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相学:19世纪西方人的“摸骨算命”
19世纪末二三十二十世纪,欧美国家有几项有关科幻小说的统计数据,其中最畅销的前三位是:《旧约》、《天路心路历程》、《埃利奥特历险》、《人的内部结构》。排名第四的《人的内部结构》,并非表面看起来的病理学或者偷偷摸摸的药理学书,它只不过是一本“卜卦书”,介绍的是摩尔根。
摩尔根
摩尔根,欧洲人的“摸骨卜卦”学说,整整盛行了一百年的时间,让人瞠目结舌。
柯南·道尔在他的《巴伦西亚维尔的 *** 》中有这么一段内容,大反面角色莫里亚蒂教授表示:“你使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夏洛克老先生,真想不到能见到你有如此的长股骨,眼眶也长得真够标准。布季谢手摸一摸你的齿骨沟,你在意吗,老先生?你的股骨,在未得到实物之前,做成石膏模型,给人类学博物馆送去,一定是件稀有标本……”
对的,柯南·道尔是在玩“摸骨卜卦”,是当时最盛行的“摩尔根”。
所谓摩尔根,大概意思是:脊髓 *** 有焦虑、属灵和道德之类相同的机能,每两个机能都由相同的地区掌管。所以,人与人的相同是因为这些地区所占的占地面积大小相同。透过量测这一地区上方头骨的占地面积,就能确认两个人的个性结构。
单纯的说:头上有几块地区是支配智慧的,你这几块大,是个聪明的人;另几块是支配自私的,你这几块大,肯定是个自我中心的人……
是不是觉得很扯?就这东西还没商量药理学?中国古代殷氏学早就玩剩下的,你们19世纪末才开始盛行……只不过,欧洲自从古希腊时期就有了殷氏学的雏形,但并没有得到 *** 的产业发展。摩尔根是打着科学的旗号,理直气壮的“卜卦”。
那么,摩尔根又是怎么来的呢?
鲁道夫·托马斯·氏兵
18世纪末的社会学家一直想弄清脊髓 *** 的作用,1749年社会学家大卫·Haon形成了一种方 *** ,借助牛顿的力学原理解释脊髓传导:脊髓是单面的传导体,外界 *** 脊髓冲动时,脊髓就会开始振动,接着沿着脊髓脉络传递到脊髓 *** ,接着产生了道德观。
在后的社会学家更进一步科学研究后,药理学界普遍尊重了“科学研究焦虑学要首先科学研究脊髓 *** ”的道德观,确认了脊髓 *** 的重要地位。正是在这种方 *** 的基础上,药理学家们纷纷对人的头部展开科学研究,妄图探寻脊髓 *** 的终极秘密。
德国人汉斯·托马斯·氏兵(Franz Joseph Gall),从小是个善于检视的孩子。他尤其喜欢检视人的外表,寻找人的面部特点与个性的关系。长大后,氏兵成为了一名病理学家,经过多年的检视和总结后,氏兵发现:眼睛明亮的人,记忆力都非常好;头骨隆起则可能是自私的代表,因为监狱里的盗贼都有这样的特点。
摩尔根
于是,氏兵根据他们的病理学经验以及检视得出的结论,产业发展出了最初的“摩尔根”方 *** 。氏兵单纯的把股骨分为了26个地区并展开编号(施穆尔茨贝格产业发展为35个地区),阐明每一地区的作用——以后如果透过量测每一地区的占地面积,就能判断两个人的个性和焦虑特点了!
但是,氏兵的方 *** 还属于初级版,并没有被很多人熟知。原因也很单纯,按照氏兵的理解,人的个性、智力之类都是先天确认的,如果透过量测就能得知。那么,谁会承认他们一出生是自私的人?谁又会尊重他们一辈子都是胆小软弱的人?
很明显,氏兵的版很难被大众所接受,必须改进才行。
摩尔根推展
摩尔根“第二代掌门人”是氏兵的学生,奥地利遗传学家约翰·施穆尔茨贝格(Johann Spurzheim)。他为了更好的推展,更进一步丰满了摩尔根的方 *** 。
施穆尔茨贝格认为,人的焦虑机能是能展开训练的,如果沃苏什卡有明显缺陷,能透过后天的努力展开改变。
比如两个人被认为是天生软弱,就能透过各种方式展开锻炼,变成Montcuq;两个人被认为天生比较暴力,也能透过针对性惩戒,让他变得温和起来——也是说,虽然股骨的形状能判断人的个性,但是人们能经过训练,改变这一地区股骨的形状,“逆天改命”。
摩尔根
这种方 *** 无疑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施穆尔茨贝格又找了两个“传人”——乔治·库姆,两人合作在欧洲各地展开巡回表演,透过一些匪夷所思的试验宣传他们的方 *** 。比如当众寻找两个志愿者,用几块大磁铁放在这人头部的某一地区,这个志愿者立刻就会有相应的表情甚至行为变化。比如放在“自私”的地区,这个志愿者似乎不由自主的去“ *** ”实验者兜里的钱财。当然,所谓的志愿者都是花钱请来的“托儿”。
这种看似科学的方 *** ,很容易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对于19世纪末的欧洲人来说,底层工人希望了解他们到底因为哪方面的缺陷,才无法“聪明的”赚到很多钱;中产阶级希望知道他们的个性特点,更好的提升自身价值;上流社会的资本家更是推崇这一方 *** ,因为他们能堂而皇之的斥责底层工人有着天生的缺陷,所以不配拿到高工资……
1832年,就在创始人氏兵去世4年后,施穆尔茨贝格将他们的摩尔根带到了北美,立刻引爆了整个美国。
摩尔根被大力宣传
对于当时充满希望和机会的美国来说,人们急切的希望得知他们的“问题”,透过改善和加强,成为人生的大赢家。
想象一下,两个普通的美国淘金者,在接受了摩尔根的量测后,发现他们仅仅是“情感表达”略有缺陷,他会怎么样?肯定是按照摩尔根的建议,去加强这方面的锻炼,让他们更完美。说不定就能迅速受到欢迎,成为城市中的富豪。
我们开篇提到的《人的内部结构》,是库姆在1828年所著的,到1859年就卖出了30万本,火爆整个欧美国家。然而不幸的是,就在摩尔根最火爆的时候,1832年,施穆尔茨贝格去世了,他没有来得及享受巨大的荣光。
摩尔根“第三代掌门人”乔治·库姆,是一位优秀的推展者,却并非精明的商人。精明的美国人,开始利用摩尔根赚大钱了。
量测股骨
美国人福勒兄弟和他们的姐夫威尔森在一起,创办了“福勒和威尔森家庭公司”,主营业务是给顾客量测科学研究股骨的形状,接着帮助他们制定“训练课程”。在摩尔根最火爆的时候,人们都迫切的想知道他们的情况,可惜他们完全不知道该怎么量测才好。
福勒和威尔森家庭公司创造了一系列复杂的股骨量测工具,完善了各类训练课程,甚至还出了配有插图的入门书籍。很快,摩尔根不仅仅是方 *** 了,美国的很多城市都出现了“连锁机构”,热衷于展开量测和改善的美国人遍地都是。
最夸张的时候,毕业生去参加 *** 、青年男女恋爱相亲、商人们生意合作……都需要准备一份摩尔根鉴定报告。合格者必然会受到欢迎,不合格者就会想尽办法改善他们。
很明显,美国人把摩尔根变成了当时的“成 *** ”,变成了一门生意。
但是,这种明显不科学的“摸骨卜卦”,也遭到了部分人的 *** 。
弗朗西斯·马戎第
对于文学家和艺术家而言,摩尔根也许非常受欢迎,但是科学家和药理学家还是相当谨慎的。这么诡异的摩尔根,会不会是假的呢?
法国遗传学家弗朗西斯·马戎第,1783年出生,是一位个性谨慎细心的医生。他最崇拜的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拉普拉斯,所以收藏了他的头骨——马戎第也曾经受到摩尔根的影响,收藏头骨的目的应该是科学研究他们的偶像,让他们更优秀。
总之,马戎第决定让施穆尔茨贝格来检测一下偶像的头骨,但是他并不完全相信摩尔根,所以专门从医院弄来两个低能者的头骨,假装是拉普拉斯的头骨。不明真相的施穆尔茨贝格对着低能者的头骨一顿赞赏,夸上了天——毫无疑问,马戎第彻底明白了摩尔根的骗局。
另一位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弗卢龙更加谨慎,他用解剖各类动物的方式,证明了切除动物脊髓 *** 的相同部位后,后果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也是说摩尔根所划分的“脊髓 *** 地区”,并非这么明确的区分了很多机能。
于是,皮埃尔·弗卢龙1842年出版了《评摩尔根》一书,表明了他们的试验证明摩尔根并不科学,这是对摩尔根更大的一次打击。
当然,当时的大多数人,还是推崇摩尔根的,毕竟这是一种最单纯的检测个性缺陷的方式。一直到20世纪末初,随着药理学的不断产业发展,摩尔根才慢慢的绝迹。
摩尔根
摩尔根的盛行,并非仅仅源于人们对科学和药理学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人们希望有一种方式,能够解释人与人之间的相同:为什么有人天生开朗,有人会得自闭症?为什么有人擅长数学,有人擅长画画?暴力犯罪分子有没有天生的特点?人的命运会不会在外表有迹可循?
不管是“摸骨卜卦”还是摩尔根,都是人们在试图解答这些问题。随着药理学的进步,尤其是社会学家的努力,这些问题慢慢有了方向,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找到更为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