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纳音算命-生肖兔晚年可以依靠的是谁
免费纳音算命,生肖兔晚年可以依靠的是谁?
2023年是水兔年,生肖兔的人在明年遇到百年一遇的癸卯年,老人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那么属兔之人的晚年宿命如何?可以依靠谁呢?
每个人的生活不同,所经历的事也不一样,晚年生活就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有的人家庭幸福,日子过得舒心,也有的人会经历挫折和磨难,事事不顺。不管怎么样,都会看重自己的生肖,觉得生肖就是人生的命运之本。
生肖属兔是怎样的人生肖属兔的人为卯年出生,最近的年份有1963年、1975年、1987年、1999年、2011年、2023年、2035年、2047年。
十二生肖是古人创造出来的文化财富,从表面上来看,只是各种动物的排序,但其中蕴 *** 更深层次的含义,人们才会对生肖的寓意如此在乎。
天干地支不仅用来纪年,还与十二生肖有着对应关系,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别对应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比如说卯兔,早上天还没亮,月亮挂在天上,露水已经出来,万物得到滋润,兔子就已经出来觅食。
六十甲子中,乙卯年、丁卯年、己卯年、辛卯年、癸卯年,这些年份的生肖属兔,五行属木,独居震位,位置在正东方。
卯木气性偏寒,质地坚硬,若有根基可靠,则卯木旺盛,可顺可逆,刚柔并济。
生肖为卯兔之人,性格上怕生,接触未知的事物会有紧张的情绪,时刻与陌生人拉开距离,保护自己。所以这样的人,自我保护意识太强,很难合群,但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
与其他生肖相比,属兔之人有主见,不愿意活在别人的阴影下,自己有明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人和气,虽然没有多大的野心和抱负,会把金钱看得太重,对于事业能保持足够的上进心。
生肖属兔的人晚年可以依靠谁*** ,依靠老伴
进入晚年以后,才知道老伴的重要性,要是子女不在身边,身边有老伴照顾,哪怕有个人说说话,生活质量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生肖兔的人对外界保持警惕,内心十分脆弱,在家庭中就会将另一半当成自己的依赖,并时刻关注着对方的需求,尽自己更大的能力满足。
两人共同生活几十年,彼此都已经融入自己的生命里,爱情演变成亲情,伴侣也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亲人。时间越长,这种亲情关系越浓,对于老伴的依赖感也更强。
身边有老伴,生活中彼此照顾,哪怕子女不在身边,日子照样可以过得舒坦,没有那么多的烦心事。
只有经历磨难,才能知道谁对你好,尽管夫妻之间也会吵架,但那也只是暂时的,有句老话说得好,夫妻没有隔夜仇,不会影响感情。
生活不易,夫妻一路走来会经历太多的心酸,但都能接受,并努力做出改变,一直走到暮年,直到不能动的那一天。
当回想起以前的往事,才知道老伴是自己可以依靠的人,老人相依为命,过完后半生。
俗话说得好,少年夫妻老来伴,进入晚年的夫妻,更需要彼此的体贴和照顾,这就是幸福的象征,要珍惜和老伴在一起的时光。
老年生活有太多的不容易,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深有体会,进入老年更大的幸福,莫过于身边有老伴陪伴,形影不离,相互搀扶,为伴到老。
第二,依靠子女
大多数老人,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作为生肖兔的子女来说,他们与世无争,个性温柔,不喜欢出风头。这样的孩子,从小就懂得心疼父母,哪怕长大结婚成家,对自己的家庭也极为负责,哪怕自己累点,也要让孩子和父母过上好的生活。
比如说在母亲节这样的节日,生肖兔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家与父母团聚,买一些礼物讨老人开心。对于老人来说,节日里更大的心愿就是和子女吃一顿饭,感受家庭的温暖。
其实,作为生肖兔的老人来说,对子女的教育相对严谨,来不得半点马虎,哪怕放弃工作,也希望子女能考上好大学,将来有个好家庭,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子女在父母的教导之下,大部分能创造出较大的成就,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为以后的生活积累更多的财富。等到父母老了以后,经济条件优越,就能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晚年生活。
工作再忙,也会抽时间陪伴父母,不让他们感到孤独,享受天伦之乐。
即使进入晚年身体不好,不管是在金钱方面,还是在照顾方面,子女也会给予更大的支持。所以说生肖兔之人,有子孙福,老了之后子女就是他们的依靠,晚年生活要比别人过得幸福快乐。
第三,依靠手里的钱
属兔的人,对于自己的财产,有较强的主观意识,不希望由别人掌控,只有自己攒着才踏实。
但是对于家人和朋友也很大方,亲人想买却舍不得买的东西,就会掏钱出来购买,只要亲人高兴,花再多的钱也值得。
有的老人,不想拖累子女,自己去养老院生活,身体有什么毛病,请人照顾,也就是花点钱的事,只要手里有钱就是依靠。
人这一辈子,轰轰烈烈几十年,哪怕年轻的时候再风光,到老之后也要面对现实,各方面的生存压力接踵而来。能不能过上理想的养老生活,还没有十足的把握,关键还得看自己的手里有没有钱。
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也买不来幸福和健康,但是晚年生活处处得花钱,伸手找子女要,拉不下那个脸,还是在自己的口袋更方便,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人到晚年,身体会越来越差,有钱和没钱的日子大不相同,自己没有收入来源,所以到老了,自己手里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以后的生活也有依靠。
写在最后生肖兔属于大器晚成,后福深远,进入晚年以后,也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生活中尽量保持平稳心态,不要大喜大悲,顺其自然看待的身边的事,过多的强求只会变得更加糟糕。
晚年阶段,有个好身体,老伴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子女孝顺,家和万事兴,就能好好享受美满的晚年生活。
如何快速准确的记住天干和地支?
其实只要您了解了天干、地支的来历和含义,要想记住他们并不难。
下面,土鳖君就给大家盘一盘天干、地支是什么?
壹丨五行和天干,古代授时和社会阶层的结合众所周知,炎黄文明是一个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文明,“因天之序”四个字贯穿在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之中,无论是耕作、祭祀、休息、医疗、战争都离不开对“天时”的准确掌握,因此“授时”在中国古代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
那么古人是如何把握天时的呢?其实很简单,只要找根木头棒子 *** 地上,每天正午观察一下影子长度的变化,然后将影子最短—影子最短这一周期的天数用结绳记事的 *** 记录下来,再均分成等分即可。
在当时的认知水平下,普通的百姓极为难以理解非常大的数字,最容易掌握的计数 *** 就是用数手指。于是,授时者就将这个周期分为五份和十份。
我们先从五分法开始说起
时光的 *** 份正是万物生长之时,此时中原大地刮起东风,最直观的景物是植物开始萌发。因此,古人将此时定为东方木。
时光的第二份正是烈日炎炎之时,此时中原大地刮起了南风,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如火的炽热。因此,古人将此时定为南方火。
时光的第三份正值昼热夜凉之时,此时中原大地基本没有风,最直观的感觉暑湿已去,天气干热。因此,古人将此时定为中央土。
时光的第四份正值硕果累累之时,此时的风来自西方,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满眼的金黄。因此,古人将此时定为西方金。
时光的第五份正值白雪皑皑之时,此时中原大地刮起了北风,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天地皆白,安静如水。因此,古人将此时定为北方水。
因为在炎黄时期,祖先们还是以狩猎、采集为主,以农耕为辅,五分法就足以指导人们的生活。
但随着农耕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祖先们就觉得这种五分授时法并不细致,并不能很好地指导农事。于是,就将每一份时光一分为二,衍生出了十分授时法,也就是天干。
据考证,天干法起源于殷商,是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相结合的产物,其名字来源于当时上流社会的十个阶层。
甲,即龟甲的意思。在殷商时期,龟甲是巫师们占卜的工具。因此,“甲”代表着地位更高的“神”族,又因为,当时的统治阶层自诩为“神”的子孙,所以“甲”还代表着“王”族。
乙,是 *** 的象形。古代的巫师是用 *** 在龟甲上刻字。因此,“乙”代表着能与天地沟通的“巫”族。
丙,是一只大鸟的象形。我国古代的巫师分为两派,一派是用占卜之术与天地沟通之外,另一派则是用“ *** ”的 *** 与鬼神交流。因此,“丙”代表着“萨满”族。
丁,是“拟声词”,即巫师在占卜或 *** 时所用铜铃发出的声响。因此,“丁”代表着“巫”和“萨满”的助手。
戊,是武器“钺”的象形,这是一种斧子,也是一种祭祀用的礼器。因此,“戊”代表的是主管“礼”的官员。
己,是绳索、鞭子的象形,是一种刑具。因此,“己”代表着主管“刑罚”的官员。
庚,是一种类似拨浪鼓的乐器的象形。因此,“庚”代表着主管“乐”的官员。
壬,是矩和圭表的象形,这是一种专业的授时工具。因此,“壬”代表着主管“天象”的官员。
癸,是鼓和鼓架的象形,古代两兵交战以“鼓”为进军的信号。因此“癸”代表着“将军”。
将“十天干”化用到“五行”“阴阳”之中就有了:
阳木甲、阴木乙、阳火丙、乙火丁、阳土戊、阴土己、阳金庚、阴金辛、阳水壬、 *** 癸。
贰丨地支,北斗崇拜与植物生长的结合北斗崇拜,是我们先祖自然崇拜中规格更高的一种信仰,也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根文化。古人将北斗看作是方向、季节、时间的标尺,并通过对北斗运行规律的观测,慢慢地参悟出一套中国特色的时空观和价值观,并抽象成应用在风水、占卜、数术、兵法等方面的理论体系。可以说如果掌握了北斗背后的奥秘,就好比拿到了打开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金钥匙。
祖先们在深夜仰观星象,印象最深的就是永远不动的北极星和一直围着北极星逆时针旋转的北斗七星。于是,祖先们就对这组星座展开了长时间的观察,慢慢的发现,北斗的旋转周期正好与“天干”的周期吻合起来。
当大地上刮起东风时,北斗的斗柄会指向东方,这意味着春天即将来临;当大地上刮起南风时,北斗的斗柄会指向南方,这意味着夏天即将来临;当大地上刮起西风时,北斗的斗柄会指向西方,这意味着秋天即将来临;当大地上刮起北风时,北斗的斗柄会指向北方,这意味着冬天即将来临。
同时,祖先们还发现,如果将斗柄的旋转面等分为12份,那么每一份正好就是“月亮朔望”的周期,如果将这个旋转面平分为360份,那么每一份正好与“日月交替”的周期相吻合。
也就是说,北斗的斗柄每旋转1°正好是一天,每旋转30°正好是一月。
如果把这个旋转面上画上清晰的刻度的话那么就可以准确地知道自己身处哪一月哪一天。
这种“月、日授时” *** 显然比“天干”的十分法更加精准,于是就有了“周天十二辰”。
即: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困顿、赤奋若。
由于这些名词十分的晦涩难懂,为了让普通百姓也能牢牢的记住这种授时 *** ,古人便用植物的生长周期来表示这个过程,也就有了“十二地支”。
子,即“滋”的谐音,为滋生、萌动之态;
丑,即“纽”的谐音,为欲摆脱束缚之前的纽动之态;
寅,即“移”的谐音,种子中的小芽开始向上移动之态;
卯,即“冒”的谐音,种子从种壳中冒出之态;
辰,即“震”的谐音,种子破土而出之态;
巳,即“起”的象形,植物直立而起的样子;
午,即“伍”的谐音,植物排列成行的样子;
未,即“味”的谐音,植物刚开始结果的样子;
申,即“束”的异构,植物硕果累累的样子;
酉,即“酒”的异构,植物的果实被采摘后,拿去酿酒;
戌,一种类似“斧子”的兵器,即植物的枝叶被斧子一样的西风吹落的样子;
亥,即“核”字的谐音,收敛的意思。地面上的植物已经凋零,能量都收敛到地下的“种核”之中。
为了能进一步让老百姓记住,古人还给地支找了一个动物形象代言人,也就是“十二生肖”。
因为“地支”有十二个,并不是五的倍数,并不能将其均分入五行,必然有一个五行会多两个“地支”。因为,地支来源于大地物候的变化,古人根据阴阳气机转化的规律,将阴阳刚开始转化那一时刻的地支定义为“土”,取厚土之德之意。
后来,古人又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配成六十组,用以给年、月、日、时循环使用,就有了干支纪年法和生辰八字。
如果想快速的记住五行和天干地支,就记住下面的口诀就好了:
东方甲乙寅卯木,
南方丙丁巳午火,
西方庚辛申酉金,
北方壬癸亥子水,
中央戊己辰未戌丑土。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很期待能与您在评论区深入探讨一番。
我是土鳖君,一位爱极了中国的书生。
点关注,不迷路。
大家能否谈一谈五行的由来?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先哲智慧的结晶;是古先贤认识宇宙自然万物的方 *** ;是古代中国众多学科的理论基础;是古代哲学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是人类蒙昧的智慧启蒙。随着现代对国学认识的的不断深入,人们益发认识到其辩证逻辑的严密性,也益将认知其睿智的科学性。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人将宇宙万物按形态、原素、属性及空间,时间的变化规律等统一分类在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中,及阴阳内。可以说无所不包,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概括和提炼能力。为以简驭繁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 *** 。影响了我国古代的哲学、天文学、地理学、建筑学、数术学、命理学、中医学、音乐、武学、兵学及化学甚至宗教学等。
什么是五行呢?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所以人们总结出: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方位北方,味咸。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方位南方,味苦。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方位东方,味酸。金具有收敛、肃杀之性,方位西方,味辣。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方位中央,味甜。五行的对应关系见图表。
历代论述五行的著作很多。我国隋朝的萧吉在594年所写的、献给隋朝皇帝的《五行大义》一书,被研究中华文明史的李约瑟博士认为是关于五行的最重要的中古时代书籍。是隋以前五行理论集大成者。全书为五卷,其以科学的态度 *** 论述五行、干支、大衍、纳音、九宫数等阴阳五行知识。
而序言备述妙理,精彩绝伦,言简意赅。下面摘录片段,以飨读者:夫五行者,盖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始。万品禀其变易,百灵因其感通。本乎阴阳,散乎精像,周竟天地,布极幽明。子午卯酉为经纬,八风六律为纲纪。故天有五度以垂象,地有五材以资用,人有五常以表德。万有森罗,以五为度。过其五者,数则变焉。实资五气,均和四序,孕育百品,陶铸万物。善则五德顺行,三灵炳矅;恶则九功不革,六沴互兴。原始要终,靡究萌兆。
是以圣人体于未兆,故设言以筌象。立象以显事,事即悬有,可以象知。象则有滋,滋故生数。数则可纪,象则可形。可形可纪,故其理可假而知。可假而知,则龟筮也。龟则为象,故以日为五行之元。筮则为数,故以辰为五行之主。
若夫参辰伏见,日月盈亏。雷动虹出,云行雨施,此天象也。二十八舍,内外诸官,七曜 *** ,星分岁次,此天之数也。山川水陆,高下平污,岳镇河通,风回露蒸,此地之象也。八极四海,三江五湖,九州百郡,千里万顷,此地数也。
礼以节事,乐以和心,爵表章旗,刑用革善,此人之象也。百官以治,万人以立,四教修文,七德阅武,此人之数也。因夫象数,故识五行之始末。…… 该书治学严谨,旁征博引。引用文献总记173种之多。由于部分引用原文的佚失,也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
虽然《五行大义》理法精妙,因不过是汉儒余论,可知萧吉所述的五行理论汉儒已有涉猎。汉代的大儒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在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际,将儒家思想杂以阴阳五行说,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形成帝制神学的新儒学。使之影响中国达两千多年。可见汉儒对阴阳五行学说经过了整理和吸收。
阴阳五行说作为一个 *** 的学派曾在先秦兴起。其创始人是齐国人邹衍。(前305-前340)其主要思想是整理了前人的阴阳和五行理论,创建阴阳家。 阴阳即中国古人对宇宙中互为悖反的两种物质或性质的一种概括。比如:天地,上下,前后,男女,有形、无形等。
《道德经》中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及“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等论述。《易传》的“一阴一阳谓之道”等描写。邹衍一脉相承。在五行学中化用五行提出了五德终始说,即五德相胜说,即五行相克。邹衍的学说对其后的《吕氏春秋》、《淮南子》等有一定影响。后世认为阴阳家属道家支派。其思想溯源是稷下学派,代表典籍有《老子》、《文子》、《庄子》、《列子》、《黄帝四经》、《黄帝内经》、《管子》等。属皇老一脉。因此五行学说一般推为黄帝所始。
但种种迹象表明五行学说创始人指向距今七千至一万年前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传说伏羲的母亲在华胥氏之国,踩雷神脚印而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伏羲。蛇首人身,有圣德。伏羲氏观象定八卦,一拟太极,一画开天。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庖厨。龙瑞,以龙记官。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
在伏羲众多贡献中,伏羲画卦居功至伟。《古三坟》: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风姓。末甲八太七成,三十二易草木,草生月,雨降日,河泛时,龙马负图,盖分五色,文开五易,甲向崇山。天皇始画八卦,皆连山名《易》。《三家注史记三皇本记》: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尚书》: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可见古籍中的记载虽略有不同,但两个事实清楚。一伏羲氏首画八卦。二伏羲画卦时期,有龙马出现,龙 *** 身上图文为河图。伏羲依之,而画出了八卦或者是直接画的河图。无论怎么解释一点可以肯定伏羲氏对河图是了然的,掌握的。后洛水中有灵龟出背上图文为洛书。所以如果对易学有些了解可以大致推出伏羲氏应当是掌握了河图和洛书的。
河图洛书文化被易学家公认为阴阳五行数术之源。河图中圈点仅有1——10的数,正合五行、阴阳。图中以白圈表阳,为奇数,可代表天。以黑点表阴,为偶数,可代表地。天地五行合于阴阳五方。一与六居北方。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居南方。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三与八居东方。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居西方。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居中央。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注意这里五行的顺序与前文所述《尚书》所记五行的顺序一致。有意思的是这里的数字的含义。生数:1、2、3、4、5。成数:6、7、8、9、10。五行数:5。天干数:10。三五数:15。天数和:25。地数和:30。天地总数:55。您可以悟出四季的变化规律,找出历法的天数,月数、季度数。
用25×2=50为大衍之数。 用30×2=60为花甲之数。这里可以得出五行化合的河图占位,还可以看出五行与二十八星宿的对应关系、与玄武、青龙、朱雀、 *** 的对应关系等等。可以参出很多易理。洛书可以翻成数字图:
图中橫、竖、斜相加都等于15。为世界最早最完美的数独。您可以论证洛书的完美玄妙。15也等于河图的中央数和。在洛书中,以5为中心,1,6与3,8及4,9和2,7四组五行生成数依次分布,十分有趣。洛书的总数和为45。洛书的总数和45加上河图的总数和55等于100。您于是论证了圆满。
这里面可以总结出许多有趣的数字和易理留给您参悟。下面附带 说一下八卦和五行的的对应关系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坤艮坎巽震离兑乾。八卦口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坤代表地,艮代表山,坎代表水,巽代表风;震代表雷,离代表火,兑代表泽,乾代表天。则乾兑属于金,坎属于水,巽震属于木,离属于火,艮和坤属于土。
八卦的不同排布,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比如后天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是按五行相生排列的。而先天八卦坤艮坎巽震离兑乾,则是按八卦相生的次序排列的。这里涵盖的内容庞杂,容有志者余后讨论。
河图和洛书又称为无字天书。如果您能穷尽其中之理,您就是 *** 智慧的人。伟大啊中华文明!伟大啊至圣羲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