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算命先生-请问中华民族发源地在哪里
湖州算命先生,请问中华民族发源地在哪里?
起源是大巴山。其理由一:传说中的中华人类始祖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也就是说,他们是“蛇🐍信仰”的产物,中国以“蛇🐍信仰”为主导的族群是“巴人”,“巴”就是“蛇🐍”的意思,而且是“大蛇”,在“蛇信仰”中,“巴蛇”是可以“吞象”的存在。其理由二:“道”字的造字意思就是“人首蛇身,行动迅捷” ,所以,坚持“蛇信仰”(领袖文化)的人群核心称之为“道家”,中华文明三祖之一的黄帝就是“蛇信仰”的突出代表 他著有《道经》一书(秦始皇“焚书坑儒”过程中失传)。其理由三: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道家人物回到四川巴地,在道家思想发源地创造了“道教”,为什么不远万里进行这一行为,是因为巴地就是“蛇🐍信仰”起源地,而回到衍生地创造宗教,符合人类族群的心理代偿规律,也更好获得心理安慰,得以休养生息。其理由四:中华民族被称之为“龙的传人”,“龙🐉图腾”,实际上就是“蛇🐍信仰”的巴人与“虫🐛信仰”的蜀人为主体形成的“信仰综合体”,龙的“蛇身虫麟”是它的主体架构。其理由五:道家的核心思想,有“女娲造人”的说法,所以讲究“万物负阴而抱阳”,也就是“人是人 *** 生的,妖是妖 *** 生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母神信仰”,让人们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好事”,其分支炎帝部族思想道家法派,则宣传“父神信仰”,让人们知道“不应该做什么”,“怎么不干坏事”。其理由六:大巴山是“蛇🐍信仰”之山,同时,极有可能就是“不周山”,现在地理上有“巴山大峡谷”,把大巴山一分为二,对应于上古的“昆仑”,上面是“昆山”,“比日之山”,生育太阳☀的地方,下面是“仑山”,“匕人之山”,生育人类的地方,女娲造人的地方,就应该是“仑山”,“匕”是一个象形文字,就是“一个侧躺的女性(进行生育)”,类似的,生育太阳的是“比”,代表“一个或一排侧躺的生育力更大的女性”,我们祭祀女性祖先时使用的“故显妣”也是这种用法。
历史上姓潘的有多少名人?
1、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2、潘 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以文学才华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辞华靡,与陆机齐名,世称“潘陆”,并有成语“潘江陆海”可证。其《闲居赋》《悼亡诗》为世传颂,明人辑有《潘黄门集》。亦称为潘河阳﹑潘安。“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应用的一句话,用来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这位潘安,就是晋代的大才子潘岳。 3、潘 尼(约 *** -311):西晋文学家,字正叔,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4、潘 美(925-991):北宋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人。宋初,从太祖平定叛臣李重进,率军灭南汉、南唐、北汉,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因攻辽时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被俘绝食而死。旋以业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后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真宗咸平(999)二年,配飨太宗庙庭,追封郑王。 5、潘骞: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国英。其从兄征伐, 屡建大功,在开宝年间,被封为武威将军节度使,镇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拥戴。宋咸平二年被追封为晋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为嗣。(骞公40世孙潘朝法敬书) 6、潘大临 宋代诗人,字邠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7、潘 阆(?-1009):宋诗人,字梦空,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官至滁州参军。诗风清浅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遥集》。 8、潘 翼 宋代学乾,字雄飞,青田人。贯穿诸子百家,著九域赋、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王十朋自少从游,每叹不能竟其学。 9、潘季训(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并曾四任 *** 河道,总结出一套治黄 *** 。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10、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真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11、潘柽章(1626-1663):明清之际学者,。姓潘的名人字圣木,号力田,吴江(今江苏)人。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12、潘 耒(1646-1708):清初学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吴江(今江苏)人。师事顾炎武,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13、潘奕隽:清初书画家,平生著述甚多。所著《丛三松堂集》,遍诵艺林。 14、潘恭寿:清初画家,其族第多人都是当时知名画家。 15、潘 韬 清代将领,吴川人。乾隆中任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守护 *** 有功,官至南澳镇总兵。 16、潘仕成 清广东番禺人,字德畲。好藏书。道光间辑刊《海山仙馆丛书》,首开于古籍之外,兼刻西欧翻译诸书之例。 *** 战争时曾聘请法国专家仿造西洋战船,向清廷报告,未被采纳。 17、潘龄皋 清末进士。字锡九,河北安新人。历官甘肃布政使等。
历史上有哪些迷案?
黑丝女子暴毙豪华酒店,衣物标签被故意剪掉,挪威奥斯陆密室悬案
Hello 大家好 欢迎收看最新一期《深渊处》节目,我是小渊,今天我们来讲讲有点密室 *** 案味道的奥斯陆死亡案件,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在酒店房间离奇暴毙,警方追查数十年还是一无所获,背后真相的突破点究竟在哪?
<视频版内容详见主页>
事情发生在挪威的奥斯陆,1995年5月31日晚,奥斯陆 *** 酒店,广场饭店的2805单人房,迎来一位带着东德口音的女性。一切都很平常,可就在3天之后,酒店前台工作人员整理入住记录后发现,2805房间消费远超信用额度,而且入住人没有进行信用卡登记。于是前台向该房间的电视发送了“请联系前台”的提示信息( PLEASE CONTACT THE CASHIER.),然后前台收到了确认信息。但隔了很长一段时间,2805房间的住客都没主动联系前台,保安来到房间门口,敲了一下门,可就在保安敲门后的几秒钟,房间突然传来一声枪响,保安吓了一跳,短暂迟疑后保安决定坐电梯到一楼寻求支援。
15分钟后,闻讯赶来的保安主任发现2805房门被双重反锁,无奈之下只能用保安卡打 *** 间,他们看到床上躺着一位女性,反手拿着一把 *** ,额头上有个枪孔,保安 *** 反应是这个女人开枪 *** 。当地警方勘察现场后,给出 *** 的结论,可事情远远没那么简单。
首先,警方在房间里找不到任何关于女子的身份信息,没有信用卡 驾驶证和护照之类的证件,没有任何钥匙 钱包,甚至没有任何化妆品,可死者脸上是有化妆痕迹。更奇怪的是,警方发现女子几乎所有衣服的标签都被剪掉,除了一件灰色夹克以及一个旅行包,这两件衣物上的标签相对于房间内其他衣服标签,比较难以直接剪掉。根据这仅有的两个标签,警方只能知道它们是在德国销售,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线索。同时她行李中的衣服大多都是上半身,没有下半身的衣服。一个正常居住的女人怎么会出现这种怪事呢?
有人也许会问,既然女子所住的酒店是当地豪华酒店,那入住时肯定要提供身份信息,顺着女子登记信息入手,肯定有所发现。入住登记卡显示女子所用名字是珍妮弗-菲尔盖特(Jennifer Fairgate),出生日期1973年8月28日,还写了一个比利时小村庄的街道 *** 。可比利时查询后发现这些信息全都是假的。同时,警方发现房间内只有事发女子的指纹,将指纹信息上传国际数据库,依然没任何关联信息。经验丰富的 *** 认为案情水很深,一般人 *** ,是很难把自己信息抹得如此干净,所以不能排除他杀可能性。
根据事发酒店前台工作人员的口供,在女子抵达酒店前3天,女子致电酒店房间,临时加一个男住客,入住登记时前台发现,当时的确有个男人站在女子旁,两人之间的距离明显小于陌生人的社交距离,但之后这个男人突然消失了,酒店监控中也没有关于他的痕迹。
说到这里插句题外话,影视剧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节,警方调取监控后发现嫌疑人的踪迹,然后顺利破案,但现实中警方调查案件时,大多是通过询问证人的方式获得线索,因为监控总是存在角度问题,一般来说只要一个人更换衣服打扮,走一些监控死角路线,就能躲过监控。回到这起案件,网上也没法找到酒店的监控视频资料,国外论坛的解释是,广场饭店作为 *** 酒店,由于经常举行各种政治会议,所以监控资料被严密保存。所以这起案件一句话概括就是,谜团很多,答案很少,当地警方甚至将死者尸体保存一年,结案之后才将其下葬。
这让人觉得非常可惜,一个女人离奇死在豪华酒店,没有任何信息,至死连块墓碑都没有。直到25年后DNA比对等现代刑侦技术出现后,这起无头案才被重新提起,可最终只能知道死者是欧洲人,年龄在25岁到30岁之间,并且很可能在德国生活过。无奈之下警方从挪威奥斯陆,千里迢迢赶到比利时的韦尔莱讷(Belgium Verlaine),也就是死者信息登记卡上的通讯 *** 。韦尔莱讷是一个只有5000多人口的小地方,警方到达当地后拿着死者照片询问村里人,可所有人都表示没见过她。
从案发现场推演,死者事发当晚洗过一次澡,穿着整齐,似乎准备外出。犯罪学家指出几个个疑点, *** 个疑点,为何死者衣服几乎所有的标签都被剪掉了, *** 上的编号也被很专业的擦除。对此,前挪威特工人员猜测,目的在于掩盖行踪,进行秘密行动,在处理死者后,秘密特工组织会向死者家人支付一笔金钱,跟他们说他们的女儿是英雄,如果有人问及女儿信息,他们必须保密。
第二个疑点,死者握枪方式非常特别,可那把 *** 后坐力非常强,属于进攻型武器,按照死者握枪方式,开枪之后枪很可能被弹出去,更加离奇的是,她的手上没有血迹,也没有烟火痕迹,这显然违背了血迹形态学的基本规律,所以当时房间内很可能存在另外一个人,另外,保安听到枪声后就去一楼寻求支援,中间有15分钟的间隙。
第三个疑点,死者手里拿的是一把9毫米口径半自动勃朗宁 *** ,这把枪从何而来呢,到达经常举行各种国际政治高级会议的广场饭店的目的又是什么?( *** 特工 毒贩 游客?)事发十多年科学家鉴定后发现,这把枪并非是 *** 商直接生产,而是不同的部件拼凑在一起,能弄到这样一把枪的人或组织,背景应该不简单。第四个疑点,女子手提箱里装有34发 *** ,而且除了 *** ,手提箱里面没有任何东西,如果是 *** 为何要准备如此多的 *** ?
第五个疑点:法医报告显示,女子肚子里面有近50毫升的食物没有被消化,这看起来似乎是女子死亡前几个小时吃了食物,女子是在星期六晚上被发现死亡,但食物是在星期五晚上8点半被送进房间,这就奇怪了,因为正常人用餐后几小时食物就会被消化得七七八八,假设女子是星期五吃了这些食物,那为何隔天她肚子里还有那么多食物没被消化。进一步讲,女子是否在第二天临时吃了这些食物,或者第二天在酒店其他房间吃了这些食物?还是那个猜想,在酒店女子是否有认识的人?
带着这些疑点,我们再来看死者刷卡进入房间的时间点,因为广场饭店会记录住客每一次刷卡进入房间的信息,但不会记录离开时的信息。
入住时间:周三晚上10:44
周三半夜12:21
周四早上08:34
周五早上08:50
周五中午11:03
酒店记录显示,在周四下午1点,清洁人员进入2805房间,里面并没有人,这说明从周四下午1:00开始到周五早上8:50这20多个小时死者没有呆在酒店房间,那死者这段时间外出去哪里呢?正常人到达一个陌生地方,通常不会再外面呆很久,更不会随意在外面过夜,除非是和认识的人见面或者有些事情要处理。
我找到了酒店官方记载的事件记录。周五早上,饭店工作人员凯文负责27楼和28楼的清洁工作,当凯文在28楼打扫卫生时,她在走廊里看到了这名女子,凯文打了简单的招呼,女子也微笑回应。门卡记录显示,女子房间这天早上8:50被打开,也就是凯文遇见女子的时间段,但凯文并不记得女子是从电梯刚走出来,还是从隔壁房间里走出来,她唯一记得的是当天早上女子曾出现在走廊里。没过多久,凯文就看到2805房间门把手挂着请勿打扰的告示牌。
到了中午11:03,女子房间的门显示又被打开。晚上8:06,女子点了一份香肠和土豆沙拉的晚餐,送餐人员在8:23将食物送到女子房间,并且还意外收到50克朗的小费,送餐人员感到非常惊喜,因为平时他们拿到最多的小费也只是10克朗。送餐人员回忆,房间很整齐很干净。直到6月2日周六晚,酒店工作人员再也没有见到她。
那这名女子的死亡究竟是 *** 还是他杀?有一点必须再次强调,广场饭店是当时多次举行国际政治会议的地点,例如在事发前两年的199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就在这家饭店秘密会谈14次,此后双方在美国签署《奥斯陆协议》,这份协议被认为是巴以双方走向和平的重要里程碑,然而就在两年后的1995年,签署这份协议的以色列 *** 拉宾遇刺身亡,而这位女子死亡的时间也刚好在1995年,地点就在这家饭店。所以这名女子身份是否和特工或者间谍有关?他是否在执行某种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在挪威,早在1970年11月,人们在挪威一个山谷里,发现一个被肢解的女子,死者胃部有65颗 *** ,随身衣物标签全部被移除,身份至今不明,和广场饭店女子死亡同样非常诡异。也许挪威还有许多个奥斯陆死亡女子,但至于真相究竟如何,恐怕只有世界某个角落发黄的纸张被移动后,世人才能知晓。
书法和养生有什么关系吗?
书法和养生的关糸确切的说练习书法可以达到养生的效果和作用。
我经常说有些人写字没有劲,没有力道,而有的人写的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一笔一画就可以看到一个人的书 *** 底,晋代的大书家王羲之写的字可谓是一字千金。据传王羲之嫁女,给女儿准备的嫁妆,就是他亲自写的字,装满整整五大木箱随女儿送到女婿家的,当他女婿打开一看全是白纸黑字,顿时大怒,一气之下全部投入火中烧了,突然被他的妻子看见了,只从火中抢了还没烧完的一张,让他的丈夫拿到集上去卖,竟然有人出一千两银子给买走了,之后,他的丈夫很是后悔,求着他老婆给岳父王羲之说情,想让岳父再给他家多多写一些纸字,王羲之一听他的女婿把他的字全都烧了,气的把纸笔全扔了,发誓再不会写一个字。可见许多大书家都如王羲之的字一样珍贵,可谓是一字千金。
同是一个字,有的人写出来很值钱,而有的人写出来的字是分文不值?这就是书法的奥秘,要想成为书法大家,没有个十年八年的功底是难以有所杰出成就的。
今天我们来探讨书法和养生的关糸, *** ,书法也是审美的艺术,艺术本身就是为了陶治人的情 *** ,宜人气魄,起到和谐身心作用。其二,艺术的功底显示出本人内涵的深厚,比如有的写的字遒劲有力,这个力道就显示出本人内在修为,就如很多人学习太极拳一样,刚开始只能学习它的架式,练的时间长了,气随势走,力与气合,气与意合,意与心合,最后就可随心所欲,与天地自然 *** 一体,以天地之正气养身体之中气,中气浑厚,必然身康体健,从而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
书法也是一样,比如一个人练习毛笔书法,刚开始手发抖连笔杆都握不稳,写出的字不要说有力度,笔画都难以写的平直,所以要真正练好书法,非得下一翻功夫不可,练好书法除了多多练习之外,在练习之前心态气机要沉稳,也可以气沉丹田,凝神笔端,凝神就是心到,意到,气到,然后力到,才能凝神一处,写出的字才有力道,久练书法,人内在的精气神身心都得到锻炼,同时凝神也是聚气养气的法门,等到你胸中中气深厚,精气神三合笔端,行家不但看出你写出的字苍劲有力,同时在字里行间也能感觉到书写者胸中沉浑深厚的中气力量。可见,书法练习对精气神养生锻炼有着密切的关系。
天长日久,神形俱一,意到气到,气到力到,与练太拳一个道理,随心所欲,闭着眼睛也能写出遒劲有力的好字!由此可见,练习书法就是练气,练意,也是动静相结合,合入阴阳太极运动的养生方式。另外,流传中华几千年的书法艺术,它丰富的内涵和哲理令人难以穷尽它全部的奥秘。
教育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吗?
贴出一篇老文章——《相信教育的力量》,看能否作为对上述问题的回答?!
一蓑烟雨2014-2-20 13:00在众多的谋 *** 中,魏敏芝无疑是个另类,她人生际遇的戏剧性变化值得玩味。撇开影片《一个都不能少》本身的成功,探讨演员魏敏芝被一部电影改变的人生,本身就具有范本意义,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和相信教育的力量。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13岁的魏敏芝几乎是原生态演出,其憨厚、执着、坚毅甚至有点偏执倔强的人物形象让人无不为之动容。但是,从人的发展层面客观来讲,其充其量就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淳朴背后,其实也包 *** 混沌与蒙昧。拍完《一个都不能少》后,魏敏芝的邀约也多了起来,但所幸她并未急于踏入娱乐圈,而是选择回到校园继续学习,先后在石家庄上完中学,在西安完成大学,到美国夏威夷杨百翰大学导演系留学深造。2007年5月8日,夏威夷杨百翰大学合唱团访华回到中国。一位身材小巧、头戴夏威夷花环、身着彩色长裙、仪态万方的亚洲女孩儿,手持话筒微笑着走到台前,用一口标准的中国普通话介绍该团演唱的节目。最后,当她告诉大家,自己就是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的女主角、现为夏威夷杨百翰大学留学生魏敏芝时,全场一片惊讶,继而爆发出激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谁也没有认出这位漂亮得光彩照人的亚洲女孩儿,竟是昔日大山深处的那个村妞儿。如今,魏敏芝早已完成学业,做起了导演,2008年在美国完婚,并荣升幸福妈妈。魏敏芝被一部电影改变的人生,折射的是教育的力量!也许,有人会质疑说,魏敏芝的人生有贵人接力相助,可是,别忘了,她所获得的归根结底是接受教育的机会,是教育改变了她的人生。我们,人们,都应该相信教育的力量!教育对人生价值的提升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发现人的价值。所谓人的价值,是在与物的价值相对应的意义上讲的,主要是指对人的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肯定和对人在世界历史中的主人翁地位的确认。在一匹马可以换几个奴隶的奴隶社会,奴隶们的价值等同于物的价值。试想,如果魏敏芝依旧守在那个小山村,代替大牲口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时候,也许,那个时刻,她作为物的价值体现得更充分一些;可是,当她在杨百翰大学执导几部影片,在几个卫视台播出过程中,充分彰显的是她作为人的价值。观望今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的尊严受到了生产流水线、电脑程序、科学管理程序奴役的危险。可是,我们别忘了,人是世界的主宰,人的价值是一切价值的源泉。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的,而不应该由知识反过来奴役人。教育应该教给人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和技能、怀疑知识和技能。第二,发掘人的潜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同时拥有语言 、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存在等九种基本智力,与生俱来就具有一定的潜能,甚至蕴涵着巨大的潜能。当年,张艺谋导演是否有意识或者是否充分认识到魏敏芝的某种潜能,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甚至也不必去分析魏敏芝身上具有哪一种潜能,但当年那个朴素的小姑娘,后来能潜心学习外语,出国深造,并爱情事业双丰收,不能不说,是教育让她的潜能得到发掘。现实教育对人的多元智能挖掘其实还并不充分,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我们或许因此早早给孩子贴上“朽木不可雕”的标签。从影片中解数学题那一节可以看出,也许当年的魏敏芝也未必是“孺子可教”的,但因为这样那样的际遇,我们看到,事实证明她是可教的。当年晏阳初在一战法国战场上当“苦力”的华工中,发现中国有一个巨大的“脑矿”,远比“金矿”、“银矿”价值更大。当今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难道不是和教育普及发展、与“脑矿”深入开发息息相关吗?第三,发挥人的力量。人的力量,既有身体的力量,更有精神的力量、思想的力量。越是人类早期,人的身体的力量越重要,越是现代社会,人的精神力量越重要。荀子问“人力不如牛,走不如马,而牛马为用,何也?”他自个的回答是因为“人能群”,能团结。我觉得其实是因为人类有精神的力量、有思想的智慧。还是歌里唱得形象,“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这说的就是思想的力量、精神的力量。现代科技、现代农业的发展让千千万万农民“洗脚上岸”,靠的就是人的精神、思想力量的发挥,这些是与教育是分不开的!回到魏敏芝,是教育让她发挥人的“精神力量”胜于“身体力量”,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提档升格。虽然我们或多或少对教育有“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现象,但是“知识改变命运”却是不争的事实!话说回来,教育也应该反思,应该在拓展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上下大功夫,促进人在思维、审美、信仰、人格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提升,实现精神境界的跨越。当然也应该培养人的身体之力,使人身心两健!第四,发展人的个性。个性也就是人格,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我们一般习惯把人的全面发展和 *** 个性对立起来,其实这二者并不矛盾,教育应该致力于“全面发展的个性培养”,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并且在底线设置以上,允许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存在,摒弃以往格式化、程序化、工业成品化的教育模式。魏敏芝读表演系、当电影导演的选择可能与她的从影经历、与她的“贵人”有关,但是这也不见得是更佳选择,我们相信沐浴过更多的教育阳光雨露,综合素质脱胎换骨之后的魏敏芝,也许会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留下或者离开、抑或超越,这是生命个体的自由发展、是人的自由发展。当然,教育之于人还有更重要的,也是与前四者相辅相成的,那就是社会化的问题,你很难将杨百翰大学合唱团访华时演出舞台上的魏敏芝和那个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楞青村姑相提并论,教育促进了魏敏芝 *** 的社会化了。很难想像,没有《一个也不能少》这部电影,没有所受的 *** 教育,你能看到一个面对记者羞赧微笑、成熟淡定的电影导演和幸福妈妈。 相信教育的力量,你也许不该放弃作为教育者的责任,而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你也许不该早早为学生贴上标签,而会细心观察充分发掘孩子的潜能;你也许不该让孩子中途辍学,而会舍弃小利成就孩子的一生;你也许不该忘了图书馆的门朝哪边开着,而会成为一个终身学习、学习终身的人!(张振宇2014-2-20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