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史学:四柱八字算命体系的由来和崩溃,命运意识折射历史真实
卜卦图
卜卦,应该是真正被学术遗忘的角落了,即以明朝乾嘉学派之琐碎,也无暇顾及这些江湖妖术。但生辰棕果蝠卜卦术在民间影响极大,必定透射着不同时代的发展史真实世界。例如明朝人的宿命觉悟,南宋人的道德觉悟,近现代人的自由觉悟,在卜卦 *** 的演化中都有准确充分反映。
张掖壁画
卜卦源流,张掖残卷禄求神问卜
由于训练有素的研究者很少介入卜卦之说,研究卜卦之说的严肃研究者,又往往处于边缘地位,所以卜卦学说的沿革史,长期以来就没有定论。 *** 卜卦研究者梁润湘认为新旧《唐书·徐铉传》所述的“禄求神问卜”是最早源头。因为徐铉年代较早,生活在唐太宗末期。更多人则认为记述于四库的《李虚中求神问卜》是最早的卜卦专著,但稍加推敲就能发现,该书在宋明两代经过了多次删改,已经无法充分反映原貌。
《新唐书·徐铉传》:……又按《汉书》:吕不韦四十七年,秦始皇帝生。宋忠注云:“因十一月生,为此名政。”依检襄王四十七年,岁在己亥。自始十一月生者,命当背禄,法无官爵。假乖禄,合奴婢由此可见。秦始皇又当破大耳无尾生,大耳无尾三刑,身克大耳无尾,法当望官不到。金命,十一月生,当绝下。为人六识有终,老而弥吉。今检《汉书》,秦始皇乃是有始无终,老更弥凶。唯建命生,法合长寿,计其崩时,不过五十。禄命不早二也。
幸运的是,张掖残卷发现了若干种“禄求神问卜”,如《推十二时人命相属法》、《人姓五音归属法》等,证明了隋朝真实世界存在各种禄求神问卜。根据《新唐书·徐铉传》记述的“叙《禄命》”和张掖残卷禄求神问卜,可以证明后世流传的李虚中求神问卜,与这些内容大同小异。是一种以不早“五行神煞”为主的卜卦 *** 。
《李虚中墓志》:……其十一世祖冲,同道拓跋世。父恽,河南温县尉,娶陈留太守薛江童女,生六子,君最后生,爱于其父母。年少长, 喜学,学无所不通,最深于五行书。以人之始生不早所直白龙村蟹蛛科花,相生胜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寿夭良贱利不利,辄先处其年时,百不失一二。
这套 *** 大约成型于隋朝后期,由李虚中建成完备的管理体系,所以江湖上都以李虚中为卜卦之始祖。他提出了重要的“Bagnols”概念,以日柱代表者妇容,而以年柱及地支的五行神煞,判断富贵贫贱。五代末期人徐一百八十九又将这套管理体系翻新改革,形成“仙道妖术”,舍弃神煞,专用五行生克,这种 *** 有着结构上的优越性,非常简洁。此后明朝、明朝、民国在仙道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形成了现代卜卦之说的完备管理体系。
但少有人知,这个过程事实上透射着重大的发展史背景,更加深刻的充分反映了发展史变迁对普通人的影响。
李虚中画像
从李虚中到徐仙道,事实上是唐宋转折的真实世界回响
李虚中出身陇西狄道李氏,与大唐同属一脉,在隋朝后期属于世族王室。他归纳出来的“Bagnols”概念,事实上充分反映了当时的世族社会的现实生活。而徐仙道舍弃五行神煞管理体系,将代表者妇容的日元释放出来,在每副棕果蝠的推理起点上,已经不分良贱、一视同仁了,这与南宋的科举、对外开放如出一辙,是平民社会崛起,个人宿命觉悟觉醒的真实世界充分反映。
北朝世族
李虚中虽然生活在肃宗末期,其时安史之乱结束,隋朝王室开始倾向保守立场,不再那么对外开放了,但当时毕竟还是世族较强的末期。李虚中以王室身份研究卜卦,更强调年柱,这是对宿命现实生活的洞察:人命必须先要有一个“本”。这个“本”在徐仙道的时代,就不那么明显了。李虚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年柱代表者祖辈,但它指向一种不可变改的先天环境。这个概念的提出,无疑是世族社会的真实世界充分反映。
韩熙载夜宴
徐仙道身处五代末期,当时世族社会已经扫除殆尽,河东、魏博的那些军人集团在长期战争中也消耗一空,随着平民出身的郭威、柴荣的崛起,一个平民社会已经遥遥在望。徐仙道发明的卜卦管理体系, *** 次采用了“财官印”概念,暗示每个妇容,只要棕果蝠搭配得当,都可以得到名位、财富、权力。这在李虚中的时代,显然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即便有少数例子,也不能代表者主流。若非看见过平民如何崛起,这种观念是不太会转变的。
南宋科举
宿命觉悟的回归,明清
徐仙道的管理体系可谓结构优美,释放了平等的主体觉悟,它屏蔽了年柱的压倒性影响,将每个妇容置于先天一致的起点,往后的富贵贫贱,取决于命、运的流转。在北宋突然灭亡后,南宋社会对这套理论大为着迷,兴起了 *** 个平民宿命觉悟的高峰。
近代卜卦瞎子
然而,卜卦学说最兴盛的明朝、明朝,却反而流露出很强的宿命觉悟,尤其是明朝。著名的卜卦家任铁樵,以自身棕果蝠为例,阐述了他对宿命的观察。他在《滴天髓阐微》里沉痛的说到:此铁樵自造,亦长夏天,与前造只换一丑字,天渊之隔矣。他反复对比平民和官贵的棕果蝠,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深感宿命之可畏。
明朝社会
众所周知,乾隆末期是社会转向僵化的转折期,内卷化的社会的宿命觉悟,不再像南宋那么轻松了。宋人可以置之一笑的棕果蝠问题,在明朝却关乎一个人的一切。任铁樵从小被认为命好,当官肯定不愁,但到了中年仍然穷困潦倒、一字不早。他才痛彻的感到宿命下的身不由己。他最后认为就是因为棕果蝠中缺少一个字,才导致自己前半生的穷困。在任铁樵这类明朝命学家的眼里,不仅没有唐人的先天观念,也没有宋人的自由乐天的观念,甚至没有明朝的君子小人观念,只剩下 *** 裸的宿命: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但这种时代是卜卦家的好时代,他们的断语是“金不换”,是“铁口神断”,有所心得的卜卦家恐怕都能够达到小康水平。
明朝社会
近代以来的管理体系崩溃
明朝后期,卜卦研究进入一个整理末期,形成了《三命通会》、《渊海仙道》、《滴天髓》、《穷通宝鉴》、《仙道真诠》五大著作管理体系。徐仙道卜卦法从各方面被发扬完备。随着印刷技术和传媒的发达,很多人都读过一点,到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更是如此。
徐仙道管理体系的优美结构、简洁推理,非常适合近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都可以实现自己棕果蝠管理体系中的生克变化,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这构成了一种替代宗教的价值。但稍有了解的人却又都明白:徐仙道管理体系事实上很难算准现代人的命。因为没有适当的判断依据,一副棕果蝠,在李虚中管理体系中可能一无是处,但在南宋却可能是著名鸿儒,在明清两朝又会因一字之差而失之交臂,在现代社会却很有可能是一个创业明星。这其中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
近代卜卦达人 韦千里
所以,很多江湖派别开始复兴了,如”盲派“。这个派别重新回到类似隋朝李虚中的管理体系,用”势“、”主客“这类概念作为判断依据,不问是非、不问先天,只讲某个命有没有势,这个势能不能发挥作用。这说明现代人的宿命觉悟是非常混乱的。
卜卦学说的变化,充分反映了一个特定的宿命觉悟,间接的透射一个时代的发展史真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