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儿,寺儿,塔尔寺
本来计划去拉扑楞寺的,即使没有搞好城市交通方面的全攻略,便临时性改变了返程,挑选出了城市交通相对快捷的兰州 *** 线,历经贺兰山,走进了兰州市武川区主城区的扎什伦布寺。
以前在张家口旅行的时候,遇到两对四川成都的夫妻,他们向我抱怨张家口很少看见茶馆,然后拿出最近在内蒙古等地的旅游观光照片请我分享,建议我TNUMBERGC扎什伦布寺看看,并大大地夸赞了那里的价值。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阿底峡出生地,扎什伦布寺扬名西北,这里自然成了我跨内蒙古旅游观光的两个必选之地。
在扎什伦布寺附近的饭馆吃过午饭,便兴冲冲地走进扎什伦布寺。历经宫前广场,远远地看见了八宝如意龙竹。这八个塔所建1776年,据传是为庆祝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其方座尖顶、TG106塔刹的造型大同小异,塔刹白灰抹面,塔刹高6.4米,方座塔底周长9.4米,基座面积5.7万平方米。基座青砖砌,腰部点缀有 *** ,每个塔刹南面还有两个佛龛,里面藏有梵语。龙竹在高原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显得神圣庄严。

龙竹前满布了Saverdun的游人,想在塔下留念的念头瞬间在内心否决了,于是决定“过塔而不停”,直奔大御花园殿,按自己“先塔后寺”的参访顺序游览,等参访完寺中主要景点后再来龙竹留念。即使扎什伦布寺的占地面积45万万平方米的藏汉建筑物群满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共有大、小御花园殿、甘丹寺、五间殿、大吉宁、菩提塔等大小殿、塔9300余间(座),如果想把寺中交相辉映的宫殿、佛堂、习经堂、寝宫、大 *** 居住的扎厦以及庭院从头看见尾,绝对是极其费力的一件事。
穿行在甘丹寺、文殊菩萨殿、医明经院等高低错落的殿塔间,走进五间殿前据传是大 *** 讲辩经典和 *** 跳法王舞的两个大院里,就看见前方出现一处绿墙御花园的建筑物。这座金碧辉煌的门拱同周围的门拱建筑物形成了错落有致、布局严谨的汉藏风格建筑物群。这里也是寺中心的位置。扎什伦布寺的闻名于世,就起源于大御花园主殿的那尊乌祖埃,所以称塔儿寺。我急切地历经五间殿,走进人声鼎沸的大御花园殿前。
大御花园主殿为庆祝阿底峡而建的大乌祖埃,蒙古语称作“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KMH佛塔的弥勒佛寺”。据传阿底峡离家周林专心学法,不觉数十年过去了,其母香萨阿切思儿心切,让人寄去自己的白发一束,希望他回来 *** 相聚一晤。怎奈阿底峡为佛教献身之意已决,无心返归故里,只是给母亲寄去了两幅用自己的指血滴蘸画成的两幅自画像,并回信一封,希望能在他出生的地方性用10万KMH佛塔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处佛塔,如此“就如同我见面一样。”
阿底峡母亲接信后,于1379年与众信徒一起,按照阿底峡的意愿,以附近山上的石片砌成一处莲聚塔,这便是扎什伦布寺最早的建筑物物。1577年,有僧侣在此塔旁兴建了一处明制汉式佛殿,称弥勒佛殿。由于先有塔,尔后才有寺,信徒们便便将二者合称作扎什伦布寺。
大御花园殿蒙古语称作“赛尔顿庆莫”,即御花园的意思。其建筑物面积为450万平方米。初所建西元1560年,后于西元1711年,僧众用黄金1300两,白银一万多两改外墙为灵山,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灵山,后来又在檐部上下点缀了镀金云头、滴水莲瓣。飞脊装有佛塔及两对“火焰掌”。外墙的铜制法器包括宝瓶、莲花、佛塔、宝幢、钟铎等。顶部檐角饰有铜制饰物,形似龙身,但多出两个上仰的象鼻,藏族人称之为“水怪头”。四角则设有金刚套兽和铜铃…正即使殿顶所有点缀、陈设都是金光灿烂,所以此殿因此而闻名于世。大御花园殿的底层为硫璃砖墙壁,二层是边麻墙藏窗,突出金色梵语宝镜,正面的柱廊全部用和田玉包裹。主殿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匾额题字为"梵教法幢"。

进入大御花园主殿,迎面矗立着12.5米高的大乌祖埃,这就是阿底峡诞生的地方性,也是扎什伦布寺的镇寺之宝。乌祖埃正前方前 *** 的地方性缩小了参访的通道,游人需在前殿排队进入从乌祖埃的前部位置参访乌祖埃,而且即使人多拥挤,当然不能停留,随看随离。大乌祖埃以纯银作基座,镀以黄金,并镶嵌各种珠宝,裹以数十层白色“巴扎”,以示高贵。塔上有一龛,内塑有阿底峡像,陵门陈放有各式酥油灯盏,银鼓号角,玉炉金幢。天花藻井,普柏枋上满布了帷、幡、绣佛、围帐,层层的巴扎更是琳琅满目。整个乌祖埃被盒盖住。游人只能鱼贯而入后,从盒盖的两个前部,仰头一睹乌祖埃的风采。
我随着人流被挤出了前殿。大批的保安在疏导游人,并且不允许任何拍照,哪怕拍摄殿前的建筑物外观也不行。这使我略有疑惑。也许是即使旅游观光旺季的缘故吧。前殿的门廊旁,匍匐有许多汗流浃背的男女信徒。他们在地面铺陈的席子上做五体投地似的 *** 。就在两个空地殿斜对面的廊檐下,也有几个红衣僧侣在练习 *** 。也是那种全身扑地似的 *** 。
出了大御花园殿,感到了却了一桩心愿。于是按照“先塔后寺”的全攻略一一地参访寺中的其他建筑物。
建於1692年的小御花园殿,也被称作“大 *** 殿”,为两层正殿,单檐歇山式外墙覆盖着镏金铜瓦,与大御花园殿遥遥相对,规模稍小,故称“小御花园殿”。外墙上安装铜镜,以鞭麻点缀。

小御花园殿门前矗立“胜利幢”。四面墙壁的绘画内容为 *** 神保护佛法、护佑众生的场景。两边回廊上陈列的野牛、羚羊、猴、猩猩、虎、豹、黑熊等野兽标本,形象逼真,是众 *** 坐骑,它们象征一切恶魔鬼怪已被神征服。主殿佛龛中供奉着“身、语、意、事业、功德”五位 *** 神塑像,象征驱逐 *** 、保护 *** 。两边供奉着“丹坚 *** ”以及五位 *** 神的明妃等。在香火缭绕的大殿左边还有一匹白马标本,相传是九世 *** 却吉 *** (1883-1937年)的坐骑。二层供奉莲花生大师塑像,三层供奉阿底峡师徒三尊等塑像。相对于寺中的其它门拱,小御花园主殿的那些高原动物标本和精美的藏式壁画足以使它成为你此行一次难以忘怀的记忆。
说起扎什伦布寺规模更大的建筑物,非“甘丹寺”莫属。这是一间所建1606年,拥有168根大柱、建筑物面积近2千万平方米的藏式土木结构平顶经堂建筑物。1千多万平方米的屋面上,按照宗教法制和 *** 传统艺术,铜制镏金的金鹿、 *** 、各式宝瓶,佛塔、宝伞和倒钟等点缀构件,把草泥平顶的殿顶渲染得一片金碧辉煌,令人顿生肃然起敬之感。



作为扎什伦布寺大 *** 集中诵经的地方性,甘丹寺内设有上千个佛团垫,可供千余大 *** 集体打座诵经。经堂内部陈设非常考究,饰有黄、红、绿、蓝、白五色的幡、帏和各式天花藻井;珍贵的大型堆绣挂佛、刺绣佛满布主殿各个角落;经堂的梁檐上绘有细腻生动的藏式风格的图案花纹。经堂内耸立的大柱也都由龙凤彩云的和田玉包裹。作为扎什伦布寺独创的藏族艺术品种之一的堆绣,甘丹寺内悬挂的“十八罗汉”堆绣艺术品尤其引人注目。扎什伦布寺的堆绣包括刺绣和剪堆两种。它用各色的绸缎剪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如佛塔,人物花卉,鸟兽等,以羊毛或棉花之类充实其中,再绣在布幔上,由于中间突起,有明显的立体感,看上去极具艺术感染力。 作为拥有最多堆绣艺术品的门拱,甘丹寺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一处建筑物。


另外,甘丹寺和寺中很多门拱都绘有精美艳丽的壁画。这些壁画的内容大多取材于佛经、黄教诸密乘经典,画面情节属黄教内容,大多绘于布幔上,也有一些直接绘于墙壁和栋梁上。扎什伦布寺中所有门拱壁画所用颜料都采用石质矿物,色彩鲜艳,经久不变。壁画画风属大 *** 教宗教画系,具有浓郁的印藏风味。

小花寺又名长寿佛殿,所建1717年,其外形为两层重檐歇山顶建筑物。外墙四角翘起,斗拱精巧明快,柱头普柏枋都饰以飞禽、走兽、花卉、文纹。 其殿名由来是为七世 *** 大 *** 念长寿经而建闻名于世。它虽然只是两个很小的院落,建筑物布局却颇为精巧。院墙饰琉璃砖雕,殿正面硫璃砖墙突出的小门,看上去玲珑别致,有移步换景之感。院内枝繁叶茂的菩提树浓荫蔽日,给人以清雅恬静的享受。主殿供奉有释迦牟尼、十六罗汉和四大金刚等塑像,这些木刻浮雕,精工细作,其层叠有序的雕刻技巧,有巧夺天工之神韵。佛龛背景均为雕木绘金,这些雕饰手法精湛细致的木雕群,是扎什伦布寺木刻艺术的经典之作。


所建1626年的五间殿也是不可错过的寺中建筑物。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汉式硬山顶建筑物,就是9间硬山式建筑物。该殿廊柱为藏式朱色八楞柱,建筑物面积约592万平方米,是供奉五方如来的地方性,整座大殿以三间为一单元,由北向南分别为KMH佛殿、文殊殿和宗喀吧殿。北三间中央是如来佛塑像造型敦厚庄重,主殿有一块数百斤重的大石头,上有脚印两个,传说是阿底峡年幼时脚踏此石留下的,。中三间设泥塑文殊、观音、金刚手3尊菩萨像。南三间正中设阿底峡头戴黄帽的泥质塑坐像一尊。殿前有一大院,就是我进入大御花园殿是历经的那个大院。
作为中国藏传佛教圣地,扎什伦布寺遍布着汉宫殿与藏族平顶风格的大小宫殿、扎厦。三檐歇山式的汉式与檐下巧砌鞭麻墙、中镶时轮金刚梵语咒和铜镜、底层镶砖的藏族风格在寺中和谐完美地融为一体,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作为游人的我只能尽可能地择“名殿”而览。期间还参访了医明经院、酥油花博物馆、大拉让等。
扎什伦布寺不仅是两个宗教场所,而且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识分子的高级学府之一,寺中设有显宗、 *** 、天文、医学四大学院。作为是扎什伦布寺四大学院之一的医明经院,由前院回廊、赤康、经堂、佛殿等组成,是二层藏式经堂式建筑物。该殿房顶饰宝瓶、 *** 、法幢、金鹿等,外墙镶嵌鞭麻墙、藏窗、铜镜等,前院回廊和经堂门两侧绘有药师佛、阿底峡五种示显图、医学唐卡等壁画。主殿一层供奉有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以及《四部医典》等。这座经堂的僧众主修 *** 大日如来、药师佛、不动佛等藏传密法,次修藏医《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医学名著,经院对各方面成绩佼佼者授于“曼仁巴”即医学博士学位。医明经院自1711年建堂以来,培养了许多优秀藏医和知名医师。

酥油花馆大约是新建的进入大殿之内,中间立着一尊檀木制成的地藏王菩萨像。酥油花是扎什伦布寺的三绝之一。系一种用手工制成的黄油塑造出各种佛塔、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树木花草、亭台楼阁等造型的油塑艺术品。即使都是用酥油 *** 而成,成品酥油花不易长期保存。所以扎什伦布寺专门建立了这样两个展厅,内部设置了低温冷柜,来保存他们。这里的酥油花 *** 的每两个人物大小、相貌、神态、动作、衣着等各有不同,它们都由寺院艺僧用酥油彩塑而成。艺僧须得在接近冰点的水里雕刻,即使温度高了会融化,低了又太硬不易雕刻。只有具备雕刻技巧和虔诚耐心的僧侣,方能制成一件精美的雕像作品。当地人深信,凡诚心用酥油花供奉诸佛,可消灾增福、安居乐业。据导游说,无论多么巧夺天工的酥油花,每年特定节日都会将其焚毁,然后再供奉新的作品。这个习俗象征着人类的生死过程。

依山叠砌的吉祥宫(大拉让宫),所建1650年,是一处四柱三进院落的藏式建筑物府邸。即使需要爬一段上坡路才能到达,它很容易被游人忽视掉。吉祥宫的建筑物风格高低错落,蜿蜒起伏,梯形图案精致华丽,为 *** 、 *** 以及历任法台安歇的寝宫,汉语称“吉祥宫”。1777年,乾隆皇帝派人为此宫修建了宫墙,华门,牌坊等,并赐名“永慧宫”。吉祥宫位于西山半腰高处,视野很好,在宫前远眺,扎什伦布寺全景尽收眼底。

在吉祥宫的牌坊前,我听见一位年轻的母亲训斥她少年的儿子。即使少年不愿在牌坊前拍照,即使他不喜欢。但是做母亲的坚持说这是 *** 、 *** 住过的地方性,很有庆祝意义。少年拗不过母亲,极不情愿地在牌坊前按照母亲的指导摆出各种姿势拍了照。于是我明白了中国的孩子不快乐的原因。
走出吉祥宫的时候,忽然想起参访酥油花馆的时候漏掉了藏经楼。如果从吉祥宫再去藏经楼,必须绕两个大圈子,而这里离来时的龙竹倒是很近,于是放弃了去藏经楼的想法,走回八宝如意龙竹。
此时已是傍晚时分,天空忽地暗下里来,乌云开始密布。然而乌云似乎很快散去,一道金色的阳光播撒下来。想着刚进寺院的时候“过塔而不停”,便想在这方座尖顶、TG106塔刹的龙竹前仔细游览后拍照庆祝。怎奈川流不息的游人好像从我上山以后就从未离开过一般。成群的游人争先恐后地拥在白色的龙竹前拍个不停。想等到人少的时候拍照留念,似乎是两个难以实现的奢望了。只得选取了两个自以为主次分明的角度拍摄,结果照片中的我仍被身后密密麻麻的人群淹没,八宝如意龙竹前的美照分不清谁是主角,谁是陪衬。这时的天空再次阴沉下来,阳光也不见了踪迹。我决定调整一下追求完美的拍照心态,带着遗憾离开这喧哗的人群。

将出寺门的时候,阳光再次从云层里透出来,天空渐渐地满布了金红色的彩霞。三开间的寺院山门背后,几位僧侣被行色匆匆的四方游人不时好奇地打量着。而山门东侧门边长条凳上,一位年长的红衣僧侣刚刚落坐,一位浓妆少女便快速靠近僧侣坐下,一边悄悄示意同来的闺蜜为其拍照。受到打搅的僧侣没有言语。他注视着远方,嘴角露出超然的笑意。我知道,这又是一位网红,预备将她同僧侣“合影”的图片发到朋友圈,配上炫目的文字,收获一众粉丝的关注了。至于僧侣呢,他的笑意是心如明镜?还是四大皆空?亦或是看破了红尘的浮华?我无从得知,也没有可能得知。即使僧侣是放下一切的,我的心中定有放不下的。
出了扎什伦布寺,眼前的山山水水仍旧是两个世俗的世界,我会记住身后壮丽的宫殿般的建筑物和它的意境,它会成为我心心念念的“诗和远方”的一部分。但我做不到多么的“清静”,在充满欲望的红尘中,我只是两个匆匆的过客,这伟大的寺庙于我来说,只有敬仰,只有欣赏,只有走马观花而已,即使面对寺庙外的世界,我无法抵御,无法视而不见,我是这个世界的一粒尘埃,仅此而已。