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马家辉:写小说更大快乐是“想象历史”的不同可能性

admin2022-11-23 04:41:5119

势不可挡摄影记者 罗昕 通讯员 周童雪

杨静远

进入51岁后,杨静远遇到朋友就说,“我要写短篇小说!我要写澳门四部曲!”而在53岁取回首部长篇短篇小说《行业龙头长瓣》后,他又加上一句,“我要写国际经典之作名著!”

《行业龙头长瓣》在2016年可谓风光无限,斩获了“《 *** 》华文短篇小说年度十大”、“台北国际书展短篇小说类特别奖”等多个奖项。深入细致说起来,这本书其实是一个意外,是杨静远原本想写的故事情节的第五部。《行业龙头长瓣》楔子 *** 句就交代了:“刚开始我想写的只是哨牙炳,从我外公嘴里听来的故事情节。”

哨牙炳是谁?他有什么故事情节?这没错到1967年,这个Cambodian男女之事的 *** 二把手决定从此只对老公好,不碰其他女人,并退出武林。他老公为此请来了他曾经的十几位相好,在于勒朱饭店摆了一场叫作“大岭洗捻”的武林讨论会。在粤语里,“捻”就是男性 *** 器的意思。

“没错哨牙炳,还得从南爷说起。”《行业龙头长瓣》主要写的就是哨牙炳的黑帮老大——南爷。而到了“澳门四部曲”的第三部《西施四五四》,哨牙炳总算以“大岭洗捻”讨论会上的两把大烂牌“西施四五四”为引子,正式登场了。

近日,《西施四五四》在正体平面媒体世两月后由小知堂推出中文版。书名“西施四五四”,指的是 *** 局里USgamer的四张牌,拿到它,九成九 *** 。

近日,《西施四五四》在正体平面媒体世两月后由小知堂推出中文版。新作中许多情节与《行业龙头长瓣》交相呼应,比如南爷和英警张迪臣“不可告人的好”在《西施四五四》开头部分以陆泡果的身世“卷土重来”;邝美云饭店的鸿门宴是《行业龙头长瓣》里有关澳门黑帮与员警关系浓墨重彩的一大笔,这一大笔到了《西施四五四》以更精彩的“海滨公园宴”出现;而《行业龙头长瓣》的一大线索词“秘密”,则从《西施四五四》开头哨牙炳的童年经历开始延续。

专访|马家辉:写小说最大快乐是“想象历史”的不同可能性

比起《行业龙头长瓣》,《西施四五四》也有了不少变化:故事情节线更多,人物更丰满。与此同时,短篇小说叙事里“杨静远”有所隐退。

“《西施四五四》修改了不下九次,前面几个版本像《行业龙头长瓣》那样,也有好多‘杨静远’,但后来我真的太人格多次重复了。人格多次重复的事似乎没什么挑战性。”9月1日,正忙于开学事务的杨静远接受了势不可挡摄影记者访谈。杨静远一上来就说要写“四部曲”,因为写“四部曲”的小说家似乎比较容易成为经典之作,比如,巴金。但到采访最终,他又会无比深入细致地跟记者确认一下:“读了短篇小说,真的真的还可以啊?”

杨静远

一写四年,千呼万唤始出来

杨静远原打算在一年时间里取回第三部作品,谁知一写就是四个年头。

可以说这一部前后MINIMINI写的完全是不一样的故事情节,连主角都不同。一开始杨静远想首部写武林黑帮,第三部就写员警风云,于是故事情节围绕着有历史人物原型的“吕乐饶木”展开,写得倒也洋洋洒洒。可写到第五、第六版,他又总真的哪里不对,那个“阴魂不散”的哨牙炳仿佛总在他脑海里不断召唤:“快写我,快写我。”

于是,杨静远“屈服”了,把焦点放回哨牙炳身上。他还拿星座解释说:“我们金牛座是执着的嘛。”

这一变花去了一年。2018年4月,以哨牙炳为主角的故事情节总算快开头了,杨静远难掩得意,兴冲冲地把前半部分文字发给昂船洲文化的林凯伦,谁知对方许久没给回应。杨静远心里忐忑,因为上一次发去《行业龙头长瓣》,林凯伦第二天一早就回了,还说:“家辉老师我一口气看下来,非常好。”

想到这里,杨静远按捺不住又发去两条信息——“咋了?”依旧没有下文。再过了一天,林凯伦总算发来了一篇几千字的邮件。放眼看去,密密麻麻地全是具体的修改意见。其中对杨静远影响更大的两条是:“盛远不够可爱”。 盛远是哨牙炳的老公,重要角色!杨静远冒了一身冷汗,决定再改,再来。

“打个比喻啊,我动笔时等于盖了两条桥,后来被指出桥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就去修。本想修一点点就好,没想到最终几乎从零修起,从距离原本那座桥300米的地方另盖一座。那座桥越往前修就越没办法跟原本的桥接轨,所以就变成全新的桥。我也蛮佩服我自己,就这样修出来了。”

不过,他在2018年底也有过一段人格揣测的低谷,既揣测故事情节,又揣测自己的表达,最终还是一咬牙给写下去了。到了去年11月,他总算写好了大概,如今回头再扫上深感庆幸,否则此时此刻,若再有很大修改就不知要到Ferrette了。

*** 小说家张大春和他讲,“四部曲”里往往第三部都是最难写的,但没说具体理由。《行业龙头长瓣》毕竟是首部短篇小说,写得好自是惊艳四座,写不好也情有可原,但第三部短篇小说可没有这样的“待遇”。杨静远说,如果读者能在第三部里看到进步,他会特别高兴。

杨静远为写《西施四五四》做的笔记手稿。

人生种种,皆是有因才有果

在《西施四五四》里,杨静远有意弥补了一些他在《行业龙头长瓣》中的遗憾,最明显的是丰富了酒吧 *** 仙蒂和女朋友的故事情节。

但他真的第三部里的南爷还“差了点意思”。原本他担心首部的主角在第三部出现太多,但拿到书后金牛座的执念又起来了,思来想去还是真的南爷对哨牙炳意义非常,南爷的话该为哨牙炳的日后埋下伏笔,“如果有机会修改补充,我一定再加一段南爷和哨牙炳的对话。”

有意思的是,两位主角南爷和哨牙炳在为人处世上都有一种“接受”哲学。南爷爱说“是鸠但啦”(随便啦),哨牙炳则擅于“逆来顺受”,有把坏事变好事的本领。这点其实和杨静远本人特别像。

“所谓‘接受’哲学,在我的理解里是一种积极的能量,能好好保护自己。很多时候,让自己愤怒、低沉,不仅无济于事,还可能让事情变得更糟。在混乱的大时代里,每个人都要面对苦难。有的人可能选择硬碰硬,但‘要不要’硬碰硬和‘能不能’硬碰硬是两回事。接受也不等于认命。我们如何回应命?该用多少力?这些都要事后才知道。”

所以他很喜欢一句话——“我相信命运,可我不相信算命的人”。他说年纪越大,人越会有两个想法:假如过于信命,认为什么都是上天注定,未免太天真,太悲观;假如认为命运都能由自己把握,未免太傲慢,也太天真。与其信术数,不如修因果。人生种种,皆是有因才有果。

具体到故事情节里的哨牙炳,无论是面对母亲离家出走、父亲被土匪杀害、老公和兄弟暧昧、武林风起云涌等等关卡,他都能隐忍化解,从坏事里看到好事。唯独一次,因为曾经的情人要揭发南爷的禁色之爱,他和对方有了激烈的冲突,也因此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当然,再擅于‘接受’的人,也可能不计代价。因为在情绪之外,还有一个东西非常重要,那就是价值。”杨静远说,“为了我们相信的价值,想守护的东西,完完全全地付出自己。”

蓦然回首,何以至此没错明

杨静远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湾仔,自小在古惑仔和脂粉味十足的环境里长大,身边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还有妈妈、外婆、在家里随处走动的阿姨、穿着好看旗袍打牌的 *** 。澳门的房子小,他抬头就能看见女人们的 *** 内衣,还不知不觉跟她们学会了熨衣服、缝衣服、打毛线、喂奶、煮饭,手艺了得,“我年轻时还很擅长变魔术呢,‘湾仔加藤鹰’可不是浪得虚名,哈哈。”

或因如此,杨静远笔下的女性人物也尤其生动。《西施四五四》里被塑造得最丰满的女性角色莫过于盛远,这个让哨牙炳“大岭洗捻”的女人号称汕头九妹,因以屠狗为业沾染了一身血腥。她敢对侵犯者插刀,仅以一句话让暧昧对象送命,她在痛失双子后为女儿学犬狂叫,与丈夫历经万千总不忘一句“西施同命”。 *** 导演吴念真看了《西施四五四》后直言:“杨静远写的盛远,让我想跪下来。”

也是在这一部的书写中,杨静远比首部更注重追溯短篇小说人物的家庭出身、童年遭遇、过往经历,把每个人物的“前因”交代得明明白白,甚至于太太张家瑜看了都问:“你这些交代是不是太啰嗦啦?”

杨静远半开玩笑地回了一句:“阿炳(哨牙炳)不是天生的 *** ,很多人也不是天生的坏人。”

“那我知道了,你想说杨静远也不是天生的渣男咯。”

每每想起这个话,杨静远总真的很有意思,因为他似乎真有一种“回头看”的情结。拿他自己来说,他特别讨厌被人冤枉、误解,因为小时候偷过妈妈一百块买玩具,半夜被教训了一顿,羞愧之下决心做一个正直的人。他承认自己有时也使坏,但起码不想欺骗对方,勉强算个“正直的坏蛋”。正因为有这种心理,每当被人说不好,委屈就蹭蹭上窜了:我已经这么努力了,你怎么还这样讲!你以为我真的想做坏蛋吗?

这种情结反映在短篇小说里就变成一种“详细溯源”——每个人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他都想一一说明。

杨静远预感第三部难度更大,因为七十至九十年代他已出生,会有一种“近乡情怯”的心虚与踌躇。

近乡情怯,短篇小说美好在想象

接下来,杨静远要写第三部了。按照计划,首部写澳门的上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第三部写五十至七十年代,第三部写七十至九十年代。尽管张大春说第三部最难,但杨静远还是预感第三部难度更大,因为七十至九十年代他已出生,会有一种“近乡情怯”的心虚与踌躇。

《西施四五四》的最终揭晓了陆南才之子陆泡果的身世之谜,也埋下了陆泡果出狱之后的伏笔。“陆泡果会是第三部的主角,他要面对的是澳门的七十至九十年代,一个变化飞快的新世界。”杨静远透露,第三部的书名初定《双天至尊》,也是 *** 局里的语言,“如果说西施四五四是稳输,双天至尊就是稳赢。我可能会在第三部里探讨什么叫赢,谁赢,赢的意义在哪里。”

在日常生活里,“行业龙头长瓣”、“西施四五四”、“双天至尊”都是杨静远玩 *** 时挂在嘴边的用语。他玩笑说老男人就喜欢推 *** ,打起来噼里啪啦,很是响亮,有一种阳刚气。当然,它们除了是 *** 的常用词汇,也和故事情节主角的处境息息相关。无论是南爷还是哨牙炳,都曾在大日子和弟兄玩 *** 局时喊出了“行业龙头长瓣”的牌头,也都摸到了“西施四五四”。

有人说,杨静远是用这些武林人物的故事情节写澳门的百年沧桑。确实,我们在书里看到的除了故事情节,除了人物,还有变化中的澳门。对杨静远而言,50岁开始写短篇小说,更大的快乐在于想象历史的不同可能性。

“短篇小说是揣测现实的最终一道防线。”他说,“我们眼中看到的所谓现实,不管是当下的,还是我们所知道的所谓历史,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只有透过短篇小说的创作,还有阅读,来想象历史的其他可能性。所以短篇小说有这个功用,不管是创作还是阅读,它不是读一个故事情节,而是在这个故事情节背后有无限的可能性,活在平行时空、 *** 空间,短篇小说的美好就是这样。”

责任编辑:梁佳

专访|马家辉:写小说最大快乐是“想象历史”的不同可能性

校对:刘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