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 坟 劫

admin2022-11-19 12:02:5711

停用
观赏更多
更多
已经开始读取
已经开始读取
选择退出全屏幕

音频读取失利,请创下网页再试

创下

【杭牛高速铁路妙西全境某公路桥】

【湖州妙西陈村】

这几年,为寻访明代教育家唐枢的墓址,多次去妙西走访,均无果。

去年夏天,再次来到妙西陈村,经朋友牵线,结识了当地村民周先生。这一次的陈村行,也算是寻访途中的一个小插曲,记录于此聊作备忘。

据老周介绍,陈村当地原来確有个大墓,待到他们这一辈,根本不知是何人的墓葬了。他说,当地人都管陈村叫唐家坟,但是唐家坟今日已荡然无存。老周又说,五十年代末,国家兴建高速铁路,把附近一带山上大量的墓碑,奠基的条石,都挖去修筑了公路桥。就在陈村附近有两座公路桥下,至今还能看到许多嵌在桥基的一块块的墓碑、条石,我感到极大的震惊与好奇。

唐家坟,是否与唐枢有关?公路桥下的墓碑,是否有唐家墓碑的遗迹?这是两个重要的信息。在桥下众多的墓碑中会否还留存有关唐家坟的信息?无论如何,得先去探访一下这奇葩的公路桥。

【湖州妙西全境陈村段公路桥,编号:桥——73】

热心的老周,駕驶了家里的农用三轮车,一直将我送到了柳家村公路桥下。正值梅雨季节,桥洞下溪水湍流,没法下去,只好作罢。我们再回到了陈村老周家附近的那座公路桥下,这儿的水稍浅一点,总不能白跑一趟,我赶紧脱掉鞋袜,下水去寻找观赏。桥底下一块块截断的墓碑,已看不到墓主人全部信息,东一块西一块的镶嵌在幕墙上,触目惊心!从山上流淌而下的山泉,冲击着桥基,哗哗作响,似乎来此陪伴桥下那一个个寂寞而再也无人祭奠的墓主人。

为不遗漏所有的信息,我将桥下凡有文字记录的石碑,一个不漏的拍照,以带回家慢慢解读。

在拍下的几十张有文字的照片中,已找不出一块囫囵的墓碑,全被打碎重组。据老周说,这桥基打的桩足有10米多深,也即是这10米深的地下也被淹埋了大量的墓碑,光这一座桥估摸着就该毁掉了山上几百座老坟,对那些再也找不到先人墓葬的后辈,是何等的残忍?

从古至今,国人一直重视先祖的丧葬,尤其是先祖墓碑,无论谁家祖传承了多少代,一定要好生供奉,香火不能中断。

拆坟造桥,扒了人家的祠堂,不知是哪位 *** 的聪明之举?没想到 *** 中 *** 派刨祠堂的荒唐事,在五十年代的妙西乡中已有了先例。

村里年长一些的老人,还清楚地记得,当年造这高速铁路,招用了很多当地农民干活,村民干的是挑泥填路。唯独公路桥,取材当地土墓,全部起用 *** 犯,每天由管教人员押着囚犯来到现场干活,村民们见到许多囚犯还是戴着 *** 脚镣干活,其中有战犯、 *** 。那时正值全国大饥荒年代,老百姓都饿肚子,犯人们就更惨了,每天见到有当场倒地死亡的囚犯。曾有村民亲眼看见一犯人,抓到一青蛙偷偷地生吞而吃了,因为怕被管教干部看见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公路桥的建设中不知发生过多少人间悲剧?

五十年代始在妙西全境经过的高速铁路,不知算是哪条线路,至今还在正常运转,不过来往的列车都是绿皮火车或是货车。以前真是一无所知,回家上网查阅,才略知一二,也算是给自己“科普”了一下。

杭牛高速铁路。从杭州到浙江和安徽交界的牛头山,有一条杭牛高速铁路,全长154公里。1958年,浙江省人民 *** 为尽快争取省内媒炭自给,进一步开发长广煤矿资源,是由经过技术改造的长广煤矿高速铁路支线和杭长线(杭州至长兴)两部分组成。杭长线于1959年4月开工,中间曾因压缩基本建设规模而修修停停,直到1972年才全线通车。

  [曾经的牛头山站(图片来自 *** )】

【在老墙上找到了牛头山站的站名,而曾经的站牌早已被拆除(拍摄:杨诚)】

【图片来自 *** 】

从杭州到牛头山沿途共经停有19个站点:杭州城站、艮山门、杭州北、三墩、仓前、石瀬、上柏、武康、三桥埠、梅峰、妙西、湖州、白鹤岭、长兴、小浦、煤山、新槐、青岘岭、牛头山。“杭长线于1959年4月开工,中间曾因压缩基本建设规模而修修停停,直到1972年才全线通车。”可见建造这条高速铁路当年遇到了不少困难, *** ,物资匮乏,前后历经13年。如此,当年妙西全境拆坟造桥的荒唐事也就顺理成章了,国家大事为重,死了的人,要不要墓碑也就不算个事。

妙西全境的公路桥虽然用墓碑勉强拼凑,在当年还是没能顺利贯通全程高速铁路。而整条杭牛高速铁路沿线不知有多少座公路桥取材于大山中的坟墓?絶不会是妙西一个地方在山上扒坟砸碑,肯定是全线动员,依样画瓢,该毁了多少人家的祠堂?他们的子孙大概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祖先碑牌早已被被 *** 到光天化日的公路桥下。

【公路桥基墓墙】

【公路桥基墓墙】

望着公路桥下横七竖八的墓碑,似乎这些逝去的亡灵已被赶下了山, *** 裸地躺卧在公路桥下。而今,这繁忙的高速铁路,滚滚而过的火车轰鸣声,惊扰得他们一刻也不得安宁。

停用
观赏更多
更多
已经开始读取
已经开始读取
选择退出全屏幕

音频读取失利,请创下网页再试

创下

【湖州妙西全境陈村段公路桥,编号:桥——73】

面对这一块块残缺不全的墓碑文字,觉得自己的工作只做了一半,于是,化了几天时间,在墓碑文字旁边重新标上汉字,以便更好解读。可能也只是做了无用功,不怕被人笑话,权当尝试一次野外考古了。古碑大有学问,虽全是残缺不齐,从一些另星文字中,也可解读出许多丧葬文化。而风水学于我是门外汉,只是照本宣科,断不敢胡乱评说。但愿我的无聊之举别亵渎了那些无家可归的亡灵。

”河南邱氏“,长毛之乱(太平天国战争)之后,大量河南人移居浙北地区,主要在今天的杭嘉湖一带。河南人的墓葬在湖州各地随处可见。

古人是极讲究风水的,他们将风水看得比命还重要。人死后,都会请大师看风水,择墓地。乙辛兼卯(酉),兼卯酉:坐丁卯,向丁酉分金次吉。

”封授四品“,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干部,碑主人应是晚清人物。立碑年代为民国时期。

光以上一角,就用了三块断碑拼凑,无故的亡灵墓碑被浸泡在混浊的溪水中。

墓主授奉直大夫是一种散官名。宋朝为一种臣寄禄官,元代为从正六品文散官,

各代为从正五品文散官。墓主为何年代官员已不得而知。

巽山乾向"即该墓坐东南向西北,即巽宅。乾代表北方,巽代表东南方,山即坐方。巽,或巽卦,八卦中的一卦。

墓主授奉政大夫授同知衔在清代为正五品官员。

封宜人、赠孺人,均是古时称大夫的妻子,明清时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也用对妇人的尊称。

“七年嵗此”,明代?清代?不得而知。

“向兼巽乾二”为风水用语。“立向”是风水学的关键词。风水书常说“有絶人之地,没有絶人之水,有絶人之水,没有絶人之向”,又说“风水吉凶一向间”,说明立向是风水学中最关键的一个程序。

界 “绍煦”,为南宋年号,1189年宋光宗赵惇即位,改元为绍煦元年。

碑主应为宋代人,死于绍煦几年已无考,但距墓毁已有七百余年。

【妙西全境柳家村段公路桥】

停用
观赏更多
更多
已经开始读取
已经开始读取
选择退出全屏幕

音频读取失利,请创下网页再试

创下

奔驰在杭牛高速铁路上的火车,呼啸而过。

*** 十五年(1526年),此墓距1959年被毁,才过了33年。呜呼!

“巽山乾向”,风水看得再好又如何呢?

“笤東陶金“”是位风水大师,为墓主选穴,看风水,全由他一人 *** 办了。

《中国名墓风水》中有“陶金”曾为清代皇陵选址的记录,此碑属名“笤東陶金”应为吴兴人士,此陶金不知与为皇陵选址之陶金有否瓜葛?实无从查考,也许这陶金的背后会有一些有趣的故事。

(丙子)午三分,是壬山丙向。该坟座北南向。三分是细一点的分金。

光绪二年(1876年)

年月不祥,断头缺尾,无名无姓。今人也无语!

“皇清誥”,可知该墓主是清代一宦官,受过清帝的任命或封赠。

古代墓碑上的“皇清”是对清朝的正式的尊称,是在碑的格式文中会出现的字样,证明墓主人是

清代人,“皇清”一般称“大清”。

“虚星”也是与风水有关

“寿奎星嵩寿”,不识红圈内字,蒙了个“星”字,可能有误,哪位读者认识请赐教。

子为正北,午为正南,子午向即该墓为座北朝南。风水学中,正子午向的房屋不好,阴宅可能反其道而行了?

此碑四字应为“某公”与其“孺人”生前选下的墓穴,即“寿域”。

直隸州与府的等级相同,与府平级。

府学训导以及县学教谕、训导、多为举人。贡生出生,由藩司指派。以”“奉薄俭常足,官卑廉自尊“自命。

向兼卯酉”。卯酉向:东西向。卯在正东方。震位。酉在正西方。兑位。

“庚向兼卯酉”,此墓为座东向西。

“莲仙府”、“沈太(孺人)”,少说也该是个大户人家。

“邵陵”,是否周围有邵氏家族的一片墓地?

这是一块巨大的墓碑,墓主应为戴山人无疑。

”巽山“:巽代表东南方,山即坐方,此墓为坐东南方。

“立四至左、前至···”。古人就是讲究规矩,产权分明,私人地界立碑为证,他人不得侵占。

“梅府”,官宦人家。“太恭”是明清时四品官之母或祖母的封号。清曾国藩《陈仲銮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封母高太恭人,祗顺惇笃,尊尚节义。“

钮氏可是湖城大家族,此墓不知是钮家哪位先祖。

”先生定穴并扦“,

在碑上刻上某先生定穴并扦,这定是一位水平极高的风水先生,才会属名于碑上、在古代,风水师除了精通风水知识以外,还要具备其他很多技能,比如卜卦、看相、择日等。

”卯星十一度分金“,在墓碑上刻上山向及山向线度、分金线的原因是告示后人,即或遇到自然灾害的洪水冲刷,或战争 *** ,后人仍可依碑上的文字来判断其风水情况,从而找到原来风水方向,重新立碑。         

古人有云“点高三尺出宰相,点低三尺浪荡光”,点穴不能偏高偏低,偏左偏右,而稍有差池,一错千里也。

国学生又称国子生,亦是指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但一般指官员子弟。

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明清时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也用对妇人的尊称。

“公妣徐、沈、胡”,此公娶了三个老婆,古人奉行一夫多妻制,实不足为奇。

在移民较多的地方,尤其是客死它乡的人,通常会在墓碑最显眼的部位,刻上原籍的省、市、县名,也有只刻地区村名的情况。这是表达死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也是为后人及亲友扫祭时,寻找墓位提供了方便。

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颍川在历史上一直是大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帝生于此,夏禹建都于颍川。历史上颍川人才辈出,数不胜数。

宣统元年(1909) 葬于湖州妙西的不知又一哪位名人?

“登仕”,进士是更高级别的功名,正所谓“学而优则仕”。

(先)考杏村季公之(季杏邨)。

这是公路桥下唯一一块还能辨别出墓主人姓名的墓碑。墓主:(先)考杏邨纪公之,有两个老婆,(先)龎氏孺人鄧氏孺人

古代实行一夫多妻制,在大量的墓碑上都能见到。经向老周询问,他们陈村并没有纪姓人家,这季家祖先不知来自何方,要是他的后人发现此碑,只能来桥下烧上一把纸钱了。

此碑属名”安定后裔“,宋代著名教育家,”湖学创始人胡瑗,别号安定先生,病故后葬於湖州南郊道场山青山坞胡峰基的幽谷处。也许他的后人觉得妙西风水甚佳,遂择墓地安葬于此。碑文显示先考或祖考等有六人之多,可能是为方便祭祖,将先祖合葬为一墓。因安葬年代已无法辨认,墓中安定后裔也不知为其第几代孙了。

但人若入土,只为求安,都愿意选择风水吉地。而此风水吉地反成了安定后裔的死无葬身之地。

史料记载,妙西全境曾经葬有众多古代名仕,这一刻有“墓道”字样的碑石,墓葬规格定是不小。但墓主人是谁已无从查考。

祖 坟 劫

由此,联想起这会否跟明代教育家唐枢的墓葬有关呢?唐枢是明代进士,被授陕西清吏部主事,刚上任就遇明初李福达大案,他二次上疏,触怒嘉靖皇帝,被罢于民。回到湖州后,兴办教育长达四十余年。成为明代著名的教育家。唐枢于1574年逝世,他一生无官职,布衣素食一生,卒后选址于妙西陈村安葬,这等奢华的墓葬绝不可能属于唐枢。如此多的墓碑中终没能寻觅到一丁点有关唐枢墓葬的蛛丝马迹,实是一大遗憾!

吾并不信佛,离开公路桥的一瞬间,却情不自禁的向那些无声的墓碑叩拜三下,念一声阿弥陀拂,以示后辈对先祖的不幸与敬畏。

祖 坟 劫

~ ~ ~   END  ~ ~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