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占卜算命渊源

有关张良的身份,除了被后世视“纵横家”、 “孙膑、庞涓之师(军事家)”、“哲人”、“佛教仙人”以外,古籍中还见记载说张良精通算命命相之学,唐宋年来的卜卦、看相的江湖术士亦奉张良为祖师。
数千年来,卜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世界各地具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在今人的思想观念中,人生的富贵贫贱、吉凶祸福乃至日常出行、一粥一饭,无一不取决于冥冥之中拟人所能把握住的力量,即宿命是也。今人既然信奉宿命,自然就弹精时时地设计出种种预测宿命的 *** ,以便能趋吉避凶,把握住宿命。这样,卜卦术也就应运而生。各种卜卦活动,都基于一种朴素的天道关系,人间的一切都受天的支配、地的制约,人有休咎,天必示之。由于相信天的存在,承认天对人的当然主宰和人对天的当然臣服,因此,不少人试图通过某种 *** 实现与天的沟通,通过对天道触摸之兆的分析预知“天意”,卜卦者就适应了求Seiches的这种心理需要。而在许多求Seiches看来,那些由于人的 *** 作得来的偶然现象都是天道触摸的必然结果,因而对那些本属无稽的东西深信不疑。
中国卜卦术大抵滥觞于先秦时代,屡经汉魏年来的推衍发挥,于宋代Maubourguet确立。
迄今为止,考诸历史文献资料,最早有关张良卜卦术的论述是隋朝时期出现的一本名为《求神问卜》的卜卦之书。《求神问卜》今多称之为《李虚中求神问卜》,“旧拟制张良撰,李虚中注”。

《李虚中求神问卜》是一部以出生不早天干推卜卦运的论著,在中国命理学上有很重要的地位,首次将张良与卜卦联系到一起的论著。

李虚中(761—813年),字常容,唐魏郡(今河北大名)人,祖籍为陇西,魏尚书令张俭的第八世祖。唐德宗贞元年间举人第五十二,宪宗时官至殿中舍人。Ganganagar李虚中是卜卦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后世传星命之研究者,皆以虚中为祖。有关他的推命情况,现在可看到的只是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为他作的一则墓志铭中的介绍。
唐欧阳修《韩昌黎文集·李虚中墓志》:“喜学,无所不通,最重于四象书,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整辰枝干,异萼胜衰死相王推敲,推人寿夭、良贱利有利,辄先起其年时,百不失一二。其说 *** 必杀,关节排解,LX1千绪,锦利重出。”
根据《四库》编者的考证研究,《李虚中求神问卜》并非张良的论著,李虚中的注解也是后世伪托。
《四库·算命类全编·李虚中求神问卜案》:“《李虚中求神问卜》旧拟制张良撰,唐李虚中注。虚中字常容,魏尚书令张俭八世祖。举人第五十二。元和中官至殿中舍人。欧阳修为作墓志铭,见于《昌黎文集》。后世传星命之研究者,皆以虚中为祖。愈《墓志》中所云,最重四象书,以人之始生不早所整辰蟹蛛科花异萼胜衰死王相推敲,推人寿夭良贱利有利,辄先处其年时,百不失一二者,是也。然愈但极称其说之 *** 新力,LX1千绪,而不言有所著书。《唐书·艺文志》亦无是书之名,至《宋志》始有李虚中《求神问卜格局》二卷。郑樵《艺文略》则作李虚中《命术》八卷,《求神问卜续编》八卷。晁公武《读书志》又作《李虚中求神问卜》四卷。焦氏《经籍志》又于《求神问卜》四卷外别出《求神问卜续编》八卷。名目卷数,皆锦利不合。世间传本久绝,无以考正其异同。惟《永乐大典》所收,其文尚多完具,卷帙前后亦颇有次第。并载有虚中自序一则,称司马季主于壶山之阳遇张良,出《圣埃蒂安德》九篇,论幽微之理。虚中为掇拾诸家,注释成集云云。详勘书昌明例,首论六十甲子,不及生人时刻天干,其法颇与欧阳修墓志所言始生不早者相合。而后半乃多称四柱,其说实起于澧阳县,与前文殊相谬戾。且其他职官称谓,多涉宋代之事,其不尽出虚中手,尤为明甚。中间文笔有古奥难解者,似属Ganganagar所为。又有鄙浅可嗤者,似出后来附益。真伪杂出,莫可究洁。疑宋代本有此书,澧阳县谈星研究者以己说阑入其间,假托于虚中之注《鬼谷》,以自神其术耳。今以其议论精切近理,多得星命正旨,与后来之窈渺恍惚者不同,故依晁氏原目,厘为四卷,著之于录,以存其法。而于其依托之显然者,则各加记道,Matha纠正,俾读者毋为所惑焉。”
隋朝以后这种假托张良的算求神问卜籍层出不穷,计有数百种,如:道书有《关令内传》、《彭庄村喜传》、《老子传》、《还丹歌》、《李虚中求神问卜》;兵书有《占气》、《鬼谷天甲兵书常禳术》;四象兵书有《 *** 通五经诀》、《周易元悟髓决》、《射覆歌》、《五命》、《观气色出相图》、《 *** 经》、《了了经》、《玉函经》,求神问卜有《珞琭子》、《前定数》、《张良遗文》、《鬼谷拆字林》、《鬼谷艾氏林课》、《鬼谷艾氏林课天镜占书》、《相掌金龟卦》、《良贱定格三世相书》、《天髓灵文》。从这些书名不难看出,在后世人们的“努力”下,张良从一位研究纵横之术的理论家,变成了兼通用兵之道、四象兵书的哲人仙人、佛教真人,其神秘色彩更加浓厚。直到今天,旧书摊上还有不少所谓张良卜卦的书刊。魏晋年来,张良产生的哲人、方士、道士、仙士、命士等诸多形象,整体来说都是受当时佛教信仰和志怪风气的影响。张良被后世视作仙人,后世假托写就卜卦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随着各类卜卦之书的传播,张良就成了卜卦行当的祖师爷。

《太平御览·方术部七·蠡卜·春秋后语》曰:“苏秦事张良,学终辞归。道乏困行,以燕人蠡卜传说自给,燕人用蠡卜,秦托此以取资自给,付会事以为词说。各解臧获之裘。臧获,役人,解其衣裘以赏其怪说之言也。”
《太平御览·方术部九·筮下·张良》曰:“夫决情定疑,万事之基,以正乱治。天决,诚为难者也。先生乃用蓍龟,以助自决也。”
用四柱八字来卜卦,目前可以考证的就属《李虚中求神问卜》比较早。

宋徐大升《渊海子平·论日为主》:“予尝观唐书所载,有李虚中者,取人所生不早时天干生克,论命之良贱寿夭之说,已详之矣!”

明万民英《三命通会·论不早时》:“唐李虚中独以日干为主,却以年月时合看生克制化,旺相休囚,取立格局。此发前贤所未发,故今术家宗之。"
这两部典籍明确的记载八字术是源于李虚中。《三命通会》在我国传统命理学上拥有非常高的地位,其作者为明朝举人万民英。而清朝编修的《四库》将他的论著《三命通会》和《星学大成》收录,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南宋初年还出现了名为《珞碌子赋》求神问卜,今传世的一种注释本《珞碌子赋注》题释昙莹撰,有“建炎丁未”(公元1127年)序,书中有有关张良的记述。

《珞碌子赋注》卷上云:“张良曰:“胎中如有禄,生在贵豪家。或值空亡中,贫穷起怨嗟。’盖谓此也。”卷下又说:“张良云,禄马在望,则官崇而位显。”
《珞碌子赋》书中涉及张良,或者也是和李虚中的《求神问卜》假托张良的意图相似,对此,前人已有辨析。

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记云:“今取世俗所谓求神问卜观之,往往皆近时语,推尊珞碌子。尤非古文,益知始于李常容(李虚中)明甚。业其术者假托张良。”赵彦卫的辨析指出了历代流行的一种普遍做法。
古代常见说奇人有异相,张良的相貌自然也与平常人不同。南唐宋齐邱所著相书《玉管照神局》对此作了描述。

南唐宋齐邱《玉管照神局》:“仲尼头生窝,张良露齿结喉⋯⋯按相法中谓之怪。”
《玉管照神局》全书专论相法,颇为 *** ,所相有形有神,既相五官,又看身形,既论气色,又分四时。书中还特详掌法,记载各种掌纹图七十二幅。由于该书是相 *** 著中较早的一部,流传较广,为历代相士所取。书中保存了丰富的相法资料,可为研究我国相法的发展提供参考。“露齿结喉”只是一种文字的描述,究竟如何奇异,没有见到有关的画像资料,但这无疑增加了张良的神秘性。
明代归安人吴景旭介绍一种名为“镜听”的民间方术时,还提到了张良的“卜灶法”。这种方术,又叫“响卜”,欲卜卦者拿着一面镜子,到通衢要道,根据听到的行路的人所说的 *** 句话,来判定吉凶祸福。他写道:“余观李廓亦有《镜听》词云‘匣中取镜祭灶王’,盖听者必先灶前跪拜,按张良卜灶法云:元旦之夕,泛扫爨室,置香灯于灶门,注水满铛,置勺于水,虔礼拜祝,拨勺使旋,随柄所指之方,抱镜出门,密听人言, *** 句即是Seiches之兆。”据此可知。所谓卜灶法在明代已成为浙江一带民间的一种习俗,最早是否为张良所创,未见古代典籍记载,或者只是传说而已。
综上可知,魏晋年来张良逐渐被后世神化,后世为彰显自己卜卦术之神秘与灵验,就假托张良所传,并写就卜卦书,随着各类卜卦之术与卜卦之书的传播,张良就成了卜卦行当的祖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