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算命-大家认为刘伯温的烧饼歌是出自刘伯温本人还是后人杜撰呢

admin2022-12-08 10:51:4422

*** 免费算命,大家认为刘伯温的烧饼歌是出自刘伯温本人还是后人杜撰呢?

中国民俗文化当中,有两本影响力甚大的“预言书”。一本是《 *** 》,挂靠在唐代人李淳风与袁天罡名下;一本是《烧饼歌》,挂靠在明代人刘伯温名下。

《 *** 》的骗人 *** ,短史记在《《 *** 》玩「事后预言」这种把戏,当然百发百中》一文中,已有讲述。这里再讲一讲《烧饼歌》是怎样骗人的。

正如《 *** 》的作者不是李淳风与袁天罡,《烧饼歌》的作者也不是刘伯温。明代史料中绝无刘伯温创作《烧饼歌》的记载。按陈学霖的考据,《烧饼歌》挂靠到刘基身上,是比较晚才出现的事情。早期流传的《烧饼歌》,其实是挂靠在铁冠道人张中名下,原本叫做《蒸饼歌》。

♦ 清末《烧饼歌》封面

这位张中是明朝初年的一位道士。他在明代很有名,与张三丰、冷谦、周癫齐名,所以明朝市井之中很喜欢传播他的奇闻异事。宋濂曾为他作传,《明实录》中也有关于他的记载。宋濂奉命写《张中传》,宣扬张中以预知祸福辅佐朱元璋,只是为了完成朱元璋下达的政治任务,宣传朱元璋拥有“天命”合该得到天下——按宋的说法,张中预言神迹的资料,乃是朱元璋提供。解缙在洪武末年上奏批评朱元璋,说他“神道设教”“欲以愚弄天下”,便包括将张中、周癫这类人物刻意塑造为“御用预言家”。

推背图免费算命-大家认为刘伯温的烧饼歌是出自刘伯温本人还是后人杜撰呢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明朝史料里,并无只字提及“铁冠道人张中写过《蒸饼歌》或《烧饼歌》”。大概要到嘉靖末年,张中可以预知明帝国未来的说法才开始流行。此时距离张中活跃的年代,已过去了大概两百年。嘉靖时代之人郑晓在《今言》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朱元璋微服私访来到某寺庙,群僧早已在山门前伏地恭迎。朱问:“何以知朕至此?”众僧回答:“闻铁冠道人云。”于是朱元璋召见了铁冠道人张中。张中进门时,朱元璋“手上饼食未半,即赐道人”。朱还说,你既然能预料我会来到寺庙,那不妨再为我预料一下国事。于是,张中“讯口诵数十句”。被郑晓记录下来的,则只有“戊寅闰五龙归海,壬午青蛇火里逃”两句。郑晓说,这是准确预测了朱棣夺位和建文帝在大火中失踪。

这个君臣二人吃着饼预测未来的故事(是故事而非史实),后来被挂靠到了刘伯温头上。故事里的张中只“口诵数十句”,后世《烧饼歌》的体量远不止此,可知是后人刻意增补。

♦ 《三才图会》中的刘伯温像。刘伯温在朱元璋时代命运悲惨,屡遭打击,险些死于非命

《蒸饼歌》这个书名首次见于史料记载,已是明朝万历末年。

时人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记载了一个与《今言》大不相同的故事:朱元璋游南京鸡鸣寺,见该寺所在位置能俯瞰皇城大内,于是生出毁寺的念头。尚未来得及说出,众僧已集体跑来求情。朱元璋问众僧如何知晓自己的内心想法,众僧回答是“铁冠道人语”。于是,朱元璋召见了铁冠道人张中,亲自测验他:“今日我有何事?”当天是中秋,于是张中回答:“太子某时进饼”。朱元璋遂将张中锁入房中,然后坐等,要看看太子究竟会不会在张中预言的时刻吃饼。结果是张中预言准确。朱元璋于是派人将自己吃的饼赐给张中。派去的人打 *** 门,发现张中已经消失了。桌上留下一篇《蒸饼歌》,里面预言了靖难之变和土木堡之变。

《今言》与《客座赘语》两书,大约相差了半个世纪。两 *** 载的“吃饼故事”情节大不相同,应是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的变异。虽然最原始的故事是何种模样已不可考,但从某寺庙(《今言》)变为南京鸡鸣寺(《客座赘语》),从笼统的“口诵数十句”(《今言》)变为留下一本《蒸饼歌》(《客座赘语》),由这种细节上的具体化,仍能看出“历史层累效应”的存在——时间越靠后的故事,细节往往越多,情节往往越完整,可信度也往往越低。

需要注意的是,顾起元的《客座赘语》,只记载了铁冠道人给朱元璋留下了《蒸饼歌》的传说,并没有说当时的明朝市井之中,已有《蒸饼歌》这本书在流传。事实上,也没有史料提到当时有人收藏、阅读过《蒸饼歌》这本书。逻辑上同样不可能——按《客座赘语》的传说,《蒸饼歌》没有外传,只留给了朱元璋,朱为了明帝国的千秋万代,没有将该书散播到民间的道理。

《蒸饼歌》从一个传说中的书名,变成现行刊本那样的实体书,已是它被《烧饼歌》取代、并挂靠到刘伯温名下以后的事情了。这一变化发生的大体时间是清朝中晚期。活跃于光绪年间的金陵文人王柳门,留有笔记《剑青室随笔》,其中提到:

“今所传《烧饼歌》,为明铁冠道人张中撰。……或又谓之《蒸饼歌》。或谓是刘诚意作(刘基获封诚意伯),未知孰是。今之传本,皆紊乱不可究竟。且钞字伪误不一,又非真本矣。”

据此可知,王柳门当日见过多种版本的《烧饼歌》。有些署名铁冠道人张中,有些署名刘伯温,有些书名叫做《蒸饼歌》,它们的文字也不统一。

♦ 王柳门:《剑青室随笔》

为什么明代只有《蒸饼歌》的书名流传,到了清代中晚期却出现了《烧饼歌》的实体书?

原因是当时的反清 *** 。

鲁迅经历过清廷的灭亡与民国的成立。他依据个人经验在《阿Q正传》里写道:“至于革命党,有的说是便在这一夜进了城,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祯皇帝的素”。《烧饼歌》里的“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人方罢手”,便对应着鲁迅的这种经验(“九十九”是百少一,可被解读为“白衣”)。日本情报人员宗方小太郎曾言,武昌首义后,他去拜访黎元洪,见到《烧饼歌》里的“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人方罢手”,被当成对联,挂在了军 *** 的门柱上。辛亥革命时年约14岁的萨孟武也回忆说:“大约宣统元年之时,刘基的《烧饼歌》与什么和尚的《 *** 》,在市上都可以秘密买到。……当时同学——小学同学,几乎无人不能背诵《烧饼歌》,……‘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人方罢手’……时人均深信清室必亡”。11岁的夏衍也有相似的回忆,他说:“我每次走过邬家店门前,都有许多人聚集在那里议论《 *** 》(注:夏衍手误,应是《烧饼歌》)上说的‘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休’这两句话。”

显而易见,《烧饼歌》曾被晚清的革命党人用作对抗清廷的 *** 武器。其中关于清朝灭亡的那部分内容,与其说是一种“预言”,不如说是革命党人对未来的一种“期望”。今天流传的《烧饼歌》版本,是经由革命党人编撰过的——1903年出版的邹容《革命军》一书中,除《革命军》正文外,也载有刘伯温《烧饼歌》。

♦ 1911年,《时报》报道京城之中有人张贴《新烧饼歌》

这也能解释刘伯温为何能取代张中,成为《烧饼歌》的作者。

首先,在明代,张中是远比刘伯温更有名的预言家,明代的《透天玄机》一书将刘伯温塑造为求教者,将张中塑造为点拨者和回答者,便是一个证据。但到了晚清,张中的名气已经衰落,刘伯温比他要有名得多,更适合成为汇聚各种传说的“箭垛式人物”。

其次,在清代天地会与洪门的传统里,刘伯温早已成为与诸葛亮齐名的神机妙算军师。咸丰、同治年间,民间传抄的天地会宣传资料里,有许多署名刘伯温的谶言诗。这些诗或预言太平天国与天地会将取得胜利;或预言“直去征广东”“真命在福建”,在天地会内部为后续行动制造合理性。晚清的革命党人经常与秘密会社合作,让刘伯温取代张中成为《烧饼歌》的作者,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 1911年,《时报》刊文解读《烧饼歌》

《烧饼歌》究其本质,是一部集体创作的书籍。晚清革命党人是它最重要的作者之一。革命党人之外,它应该还有更早的作者,只是我们已经不能知道是谁。

不过,也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循。1900年,杭州的《游戏世界》月刊,登载有一篇《烧饼歌》。这是一篇小考据文章,作者读过当时民间流传的《烧饼歌》,这些书大多署名刘伯温。作者则称,根据《明史》的记载,与朱元璋一起吃饼然后“口诵数十句”之人不是刘伯温,而是张中。作者还说:

“今查流传烧饼歌,满纸俚词,独无戊寅闰五龙归海二语。除同治以前事,多不验。庚子拳匪之乱,亦绝不符合。或谓此书系道咸年间匪徒伪托,煽惑人心,理或然欤。”

此文作者称,他见到的《烧饼歌》,只能“预测”同治年代以前的事情,之后的事情就很不准了,连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逃跑这样的大事,也完全没有预测到。由此可知,该文作者见到的《烧饼歌》版本,还不是完全版,尚未来得及补足八国联军入侵这一段(今天流传的版本,是有这一段的)。革命党人此时,可能还没有接手编撰《烧饼歌》。

♦ 1900年杭州《游戏世界》月刊的文章

另据陈学霖针对《烧饼歌》文本所做考据,此书预言天下大事,“特别是明代的几场大劫,都是编造者缀拾明清稗乘传闻而成,所谓应验之说,亦是因袭前任,撰者不过稍费心思,排比称篇而已”。比如,预言靖难之变时,刘基对朱元璋说,南京城虽然建得很好,但“只恐燕子飞来”。这一段其实取材自明代人何乔远《名山藏》一 *** 载的刘基逸闻,化用了刘基“美则美矣,燕子得入焉”一句。简言之就是将前人创造出来的传说故事略作加工,然后整理到一起,编成了《烧饼歌》一书。

以上,便是《烧饼歌》的大致始末。历史事件发生在前,预言书的编撰发生在后;编撰者隐去自己的名姓,再将书挂靠在刘伯温的名下,这些“预言”,当然会准得不能再准。而在不得不描述未至时代之事时,除了清晰表达强烈的反清立场外,因无具体历史事件可供创造谶语,便只好在措辞行文上走隐晦恍惚的路子(如进入民国后的历史),以求无论发生什么,都可以牵强附会做一种解释。天底下所有灵验的“预言书”,其实都是这个套路。《 *** 》如此,《烧饼歌》也如此。

当然,更重要的是,《烧饼歌》在清末出现,呼应了一种时代情绪。这是它能广泛流传开来的主因

推背图免费算命-大家认为刘伯温的烧饼歌是出自刘伯温本人还是后人杜撰呢

历史上有哪些不可思议的预言家?

中国历史不乏一些能掐会算的预言家,“预言家”是现代的一种称呼。过去称那些能够预测未来、精通六爻八卦、算命、观天象的奇人异士统称为星象师或相师。这在古代是一门职业,官方有专门对应的职位——钦天监或者堪舆家。

历史上有这种“专业知识”的不乏其人。比如西汉著名的女相师——许负,她曾准确预测出,当时还是魏王豹的小妾薄姬将来要生天子。魏豹听后很高兴,心想,老婆生天子,那么,我将来也是天子。

其实是魏豹想多了,许负另有所指。刘邦称帝后,把魏豹的老婆薄姬霸占为了妃子,最后薄姬生下了刘邦的儿子,就是后来做了皇帝的汉文帝刘恒。

▲西汉女相师许负

许负还准确预测出汉文帝的“男恋人”邓通将来会被饿死。汉文帝为了破这个局,赐予了亲密爱人邓通有造钱的权利,并赐了他一座铜矿。汉文帝的意思是说,我看谁能把邓通饿死?

等汉文帝一死,汉景帝即位。汉景帝当初记恨邓通在父亲那里邀功受宠,父亲一死,景帝报复邓通把他活活饿死了。

许负还准确预测出周勃将来一定会被饿死,许负指着周勃的嘴说,“你嘴巴旁边有横纹,这是被饿死的面相”。果然,后来周勃得罪了汉景帝被下狱,最后绝食死在了狱。

历史上的男堪舆家更是人才辈出。比如诸葛亮,他写了一本堪舆界的教科书《马前课》,书中推测了历史的走向。成功预测了魏延脑后有反骨,将来必反的事实。

▲三 *** 师诸葛亮

还有明代的刘伯温,他写了一本儿《烧饼歌》,预测了明朝到大同世界的过程。

再如唐朝的袁天罡、李淳风,二人合写了一本《 *** 》,直到现在算卦、相面界把它奉为神书。

还有三国时的许邵,曾经预测曹 *** 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样的能人在三国还有许多……

下面我要说的这个人,大家肯定不熟悉。此人要比前面介绍的牛人还牛,他能预能自己死的时间,准确的到几点几刻,谁是刽子手,死后埋在哪里等问题。

令人称奇的是,这些并非天方夜谭,到后来都按照他的预测一一应验了,这个人的名字叫郭璞。

▲两晋堪舆家郭璞

郭璞(276~324年),今山西省闻喜人,现在他的老家还有“闻喜伯”祠堂。他是两晋(东晋、西晋)时期的著名的堪舆家、风水学者。

郭璞从小博学多才,除了能文善诗以外,后来对观风水、看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十几岁时,拜河东郭公为师学习“专业知识”,郭公很喜欢这个年轻后生,把自己多年珍藏的九卷《青囊中书》都赠给了他。

郭璞经过n年的研究和深造,最终成了当时堪舆界的名人。郭璞有多牛?民间传说他是周公转世。

周公――即演后天八卦而成的周文王,据说每一千年,周公就会寻找灵魂寄托,结果在两晋期间找到了郭璞,这和 *** 的转世灵童说法差不多。

成名后的郭璞被东晋的大将军王敦看中,说起王敦大家可能有点陌生。

▲王马共天下

话说西晋灭亡后,琅邪王司马睿在大司马王导及一些大臣拥护下,南渡到了建康(今南京)建立了东晋,司马睿就是东晋的开国皇帝晋元帝。

大司马王导到了南京以后,为了便于在当地开展工作,就找到了他的堂哥王敦,王敦是当地的“坐地户”,有权有势。

司马睿于是封王敦为大将军,并对王氏两兄弟说:“咱三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共同执掌天下。”这就是历史上的“王马共天下”的故事。

等司马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绍继位。有道是:“人在人情在,人不在,自然也就没了情份。”

王敦不想受制于人,于是决定 *** 。在 *** 前他让郭璞推测一下 *** 前景如何?当时郭璞是王敦的“幕僚”。

▲郭璞

郭璞这个人虽然对堪舆、预测很精通,但在为人处事及政治方面很低能。别人都能看出王敦的野心,顺情说好话,极力怂恿王敦及早动手。郭璞却直言不讳地对王敦说:“不宜 *** , *** 必死无疑”。

郭璞本来信心满满准备动手,请教郭璞无非是让他鼓鼓劲儿,激励一下士气。现在当着众将说这样不吉利的话,这让王敦很恼火。甚至认为郭璞是朝廷派来的间谍,所以恼怒的说:“卿寿几何?”意思是说算算你能活多久?

郭璞并不示弱,十分淡定地说:“命尽今日日中”意思是说,命断今天中午。王敦听后冷笑一声:“你果然算的很准。”来人,把郭大师押到城外斩首。

刽子手押着郭璞就往外走,走了一段时间,他对其中一个刽子手说:“我一定是在城南两棵柏树下受死,树上应该有个喜鹊窝。”郭璞就说了两颗柏树的具 *** 置。

▲王敦

这是个刽子手大吃一惊,他说的和王敦交代的 *** 一模一样,关健是王敦没把这个 *** 告诉第二个人。

到达了两棵柏树下,刽子手抬头在柏树上寻找喜鹊窝,看了半天没看到。

郭璞说:“肯定有,再仔细找找”。刽子手转到了另一侧,终于发现了喜鹊窝,原来被茂密的树叶遮挡着。

刽子手在等待午时三刻动手,传统认为正午十分阳气最盛,阴气最衰。在这个时间行刑,犯人不会变成厉鬼找刽子手的麻烦。

就在这期间,郭璞和其中的一个刽子手聊上了。郭璞对那个刽子手说:“我知道你姓什么,还知道你住在哪里。”刽子手很疑惑,说:“我咋不认识你?”郭璞说:“这个不重要。”

▲晋明帝司马绍

郭璞如数家珍道出了刽子手的家乡和姓名。“你是某某村的,你复姓山宗”,你父亲叫某某,我说的对不对?”

这个姓山宗的刽子手点了点头,脸上写满了懵逼。

郭璞没理会这些,继续说道。“七年前咱俩在荆州见过一面。”那个山宗刽子手两眼茫然,意思是说我怎么不记得了?

郭璞笑笑说道:“你还记得在城门下脱给你衣服的那个人吗?”这句话一出口,那个姓山宗的刽子手突然惊叫了起来。原来脱给衣服的就是你呀!我说怎么看到你似曾相识。

原来7年前,郭璞曾把穿着的一身好衣服脱给了这个人。当时山宗先生很纳闷。心想这个人是不是有病?平白无故给我衣服干嘛?

敢情郭璞在7年前就算到了自己的今天,早在7年前就做好了准备。送给山宗先生一身华丽的衣服就是为了今天。

那个姓山宗的刽子手很感激的望着郭璞,郭璞看看时间不早了。急忙对山宗刽子手说:“我求你办件事儿”。

山宗先生说:“有事尽管吩咐。”

郭璞说:“我死后你把我的衣服扒下来留着,以后有人会送给你一笔黄金,作为交换,你把我的尸体埋在荆州南岗头。”山宗先生点了点头。

时辰已到,郭璞人头落地。

山宗先生脱下了郭璞的衣服,命人把郭璞葬到了荆州南岗头。

过了几年后,晋明帝(司马睿的儿子)平定了王敦之乱,感念当初郭璞劝阻王敦 *** 的无畏精神,决定在南京玄武湖边选址修建郭璞的衣冠冢,命名为“郭公墩”。

刽子手山宗先生上交了郭璞的衣物。晋明帝赏了他一笔黄金。

看到这里你说郭璞牛不牛,生前就算好了自己的归宿。没用一分钱就和刽子手做了一笔交易。为何他让山宗先生把它埋葬到荆州南岗头呢?

原来他早就勘测好了自己的墓地,死后他要为子孙后代带来福祉。讲真郭璞做到了,之后郭家人才辈出,涌现了许多历史名人,比如郭子仪、郭守敬、郭威、郭子兴等。

所有这些人都感谢郭璞死后所葬的墓地风水好,都称祖先郭璞是一个神鬼莫测的预言家!

文/秉烛读春秋

算命的书籍有哪些?

据我所了解到的四柱命理。也是。常说的查八字。这里的书籍很多。有《子平真诠》,《千里命稿》。《滴天髓》。《三命通会》《八字预测学》我所知道的就是这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科学地看易经?

《易经》如何看?而且是如何科学地看?

不得不说这是个好问题!

因为,不是问易经是什么,怎么学,怎么用,而是问,作为一个(似懂非懂)的普通人,怎么对待这部千古奇书。

应该是这样吧?因为真懂易经的,不会这么问。丝毫不懂的,也不会这么问。恰恰是似懂非懂的,像我这样子的,才会这么问。

易经是一部上古著作,先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这是一个客观存在,不管你怎么看,她就在那。既然能流传7000年,最起码3000年吧,必有其存在的价值。

所以,首要的是这是一部上古奇书,而且是一部披着占卜外衣,内地里却充满辩证法的奇书。

易经是一部占卜书,用来解决人们对世界的疑问

从古到今,人们对世界都是充满疑问的,太多太多的未知考验着人们的内心。易经的出现和流传,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易经可以用来预测,能够对万事万物拿出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之所以中国没有产生西方式的一神教,就是因为有易经的存在。有了易经,就不需要近似盲目的信仰了。

推背图免费算命-大家认为刘伯温的烧饼歌是出自刘伯温本人还是后人杜撰呢

这就是,易经为什么能存在几千年的基本道理。

易经可以解决你的诸多疑问,不管能不能真解决。

易经是一部百科全书,你想要答案应有尽有,但不可迷信

看到一本易经放在桌子上,她能用来做什么呢?怎么办呢?答案就是,这是一部百科全书,但绝不可迷信!

我认为,易经经孔子作《十翼》,使之腾飞。但还有一个亦很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邵雍。关于邵雍的传说很多,但其开创的梅花易数,确是让易经达到了顶峰。古今无二。

所以,对易经的包罗万象,一定不能迷之信之。

以上,粗浅回答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的问题,不知可否?欢迎批评指正!

西游记中的袁守诚的真实身份是谁?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袁守诚,西游记中的人物,唐代著名的术士,袁天罡的叔叔,西游记中描述袁守诚生得“相貌稀奇,仪容秀丽,”他能知前后,善断阴阳。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天机不可泄漏,意思是即使是那些算命先生,用某种特殊手段得知了天上玉帝的安排,也是不能说破的,如果说破了,轻重致残,重者致死!

但是,在西游世界里,有一名算命先生不仅泄漏了天机,而且通过他的误导,成功把泾河龙王送上死路,把李世民卷进取经漩涡,那他受没受到处理呢?他的结局是什么?

有人要向东土传经,推动一盘大棋,而斩泾河龙王是一个重要的导火索。

其实,只要熟读西游的人就知道,如来为传经可谓是煞费苦心,不仅派了自己二徒弟先转世到东土,而且让观音前去长安设局。因为他知道,让自己二徒弟来取经很容易,但要让李世民接受就很难。因为在历史上,李家可是自诩太上老君N代子孙,自我标榜是道祖后人,你想,他会认同你佛教吗?

你想在东土传经,连皇帝都不同意,老百姓会买帐吗?(在历史上,李世民虽然借助少林寺僧兵夺取了政权,但当了皇帝后,便开始在全国大规模拆寺庙,其理由是与军队争食)所以,就必须一个圈套一个圈套地把李世民圈进来。

东土大唐是佛二代唐僧的诞生国。如来派观音去大唐推广佛学,首先得让李世民接受才可,而李世民其实是太上老君的后人,对佛学并不感兴趣。于是一个局产生了,泾河龙王在这个局里成了牺牲品被魏征处斩,龙王死后找李世民索命,李世民救龙不成,常做噩梦,十分苦痛,观音趁机推销取经之计,唐王才下令去西天取经。

一个连玉帝圣旨都推算的出来的神人,跑长安街上算卦,教人打捞他泾河水族。这圈套也太明显了点。

之后的许多细节也都说明观音姐姐参与其中。比如,泾河龙王的冤魂吓完李世民后,是被观音姐姐赶走的,好巧哦~

因此,袁守诚就是观音安排的托儿!

回头来看,算命先生为何知道玉帝旨意,泄露天机后也没受到惩罚,因为他背后还有一位高手在给他指点和撑腰,谁?观音!往大了说,是如来!

因此,这算命先生其实并不神秘,只是一名马前卒罢了,他也不是算法高明,只不过当了一次传声筒而已!

研读《西游记》,发现其实这不过是佛界惯用的伎俩。

比如菩提祖师就教导出一个孙悟空大闹天宫,搅的三界大乱,最后如来出来收拾残局,收为己用。可三界混乱,到处仍遗留下猴子大闹后的痕迹,火焰山都烧了500年,佛教也不管不问。

所以,袁守诚毕竟是佛教大神的化身无疑,而有能力左右玉帝的圣旨的,观世音和罗汉级别不够,这么说来恐怕也只有如来本尊了吧。如此一看,果然是个厉害的如来、冤屈的龙王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