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算命协会-崇祯皇帝乔装打扮找人算命
中国算命协会,崇祯皇帝乔装打扮找人算命?
导语: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外有满洲八旗虎视眈眈,内有李自成和张献忠 *** 反叛。崇祯皇帝找人测字,为何连写了三个,算命先生都说:大明必亡?崇祯皇帝是个勤政节约的皇帝,但是即使他宵衣旰食、日理万机,依然收拾不了整个烂摊子。他是个皇帝,是整个国家的象征、一个国家走向的指示标,如果表现出忧心害怕,那么臣子必然人心浮动,加剧民心不稳,对整个国家而言是一种更为直接、更为猛烈的打击。而后人千方百计想揣测他当时的内心情感,民间便流传起他测字的故事。
崇祯皇帝生平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年号崇祯(1627年-1644年),后世称为崇祯帝。
朱由检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惜其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皇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 *** ,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朱由检死后庙号怀宗,后改毅宗、思宗。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天启七年)死后,由于没有子嗣,他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时年十八岁。第二年改年号为“崇祯”。朱由检即位后,勤于政务。崇祯十五年(1642年)七月初九,因“偶感微恙”而临时传免早朝,竟遭辅臣的批评,崇祯帝连忙自我检讨。曾一度使明室有了中兴的可能。
同时朱由检大力清除阉党。天启七年十一月,朱由检抓准时机铲除了魏忠贤的羽翼,使魏忠贤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然后一纸诏书,贬魏忠贤凤阳守陵,旋之下令逮治。在其自缢而死后,下令磔尸于河间。此后,将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使气焰嚣张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 *** 冤狱,重新启用天启年间被罢黜的官员。起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予尚方宝剑,托付他收复全辽的重任。
算命先生说了什么让崇祯脸色发白有关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算卦的事有许多版本,不过不是崇祯自己去的,而是派大 *** 王承恩去找算命先生。亲们不必当真,权当 *** 的谈资即可。
崇祯十七年,大明朝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一日,崇祯皇帝乔装出宫,遇见一个算命先生,便起意测字,竟全是不祥的征兆。
崇祯皇帝一开始说“友”字,算命先生问:“你要测什么?”崇祯说:“国事!”算命先生沉吟了一会儿:“友字乃是“反”字出头,预兆着反贼出了头,大事不妙啊!”
皇帝自然是一惊,连忙说:“不,不是这个‘友’字,而是‘有’,有没有的‘有’字!”算命先生说:“‘有’字本是好事,但如果仍问国事,便是一场灾难。”
崇祯不解,算命先生便说:“你看这个有字,便是大明二字各去一半,国家垂危,江山不保。”
崇祯皇帝又惊又怒,嘴咬着大衣巾,取出银两付款,先生却连连摆手,道:“这钱我不能要。你口咬着巾,可不就是吊死的‘吊’字吗?这般不吉利,这钱我收不得。”崇祯皇帝顿时面如死灰,失魂落魄地回宫了。
曾有人说,这个算命先生是李自成手下军师宋献策,他眼见军队久攻不下,想出“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计策,混入城中演了这么一出戏,目的就是为了击溃了崇祯皇帝守城的决心,这便是民间传说的“崇祯测字”的故事了,虽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也表明了当时明朝灭亡结局的必然性。没过多久,李自成攻入城中,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尽了。
总结:崇祯上吊 *** 有暗示的结果,一个人感到前途渺茫时,千万不要找测字和相面的,这些所谓的半仙都是根据你的行为来判断,这些人知道,“三十六计,攻心为上”,倘若一个国家人心惶惶,那么这种国家不攻自破。
十大坠子名家?
1、赵铮 赵铮(1925、3月—2006、12月),女,原名赵淑君,赵沨(详见前文)胞妹。祖籍今项城市范集乡小王庄,出生于开封,就读于河南省立开封艺术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51年春节,河南籍诗人徐玉诺看过赵铮演出的河南坠子《摘棉花》后,找到她说:“赵铮,你唱的坠子,听起来像乔清秀的唱调,可又不是,你把它改动了、丰富了,这就对了。不能停留在学谁像谁,那是继承。要有发展就要有自己的创造,要走自己的路。”
在徐玉诺的点拨下,赵铮对《摘棉花》进行了反复揣摩,进行了创新。赵铮是国家一级演员,河南赵派坠子宗师,享受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曾任河南省 *** 、第六届委员,民盟河南省委七届委员,民盟河南省文艺界支部主任委员、民盟河南省妇女委员会第六至八届主任,第四届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曲艺家协会河南坠子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2、刘宗琴
刘宗琴是登封大冶镇人,12岁拜河南坠子艺人刘魁为师,学会了几部大书。14岁独闯江湖,在西安、宝鸡站棚演唱,崭露头角。西安的刘喜禄,又教会她《响马传》、《西凉国找父》等长篇书目,1946年她重返河南。刘宗琴用“中路河南坠子”、“乔派河南坠子”、“河洛大鼓”三种不同风格的唱腔巧妙融会,把谢恼、羞、烦、躁、刁、恶、毒的复杂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刘宗琴的书迷遍布城乡。有一次在密县(今新密市)一村庄演出,邻村十几里外的农民手举火把陆续拥向书场。拥挤中一姓丁的老人不慎失足跌进山沟腿骨摔折,村民忙找来门板要送他去医院,老人说:“不去医院,我要听刘宗琴说书。”众人只得把他抬进书场。耳听坠琴高奏,简板连击,刘宗琴粗犷豪放的演唱,丁老汉早忘了疼痛,直到书尽散场,他才去了医院。
3、乔清秀
乔清秀(1910~1944)中国河南坠子艺人,河南坠子北路调的创始人之一。原名袁金秀。河南内黄人。是河南坠子北路调创始人之一,以吐字俏利、旋律悠扬的“巧口”着称。她幼时接受多种民间戏曲和说唱艺术的熏陶,拜乔利元为师,学唱河南坠子的短段曲目。
金秀随乔利元学艺,尽显天分,对坠子的热爱也日渐加深。“大姐可要强,不吃不喝也得把曲儿唱好,免得别人瞧不起。”乔清秀的一个妹妹阮秀娇评价她说。乔利元原是梨花大鼓艺人,后改唱坠子,故其腔调中仍带有明显的梨花大鼓味儿。金秀就在这样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条件,精心创造,逐渐唱出了新腔。
不久后,二人搭档到邢台演出,好评如潮。这为乔派坠子的的诞生创造了良好基础。1926年秋,金秀十六岁,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回大名姥姥家过正常日子,二是答应乔利元的要求嫁给他。个性中深藏叛逆色彩的金秀选择了后者:嫁给师傅,随他说一辈子书。这件事在当时掀起了轩然 *** ,引起了金秀家人和曲艺行内的双重反对。但金秀决定了就不再回头,并改名乔清秀,更显出了她的叛逆与固执。
4、乔利元
乔利元(1898年~1940年)小名春秋,乔派坠子创始人。南乐县北乔崇疃村人。出身普通农家。少时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十几岁到本村一户姓杨的富户家当“掌鞭”(雇工)。东家会唱山东大鼓,又会弹三弦,乔利元就跟东家学弹唱。17岁那年,乔利元离开杨家到大名县龙王庙镇投师名艺人程长会,正式学唱山东大鼓,开始了梨园艺术生涯。不久,乔利元改唱河南坠子,唱腔带有浓厚的梨花大鼓味儿,听起来耐人寻味,别具特色。
1926年,乔利元与小他12岁的乔清秀结婚。此后,乔氏夫妇便常在邱县、临清、聊城、济南、安阳、邢台、石家庄、保定等地巡回演出。乔清秀在乔利元的帮助下名声大振。演出之余,乔利元帮乔清秀革新、改造河南坠子传统唱腔,与清秀一起共同创立了乔派坠子。
1929年,乔氏夫妇到天津,先在“玉茗春”、“东来轩”演出,后在“小梨园”与着名京韵大王刘宝全同台演出。乔清秀唱腔抑扬分明,清脆自如,嗓音甜润,字正腔圆,情感逼真,配合动作,幽默高雅,一时轰动天津艺坛。各剧场不惜重金聘其演出。海报一经贴出,门票抢购一空。乔清秀每次出场欢声雷动,谢幕掌声经久不息。后,她应邀赴北京(旧称北平)西单游艺场演出,名震京都。
5、董桂枝
董桂枝13岁登台演出,16岁应邀赴天津献艺,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出风格。董派坠子,气正腔圆,深沉悲亢,婉转含蓄,荡气回肠。其演唱内容,多为三国,列国人物故事。1930年以后,河南坠子进入了鼎盛时期,形成了乔、程、董三大流派,董桂枝就是“董派”创始人。
1934年,董桂枝在上海美国胜利唱片公司,天津昆仑公司录制唱片《俞伯牙摔琴》、《哭祖庙》、《火烧棉山》、《相府借银》、《兰桥会》、《玉堂春》、《九子图》等大量唱片。1983年, *** 录制董派传统保留节目《走马荐诸葛》。董桂枝对河南坠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而赢得了“坠子大王”的美称。
6、程玉兰
程玉兰(1970年~1968年)女,河南坠子演员。字香圃。自幼拜师王玉和学艺,出师后遍走河南,直隶(河北省)城、镇、乡村。20岁来天津,继乔清秀、董桂枝之后,她是第三名河南坠子演员,自成一派。1911年她到天津后,名茶园争先约请轮流演唱。曾与董桂枝搭档演出双唱,二人风格虽异却配合严谨,因程玉兰曾嫁董家之兄永信,故观众称她们是“姑嫂英雄”,并灌制唱片多种。
1940年她与董永信离异。20世纪40年代初,她的演唱艺术达到高峰,成为河南坠子曲种的主要演员,被称为“坠子大王”。1953年,她参加天津市广播曲艺团,随团到各地巡回演出得到好评。后因下肢瘫痪,不再登台演出,致力于授徒传艺。她对学员谆谆教导,诲人不倦,嘉掖后进不遗余力,深得文艺界赞许。
程玉兰嗓音高亢、爽朗,低音也柔和,翻高落低刚柔相济。演唱时口齿伶俐、表情细腻,唱腔幽邈绵密,后期稍趋宽低。她用河南方音演唱,注重吐字发音技巧的使用,字重、气足、韵味厚。根据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唱法绝不雷同,并能把感情溶化于曲词、腔调中,有强烈地艺术感染力。
【结束语】当然在早起的时候还有郭成德和从道情说唱改为河南坠子书表演的薛玉湘、赵明堂、胡明善、徐振东、艾宝莲等。民国初年,又有孙民德、冯治邦、党治法、刘世禄、程万林、高治安等艺人在开封和郑州一带享有盛名。1952年以后,国家提出支援大西北、建设大西北的号召,外地许多河南坠子艺人先后来到甘肃,使甘肃成为河南坠子另一个比较活跃的地方。
当代易学大师有哪些?
(1)陈帅佛:男,中国风水协会 *** ,李嘉诚御用风水大师,国学大师,阳光书院院长,亚州风水设计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早稻田大学特聘教授,国学智慧国际教育中心 *** ,慈善家,著名演讲家。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交通银行王牌风水讲师,在国内外有弟子数万人。
(2)麦玲玲:香港风水师,风水命理专家,是有名女性风水师,其出身为风水易经世家,她在 *** 上名气很大, *** 点击量仅次于陈帅佛;曾勘测过上万家大型风水,著名演讲家。
(3)李居明,男,诞生于中国香港,肆业于香港浸会大学传理系,曾任职报界及电影圈长达十年后,于八十年代中期全身投入命理术数工作,九十年代中期以业余时间,由于李氏具心怀正信及爱港爱国之情 *** ,对自己要求极其严厉李氏以其宗教心成功拓展「般若心经」之普及潮,早有「李居士」之美誉
(4)钟应堂:男,当代易学大师、风水命理专家、中国风水协会成员、中国十大杰出风水师、中国易学文化领袖、国际易学专家、曾多次做客《《凤凰卫视》》,知名度颇高。在中华古文化之社会地位,受到推广及尊重。
(5)宋韶光:广东鹤山人,国立 *** 大学历史系学士、美国伊利诺州大学历史系研究所硕士。曾任教于香港珠海书院、浸会大学历史系。曾担任香港无线电视的“风生水起”、“红星掌相”以及亚洲电视的“谈风论水”、等节目主持,深受广大观众欢迎。
(6)陈康泰:系中 *** 学教育专家、易学导师、中华传统礼仪培训专家。主讲易学,擅长易理八卦、多种预测学及现代风水学。主要从事阴阳智慧学、《易经》管理体系的研究与教学及文化产业项目的策划与传播;国学教育大纲的编纂。
(7)于希贤:风水学家、中国风水协会副 *** 。中国风水名家。以风水绝学名扬东南亚。中国奇门遁甲正宗传人,著名预测学家,姓名学家,为上百名军政界神秘人士个人易经顾问;为1200多家企业做过整体风水布局和设计;为无数个家庭布局催贵催财催丁催文昌风水;学生弟子遍布世界各地。
(8)李定信:风水宗师杨益(字筠松,号救贫)之嫡传徒裔。1999年-2001年曾三次被邀赴泰国学术交流和风水堪察,在泰国政野和侨界获得很高声誉,2001年,应邀赴张家界参加全国哲学文化年会讲学,被誉为"六百年间 *** 人"。
(9)邵伟华:是享誉国际著名的预测学家,湖北鄂州市人,从事过工、农、商、兵、当过干部,后落根于易学、相学、四柱、建筑风水、破译人类基因密码等学科的研究。1987年起,分别出席了国际和全国的《周易》学术研讨会,并在国内外发表多篇论文,有的论文获得奖杯和国际一等奖。
传奇大掌柜郭达饰演什么角色?
传奇大掌柜算命先生扮演者:郭达
《传奇大掌柜》是由唐大年执导,谷智鑫、何冰、杨立新、梁冠华、原雨领衔主演的年代传奇剧[1]。
该剧讲述了民国时期从山东流落到北京的小乞丐栾学堂在北京历尽坎坷最终创建百年老字号丰泽园的故事。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民国1919年,从山东流落到北京的小乞丐栾学堂,因救了老板的女儿有幸在济丰楼里当堂倌,由于得知掌柜的隐秘而被驱除,却得到贵人资助开店成为丰泽园的创办者。
栾学堂收留了济风楼里的业务骨干组成了丰泽园的班底,遭到济风楼的掌柜汪德甫和小舅子历秋辰的仇视。在军阀吴佩孚的撮合下,栾学堂又娶走了历秋辰的心上人关雅丽。和栾学堂青梅竹 *** 姚珍珍得知栾学堂成亲后毅然投身抗日。
历秋辰接管济丰楼后投靠汉奸,将济丰楼改为日本风味的酒楼,顺势架空栾学堂饭店协会会长,天皇发布投降诏书,绝处逢生的丰泽园重新回到栾学堂手中。姚珍珍回来执行刺杀汉奸的行动,关雅丽为姚珍珍挡了一枪把孩子和栾学堂托付给姚珍珍。历秋辰在逃跑中被特务 *** ,栾学堂带领丰泽园在新中国获得了新生。
徐溶谦易经学的怎么样?
学得很好,她就是钻研易学的大师。徐溶谦,女,45岁,易经研究学者。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易学,博览经史,钻研易学、风水学、手面相学及象数命理等。大学毕业后,潜心研学,拜访名人故里,2006年成为中国易经风水协会的成员,曾获得中国风水协会颁发的“命名设计师”、“风水设计师”,在生活中,为有缘人指点迷津,化解矛盾,从而趋吉避凶、旺财旺运,使得家庭和睦幸福、社会和谐。著作有《易通人生之运势篇》、《易通人生之智慧篇》等。
她的讲座通俗易懂,语言风趣幽默,贴近生活,很能抓住听课人的心理,故会场秩序良好。现在我根据她的讲座内容稍作整理,把可能给身边朋友或广大网友带来益处的部分刊登在此,如有不妥的地方由本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