍 *** 给朋友亲属,均告无果。心里发慌的李某找到好友张某,研究这个事怎么办?最后李某决定报案,他让张某陪同他一起前往 *** ,张某欣然答应。
在 *** 内,李某十分沮丧地向 *** 讲述了妻子失踪过程,一开始并未引起 *** 注意。一是时间还不足48小时,立案条件都不具备;二是像这种家庭矛盾、配偶出走的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但是,站在一边陪同李某前来报案的张某引起了 *** 的注意。
张某个子不高,黑瘦,其貌不扬,深圳这样的外来务工者满大街都是。他站在那里一会儿挠脸,一会抓头发,一会儿两手叉在前胸,李某在陈述过程中,张某左边一只胳膊搭在胸前,拄起右边胳膊,手捂住右脸颊。
熟悉微表情知识的人都知道,这叫——“自我抚摸”。
一个人在内心脆弱、慌乱、沮丧、害羞、心理预警抬升时,会产生大量的自我抚摸行为。包括两条胳膊交叉胸前,这是人类本能的自我防护,比如我们在火车站候车室可以看到大量此类现象,因为人在陌生环境里警惕性会自然提高。
当时 *** 也不理张某,继续耐心询问李某妻子失踪的详细经过,就在李某讲述过程中, *** 猛一扭头,冲张某大吼道:“你胳膊上的伤是怎么来的?!”
张某吓了一跳,下意识猛一哆嗦,颤抖着嘴唇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个形迹可疑贼喊捉贼的报案人张某,当晚的结果自然是留滞。
*** 在没有检材结果、甚至在没有尸体的情况下一天之内连破两宗命案,靠的是专业知识——微表情分析。
而那个微表情知识为零反侦查能力为零过于自信张狂的张某,无疑是“低智商犯罪”的范本。
我甚至有些怀疑这个张某有精神疾患,因为精神 *** 患者有个显著特征是以为可以瞒过全世界,只穿个小树叶上街以为自己身着燕尾服。
微表情分析也是演员的看家本事我 *** 次看到“微表情”这个词汇,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那时人文科学还不像当今这样普及,就连“同理心”这个词还没诞生。“微表情”我是在海岩的小说《便衣 *** 》里看到的,当然现在大家也知道了,作家海岩本人就是 *** 出身。
《便衣 *** 》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男主人公周志明提醒女同事严君(电视剧里由宋春丽扮演)——“你回家之后要好好补习一下微表情,你还不过关……”
那时候我还纳闷, *** 为什么要学习表演呢?
后来我才明白,原来最需要微表情分析的除了演员,当然还有 *** 。
再给大家举个小例子,我喜欢看电视剧《过把瘾》,短短八集反复看,就为了看王志文。
因为这是个好演员,微表情和肢体语言还原得好,而且他扮演的方言还是个市井小人物,心地质朴,还不像大款钱康那样懂得掩示自己的表情和肢体。
这使得方言这个角色本身成了一部行走的微表情教科书。
举个例子:我们在这场戏里可以学到,一个内心真正讨厌你嘴上又不说的人,肢体语言是怎样的。
当韩丽婷愤怒地质问方言,他与杜梅的真实关系——“你别以为别人是傻子瞎子,你们俩串通好了一块儿来骗我……离婚?说得好听!谁知道你们俩什么关系?!”
方言情急之下摊开双手为自己辩白:“本来就是离了!”这种肢体语言说明他向来是个坦诚的人,此时话语也很坦诚。然后方言激动地表示要找离婚证书给韩丽婷看,又觉着无趣,算了。左腿搭在右腿上,反向盘腿,这种肢体语言说明他内心已经极其讨厌韩丽婷了。
如果他喜欢一个人,或是很认可一个人,应该是向对方盘膝而非相反。
微表情既不是隐学更不是玄学,而是一门显学上面我举了两个例子,“微表情”是正宗的心理学名词, *** 靠他办案、演员靠他赚片酬、普通民众有意和无意中都是“微表情”学科直接或间接受益人,你说是不是一门非常值得学习的学问呢?
虽然不像牛顿发现地心引力那样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但微表情既不是隐学更不是玄学,它是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基于自然科学得出的人文科学,是各国心理学家穷经皓首、积久年深得来的专业科研成果。
讨厌读书啃大部头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影视作品来学习,比如美剧《千谎百计》(lie to me)、还有TVB剧集《读心神探》都是非常不错的、基于微表情分析学的高分电视剧。在欣赏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可以学到满满干货,不会有浪费时间之感。
一个社会在走向物质文明丰盈的过程中,社会生活复杂化本身就是一个共生矿。
或许我们原有的心理学知识已无法应对眼前的工作与生活,这需要学习,而且需要大量学习人文科学知识。
就像导演姜文的一句名言:“快乐是需要学习的!”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